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宛如江南雨巷誰家小姐,未施粉黛,卻清麗可人;錦溪,一個去過便會讓人時時想起的地方,那裡的水,那裡的巷,那裡的茶館,槳櫓輕搖,夢回水鄉……
07年的最後兩天,也是今年最冷的兩天,氣溫在零攝氏度上下徘徊,我的心也在出門旅游和留家冬眠的想法之間猶豫不決,或許是老公堅持要陪我出去玩的決心感染了我,或許是陽澄湖螃蟹的美味始終揮之不去,或許是錦溪的神秘“推”了我一把,2007年的最後一次出游於12月30日11:20正式啟動。
這是一次輕松休閑之旅,所以第一點就是勿需早起,雖算不上睡到自然醒,睡飽還是肯定的,帶上所有想帶的東西,比如,熱水袋、暖水杯、飲料,一袋衣服、一雙靴子,哈哈,自駕游就是好啊!
滬寧高速上海段正在拓寬修路,堵車是早有心理准備的,慢慢挪動,出了上海,江蘇段的高速就暢通多了,13:00到達巴城湖濱路臨湖坊,陽澄湖邊大大小小的飯店約有數十家,此時已是淡季,偌大的停車場寥寥無幾的幾部車,而店前也大都門可羅雀。我們沒有虧待自己,點了三對大閘蟹(90~100元/對),河蝦、螺螄、昂刺魚湯,所有的菜都是個大量足味道鮮,足足兩個小時,15:00我們滿足地離開~~
因為路不熟,繞了一些彎路,15:50到達千燈古鎮,進鎮是不收費的,鎮內大大小小的景點還是有門票的,如據說很有意思的“千燈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故居,可惜我們去得太晚,都關門了,於是只得在門前留影,一個小時的時間將小鎮轉了個遍,因為還要趕往錦溪吃飯住宿,16:50便匆匆離去了。
錦溪離千燈不遠,17:18古鎮錦溪在夜幕下迎來了她新的客人們,晚上進鎮是不需門票的,停好車,我們順利地找到了菱蕩灣的汲塢茶驛,可惜店家已經住滿,店主伍小兵熱情地帶我去了人民旅社,價格很便宜,設施很簡陋,放下行李,夜色中小游古鎮,又回到汲塢茶驛,要了一壺雲南普洱,皮影燈下,寒冷的水邊,望著窗外古蓮橋的燈光,我和老公自沏自飲,共享一份寧靜清幽。
19:00由於中飯吃得太晚太撐,我和老公一直都沒有餓意,但見店裡的人很忙碌,一直在倒持電爐,桌上擺滿了一盤盤清洗好的葷素菜,看來店家晚上要吃火鍋了,店裡的人似乎越來越多,過了一會小兵居然叫我們一起去吃飯,我和老公很意外,本想婉言謝絕,可禁不住他的熱情,最後終於還是上桌了。
兩張桌子拼在一起,坐下十幾個有緣人。
先說坐對面的某姐吧,記不起她的名字,這個離家十幾年獨自在外闖蕩的四川女子,在北京呆過八年,經營飯店,一年多以前來到上海,定居寶山,同樣是開飯店,直到無意中踏入錦溪,無意中在汲塢茶驛坐下,從此就和這裡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她已在錦溪買房、開店,經常穿梭於上海和錦溪之間。同樣在北京數年,同住上海寶山,這是我與她的緣。
坐在斜對面的遲叔,一位真正的文人雅士,從西北來到江南,只為開辦奇石館,這西北不是別處,正是青海,酒酣處,談起那裡的奇聞趣事,讓人倍感親切。在水鄉古鎮,能夠遇上半個青海同鄉,這是老公與他的緣。
店主伍小兵,本是雲南人氏,機緣巧合來到錦溪,開了這家茶館,主營雲南陳年普洱茶、七子餅等,店內陳設獨具匠心,都是出自自己和木匠父親之手。名字裡同有一個諧音的bin字,這是老公與他的緣。
坐在小兵身旁那個略帶羞怯的女孩,眼鏡顯得文氣,斜扎的小辮又透露出可愛,看她在店裡幫小兵打點,可見不是一般的客人。大學時候與同學游經此地,認識了小兵,小小茶驛裡,不僅釀出了醇香的桂花酒,也釀出了天南地北的兩人純美的愛情。畢業後,女孩從西安來到上海工作,每個周末乘車到錦溪與小兵小聚。我和她都叫yuanyuan,我們同樣為了各自的他,從北到南,這是我與她的緣。
錦溪的那個夜晚很冷,吃完火鍋,喝著熱茶,忽然間燈熄了,接著我們看見了蛋糕與蠟燭,今天,恰是小兵的生日。這是個多麼特別的晚上,與有太多有緣的人共享這有緣之夜!
近十一點,我們回到人民旅社,洗漱後睡下。
錦溪,沈從文喻她為“睡夢中的少女”,劉海粟贊譽她是“江南之最”,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07年最後一天的早晨,我倚在旅社的窗台上,迎著微風,拍下這小鎮的一份寧靜。
8:20拖著老公在寒冷的街道上逛悠,錦溪全鎮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河道,細水蜿蜒,靜靜地流過鎮上人家的窗前;水巷兩邊的綠樹,在風中輕擺枝柳,映襯著座座灰白古石橋,加上遠近的石駁、河埠、青瓦、紅柱就像進入畫境一般。把古鎮走了個遍,穿過古鎮後門,來到華夏奇石館,參觀了遲叔從大江南北收集的成百上千的奇石怪石,錦溪被稱為“博物館之鄉”,也難怪遲叔會把自己多年的收藏在這裡展覽。與遲叔道別,老公與他相約今年過年青海再聚。我餓了,9:30我們來到長廊下一家“水鄉飯店”,奧灶面怎能不嘗,太美味了,老公也忍不住叫了一碗,那索性早中飯一並解決吧,又叫了巴魚兩吃和河蝦,味道都不錯。10:15再次來到汲塢茶驛,冬日的陽光,親水露台,再捧一杯香茗,隔著五保湖望見對面蓮池禪院前的廣場,古蓮橋橫跨在開闊湖中,在錦溪氤氳的水氣裡保持著它寧靜的面容。五保湖中有著名的陳妃水塚,在水中央的小島上顯得很安詳,相傳南宋孝宗皇帝,在金兵入侵之時攜帶的愛妃途經古鎮病亡,她的遺願是安葬在她所鐘愛的水鄉的湖中央,於是就按照她的意思,在湖中央的小島上造了她的陵墓。

(千燈)

(茶驛)

(古鎮的晨)

(古蓮橋)

(茶驛的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