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旅游前都會到網上找攻略,以便讓我的旅行更加順利。這次決定把自己的北國之行的一些感受寫下來,希望給後來者一些幫助吧,也算是長期在網上索取的我對網絡的一種回報。
關於冷
冷――這是所有冬季到東北旅游的南方游客最關心的問題,其實-20℃的溫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在北京的兩天,氣溫在0~-10℃之間,穿的衣物跟在長沙一樣,上身是內衣+毛衣+羽絨服,下身則是內褲+牛仔褲,當然帽子和圍巾是不能少的,因為北京的風果然是名不虛傳。
而哈爾濱的氣溫明顯比北京更低,最高溫度在-12℃左右,最低氣溫則在-20℃以下,在這裡滴水成冰並不完全是誇張的文學手法,有一次從澡堂洗澡出來,由於沒有吹干頭發,走了不到一分鐘,就發現LP的頭發好像噴了發膠一樣。但在哈爾濱除了需要注意室外的防寒之外,還要注意在室內的防暑,因為室內外溫差太大。第一天到哈爾濱的時候就因為穿得太多,而造成在中央大街的商店裡面待不到十分鐘就要出來降溫。因此建議如果是在市內游覽而且會經常進入室內的話,上身保暖內衣+毛衣+羽絨服,下身保暖褲+牛仔褲即可,帽子、圍巾和手套還是必備的,在哈爾濱室外如果不戴手套,一分鐘就能讓你無法忍受;如果是到松花江滑冰、亞布力滑雪或者去冰雪大世界,上身不用再多加衣物,因為羽絨服已經足夠保暖,下身保暖褲+棉褲,這樣既保暖又不會像穿毛褲一樣感覺行動不方便,去冰雪大世界最好備一雙厚底的旅游鞋或者在哈爾濱買一雙雪地靴(40元左右),長時間踩在冰面上很容易把腳凍傷。
關於吃
在北京由於時間關系,只吃了一次正餐,大年初一在東來順,由於不知道哪些是特色菜,就要了一份四人套餐,398元,包括:四盤涮羊肉、一盤肥牛、一盤炒羊肉、四串羊肉串、凍豆腐、粉絲、面餅以及兩碟涼菜和若干青菜,結果證明北方人的食量比我們大多了,我們四個人撐得快走不動了,也沒能吃完,不過味道還是很好,建議南方人去吃,四個人點三人套餐就足夠了。沒時間去吃全聚德烤鴨成為了這次在北京最大的遺憾,雖然沒去,還是把了解的情況介紹一下,全聚德烤鴨198元/套,還需另付15%的服務費,價格不菲,便宜坊烤鴨的價格和全聚德差不多,而其他烤鴨店一套的價格在38元~98元不等。
與北京的高價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哈爾濱吃飯的價格,無論是東方餃子王還是老昌春餅都讓我們覺得是物超所值,味道不錯,而且價格便宜,基本人均費用在20元以下。馬迭爾的冷飲味道不錯,但是比味道更重要的是,體驗在-20℃的寒冷下吃冰糕的感覺。
關於行
在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應該就是地鐵。北京的地鐵顯得有點破舊,畢竟1、2號線還是六七十年代的產物,不過卻著實很方便,天安門、故宮、前門、王府井大街、西單等熱門景點都可以到達,而且價格也是全國最便宜的,一票制2元。去長城則是到得勝門坐919,919有多條線路,上車之前多問問,一定要坐走高速直達八達嶺的旅游專線,否則可能會要多花1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到達。回程的時候,首班是中午12點,末班是下午3點,沒有固定的發車間隔,坐滿了就走。
哈爾濱城市不大,打的還是比較便宜的,住在中央大街附近的話,到秋林公司、民貿俄羅斯商品市場、火車站等地方都在10元上下,而到冰雪大世界也不會超過20元。哈爾濱的的士沒有網絡上說的那麼亂,除了個別司機,大部分還是比較規範的。
關於紀念品
沒有在北京購買紀念品,因此沒有發言權。
到哈爾濱的游客有一樣東西是必帶的,就是秋林的紅腸,秋林公司在南崗區的果戈裡大街,紅腸在商場的負一樓,裡面有很多賣紅腸的,但是記住哪裡人多往哪裡鑽的原則就一定可以找到正宗的秋林紅腸。紅腸的味道不錯,建議如果有足夠大的包還是多帶一點,畢竟下次來哈爾濱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大列巴20元/個,是一種俄羅斯面包,每個足有4斤重,很硬味道也不好,除非買回來擺在家裡當俄羅斯裝飾品,否則不如花這個錢多買些紅腸。除了紅腸,哈爾濱還有很多俄羅斯紀念品,說是俄羅斯的,但是估計大多數也就是國內仿的。離秋林公司不遠有一個民貿俄羅斯商品市場,整條街都是賣俄羅斯商品的,價格會比中央大街便宜很多。每家商店都會賣走私進來的俄羅斯香煙,我們是4元/包買的,估計其進貨成本不會超過1元/包,買一點送人玩玩可以,自己抽就完全沒有必要了。除了香煙還有化妝鏡、首飾盒、套娃、望遠鏡等,價格根據品質而各有不同,但請記住砍價的時候照著1/3的價格砍應該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