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這個坐落在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家,地處高原地帶,有著非洲屋脊之稱。更有著3000年的文明史。她的歷史,宗教,風土人情。。。 總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探險家一次又一次前往。。。 其國名的意思是"被太陽曬黑了面孔的人"。埃塞人是混血的棕色人,全國6000多萬人口,82個民族,其中75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阿姆哈拉語為國語,全國通用英語。它的國土面積為111.5萬平方公裡,約合我們11個江蘇省那麼大。它是非洲僅次於埃及的文明大國,有3000年的文明史,是黑非洲唯一沒有被殖民化的國家。

埃塞俄比亞曾經是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和索馬裡。舊約聖經也記載過埃塞俄比亞曾經出過一位美艷而很有手腕的女王,還令當時的以色列王所羅門為之神魂顛倒,並與她犯下奸淫罪。他們二人所生的兒子,後來成立了埃塞俄比亞王國。至直現在,還有一小部份的猶太人還帶著非洲血統,有著黝黑的皮膚,而埃塞俄比亞的語言也和舊約聖經後期使用的文字很接近。埃塞俄比是一個混合了多種文化的國家,19世紀末,曾被意大利占領,至今仍可以看到一些意大利文化,歐洲文化的痕跡,同時,他離阿拉伯國家很近,也滲透了阿拉伯文化,還有非洲傳統文化,也有70年代埃塞俄比亞搞社會主義運動的遺跡,多種文化在這裡交織融繪,造就一種特殊的文化,這也使得埃塞俄比亞不同於其他非洲國家。 就人們的膚色看有點像黑人和白人的混血,顏色很淡,而且不像傳統非洲國家的人有著塌的鼻梁,大的鼻孔,平的臉,可能由於離阿拉伯國家較近,那裡的人通常都有寬寬高高的額頭,長園臉,很直的鼻梁,而且很多人的頭發也不像傳統的非洲人那樣,他們都有著非常骨感的身體,尤其是女人,非常苗條但是又有著非常性感,非常上翹的臀部,修長纖細的腿。他們的傳統服裝是用白色的棉布做的長裙,再圍上白色的棉布長披肩,由於多種文化的融會,使得他們的服飾也呈多樣化,不過主要還是長裙,和五顏六色的大披肩從頭上一直罩在肩膀上,由於國旗是紅黃綠的組合,很多服裝也采用了這三種顏色。在離阿拉伯國家較近的地區,人們的服飾較接近阿拉伯人及印度人的習慣,婦女穿顏色絢麗的帶有蕾絲的長裙,裡面還有類似絲綢的鮮艷的長褲,再有大的披肩,有點像印度的莎麗。只有在亞的斯亞貝巴可以看到很多的牛仔褲,T恤衫,或者上班族的服飾。
埃塞人民對中國很友好。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經濟發展了,綜合國力增強了,國際地位提高了。這些令埃塞人很羨慕。特別是江澤民主席1996年5月訪問埃塞俄比亞,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埃塞人見了我們,無論老人或兒童,都很友好地說:"China"、"中國"、"江澤民"、"北京"。
埃塞人性情溫和,安分守己。城市公共汽車站上等車的人很多,沒有維持秩序的,但秩序井然,從未發現擁擠現像。埃塞人長得漂亮。埃塞人認為當年上帝造人的時候,用模子把陶土做成了人形放進火裡燒。第一批燒得時間太長,成了黑色,於是上帝把他們放到了南方;第二批又燒得時間太短,成了白色,於是上帝把他們放到了北方;第三批燒得時間正好,不白也不黑,於是上帝把他們放到了埃塞俄比亞。這個傳說表明埃塞人對自己的膚色很滿意,很自豪。 國家領導人文化程度比較高。據介紹,現在埃塞俄比亞國家領導人,大都在國外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比較開放。他們不向外伸手要錢,但千方百計地引進技術和人才。他們說,要來的錢管不了多少用,很快就花完了;引進技術和人才才是長久起作用的。從他們制定的現行政策看,他們正在擺脫前門格斯徒軍政府推行的計劃經濟窠臼,逐步建立市場經濟。他們從1992年開始實行新的經濟政策,他們把農業發展放在第一位,首先解決糧食自給的問題,為發展工業創造市場;他們重視基礎建設,集中力量解決能源、通訊、道路等問題;他們對教育衛生也很重視,加大了投入。他們的建設思路比較清晰,如果今後能有一個安定和平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相信他們的國家會有一個較快較大的發展。 說起埃塞俄比亞可能有很多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實:
1. 這裡是非洲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
2. 這裡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化石--露西(lucy),距今有350萬年.
3. 尼羅河的源頭就在這裡.
4.基督教的傳統有1700年之久,北歐則是在7,8百年之後.
5. 咖啡最早源於埃塞俄比亞南部一個叫咖法(Kaffa)的地方,據說Coffee的叫法就是從Kaffa演變而來.
6. 中長跑運動在世界賽事中占有絕對統治地位.雙語教育有特點。埃塞雖然由於貧窮教育不發達,但其獨特的教育方法,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他們從小學開始就實行雙語教學,即用本民族語言和英語兩種語言教學,初中以後都用英語教學。 可投資的領域:因為埃塞貧窮落後,經濟不發達,所以像是一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許多可供投資的領域。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1?農業。埃塞有廣袤的可耕地,雨量充足,發展農業經濟的條件比較好。中國使館文化參贊夫人說,埃塞一年到頭都可以種東西。她自己種的蔬菜,吃不完。在埃塞投資可選擇承包土地經營,承包水面養殖、建牛奶場和養蜂場等。?2?采礦業。埃塞地礦勘探和開發非常落後,政府已完全放開把礦產勘探開發交由國外投資者經營。其中我中原油田勘探成功的卡魯布天然氣田儲量大、質地好,很有開采價值。另外,其煤、鉀、鹽、天然堿等礦產和地熱資源比較豐富,很有開采價值。?3?制造業。其主要投資領域有食品、飲料、制革、陶瓷、醫療器械、造紙、塑料制品、建築材料、家具、家電等。?4?旅游業。埃塞有7處自然和文化遺產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東非大裂谷縱穿這個國家,在其南部形成7個風景如畫、水面廣大的湖泊。全國有6大天然森林公園。如此豐富的旅游資源,基本上沒有開發,所以蘊藏著巨大的商機。?5?交通、能源和通訊。埃塞政府十分重視發展這些基礎建設,特別看好中國公司的技術、經濟和設備。地理環境: 埃塞俄比亞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家。它東鄰索馬裡、吉布提,西靠蘇丹,北接厄立特裡亞,南與肯尼亞為鄰。埃塞俄比亞的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中西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占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2500多米,有“非洲屋脊”之稱。海拔4620米的達尚峰為全國的最高峰,是高原上聳立的熄火山之一。高原南部和東北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地被沙漠覆蓋。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橫貫國土中部。境內河流眾多。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的源頭阿巴伊河及阿瓦什河、謝貝利河是主要的河流。埃塞俄比亞地處熱帶,但因地勢較高,氣候溫和,且呈明顯垂直變化,類型多樣。年平均氣溫10-27℃。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6-9月為雨季,氣候比較溫和,年平均氣溫10-27℃。3-5月最熱,最高氣溫可達34左右,11月-翌年1月最涼,高原地區最低氣溫可達0。 人口:6700萬(2002年7月),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其中奧羅莫族人占54%,阿姆哈拉族24%, 提格雷族5%。其他還有阿法爾族、索馬裡族、古拉格族、錫達莫族和沃萊塔族等。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 居民45%信奉伊斯蘭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人口300多萬(2000年)。年平均氣溫15℃。
行政區劃: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外,全國按民族分九個州。
經濟:埃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牧業是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彙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埃塞俄比亞水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河流湖泊較多,號稱“東非水塔”。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鉑、銅、鉀鹽、鋅、鐵、鎳等,大部分未開發。已探明的天然氣為250億立方米。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埃還是地熱資源最豐富國家之一。由於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壞嚴重。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制造加工業以食品、飲料、紡織、香煙和皮革為主。布局不平衡,集中於首都等兩三個城市。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彙的支柱,主要糧食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高粱和埃塞獨有的苔麩。苔麩顆粒微小,富含澱粉,是埃塞人民最喜愛的食物。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鮮花、油料等。埃塞俄比亞盛產咖啡,是世界咖啡10大生產國之一,產量居非洲第三位,出口額占出口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咖啡的“根”就在埃塞俄比亞。公元900年左右,埃塞的咖法地區一位牧羊人在山間放牧時,發現羊群在爭吃一種紅色漿果,食後群羊歡蹦亂跳,反應異常,牧羊人以為他的羊吃了什麼有害的食物而徹夜提心吊膽。誰知第二天群羊安然無恙。這一意外發現促使牧羊人采集這種野果煮汁解渴。他感到這種果汁淳香無比,飲用後精神異常興奮。於是他開始栽種這種植物,由此發展起今天的大規模咖啡種植。咖啡的名就是由咖法演變而來。咖法地區一直被世人稱為“咖啡的故鄉”。埃多草原,國土中適合放牧的草地占一半多,2001年牲畜存欄總數1.3億頭,居非洲國家之首,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埃塞俄比亞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2001年共接待14萬外國游客,外彙收入7900萬美元。民俗 埃塞人相互問候,在多數情況下要鞠躬行禮。如身披"沙馬"把頭裹住的,要把它摘下來,甚至撩起,露出肩膀以表誠意。問候的時間可長達一二分鐘,甚至還長。問候的內容無所不有,如問候彼此的健康、家庭成員、家畜、農田收成等。如果有事情要談,也要等相互從容問候之後才能談實質性的問題。在接受禮物時,表示高興接受要伸出雙手接禮。表示勉強接受時伸出一只手。有客人登門,女主人拿出最好的咖啡進行招待。客人接過咖啡,首先要有幾句贊美話,否則會被主人視為無禮,不受歡迎。埃塞人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像征圖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時,穿淡黃色服裝,但出門做客是絕對不能穿黃色服裝的。埃塞俄比亞的男女青年,在初次接吻時,如相互把鹽粒吐在對方的口中,表示倆人真誠相愛,情投意合。埃塞俄比亞每天24小時,太陽升起的時間視為零點,也就是通常的6點,是一天的開始,到了下午6時是白天12個小時的結束,也是夜間12小時的開始,這種獨特的計時方法在老百姓當中依然沿用著。假如有朋友請你在中午12時去吃飯,你一定不要忘了問他一句"是歐洲時間還是當地時間"。埃歷每年有365天,分為13個月,前12月每月30天,第13個月只有5-6天。 驢是姑娘的嫁妝,在埃塞俄比亞,買一頭驢需要25美元,這可是大數目。農村的驢更多。孩子長到十二三歲就要干活,到時家人送他一頭驢,祝願家道興旺。未婚男人家裡沒有驢,他就討不到老婆。姑娘出嫁,娘家為了女兒的幸福,無論如何也得給女兒陪嫁一兩頭驢,幫她干活。埃塞俄比亞的諺語說:“如果女人沒有驢,她自己就是一頭驢。貨幣名稱:埃塞俄比亞比爾(Ethiopian Birr,簡寫Br)。 貨幣面額:1,5,10,50,100比爾紙幣;另有1,5,10,25,50分硬幣。同北京時差:早5小時 國際電話碼:251語言:阿姆哈拉語為國語,英語也通用。民族:有80多個部族,主要有閃含語系的奧羅莫族、阿姆哈拉族、加拉族,還有提格雷族、古拉格族等。奧羅莫族占40%,古拉格族占2%,其他占1%。宗教:居民中伊斯蘭教占45%,東正教占35%,原始宗教占15%,其他占5%。電源規格:埃塞俄比亞的電力為交流電,50赫茲;1,3相;2,4線;使用歐洲規格的插頭。但在厄立特裡亞(Eritrea)省的電壓一般是280/12伏。插頭規格RoundPin Attachment Plug Without Earth Connection。衣著:夏季穿輕便的棉質服裝,冬季則穿輕外套,不須穿得過於厚重。雨季請攜雨衣。進行商務會談應著正式套裝。飲食、衛生:亞的斯亞貝巴的自來水,水乍見之下清澈潔淨,衛生似乎沒有問題,惟實際上水質不佳,請絕對勿生飲。請多飲用飯店銷售的礦泉水(當地產制者稱為Ambo)。外國人走在埃塞街頭,不會感受到敵意的眼光或不安全感。無論你是在市場購物,還是乘坐當地人喜歡的小公共汽車,樸實的埃塞人不會因為你是外國人而漫天要價。在這裡購物,外國人一切都和當地人有著同等的“消費待遇”,買東西時不但可以侃價,熱情的老板甚至還會邀請你一道享用自制的咖啡。當地人對中國人尤其友好,他們通常會友好地用當地語甚至是中文的“你好”與你打聲招呼。在埃塞,還有不少中國公司和中國商人的身影。

(埃塞俄比亞位於東非)

(非洲會堂)

(聖喬治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