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美哉!佛陀小時候聽過一段相聲,說是“雲崗石窟漂亮,佛爺刻得真棒,合起雙手想對像,愁得腦門蹦兒亮”。這是我對雲崗石窟的最初印像,然而如今我真得面對這一座座夢幻中的佛像了。
換了兩部公交汽車,來到了大同郊外武周山麓的雲崗石窟。
當我初見到佛像,無法形容此刻內心的驚嘆,無法想像此刻胸中的震撼,仿佛邂逅了我純真的初戀。我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可為何江南一帶諸多寺廟中的佛像不能帶給我這般感受呢?
我凝視著那第二十窟露天坐佛,佛陀盤腿而坐,雙手合起輕置丹田,雙眼溫和地正視前方,臉上笑容可掬。伽葉,阿難尊者分立兩側,望著佛陀顯出崇敬的神態。佛陀身後的山壁上是無數的坐佛,立佛,飛天,雕刻同樣細致,神態動作各異。這些佛像遠比南朝的寺廟精美,更何況被創作者施以擬人的手法,賦予佛像人的表情和性格。正因如此,雲崗石窟才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美感。
漫步走進第五窟,洞窟中央是分朝四面的佛像,四周石壁上刻有壁畫。其中,端坐石窟後室,是高17米的主佛,是所有雲崗佛像中最大的一個。主佛身著南朝士大夫裝束,依稀可見北魏孝文帝改新以後鮮卑貴族漢化的影子。石壁上的壁畫是佛本生圖,即佛陀一生的歷程,描繪了佛陀出生,長大,娶妻,沙門點化,雲游四方,菩提樹下苦修,初轉法輪,靈山說法,我佛涅磐等一連串故事。
整個雲崗石窟,氣勢雄偉,造像精美,有著一種超越時空的感染力,而無懼累世的變遷。此時我所想到的南朝的寺廟香火可謂之盛了,淨土宗大行其道,利用佛教的影響力賺取金錢,甚至可以上門給俗人辦水陸法場,只要給錢就行;此種傳統在梁武帝蕭衍時開始盛行,首推便是梁武帝幾次“舍身”剃度為僧,卻又以巨額的贖金屢次贖還“皇帝菩薩”。達摩祖師得悉梁朝重佛,從海路航至廣州,武帝聞有高僧到來,遣地方官護送達摩入都,召見於內殿。武帝婉轉問道:“朕欲多造佛寺,寫經度僧,可有功德否?”達摩答道:“沒有什麼功德,參禪不在形跡,須由靜生智,由智生明,從空寂中體會出來,方有功德可言。”武帝無語,達摩便起身告辭,武帝也不挽留。於是達摩渡江北行,至 嵩山少林寺面壁十載入寂,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第一祖。
很多人都以為用兩個臭錢就可以贖罪,這想法豈非太可笑了麼?我去過寺廟無數,從不燒香磕頭,若有人強自向我推銷香火,我卻更增厭惡。
那些燒香的人們就一定比不燒香的虔誠嗎?
回到市區,參觀了市內的華嚴寺和九龍壁。華嚴寺建於遼代,寺內佛殿佛像保存良好,薄伽教藏殿是禁入的,只能在欄外觀看。殿內除卻三尊大佛,沿壁排列著佛龕,陳列諸天菩薩,羅漢,飛天無數,這些造像眉目分明,精彩生動,經歷千年的風霜,仍保存得那麼完整,可見當時的雕刻技術水平上升到了極大的高度。
九龍壁為明初王府照壁,壁面是九龍飛舞,五彩斑斕,值得一看。
從大同到太原是汽車比火車方便,班次多,速度快。我上了一輛依維柯中巴,有空調,有錄像可看,座位也很舒適,票價50元。正所謂一分價,一分貨色。汽車走的是雁門關山路,穿越了恆山山脈,火車則繞過山從恆山與呂梁山的谷地中前行,因此不及汽車速度快。
汽車盤旋行駛於崎嶇的山路,時而轉過懸崖,時而攀上山頂,凝望深不見底的山谷,我暗生懼意。從地圖上看已進入代縣,逼近雁門關,雁門關,多麼響亮的名字,我竟來到了這昔日的邊關。眼前的山谷底,也許就是古代的戰場,無數金戈鐵馬,無數本族或異族的將士俱都埋骨於此。我微閉著眼,時空倒轉至兩軍激戰的畫面,我的前世也許正是裡面一個普通的戰士,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或者並不知道為了什麼,殺紅了眼,殺得性起,最終身披數箭壯烈戰死。
也許,這正是那個時代人所生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