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路上之廈門篇(五,終結篇及散記)

作者: 曾經的曾經80

導讀早上8點多醒來,不願起床,似乎這樣就可以不離開。簡單收拾行李之後,出門作最後一次閑逛。昨天買的草莓,忘記吃了,洗了之後提在手上,邊走邊吃,很甜。 從復興路出去,這次往左走,隔壁就是演藝學校。沒走幾步,見到雙手托起嬰兒的白色雕塑,恍然明白,這就是昨天經過的林巧稚故居。從菽荘莊園旁邊的港仔後浴場到達海邊,由於是景點附近,此處游人甚多,有 ...

早上8點多醒來,不願起床,似乎這樣就可以不離開。簡單收拾行李之後,出門作最後一次閑逛。昨天買的草莓,忘記吃了,洗了之後提在手上,邊走邊吃,很甜。

從復興路出去,這次往左走,隔壁就是演藝學校。沒走幾步,見到雙手托起嬰兒的白色雕塑,恍然明白,這就是昨天經過的林巧稚故居。從菽荘莊園旁邊的港仔後浴場到達海邊,由於是景點附近,此處游人甚多,有人在高呼“我見到大海了”,港仔後浴場的海面並不波濤洶湧,能說出這句話來的,可見是沒見過大海的。

往前走,即是鼓聲洞。山洞的岩壁似乎是用水泥加固過的,並不那麼原始。每次過山洞,隧道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究竟是什麼原理可以使得山洞不塌下來呢,一直沒明白。鼓浪石邊,是鼓浪嶼別墅酒店的私家碼頭。相比據說是最貴的海上花園酒店,鼓浪嶼別墅更得我心。白色的房子,藍色的大海,枕著海浪入眠,遠離人群的喧囂。

環鼓路接著鼓聲路,經過了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大門,沒敢進去,張望了一下。有人說鼓浪嶼還沒有廈門大學那麼大,經過我雙腳考量,應該不是這樣。可能大多數的游客都把活動範圍集中在龍頭路附近的商業區,而不會深入到內厝沃,所以才覺得小,畢竟像我這樣,願意花上一兩個小時來走路的,實在少數。經過兆和路公園綠地的時候,著實把我自己嚇得不輕,並不是有什麼特別恐怖的東西,而是安靜的出奇。如果你往草地上走兩步,相信99%的人都會當即停在原地5秒以上,各種形態生動的雕塑散落在草地中間,有小孩,有老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坐著,有站著,也有躺著,我就如同《綠野芳蹤》中的愛麗絲一樣,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聽那些雕塑講了一會故事之後,繼續上路。燕尾路附近有一些新建的別墅,盡管是新建,仍然保持著洋樓的風貌,瘦瘦高高的百葉窗,推門即見海景。旁邊的小海灣,聽著幾只小船和原始的舢板,真不知道如此簡陋的交通工具是怎樣熬過風浪的肆虐。一路經過了燕尾山生態公園,站在山腳下,隱約能看見山頂的紅色洋房。沒有時間再上山去細看,只能匆匆從掠過。

逃過三丘田碼頭上岸的游客,忽略海底世界,從輪渡再回住處,路上經過葉氏麻糍,走過了3步,還是回頭頭去,阿姨很客氣,買了兩個,有另外兩位老婆婆一看便是老主顧,買了兩大袋,每袋是10個裝的,阿姨奉送和一些白色的小紙片,應該是把麻糍包起來吃的吧。出大門前,花10分鐘在院子的小亭子裡坐了一下,每天都匆匆出門,匆匆回來,沒仔細看過這幢房子。跟老陳告別,我說過幾個月可能還會再來,老陳說隨時可以。

經過郵局的時候,寄最後幾張明信片,也有給自己的。我知道,我會比它先到家,等我再次看到它的時候,它就是我的前塵往事。過輪渡,去鷺江賓館喝午茶。由於不是周末,並不需要等位,很輕易的找到了觀海廳陽台上的座位,附送鼓浪嶼海景無限。餐具是很詩意的,茶點是很精致的。我點了7個小碟,紅腰果雙皮奶,香酥魷魚絲,豆沙香芋棗,韭王鮮蝦腸粉,鷺江蝦餃皇,金牌蒸鳳爪,XO醬雞軟骨,有點心有甜品,有甜有鹹,美美的享受了1個半小時,結帳時,算上10%的服務費,不到80大洋,美食,美景,超值。

坐27路再次晃晃悠悠的往機場去,很少有廈門這樣,機場是在市中心的,並且還是作為觀光景點之一。門口的噴泉很美,可惜我只有5分鐘換登機牌,沒做停留,只在二樓隔著玻璃窗看了一會兒。廈門到上海的距離有多遠?不遠,只夠我讀完安意如《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前言。走下舷梯的時候,上海意外的陽光明媚,恍惚間,覺得自己仍在廈門。

第一次,我感慨,回來的太早。

散記:

鼓浪嶼,最多的時候,島上有1000多幢別墅,雙腳雙眼,用心感覺。

島上花鳥植物很多,叫不出名字,仍然很美。

體育場門口有一組學生踢球的雕塑,很可愛。

楊家園的後窗陽台,讓我想起了小城維羅納的朱麗葉。

福建路上有一家海誓藝廊,每次經過的時候,不是看他在寫字或者看書,一個人。

……

觀彩樓,春草堂,金瓜樓……還沒去過,會去的,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片及其他請見http://shiyun1980.spaces.live.com/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