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游記
維多利亞位於加拿大BC省的溫哥華島上,與溫哥華市隔海相望。維多利亞號稱上帝的後花園,那裡氣候宜人,風景秀麗,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我於2008年2月15日早上9:40坐Aeromexico的飛機離開墨西哥城,於11:40分抵達美國洛杉磯(飛行四個小時,洛杉磯比墨西哥城晚2小時)。在洛城短暫停留後,於13:50分坐上美聯航的飛機,17點到達溫哥華。一天之內從南到北跨越了美國。這也是我半月之內第三次經受美國國土安全部檢查人員的考驗。
到達溫哥華機場後,不費周折就打聽到開往維多利亞市的大巴車(BC Coach)(要經過輪渡)的時間和地點。有個插曲先說一下。在北京剛定好計劃,買好國際機票就給住在維多利亞的死黨阿馳電話,告知我要去看他,誰知他在十天就買好了回國的機票,並要來北京看我。而我們的行程基本相反,既無法在維多利亞也無法在北京見面。不過,他非常慷慨地答應把自己的車、房留給我,並找了朋友宏到時到輪渡碼頭接我。
17:40坐上了大巴。車上人不多,大概6-7人,其中有個台胞。經過1小時左右的行駛,到達輪渡碼頭。在碼頭被“販了豬仔”,我們車上的人被要求上了另一輛較滿的車。好在不要拿行李。在北美,行李一般多是司機搬運,雖然大多數司機都比較年長。上新車,開上輪渡後,就離車上了輪渡的甲板。19:30分輪渡離開碼頭。
從溫哥華到維多利亞的渡輪(到維多利亞的施沃茨海灣Swartz Bay) 屬於BC Ferry。BC Ferry除在溫哥華與維多利亞施沃茨海灣(Swartz Bay)之間運營外,還在溫哥華與美國華盛頓州一些城市、維多利亞與美國華盛頓州一些城市之間運營,以及維多利亞與一些小島之間運營。溫哥華與維多利亞之間的輪渡堪稱豪華,有5、6千噸,與游輪有得一比。船上有很多可以上網的工作台、酒巴、餐廳、游戲廳等等。即使滿載客人,也足於保證每個人都有舒適的座位。由於是晚上,海上的美景只有等從島上回來時欣賞了。
經過1個半小時左右的海上航行,輪渡在9點左右到達島上。由於買的票是到施沃茨海灣輪渡碼頭的(CN$31)而不是到維多利亞市中心(Downtown)(CN$48),而我的大背包放在汽車的行李箱中,所以在輪渡上一直擔心何時取行李的問題。在船上詢問BC Coach的人,說是上岸後自己拿就行。我還是糊塗,上岸時人車分流。我到碼頭下,所以不用上車,直接從船上走上岸。到市中心的人則回到車上,坐車上岸。我怎麼才能拿到行李呢?疑惑歸疑惑,我對北美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還是挺有信心的。上岸後,出了碼頭的候船樓,果然看到一個類似機場取行李轉盤的東西,不久就拿到了行李,也見到了接我的宏。
到我朋友家之前,從宏處噶啦了一些食物,到朋友家後弄了些吃的,洗漱睡覺,不提。
第1天(2月16日)布查特(寶翠)花園、議會大廈、維多利亞港、海濱大道早起來,弄了些吃的,把車開出車庫。這是一輛紅色雪佛蘭,自動檔,手動門、窗,行駛不到2萬公裡。檢查了一下車的一些基本裝置,看了一下地圖,直奔維多利亞最有名的景點—布查特(寶翠)花園(Butchart Gardens)。雖然一路小道,叉路很多,但基本沒太走錯,開了整18公裡後,到了布查特(寶翠)花園。買票(好像是CN$20,旺季會貴一點),開進花園停車場,停車。正准備下車時,發現沒拿相機。郁悶、無奈之余,猶豫了一下,還是把車開回來,取相機,返回,浪費了36公裡及將近一個小時時間。
布查特(寶翠)花園名符其實。雖然是冬季,但各種植物和花卉還是很鮮艷。它有點像蘇州的園林,但比蘇州園林更顯得大氣和自然,色彩更加豐富,空間搭配也非常和諧。
布查特花園面積有二十二公頃。這裡是園藝師、攝影家和浪漫主義者的天堂。布查特花園始建於1904年。當時”珍妮 • 布查特”夫人著手美化一座曾經為她丈夫的水泥廠提供原料的廢棄的石灰石礦坑。從最初栽種的幾株豌豆花和玫瑰開始,今天的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s) 已經成為游客駐足的焦點。
布查特家族對園藝和觀光接待的投入已經超過一個世紀。現在每年接待將近一百萬名游客。2004年布查特花園被評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
修繕整齊的草坪和小徑連接著五個主要園區--下沉花園、玫瑰園、日本園、意大利園和地中海園。每年三月至十月,將近一百萬株花卉持續盛開。在其它的月份,游客可以觀賞到枝頭掛滿鮮艷漿果的植物,以及精心修葺成型的灌木和喬木。
聖誕季節過後不久,寬闊的藍罌粟餐廳就變成了一座室內的春季花園。園中小路蜿蜒穿過各種熱帶植物、綻放的櫻花和種植春季球莖植物的花圃。空氣中彌漫著春天的氣息。布查特家族最初居所的一部分被用來展示花園的歷史。很多新人也選擇這個時間到布查特花園預定婚禮、婚紗攝影和多達六十人的宴會。
玫瑰園中大約二百五十種玫瑰為游客帶來了繽紛的色彩、精致的造型和誘人的花香。每年更新的花卉遍布全園,令人眩目。夏天可以在這裡欣賞露天音樂會;也可以觀看星期六夜晚舉辦的精彩紛呈的煙花表演。夏季花園開放至深夜,欣賞和白天截然不同的景致。
在花園逛了2個小時。碰到幾撥國內公費游客,見了我都比較警惕,生怕我暴光他們。我是一個人,比較自由。他們都是一撥一撥,所以我可以找一撥與另一撥之間的空檔,在沒有人的時候和地方閑逛。
離開布查特花園,找了家麥當勞吃午飯。本人對西餐一般比較拒絕,但麥當勞和肯德基基本能接受,主要是價格比較便宜,漢堡和暑條也不算難吃。在國外時還有一個考慮是不用付小費。
飯後開車20公裡,先來到中國城,隨便買了些各式蔬菜。然後到維多利亞港和議會大廈閑逛了1-2個小時,開車上了沿海觀光大道,沿途風光盡收眼底。中間出個幾個小插曲。首先是,汽車快斷油時著急找加油站,差點拋錨路上;二是維多利亞市的路牌比較小,晚上邊開車邊認路牌幾乎沒可能。而本人近視厲害,矯正視力只有不到0.8,晚上開高速沒有問題。在不熟悉的城市開車,難免會發生問題。最終有驚無險,9點多鐘回到家。做飯、吃飯、洗漱睡覺。
第2天(2月17日)Rodd Hill 碉堡和Fisgard燈塔,皇家大學(Royal Road University),Botanic Garden早上起來吃了點方便面,就直奔Rodd Hill 碉堡和Fisgard燈塔,行程20多公裡。這裡曾經是防御外敵從海上進攻的軍事基地,海景風光不錯。出來後上了一條無名的海邊長堤,堤內像個小型的瀉湖,有很多野天鵝和好看的鴛鴦,據說有對長者天天過來喂它們。在那兒的人們基本都能知道,哪只天鵝哪只天鵝的女兒(兒子),哪只又是哪只情人。
離開那裡到了附近的皇家大學。在門口偶遇一位中國女孩,在她帶領下,簡單參觀了一下野生孔雀、野鹿等野生動物橫竄的皇家大學。
從皇家大學出來,奔向100公裡外,道路不太好走的位於Port Renfrew的Botanic Garden。據說,在那天我只要在5點前趕到,就能在海邊看到來不及跟隨海水退潮的螃蟹等海生動物。由於信息錯誤,車沿1號公路開出60公裡後,看到海在自己的右邊,我才發現路線可能有錯。退回起點已經快四點,急急以60公裡的時速(道路不太好,過橋時只能單向過)開到公路的盡頭--Port Renfrew,結果什麼也沒發現。經詢問才知,還要沿小路走3-4公裡。開車到公園門口,見到一人一問,才知道到海邊還有1.5公裡,要走下去。此時天已經快黑了。等我連滾帶爬,氣喘噓噓來到海邊,結果什麼也沒見到,只見到一些貝類動物—海礪子。閑逛了10分鐘,才發現了危險。從停車場到海邊的小路,都在林中,沒什麼路標,天黑之後,很難走出森林。我掙扎著,憑記憶走了出來。到公園門口,借著路燈,看到一個警告牌,告知林中有熊,見到熊應該怎麼著。。怎麼著。。。等等,一身冷汗全出來了。趕緊上車,往家的方向狂開。到家已經9點半了。
第3天(2月18日,周一)皇家大學 維多利亞大學 輪渡到溫哥華早上8點到皇家大學,停車,買了兩個小時的停車票(前一天我沒找到停車的機器,很榮幸地吃了張“警告單”)。在前一天認識的熟人帶領下,闖入某學院院長的辦公室,做了一個1小時的Presentation。和樓裡各位老師寒喧之後,離開皇家大學,驅車前往維多利亞大學。如法炮制,分別衝進學校國際合作部主任和商學院國際合作部主任辦公室,自我介紹,簡單Presentation,就離開了迷人的維多利亞大學。宏要上班,不能送我,而我必須趕3:30的輪渡。所以11點鐘我得回到家。到家隨便吃點東西後,汽車入庫,清理房屋,背包上路。隨便坐上一輛公共汽車後,經司機指點,經過換車,到達3-40公裡外的輪渡碼頭。路上的奇遇、艷遇按下不表。
坐上輪渡,天氣極好。終於有機會一睹溫哥華島沿岸的風采。途中還有幸見了一條海豚。
到溫哥華,見到朋友Helen,和朋友的朋友Lily。爽快的Lily答應第二天給我一部車,供我在溫哥華游玩。大爽!
費用:
汽油、吃飯、門票、禮品等, 約2000人民幣(住朋友的房子,住房不算)
遺憾:
由於季節原因,沒有能夠出海看鯨魚!
即將推出:
加拿大溫哥華游記
拉斯維加斯、大峽谷攻略
洛杉磯游記
多倫多、京士頓、尼亞加拉瀑布

(車和房)

(寶翠花園)

(寶翠花園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