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攻略”則不如無“攻略”—尼泊爾旅行提示

作者: 遼遠的海的相思

導讀去尼泊爾之前我在網上閱讀了大量的攻略,也仔細讀過Lonely Planet的《尼泊爾》,這些東西都給我很大的幫助;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每個人可能碰到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很多是無法一概而論的,珍寶和糞土的區別到底在哪呢?很多時候只是由誰來判斷、由誰來取舍的問題。每個人心中的尼泊爾都是獨一無二的,線路信息什麼的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但是別人的感受僅僅是參 ...

去尼泊爾之前我在網上閱讀了大量的攻略,也仔細讀過Lonely Planet的《尼泊爾》,這些東西都給我很大的幫助;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每個人可能碰到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很多是無法一概而論的,珍寶和糞土的區別到底在哪呢?很多時候只是由誰來判斷、由誰來取舍的問題。每個人心中的尼泊爾都是獨一無二的,線路信息什麼的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但是別人的感受僅僅是參考,有的時候想像會誤導了我們,反而覺得無所適從了。下面的幾點,也只是我個人的所感,與以往自己讀到的網上的攻略略有不同,寫在這裡,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參考。

關於住宿條件(一般賓館,不談星級酒店/豪華賓館)

1.尼泊爾總體衛生狀況比國內差很多,所以不要希望所住的賓館會非常干淨,但總體來講只要是略好點兒的衛生條件還可以接受,很多不提供洗漱用品;與國內的賓館截然相反的是,你如果不告訴服務員,只要你不離店,服務員中間是不會進房間打掃衛生的,不管你住幾天。

2.尼泊爾供電緊張,各大城市每天停電8小時,每次4小時,分兩次停,包括加都、博卡拉、巴德崗、廓爾喀;有些賓館/飯店可能從不同的區接兩個線路的電,那麼停電時間就會少,但是也無法保證總有電;停電時間通知不太准確,我們的感受是你越是要用電就越沒電,比如晚上8點左右,就經常沒電;山區的情況有所不同,比如我們在Tikhedhunga住的小店就一直有電,但在Ghorepani住的小店看起來條件要好很多,但是晚上沒電,山區用電與城市用電不同,但是記住停電是常事,先做好准備。

3.洗澡熱水:城市裡的賓館基本有熱水可以洗澡,但是要注意最好下午洗澡,好多是太陽能的,如果你要晚上洗要和服務員講,也極有可能只有溫水啦;加都、博卡拉這方面好一些,其他城市盡量提前一點洗澡,這個這不是絕對的,比如我們在廓爾喀這個很小的城鎮,住的條件反而是最好的,熱水也特別好。山上(poon hill徒步線路)倒是有熱水的,可是山上的小店往往是公共衛生間和洗澡間,設施相對簡陋,內外溫差很大,為避免感冒,還是不洗的好。

4.床的尺寸和床墊:由於我的媽媽都遠非小巧玲瓏型的體格,所以對這一點體會頗深。尼泊爾很多賓館的床估計是根據尼人的身量訂制的,非常窄小。我由於平時睡覺不老實,看到這樣的床著實害怕自己半夜會滾到床下,所以都是把兩張床或三張床並在一起,大家一起睡才能保證安全,呵呵。不過,也有例外,我們在巴德崗每個人一張很寬大的雙人床呢。尼泊爾的床墊就是一大塊海綿,每睡一覺醒來都是腰酸背痛的,不過習慣了也就好了。

關於飲食

總的來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呵呵,中國人太會吃了,所以不要希望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吃到比國內還要好吃的東西;但是可以抱著獵奇的心態去嘗試,只能說做法和味道很不相同,我真的無法苟同有些網友所說的“尼泊爾美食”。

1.尼泊爾套餐(Nepali set):我嘗試過幾次,素的和雞肉的都吃過,用大不鏽鋼餐盤裝著,一大堆米飯,一點兒土豆炒青菜(放咖哩的,但是有趣的是尼泊爾的咖哩其實沒什麼味道,不如國內的咖哩香和辣),一小碗味道奇怪的像是豆子做的菜湯,幾塊腌蘿蔔(與我們吃的蘿蔔干不可同日而語啊),有點辣味的醬,幾塊生洋蔥,一塊生檸檬(檸檬這東西也就泡水我還能喝兩口,這樣吃是受不了的),如果是雞肉的,那就再加一小碗咖哩雞,相對來講咖哩雞的味道還不錯;有的餐館還外加炒青菜(名字不詳,有點苦味)。試一下就好了的,味道一般,可以吃飽,倒是。

2.尼泊爾的米飯:可能北方人被好吃的大米慣壞了,尼泊爾的大米讓我很難過,太硬而且沒有香味;回來後覺得家裡的大米實在是太香太好吃啦,只吃大米都幸福無邊啊。

3.尼泊爾的面食:基本上所有的面食都發酸發粘,特別是面條(炒面煮面都這樣)和MOMO,連PIZZA也發粘,好像沒熟似的,吃炒面會好一些,因為油和調料的味道會減弱酸味和發粘的感覺,但是你試一下天天吃炒面的滋味吧!哎,會無比懷念我們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吃的方便面!

4.尼泊爾餐館:網友們說的很實在,點上菜之後半個小時能上來就算你運氣好。通常20-30分鐘後你會等來點的茶,然後再等20分鐘左右才會看到吃的!我們有一次三個人吃一模一樣的Nepali Vege. Set,居然等了一個多小時才吃上!哎,在尼泊爾所有的事情你都不能著急,這裡節奏很慢,尤其是餐館。加德滿都可選擇的比較多,相對來講味道也好很多(只是相對於尼泊爾其他地方),尤其泰米爾區,還是能發現不錯的餐館,我們常吃的一家叫做Funky Buddha Bar & Café,干淨清爽,味道也還可以,裡面有我們喝到過的最濃最香的Masala tea;而且等待的時候會送你一小籃爆米花,雖然是鹹味的,有點怪,但總比坐在那裡痴等半個小時好呀。泰米爾區應該是可以發現一些好吃的店,只是我們三個路盲不敢隨便走,呵呵,這要是走失了可就麻煩啦。

5.尼泊爾中餐館:在博卡拉去過一家,就是溢香閣,早知道這家的中餐不好吃,可是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吃中餐,剛剛徒步四天半回來,已經餓得有點眼睛發綠啦,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去吃中餐。溢香閣的中餐確實非常得不好吃,但就是這樣我們也把點的五個菜全部吃光光,也覺得比吃尼泊爾餐館幸福得多了。吃的時候還在說呢,溢香閣竟然把美好的中國菜做成這樣,真恨不得把門口那杆巨大的中國國旗給扯下來,別給國人丟臉啦。我們所有點的菜中,只除了紫菜蛋湯味道不錯,剩下的全部被我們加了大量的鹽重新拌過才吃的,只是中國菜的樣子而已,味道不對,廚師恐怕已不是中國人了吧。然而,在我們臨行前的那個晚上,我們在加都卻找到了一家很正宗的中國餐館,就在泰米爾區,具體位置我說不清(我是方向感極差很容易迷路的人,請大家原諒),叫做亨達飯店,店主兼廚師是安徽來的一個小伙子,在加都四年多了,娶了一個當地女子,開了一家飯店和一家旅店,旅店叫做中尼賓館。說來也有趣,那天我們本來打算去常去的那家尼泊爾餐館吃飯的,可是人家告訴我們沒有煤氣啦,不能供應晚餐;所以我們只好另找地方,走了不遠就發現了這家飯店。點上菜後,很幸福地享用到了免費的熱茶水,要知道在尼泊爾餐館是沒有這樣的待遇的。可是,我們馬上看到店主騎上自行車走了,難道他要去買材料嗎?真暈,難道也要等上一個小時嗎?終於盼到他回來,才真相大白:原來加德滿都在鬧罷工,店裡沒有煤氣了(原來是普遍現像啊),沒法做飯,如果不是中國人來吃飯他就不招待了,但是因為是中國人,他特意跑去他的賓館用僅剩的半罐用來煮咖啡的煤氣幫我們炒菜!太感動啦!我們點了魚香肉絲、酸辣土豆絲、家常豆腐和一大碗青菜湯面,哎,只除了面還是發粘發酸(估計是成品的掛面類的東西),所有的菜都非常可口,而且量很大,我們三個人拼命吃還是沒有完全吃干淨。強烈推薦大家去他的亨達飯店吃飯!

6.如果我再去尼泊爾,那麼我會准備以下這些食品:方便面、午餐肉罐頭、榨菜絲等若干。只准備巧克力和牛肉干是不夠的,要知道正餐不能用零食代替。我們這次只准備了一些榨菜絲,都成了無比寶貴的美食,每餐拿出來配上一點,以便增進食欲,哎,想像一下吧,假如每一餐最美味的便是幾根榨菜絲?

不過,也不能把尼泊爾的飲食說得一無是處,有些東西還是很好的:

1.Masala tea:每天都在喝,一直沒有喝夠,一種有特殊香味的奶茶,裡面有茶葉和香料,還有姜。不管是大點兒的餐館,還是路邊的小店,基本上味道一樣,只是有濃有淡,山區有些餐館的特別淡,呵呵。雖沒有港式奶茶那麼香濃,但是它自有一股特殊的芳香和溫暖氣息。

2.大一點兒的西餅店裡的面包:像極了小時候吃的面包,味道淡淡的,沒有濃厚的添加劑的香氣和味道,就是樸素而天然的面粉的味道,而且不發粘,真材實料的感覺;注意,有些面包是有當地特色的,又重又硬也不好吃,需要分辨清楚。

3.博卡拉的鮮榨果汁:我們是在賓館不遠處的一家果汁店喝到的,後來又去過幾次,明碼標價,非常實在,鮮榨的桔子汁不兌水不兌冰,味道特別好。路邊也有流動的榨汁攤販,但是沒有試過,所以不做評價。

關於采購

可能是我比較笨,不會講價,這次我們在尼泊爾買東西,發現很多是很難講價的,有些東西實在是喜歡也就不再計較,也許尼泊爾人民也已經越來越懂得怎麼做生意,所以非常實惠的東西已經不是太多了,但是有特色的可愛的東西還是很多的,買不買完全看個人的喜好,下面這幾點只是我們的體會,不做推薦,僅供參考:

1.手工紙制品:我太喜歡那些壓有花花草草的紙和紙燈籠,真的有返樸歸真的感覺,那些粗糙的沒有壓花的白色草紙也非常可愛,厚薄不均,但是充滿大自然的氣息;手工紙制品是最難講價的,但是它們真的太美麗太讓我心動了,最終考慮到路途遙遠,我只買了些很小的紙燈籠,幾本筆記本,兩本相冊,幾張壓花的包裝紙,幾本白色草紙,呵呵,愛不釋手啊,相冊准備用來貼這次尼泊爾之行的照片,草紙用來寫信給我親愛的朋友們,想一想都很溫馨啊。

2.披肩/圍巾: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我分別在加都、巴德崗和博卡拉買過,平時我是特別喜歡這東西的,所以采購起來有點兒控制不住,最後在博卡拉找到一家非常好的小店,店名有好多中國字的,左側有“情迷喀會米爾”,右側有“價廉物美童叟無欺”,店主是個很可愛的尼泊爾人,有很多中國朋友,最主要的是他開價公道,基本不需要怎麼講價,東西也實在,我在他的店裡買了很多質量上乘的正宗尼泊爾產的羊絨披肩,因為買得多,給的價格也比較實惠,大號的200元/條,中號160元/條,上面兩種是人民幣價格,小號的500RS/條(很窄的,只能用作小圍巾),而且他的店可以刷信用卡,回來之後送給朋友們,大家都很喜歡,質地很好。注意:尼泊爾有大量從中國進口的工業化生產的披肩/圍巾,用料不夠純正,也不是手工制品,需要仔細分辨;我反正是分不清楚的,後來干脆不去動腦筋,就在這家小店買了一大堆,前面買的那些也就不再去追究到底是什麼材料哪裡產的啦,呵呵,省得徒增煩惱。

3.巴德崗的陶器和木雕:網友的建議很對,這兩樣東西在巴德崗有很多的選擇而且價格不高,我們買的很小很小的香爐只要8RS/個,燒得很可愛的魚形吊燈(放蠟燭的)只要30RS/個,兩個不算大也不是太小的孔雀窗一共1000RS,當然這些都是砍價後的成果,我們基本照1/4給價,然後漲到差不多1/3-1/2就買下。其實我很喜歡那個圓圓的存錢罐(陶制的),樣子極簡單,只有一個可以塞入硬幣的扁平的口和罐子頂部一個很小的用來透氣的小圓眼兒,外部沒有任何裝飾,特別純樸可親,但是連最小的都有些大,太不方便攜帶,所以只能忍痛割愛。

4.總的來講,加德滿都東西比較多,選擇的余地大,質量較好,花色較全,價格也相對較低,這可能是加德滿都比較其他城市唯一的優勢了吧,呵呵,所以可能很多東西還是要在泰米爾買。博卡拉的毛線手工藝品比較多,我們買的用彩色毛線手工編織的手鏈(其實更像端午節我們系在手上的線繩)只要10RS一根,各種花色都有,很是美麗;我們還在博卡拉買到一種一套三個的小銅盒,像俄羅斯的套娃,一個套一個的,小小的,雖然作工不夠精致,但是很好玩兒,從600RS一直砍到200RS成交(一套),在博卡拉采購要注意選取偏一點兒的商店,位置好的店很難殺價,同樣是這種小銅盒,位置好+精裝修的小店只能砍到500RS,差距很大喲。對啦,薩朗科的東西明顯比博卡拉湖濱區便宜,如果去薩朗科看日落或日出,可以在路邊的小店裡買桌布、骨制手鏈什麼的,比湖濱區實在。巴德崗就是買陶器和木雕,其他的都不如加都。

5.廓爾喀軍刀:一把也沒買。原因是這樣的,我們的行程裡有廓爾喀,然後大家決定去那裡買軍刀,然而我們在廓爾喀根本沒有看到有賣軍刀的,問過賓館的人,原來廓爾喀軍刀只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現在哪有什麼正宗的廓爾喀軍刀,倒是實實在在的旅游商品啦;回到加都的時候,我們去廓爾喀軍刀的專賣店看了一下,價格不菲,有些華而不實,也罷,怎麼也比不得藏刀的剽悍與純樸,不買啦。

啰嗦了一大堆,其實只寫了吃、住和采購這三個方面,嗯,抽時間總結一下行程安排,不管怎麼說,尼泊爾之行重點在於觀景,遠非今天所說的這幾項。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