潘志民游記--烏干達(卡蘇比王陵)--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

作者: panaxy

導讀潘志民在東非見到的第一個最著名的人文景觀,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Kasubi Tomb -- 卡蘇比王陵 @ 世界遺產遴選標准 (i):卡蘇比陵的構思和建造是人類偉大創造力的傑出體現;(iii):卡蘇比陵是巴干達流傳至今的文化傳統的最強有力的見證; (iv):卡蘇比陵的設計采用最傳統的巴干達建築和宮殿風格,是巴干達宮殿建築群的典範,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 ...

潘志民在東非見到的第一個最著名的人文景觀,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Kasubi Tomb -- 卡蘇比王陵

@ 世界遺產遴選標准

(i):卡蘇比陵的構思和建造是人類偉大創造力的傑出體現;(iii):卡蘇比陵是巴干達流傳至今的文化傳統的最強有力的見證;

(iv):卡蘇比陵的設計采用最傳統的巴干達建築和宮殿風格,是巴干達宮殿建築群的典範,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巴干達建築發展的技術成就;

(vi):卡蘇比陵承擔著體現巴干達歷史、傳統和信仰的重任,是巴干達重要的精神中心和王國最活躍的宗教中心。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建成於1882年,1884年以後成為皇家墓地。穹隆屋頂的陵墓主建築內有四位皇室成員的墓,都呈圓形。卡蘇比陵是最原始材料建築的典範,主要由棕櫚樹葉、蘆杆、 籬巴條等材料建成。 卡蘇比陵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建築,還在於其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和信仰價值。



(王陵前與原皇家衛隊成員合影)

卡蘇比王陵是布干達國王的陵墓。布干達王國是烏干達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國。據傳說,它興起在16世紀末。19世紀下半葉,布干達王國發展到鼎盛時期。一般認為,布干達王國在18世紀發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布干達王國的經濟比較發達,農業、手工業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富饒的布干達王國使外國侵略者垂涎欲滴。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阿拉伯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先後湧入布干達。他們一面傳播宗教,一面藉此掩護進行無恥的掠奪和擴張。布干達的統治者在明爭暗鬥的各派傳教士的左右下發生了激烈的鬥爭,使國勢日漸衰落。雖然當時曾有兩任國王先後覺察到了傳教士活動的危險性,並為此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由於勢力強大的伊斯蘭教徒的反抗以及王國內部的爭權奪位,1896年,整個烏干達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穆特薩一世是第一位察覺到危險的國王,也是第一位葬入卡蘇比王陵的國王。卡蘇比王陵所在地原是穆特薩一世的王宮,建於1882年。穆特薩去世後,遵照他生前的意願把他葬在了宮內,王宮從此改為王陵。



(王陵前)

卡蘇比王陵四周環繞著用非洲大像草編織的籬笆,大像草全部倒置斜插,表示院內主人已不在人世。



(王陵)

陵地內有7座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草房。最大的一座高約10米,底面直徑15米,這裡埋葬著布干達王國的最後4個國王,被布干達人視為聖地。



(王陵)

這座草房正中高懸一塊特大的褐色樹皮布,恰似一道屏幕,將房間一分為二。屏幕前是祭祀或瞻仰者盤坐的地方。屏幕下邊有一個隆起的平台,上設4個像征性的國王墳塋,墳前掛著他們生前用過的長矛、大刀和盾牌。屏幕後邊是4個國王的墓地



(王陵)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