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甘南十月游——甘南篇(二)

作者: fqqlhl

導讀我的第七天10月3日早晨5:30被隔壁吵醒,索性就起床吧,在那張床上我一刻都不想多呆。梳洗完畢後,我終於有機會去試試那個廁所了。穿過泥濘小道,繞到屋後是一片空地,史上最強的WC躍入眼簾,多好的地理環境啊,依山傍水,那水還是有名的白龍江的水;頂上無棚,四周的木板稀疏,那是為了使空氣更好地流通;登上WC要走過一座獨木橋,每日上下,平衡感一定練得超強 ...

我的第七天10月3日早晨5:30被隔壁吵醒,索性就起床吧,在那張床上我一刻都不想多呆。梳洗完畢後,我終於有機會去試試那個廁所了。穿過泥濘小道,繞到屋後是一片空地,史上最強的WC躍入眼簾,多好的地理環境啊,依山傍水,那水還是有名的白龍江的水;頂上無棚,四周的木板稀疏,那是為了使空氣更好地流通;登上WC要走過一座獨木橋,每日上下,平衡感一定練得超強;旁邊還有一條保護犬,它的毛色與四周的環境相當接近,不仔細看還真的……

7:00挺進甘肅寺,昨晚下了一夜的雨,道路異常泥濘,在甘南的這些天,每每晚上下雨,白天時陰時晴,對旅游者來說這樣的安排還算不錯。沿昨天下午的路線接著走下去,遙望老虎洞,朝著山頂的天葬台前行,這裡是國內唯一允許參觀天葬的地方,同路的背包客很多,我想都是奔著那裡去的。

這裡的山並不高,路也並不難走,可是別忘了這裡是高原,我們的海拔已經是在上海或北京的幾千米高空,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走快卻力不從心,登高是對體力的最大消耗,近在眼前的路程此時卻變得異常難行。ZZ的感冒本來就沒有痊愈,為了保存體力,大家都建議她還是騎馬上山,有了坐騎就是好啊,不一會我們就漸漸看不見她的蹤影了。我和AL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對自己的能力有著過高的估計,事實上對於我們來說,騎馬和不騎馬在體力的消耗上有相當大的差別,後悔已經晚了,行至半山再沒有主動邀我們騎馬的藏民,我和AL緩慢前行。

途經山腰一片空地,有很多的經幡,以為是個普通祭祀的地方,抬頭看見身著藍色羽絨服的ZZ已經登上山頂,揮手間有大鳥從山頂滑過。走走停停,我和AL終於登上山頂,不知我們來得太早或是太晚,此時山上只剩我們三個,我問ZZ,看見天葬台了嗎,回答是否定的,我們爬山的時候,ZZ已經在山頂轉了一圈了,沒有收獲。那就休息一會吧,可是地上濕漉漉的,此時ZZ神奇地掏出一大塊塑料格子花布,在眾人的稱贊中,平鋪在草地上,大家做短暫的休息。不甘心啊,明明說有天葬台的啊,就算沒有天葬,也該看到一些天葬的痕跡,比如說,骸骨!

她們仍在休息,我獨自一個四周轉轉,山頂並不大,經幡也很少,好幾處用鐵絲網隔開不讓通過,在失望中回轉,卻意外地在一小片平地上發現了脊椎骨,走近,又看見了幾處肋骨、頭蓋骨碎片,終於還是被我發現了,興奮中發短信給ZZ:我發現骨頭了,快過來!AL和ZZ都來了,大家分析在我們頭頂盤旋過的大鳥,應該就是禿鷲,這些骨頭應該就是分食後剩下的。之後沿來路下山,半山腰處聚集了很多游客,有兩個當地人正朝山頂呼喊吆喝著,好奇中一路走下。

當我們再次來到山腰的多經幡處,這裡的游客越發多了,忽有一人對我們說,你們幾個在上面,禿鷲都不肯下來吃啊!一頭霧水,後來我們才知道,這裡才是天葬台,現在正在舉行天葬,所謂天葬就是讓附近的禿鷲下來分食屍體,禿鷲不下來倒不是因為我們幾個在山上,而是因為來觀看的游客實在太多,當地人讓我們往後退,再往後退,果然禿鷲漸漸多了起來,大概有十幾只,在天空盤旋著,仍然不肯下來。既然如此,我們還是離去的好,一則一再退後已經看不見什麼了,二則尊重他們的習俗,我們也該讓天葬繼續下去。這時,一輛拖拉機沿山路上行,車後坐著幾個喇嘛和幾個白色大袋子,朝天葬台方向駛去,袋子裡應該也是等著天葬的遺體吧。禿鷲是藏民心中神的化身,天葬,沒有想像中的陰森與恐怖,在這裡死亡不僅僅意味結束,也意味著新的開始,帶著重生與超脫的意味,是藏區信教群眾最後的回歸,他們用天葬這一具體方式呈現人類回歸自然這一法則。

沿原路下山,10:30出寺。馬不停蹄,趕往相隔一條白龍江的安多達倉朗木寺景區,它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西北部,景區內主要有川西北高原幾大藏傳佛教寺院之一的朗木寺格爾底寺(建於1413年)。在那裡我們有幸見到了一珍貴的寶物——五世格爾底活佛的肉身靈體。五世活佛出生於1681年,於1775年圓寂,享年74年。文革期間靈體被運到若爾蓋縣城,被幾個信教群眾發現後偷埋在縣城的達龍溝山上。到1981年再挖出來時股肉還有彈性,無絲毫損壞,後請回格爾底寺,至今供於該寺金殿之中。民改前肉身靈體曾自然生長頭發,寺內高僧們為其理發一次,從此再未生長。金粉抹面的肉體真身歷經3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栩栩如生呈現在我們面前。

11:30我們往白龍江源頭、峽谷前進,中午時分氣溫漸漸升高,早晨穿著羽絨服出行的我們此時已是汗水涔涔,峽谷很深,在入口處拍照留念,我們打算折回鎮上吃中飯。

14:15坐上發往合作的長途車,東方小瑞士,再見!

17:10到達合作車站,旁邊就是交通賓館,大家都很累,看了房間,還算干淨,於是選了一間三人間,有暖氣,價格也很便宜60元/天,晚上我們還在賓館的公共浴室洗了澡,水量很大,這是我們這次旅行住得最實惠的賓館!

合作是甘南自治州的首府,是一個縣級市,終於從小鎮來到了縣城,不知怎麼,我感覺很激動,又看見高樓了,又看見霓虹了,又看見熟悉的“小肥羊”了,哪怕只是一個縣城,也足以讓我欣喜萬分。這才發現自己骨子裡是喜歡城市的,給媽媽和老公發短信:今日回到城市,才發現自己還是喜歡這燈紅酒綠的地方。

我的第八天早晨打車到市中心一牛雜館吃早飯,還在合作的中心廣場走走逛逛,9:00打車至米拉日巴佛閣。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供奉有各類佛像一千二百七十多尊,建築面積4028平方米,共九層,高40余米。佛閣建築造型獨特,融藏族堡樓式建築特色為一體,壁畫、彩繪、唐卡、塑像、典藏琳琅滿目,供奉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宗祖師和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丹派等諸多教派的宗師,與整個合作寺院的大經堂、護法殿、聞思學院、佛塔、嘛呢房等渾然一體。

佛閣名為九層,實際上第九層是無法登上的,這可是我們仨親身證實的,登上第八層殿,我們圍著走了好幾圈,沒有發現登樓的台階,最後忽然在一扇門後發現一架梯子,抬頭一看,天花板上有一個入口,梯子移過去,應該剛好可以登上,AL和ZZ幫我扶著梯子,一節節爬上,探身進了那個入口,令人失望的是,裡面黑漆漆的,只能依稀看見木梁結構,也不可能是存放經書之類的地方了。物移原處,原來,第九層佛殿只能從外面看到,其實就是一個閣頂,而無法真正登閣。

11:10退房到旁邊的汽車站坐上開往夏河的車,半小時一班,上車購票,票價12元。

12:45到達夏河,打車至寶馬賓館,見外觀不錯,進去訂了一間標間並加床。午飯後正式出發參觀拉寺。

拉寺很大,是沒有辦法全部圈起來收取門票的,但是如果要聽喇嘛的講解就必須買門票了,而且據說門票的收入有一部分是要捐給當地小學的,於是大家都買了40元一張的門票入寺。

中國/甘肅/拉蔔楞寺院於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由第一世嘉木樣阿秀阿旺宗哲活佛創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寺院之一。總占地面積為86.6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6萬多平方米,本寺設有六大學院,聞思學院,開設和顯宗哲學課程;上續部、下續部開設密宗修行;喜金剛學院、時輪學院開設天文理算,每年編撰藏歷和黃歷;醫學院,主要研究開發藏醫技術和藥物學。該寺每年舉行重大的佛寺活動,如正月祈願法會、二月亮寶法會、四月辯經法會、七月法舞會等達十幾次。

我們運氣不好,這個喇嘛導游顯然有口無心,講解平淡簡單,相反身旁一位說英文的喇嘛講解得卻更加清楚詳細,據說像拉蔔楞寺、郎木寺這樣的地方,最初大都是外國人前來旅游觀光,所以這裡的喇嘛英文說的比中文好,看來確有其事,除了進入拉蔔楞寺文物紀念館查閱門票外,其他地方再未查過門票,講解很快結束,接下來的漫長時間裡都是“自由活動”。在拉寺裡瞎轉著,終於等到辯經。18:00辯經開始,陸續聚集上百個喇嘛,呈半圓形圍坐在一個年紀較長的喇嘛身邊,喇嘛們咿咿呀呀地念著,我們好奇地看著拍著,時不時也有喇嘛回頭好奇地看著我們,好似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佛殿經幡隨風飄動,幡動?風動?心動?

18:30打車返回賓館,在曲登餐廳吃晚飯,若不是為了它傳說中的美味,若不是因為這兩天的飯菜實在不甚可口,若不是我們還有大把休息的時間,我們不會甘願爬上這四層樓,不要怪我們懶,高原,四層高樓恐怕已是極限,坐在曲登餐廳,我們俯瞰了整個拉蔔楞寺的全景。吐絲牛肉、西紅柿炒蛋、平菇肉片、酸奶、奶茶、米飯、面片(76元),一個也不能少,事實證明,這確實是甘南之旅遇見的最好吃的餐廳,在高原能燒至如此水平,實在佩服!



(史上最強的廁所)



(天葬台)



(四川寺)



(遠觀甘肅寺)



(當地的小學)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