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三亞之行純屬“偶然”,加之時間不湊巧,剛好趕上旺季和元旦假期,三亞的酒店和家庭旅館的房間情況自然比較緊張,所以訂房的問題就變得棘手起來。要感謝100T,通過他們的幫助,我訂到了早
苗別館的全海景大床房。
早苗別館坐落在三亞灣勝意海景酒店附近的一座很不起眼的公寓樓裡,老板是台灣人。據我所知2層、10層都是該館的房間。我們住在10層的1號房,房間的落地窗正對三亞灣的大海,觀海角度極佳,甚至比“南風908”距離大海還要近些,躺在床上,海景盡收眼底。房間設施全部按照星級酒店標准配置;電視是液晶壁掛的;家具和裝修比“南風”要新;房間內可以通過有線和無線兩種方式免費上網;據說毛巾之類的消耗品也是送到清潔公司統一清洗的。不足之處是房間面積比“南風”小很多,而且樓下即是濱海大道,會感覺到有一點點吵,但這些並不足以影響房間的功能性和舒適性。
午後,陽光便會撒滿這個房間的每個角落,如果有時間,你可以坐在窗前享受一下午的日光浴。到了傍晚,夕陽橘紅色的光芒會撒在海面上,像為海水鍍了一層金箔;也會暖暖地撒在人的身上,讓你全身每個毛孔都舒展開來。在三亞的這幾天,我幾乎每天都會趕在日落前回到房間,躺在床上看太陽慢慢西沉。這時,我能感覺到自己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
開在公寓樓頂層的Coffee Bar,是早苗別館的一大特色,分為室內和室外露台兩部分。室內裝修很有特點,房頂上倒吊著許多類似稻草的植物,桌椅全部是木質的,桌面上鋪有透明玻璃板,下面壓著很多“過客”的“塗鴉大作”,有的留名,有的無名;Bar內可以免費上網,帶上本本,坐在這裡消磨一下午的時光,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剛到三亞的那個下午,我就在這裡“偶遇”了前來消磨假日時光的“盛開的水”MM,也由此引發了我的“三亞之行第一場饕餮宴”,那是後話。)而室外部分,可以算是這個Coffee Bar的最大賣點:環繞整面公寓樓的大露台被布置成花園的模樣,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和花朵擺滿整個露台,還有藤制秋千置於其中。面向大海的圍欄被制造成一整張“吧台”,選一張高腳椅,在此處坐下來,便可俯瞰整個三亞灣,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如果你也有機會來這裡小坐,我向你推薦紅豆冰沙、綠豆冰沙和木瓜奶昔,都是十幾元一份,好大的一杯!但切記,最好不要在1月初的下午來,如果偏巧趕上,那你一定要選擇放棄美景,坐在室內。因為我親身體會到,在這個時節,坐在露台上吹著風、吃著冰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啊!
看過以上的內容,你可能會覺得早苗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家庭公寓。但是我必須客觀地告訴大家兩個事實:
一是早苗的軟件服務方面較弱,管理也有待正規化。早苗沒有前台,入住時要先到11樓找COFFEEBAR的服務員,由他們通知老板娘來送房門鑰匙。早上出門前必須親自或電話通知服務員打掃房間,否則你回來時看到的房間肯定和出去時一樣,在門上掛“請即打掃”的牌子,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二是要小心房間裡的螞蟻!我曾在房間裡發現過幾只棕色的小螞蟻,有時出現在壁紙上,有時出現在盥洗池裡,好在床上並沒有發現。雖然只有零星的幾只,卻給我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陰影,以至於每天早上出門前都要讓服務員在房間裡噴藥,下午回來後再開窗通風,這樣的做法還是很有效的。前段時間看見有網友提到“南風”房間裡出現了螞蟻,當時並沒在意,卻不想我會在早苗也遇到這種情況,實在有些懊惱。在此提醒大家,在房間吃完水果或甜食後,一定要及時處理垃圾,以防螞蟻“來襲”。
■ 三亞第一餐(回民鮮魚湯)
三亞之行的第一餐,可以稱作是場別開生面的“南北聚會”,它緣自在三亞出差的 “開水”、“江
江”同學和我的一次“意外”會面。事後才聽開水說,她經常會在工作結束後到早苗的COFFEE BAR小坐,正巧這次我的房間訂在這裡,她和江江便准備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我見面,給我一個驚喜。入住早苗別館收拾停當後,我便接到了開水的短信,當得知她們正在COFFEE BAR等我時,真是既興奮又感動!興奮的是可以見到一直久聞其名,不知其人的江江同學,感動的是她們能把我這個客戶當作朋友去看待。這次三亞之行,是她們讓我最先體會到了海南人的熱情與好客。在她們的提議和帶領下,我又一次品嘗了羊欄回族鮮魚湯,和三年前相比,感覺大不相同。
江江同學特意帶來了她那位有“三亞百事通”之稱的表妹,這個姑娘真是神通廣大,正值元旦,出租車很難攔到,不等我們開始發愁,她已打電話找來一位司機哥們兒,把我們全體送到了回民村的“青雲飯店”。有了“百事通”妹妹,侃價、挑魚、點菜過程一氣呵成,我還沒看明白是怎麼回事,香噴噴的魚湯便已經上桌了。
三年前和老公來品嘗鮮魚湯,根本沒有注意它的原料和吃法,只記得湯很鮮,肉很嫩。其實這魚湯裡的“奧秘”、這喝魚湯的竅門,還有很多呢!
■海鮮“三家店”大比拼
吃海鮮,是我在三亞的“重頭戲”。老公對於海鮮的態度是完全“沒感覺”,在他看來,他只是我
的“陪吃”而已。
這次來三亞,我們一共光顧了三家“知名”海鮮餐廳。依次分別為:來是福、春園3排4號和明潤三亞灣新店。篇幅限制,不再展開細說,只把我心中對這三家店的評判分以下幾項略作說明吧:
※ 就餐環境大比拼
關於就餐環境,我認為:來是福最好,明潤新店次之,春園最末。
1.把來是福放在第一位,可能有考察不夠全面之嫌。因為是在中午光顧的,全餐廳只有我們一桌客人吃飯,所以在“安靜”方面,肯定無可挑剔。但就整個餐廳的裝修、桌椅的質量、室內的整潔度來看,來是福也當仁不讓地排在後兩家之首。我不作詳細說明,以後附的照片為證。
2.明潤新店就建在三亞灣的海邊,就地理位置來說,算是三家之首,因為臨海,如果白天去就餐,可以邊看海景邊吃飯,想來是很愜意的一件美事。但可惜,我們是晚上去的,當時正值就餐高峰時段。明潤將其室內部分完全舍棄,亂七八糟地堆放著一些桌椅,滿地垃圾。而室外的大棚底下,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大、小圓桌,桌椅的質量也很一般。大棚內人聲嘈雜、烏煙瘴氣,讓人觀之便先減一半食欲。
3.春園在就餐環境這項比拼中,排最末一位是必然的,它的布局必然導致了就餐環境的糟糕。它的面積雖大,但攤位太多,顯得擁擠不堪。各攤位的桌子幾乎要擺到過道上。如果你去的時間較早,還可以選到較為合適的桌子,說“合適”,無非也就是離大門近些,空氣稍微好一些。如果你去晚了,便幾乎無從下腳。站在門口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場景著實恐怖。我常想,春園裡那麼窄的過道,那麼多的客人,加上全部攤位都是明火明灶,一定存在很大的火災隱患。
關於服務質量,我認為:春園最好、來是福次之,明潤新店最末。
1. 春園的經營性質,決定了攤主的熱情程度和服務質量。他們首先會極盡招攬之能事,將客人吸引到自己的攤位中落座。隨後會帶客人去買海鮮,殷勤地幫你殺價,雖然你明知道他與海鮮商販有勾結,但面對一張“熱情”的笑臉,也只能忍他們“宰割”。
不過平心而論,對於客人提出的要求,攤主一般都會想辦法滿足。比如,我們同行的朋友既想吃炒菜,又想吃打邊爐,可我們所坐的桌下沒有煤氣爐,而有煤氣爐的那桌客人卻執意不肯換座位,老板為了留住我們,還是想盡辦法把那桌的煤氣爐搬過來替我們接好了;在就餐過程中,對我們的要求也基本能做到有求必應,還會主動過來幫我們給火鍋續水,替我們撈出已經煮好的食物。這一點,是我們在其他兩店中沒有體會到的。
2. 我們去來是福時正趕上中午,一般三亞的海鮮餐廳都是晚上人較多,中午很冷清。但老板娘和小妹的服務態度還是不錯的。他們會主動打招呼,引我們到店中坐好;在挑海鮮時,也不會過多地推銷價格貴的種類;對於我選中的海鮮,能夠合理地推薦適合的份量。在來是福的這餐,我們吃飽吃好,卻沒有任何浪費,可以說是老板娘的功勞。
但我還是要吹毛求疵一下:因為沒有其他客人,所以老板娘和小妹都坐在路邊的椅子上休息。我們結帳時,要走到外面把她們喊進屋來,有點麻煩。
3.明潤新店排在最末一位,是“當之無愧”的。我們到店時大概是晚上六點半左右,這時店裡已經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了。進入店內等待了3分鐘以上,仍沒有小妹過來幫我們找位子。不得已,我們自己到服務台詢問,才被帶到了一張空桌上。落座後,服務員扭身便走,既不指點我們應該怎樣點菜,也沒有提出帶我們去挑海鮮。又是不得已,我用衣服占著座位,和老公再次來到服務台,才找到一位幫我們選海鮮的“大叔”。此君明顯想是“宰”我們一道,推薦得都是既貴又看著眼生的海鮮。怎耐我和老公“百毒不侵”,心中已有分寸——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海鮮選好後,要先過秤付錢,我見他們把海鮮種類和價格記在了紙上,但我們選好的海鮮袋上既沒有標志又沒有桌號,真擔心他們弄混了,不過看來他們還是心中有數的,至少沒有上錯菜。
明潤新店的服務員至少要喊兩次以上才會過來,而且態度生硬,沒有任何笑容,讓人心裡很不舒服
我想,之所以會這樣對待客人,想必是近年來生意太好、名聲太大的緣故吧。
關於菜品的口味,我認為春園第一、來是福次之、明潤新店最末。
1. 曾經在很多游記上看到過對於春園菜品口味的評論。多數是說炒菜的味道一般,無法與明潤及168相比,所以三年前來三亞時,我根本沒有去春園。這次也是在同行的朋友強烈要求下,才同意前往的。 但結果卻讓我很驚訝,無論是味道,還是賣相,都比來是福和明潤要好。而且春園的海鮮質量,都明顯強於另外兩家店。比如,芒果螺很大,肉質很厚;扇貝蒸制前加入了蒜蓉、粉絲和豆豉,做得很精致;沾料的味道也很合我們的口味。
2. 來是福的菜品味道總體來說也還是不錯的,老板娘幫我們挑的三點蟹,個個有膏。缺點是海鮮的質量差一些,芒果螺和扇貝較之春園要小很多。
3. 明潤新店的菜品,是最讓我失望的。芒果螺很小,端上來時多一半是殼,味道也是不鹹不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蒸扇貝,竟然不放粉絲,簡直是偷工減料。就算您要保持海鮮的原汁原味,但最起碼的配料總不該省略吧?!讓我最不滿意的是沾料,不但口味發甜,味道清淡,而且像是放了澱粉,稠呼呼的。老公見我實在吃不下,便和服務員要了醬油和醋兌上,味道才算正常一些。
所以真有些想不通,明潤到底哪一點值得這麼多食客前來光顧。難道不同的人群,口味上的差別真有這麼大?
清補涼一條街
清補涼是這三年來一直讓我“日思夜想”的食品。在第一市場找尋幾次未果後,我和老公決定擴大搜索範圍。於是選了個中午,在第一市場東口吃過抱羅粉後,便一路向北,踏上了“尋找清補涼之旅”。沒想到這一找,還真讓我挖出了個“清補涼一條街”來!
從抱羅粉店北行800米左右,便來到了我們三年前拍照的蘭貴坊影樓,過了蘭貴坊,會發現左手邊有一條小胡同。我和老公想,清補涼這種民間小吃,肯定更容易出現在小胡同裡,便舍棄大路,從小胡同插了進去。一直走到小胡同盡頭的十字分岔路口,右手邊是“佳人有約”商場,如果從這裡往右拐便會回到蘭貴坊所在的那條街上。我和老公決定先直行,看看會不會有所發現。天從人願!過路口再直行50米後,便發現了我要推薦的第一家“清補涼”店——
※ 雜糧養生堂
這是一家介於餐廳和甜品店之間的小店。門口豎著的招牌上寫著店內的特色食品名稱,吸引我的是“椰奶清補涼 3元”的字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我急忙拉著老公進了店裡。
小店大概十幾平米大小,裝修得干淨整潔。店中有兩位客人正坐在一張桌前喝著某種燉品。我和老公一進門,便被服務員小妹熱情地領到座位上。我迫不及待地點了兩碗清補涼,在小妹的推薦下,還點了兩只名叫“地瓜稞”的特色小吃,分別為椰蓉餡和花生餡。價格是1元/只。
這家店的清補涼是用透明的玻璃碗盛的,比我想像中的碗要大很多,而且看起來很精致,比三年前在街邊攤吃的清補涼,賣相要好得多!清補涼的味道不錯,配料也不算少。可以看出,椰奶是用椰子肉“現打”的,貨真價實。只不過,我個人很不喜歡吃裡面的芋頭。
地瓜稞是黃顏色的,也盛在透明的玻璃盤中,它的形狀和北方的面食“糖三角”一模一樣。外皮咬下去時有一點黏度,味道微甜。裡面包的餡料很足,椰蓉餡散發著濃濃的椰香,還可以吃到細細的椰絲,而在花生餡中也能吃到很多花生碎。地瓜稞配著清補涼一起吃,味道好極!
我拍下了這家小店的招牌、店內價目表以及甜品的照片,供大家參考。
第一市場
※ 難覓蹤跡的小吃攤
一直對第一市場夜市的小吃念念不忘,本以為這次能夠“舊夢重溫”,卻又偏偏事與願違。夜市雖然還在,卻已與三年前大相徑庭。街口賣燒烤的攤位已全部撤消,賣清補涼的大姐和賣炒冰的小妹也都不知去向。所幸,燒烤和清補涼在這次旅行中都被我重新發現。但也許是冬季的原因吧,始終沒有找到賣炒冰的,乃此行一大遺憾。
“退街進棚”的水果攤
這是我在第一市場夜市發現的又一大變化。
三年前,夜市的水果攤幾乎全擺在街上,占去了道路很大一部分空間,既影響交通也影響市容。現在的水果攤已經全部撤離街道,搬進了屋檐下的棚中,空出了道路以便行人通過,環境有了明顯改觀。
推三輪車的游商不見了,我也沒有像上次一樣再買到壞掉的西瓜。可喜可賀!
※ 百種花果百樣甜
雖然冬天不是芒果成熟的季節,但我和老公還是沒有抑制住對芒果的“熱愛之情”,冒險在一個攤位買了幾個表皮半青不黃的芒果。本以為肯定又酸又澀,想不到卻很香很甜,算是撿了個大便宜吧!冬季的三亞,是吃“青棗”的季節,近期去玩的朋友一定要買來嘗嘗。此果雖喚作“棗”,食之卻
絲毫沒有棗味,入口只覺清香甘甜,解渴生津,似乎更加像梨。青棗比較耐放,易保存。我把它們放在塑料袋中超過三天,其間經歷了飛機和火車的雙重顛簸,仍能保持新鮮狀態。回到家中放在冰箱的零度保鮮室內,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我帶回來的青棗是在上周日(1月13日)吃完的,時隔一周,竟然沒有變質。在熱帶水果中,堪屬奇特!
和芒果相比,我更喜木瓜,因為它的甜度較淡,多食不會上火,還兼具美容、美體之功效。曾聽朋友講過,木瓜分兩種,一種是海南本地產的,體型較大,瓜心是黃色的,未熟時可以當作蔬菜炒食或做湯。另一種台灣產的,體型略小,瓜心是暗紅色的。但我每次吃木瓜時,都沒有去分辨過,主要是美食當前,就顧不得那許多了。 我對數字沒什麼概念,所以每次在三亞買東西,都記不住價格。今天中午逛百盛超市,看到貨架上有海南產的木瓜,尚算新鮮,標價6.6元/斤,想來會比在三亞貴很多吧?
小米蕉的外型恰如其名,生得嬌小可愛,身長不足香蕉的1/3。在三亞眾多熱帶水果中,算是較有名的一種,很多游記中都會提到它。小米蕉吃起來綿軟甜膩,讓人齒頰留香。也許是因為不易保存吧,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北京市場上看到它的身影。在三亞常見有游客打包帶走未熟透的小米蕉,但不知這樣的它是否還會好吃呢?
我以為燈籠椒辣醬會在賣調料的攤位上,轉了一大圈才發現原來在蔬菜攤位才有得賣。這種醬是小販用瓶子罐裝的,密封蓋兒是塑料的。(闖了禍的正是這個塑料蓋兒)價位分兩種規格,大瓶的5元,小瓶的3元。我們各買了一瓶。前兩天在家吃火鍋時用了一點,味道不錯,比成品灌裝的要辣一些。
現在來說說這燈籠椒辣醬是如何闖禍的。剛才已經提到瓶子是用塑料蓋封口的,看似很嚴實,我便放心地把它們直接放在了行李箱裡。誰知到家後才發現,塑料蓋的密封性實在太差,撒出來不少湯,把三角架套都弄髒了!所以提醒大家,買現磨的辣椒醬,最好多套幾層塑料袋,並且和其他特產一起打包
箱,盡量讓其保持直立狀態以免湯汁泄漏。如果覺得麻煩,建議還是去商場買成品的好,味道上差別不大,但方便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