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徽州

作者: A阿龍

導讀風雪夜歸人黃昏的時候,在杭州武警指揮學院的街對面,跟著在杭州工作的安徽老鄉們,上了一部去往安徽的中巴車。 從杭州到安徽,走的是徽杭高速公路。路面的積雪很厚,每個方向只有一個車道從雪地裡開辟了出來。據說,這一天,浙江所有的省際高速公路中,只有徽杭高速開放。 (大雪之路) 一路看到好幾次交通事故,有四腳朝天的小轎車,有衝到路邊叢林裡的小巴� ...

風雪夜歸人黃昏的時候,在杭州武警指揮學院的街對面,跟著在杭州工作的安徽老鄉們,上了一部去往安徽的中巴車。

從杭州到安徽,走的是徽杭高速公路。路面的積雪很厚,每個方向只有一個車道從雪地裡開辟了出來。據說,這一天,浙江所有的省際高速公路中,只有徽杭高速開放。



(大雪之路)

一路看到好幾次交通事故,有四腳朝天的小轎車,有衝到路邊叢林裡的小巴。我們乘坐的車開得很慢,乘客們沒有埋怨,還反復叮囑司機開慢些,別著急。

途中的收費站照常攔路收費。司機把錢遞出去,對收費亭裡說,你們只知道收錢,路上那麼多車禍怎麼不管?趕快把路再好好清掃一下吧。

中巴車在高速公路上小心慢行,原本兩個半小時即可走完的路程,用了近六個小時。

晚上十點多鐘,到達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一個看上去跟其他中小城市一模一樣的地方。下了車,踏著冰雪趕到青年旅舍,看到青年旅舍的標志,一個小屋和一松樹,心裡松了口氣,好像到家了一樣。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很久以前,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都有了這樣相同的想法。感謝多年前創辦青年旅舍的那個德國老師,是他讓風雪中獨行的旅人,在陌生小城的寒冷的夜晚也感到家的溫暖。

想起古詩,柴門問犬吠,風雪夜歸人。遙遠的古代,也曾有這樣的一場大雪,這樣的一個夜晚。

在青年旅舍住下,已是午夜時分。不出所料,六人間,只有我一個人住,開了暖空調,還是覺得冷。但想起未來的旅程即將開始,又覺得很滿足。

冬天的春聯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然後乘公交車去歙縣。出發的時候,天還是陰冷的。到達歙縣的時候,天已經晴了。

歙縣是古徽州的首府,街上的廣告燈箱的圖畫裡,都是古徽州的大人物,比如許國,曾是明朝皇帝朱翊鈞的老師。縣城裡還有一段城牆,門洞兩邊各有一座雕像,一邊是挺拔屹立的陶行知,一邊是拿著畫本的黃賓虹。大雪剛過,黃賓虹還摟著滿懷的雪。

從城牆裡的門洞走進去,發現牆內別有洞天。一條小街,擠滿喧鬧的小販和行人,一派熱鬧景像,估計都是來置辦年貨的人。人群之中,放眼望去,好像只有我一個外來人。

熙來攘往中,最吸引我的,是賣春聯的攤子。街邊搭起一個架子,掛滿了剛寫好的春聯,在燦爛陽光中,隨風輕揚,大紅的顏色閃閃發光,飄逸的墨跡香氣四溢,漂亮極了。



(曬春聯)

擅長書法的老先生,就在這一面掛起來的春聯前面,擺好了桌子,桌上有印刷成冊、或是手工抄錄的對聯的集子,讓顧客挑選,然後把顧客中意的句子現場寫在聯子上,掛起來等筆墨晾干,再卷起來交給顧客。

流連了很久,看老先生的現場書法表演,誦讀對聯上的一字一句,桃紅柳綠、春風得意都躍然紙上,那感覺真是美妙。

牌坊與城牆

穿過“陽和門”,看到一座牌坊,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許國石坊”,四坊架連,八腳並立,俗稱“八腳牌坊”, 號稱“以中華獨一無二的雄姿成為舉世矚目的國寶”,是“東方的凱旋門”。牌坊邊上的商鋪裡放著俗氣的歡歌、賣著廉價的衣襪,牌坊下熙來攘往的人們,好像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國寶”和“凱旋門”的存在。

在擁擠的人群中走到鬥山街——我以為也是一條人頭攢動、活生生的小街,原來藏在路邊的小巷裡。走進去,巷子裡沒什麼人,只在拐角處守著一男一女,說要二十塊錢的門票。記得網上說門票十塊,而且“10元的門票不值”“ 記住一點:出行千萬要打扮得普通一點,否則你會被人宰得很殘!!!”…… 對圈地收錢的旅游景點沒興趣,我寧願在人群裡看那尋常百姓的尋常生活。

於是放棄鬥山街,來到南譙樓,看似一座建在城牆上的鼓樓。南譙樓門洞的兩側,可以看到兩排巨大的園柱,據說那是正宗的宋代“營造法”,南譙樓也因此俗稱“24根柱”。歙縣博物館便在此樓中,因為雪災天氣裡的游客太少,博物館停止對外開放。

在南譙樓旁邊看到簡陋的“西門裝裱社”,守屋的老女人告訴我說,這裡至今還有很多人喜好字畫,很多人把寫好的書法、畫好的圖畫拿到這裡來裝裱,然後售賣或送人。

老女人指給我一條翻牆的路,爬到城牆上頭去。牆頭上,視野開闊,幾乎可以看到整個縣城,是一個享受冬日午後陽光的好地方。



(午後陽光下的城牆)

爬下城牆,擠上一部去牌坊群的公交車,去我向往的“棠樾牌坊群”。據說那裡有七座牌坊,逶迤成群,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在廣闊的田園風光、秀麗的山光水色映照下”,在我的想像中,美得似幻似真。

到了目的地下車,還是只有我一個游客。想繞過售票處往裡走,被一個人叫住,“喂!!!這裡!!!買票!!!”——門票要80塊。這裡的門票怎麼都這麼貴呢?

太平與太白 在景區外的田間地頭走一走,看一看雪中的青菜地,逗一逗吃草的水牛,一會兒就乘公交車回到歙縣縣城,正好看到夕陽照在古橋上。

太平橋,始建於宋,後來屢經重建到如今。橋下流過的那條河,叫做練江。



(太平橋)

漸濃的暮色中,恍惚看到橋頭有一座飛檐翹角的小樓,走近一看,原來是“太白樓”。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

原來這是傳說中李白“尋隱者不遇”的地方。李白“好任俠, 喜縱橫”,於公元745年離開都城長安,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公元754年後,李白來到安徽,遍游了皖南的山山水水。

據《太平廣記》記載:李白出長安後,曾經在洛陽旅館的牆壁上看到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人歌隴上,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讀後連聲贊嘆不已,並打聽到這首詩是黃山歙縣的隱士許宣平所作。後來,李白來到皖南,便想要拜訪一下許宣平。

“這日,李白來到歙縣紫陽山下,見渡口有只小船,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正站在船頭,李白忙上前詢問許宣平家居何處。老翁手指船篙,悠然答道: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李白謝過老翁繼續趕路,乍一回味兩句話,老翁的船前不正是一竿竹嗎?恍然大悟,折回渡口,只是老翁和渡船己經不在了……”

走在歙縣的街頭,直到黃昏。在汽車站附近的一座橋上駐足,看河岸邊樹影婆娑的雪地,看夕陽在天邊沉落。

橋上的行人在我身後走過,聽見一個女人對別人說:你看,有人在看夕陽。



(看夕陽)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