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七)韓國印像在成都的兩個印證

作者: 小指左

導讀我在成都住的街道和領事館路垂直相交,然後過兩條街又是川大,這個社區就是成都老外最多的地區。雖然說我認為在成都要開川菜以外的館子應該比在其他地方的難度要大得多,而且要找出比川菜館子味美的確實不易,不過經過我們密集的搜索——每天兩頓 ,還是在這個老外聚集的地區,找到了一些可圈可點的非川菜館子的。我也知道,我回憶著回憶著總能轉到吃上面的。 ...

我在成都住的街道和領事館路垂直相交,然後過兩條街又是川大,這個社區就是成都老外最多的地區。雖然說我認為在成都要開川菜以外的館子應該比在其他地方的難度要大得多,而且要找出比川菜館子味美的確實不易,不過經過我們密集的搜索——每天兩頓


,還是在這個老外聚集的地區,找到了一些可圈可點的非川菜館子的。我也知道,我回憶著回憶著總能轉到吃上面的。

我對韓國最早的印像——早在韓流肆虐以前很久了——就是吵。現在的韓國乒乓球教練玄靜和早在還是選手的時候,本來挺清秀的一姑娘,在和中國隊比賽的時候那個叫聲啊。這位姑且就算了,好歹也是一美女,後來還有好像叫什麼金報效的,名字就巨恐了,也是特能叫。反正後來是一堆要贏球沒法贏球、相貌又抱歉之至的球員,球越臭叫得越凶,一個人能把體育館的屋頂叫出個洞來。而且吧還老是被中國壓著打,也沒能把中國隊吵暈啊。那時我還是一個很小的小孩,就已經覺得她們吵得不行了,可想她們的嗓門有多大頻率有多高了吧。

在成都的時候,一開始我們每周都去打一下保齡球。我勸easton買一雙自己的球鞋,不貴、干淨、利於水平提高。easton的理由是,裝備得似模似樣的一般就是高手,可是自己水平目前又不高,那不就是有裝的嫌疑了嘛。這時旁邊有幾個球道一群男女在喳呼,又是鼓掌又是喊叫的,而且主打的那幾位從頭裝備到腳,每個人有兩三顆私球,遠看還動作誇張。大家都想,哇,肯定是高手,趕緊去瞻仰。一看,咦,水平不怎麼地,也就跟我當時的水平差不多,要是趕在我一兩年前還在練球的時候,真那是隨便就可以殺翻他們的

。可是他們那個叫法啊,像是他們真的多厲害了似的。

我對韓國美食的最良好印像,不是來自大熱的《大長今》,而是《人魚小姐》。雅麗英嫁給了朱旺後,小倆口早餐就不和大人一塊吃那些什麼糊糊。雅麗英第一次把飯菜端上桌,她公公一看到就瞪大了眼睛擠進來要求分朱旺半碗飯,而且宣布以後也要和小倆口一塊早餐吃飯。後來朱旺加班,雅麗英就給他做好消夜留著,她公公看到後那個饞相啊,朱旺說分他一點,立馬老實不客氣的動筷子。總之就是這位公公覺得能吃上賢惠的媳婦做的那麼好吃的飯菜,那簡直是幸福極了。要知道,雅麗英的公公可是韓國一家大報社的董事長,他可一定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能把他這種老腳魚饞成這樣,那能有多好吃啊

。 川菜再好吃,每天兩頓也會膩的,所以我們一伙人就有了不斷開發其他的美食的動力。韓國料理是我們的其中一個選擇,在經歷過貴、不地道、路途遙遠等被我們out的幾家後,終於在科華街找到了一家合乎我們的標准的。老板是一個韓國的留學生,應該就是住在我們小區或附近。WK在紐約時的韓國同事教過他幾個菜名,我現在還記得“孫度布”是豆腐湯,“兵兵波”好像是拌飯,老板聽到就和我們聊開了。從此rotring變成韓國料理的愛好者,經常嚷著要去吃,雖然路途對我們而言有一小點點遠。他覺得主料基本上都是碳水化合物,健康;而且都是熱乎乎的,尤其是冬天吃下去很舒服。於是韓國料理得到了我們一致的結論是,類似川菜——價廉味美。這個地方給我們另一個好印像是,在我們結帳找零時就一塊奉上發票

,不像其它大多飯館推三阻四的找借口就是想逃稅。 吃了好幾次後,我們愛討論的美好品質又開始發揮了。經過在吃的時候的討論和心算,大家一致裁定,雖說我們吃的這家韓國料理價廉吧,可是它的成本也低啊——主要都是碳水化合物,它的利潤還是很高的。果然在小老板回韓國又回來後,我們再去一看,跑堂的2、3位中國女孩子換成了一位姑娘一位老太太。姑娘只能說簡單的幾句中文,我們估計是小老板的妻子或姐姐。老太太完全不會中文,只能和我們比劃,很顯然是媽。rotring給我們說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到某地做生意,給家裡發個電報“此處人傻多金,速來。”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