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話題,如果非要避開美食會是很傻的一件事。不過,以往的美食介紹大多集中在川菜最有代表性的麻辣食物上,吃起來多爽。有過一個說法,川菜的廚子不放麻辣,就不會料理食物了,^_^,我可要借用韓劇的這個說法。我的口味偏清淡,火鍋的味道美則美矣,可是太麻辣太油了,常常吃著吃著半邊臉就麻痹了,然後第二天還要鬧肚子。我曾有過一次和浩子辯論,什麼都是麻辣的,食材原有的味道都沒體現出來,而粵菜恰恰是體現得最好的。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我在成都待了4個月,總算給我找到清淡的火鍋了,而且我相信假以時日會有其他更多發現。特別隆重的說明一下,我既能稱之為美食,就是即使現在我我僅僅是在寫字,也會食指大動。
今天要說的是在華西醫的天使賓館對面的翹腳牛肉,是一位西南交大的老師DJ介紹的。店的環境一般,可是人挺多,我們還等了一會兒的位,趁這時我就看了看該店的介紹。原來店家的最早起源是用一些牛雜碎熬的湯,餐具放在類似長幾的桌上,食客站著吃到美味的食物,高興得一只腳就會翹到長幾下的橫杠上,故名翹腳牛肉。
鍋是一個碩大的砂鍋,我這才明白了原先疑惑過的雜貨店裡的大砂鍋會是誰來買。端上的湯熬成了乳白色,然後就是食客自己點牛的各種肉、內髒、蔬菜等等,有一部分葷菜是已經加工過的。每人兩個碗,一個是湯碗一個是裝調味品的,碗裡有一些香菜、炒黃豆等等(還沒正式開始吃,我們就已經把炒黃豆干完了,再加),各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是否加辣。湯煮開的時候,店員把湯往小碗裡一澆,湯和香菜混合的香味就衝上來,大家忍不住立馬就干了一碗湯,我是從這次開始吃火鍋時要吃香菜的。
這天飯桌上的話題也很有意思,引子是WK給大家講和HW等去看大地藝術家克裡斯托夫婦在紐約中央公園進行的大型公共裝置作品《門》——由7500道聚乙烯制成的橙紅色大門組成,延綿23英裡。大伙暢快淋漓地吃熱烈地聊,食量大增,居然後來還加了菜,並且把鍋裡所有固體的東西全部打撈出來吃光,這在我們吃火鍋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當時真是風光旖旎無限。
寫到這裡一定有人要提出疑問,到底是這家店真的好吃,還是因為當天的話題有趣而覺得好吃。我想,二者兼而有之吧,真正能完全純粹的東西是稀有的。這家店的食物的確是好吃,這點判斷力我還是有的。但是請試想,如果當日和一群無趣的人一起進餐,即使是美食也會讓食欲和記憶大打折扣。這點雖不是構成食物的色香味的這些原始要素,但在吃的過程中又往往有重要的作用,讓我姑且稱為編外要素吧。還可以舉一些類似的有編外要素的例子,如到某處旅行,同行人得要是志同道合的,否則也許會索然無味。假使牽涉到愛情,那作用力就更非凡了,有一個說法:有你的日子,天天都是情人節。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