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旅游歸來,回到上海的那一刻倍感親切啊。但是這次的出游收獲也頗多。那麼大家就聽我一一道來吧。

日本我來啦。。美麗的富士山。。
今天重溫這些照片的時候頓時又對那個漫畫中的國度充滿了好感,櫻花啊,溫泉啊,北海道啊,日本料理啊,和服啊,廟會..

日本有三件事情讓我記憶深刻。我們看圖說話吧。
日本的MM,每天都打扮的很精致的出門。她們的重點永遠在美腿上,喜歡直到膝蓋以上的長衫,有時再配上長圍巾和長靴就會顯得身材更修長。所謂的要風度不要溫度了。

再來就是我所喜歡的日本料理啦,和我的標題一樣。讓我感受頗多。
去日本之前也在國內吃過很多日本料理的餐廳,更加好好的研究了一番日本料理的文化,8過我不管去哪裡我都研究當地的美食的拉。。
按照日本的叫法,他們把菜叫做料理。所以日本菜也叫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也被全世界美食家公認為一絲不苟的飲食,無論是餐桌上的擺設方式、餐具器皿的搭配、整體用餐的氣氛都非常,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去的時候先要對這桌上的擺設和整個環境好好的花痴一番。料理師則感覺扮演了一位在享用者和食物原料間的“紅娘”,挖掘食材的原本味道和最大營養,通過生、煮、烤、蒸、炸五法,讓料理在享用者面前以甘、甜、酸、苦、辣五味,呈現出白、黑、黃、紅、綠五色的天然美味和視覺美感。一個簡單的“原”字,體現了日本料理最重要的精神,傾注了料理師對食物原料全部的認知和情感。甚至我的朋友也曾經想過當一名料理師傅呢。如此極致、細膩的食物,自然除了對食材的要求極盡完美和苛刻之外,同時也要求有旗鼓相當的享受者——了解你的口中之物、尊重它的精神和內涵,你才能得到最完美的享受。就像一位日本料理師所說的“口感是需要訓練的”。
從這一點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偶的人生也要和日本菜一樣,精致,豐富,人的基本質素一定要夠好。還有就是要過原味人生,永遠保持純粹的自己。哈哈。看來我在品味美食之余還不忘記提高自己的修養。

了解了這麼多還是看圖吧。到今天看來還是很懷念當時的味道。。清淡、不油膩、精致、營養、著重視覺、味覺與器皿之搭配,是我能想到的日本料理的第一印像。
在來說說海鮮料理吧。偶說不上專家,也是有一定愛好的。
刺身是指成分為供不經烹煮而食用的海洋魚魚肉片、軟體類動物、甲殼類動物、魚卵或其它海鮮的食物。其實原來“刺身”是因為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辯認其種類,故經常是取一些魚皮,並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便於識別。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使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不過已變成了泛指各類生魚片。除非你對海鮮全無興趣,否則日本菜中的刺身必然是成為你情不自禁走入日本料理店的原因之一。
吃生刺身也是有學問的,應該先由味道較清淡及油脂較少,白肉的魚片先食用,而油脂較豐富或味道較重的,則到最後食用。而每次大概吃十幾種就夠,否則味蕾便會太辛苦,不能清晰的告訴你每種刺身鮮味的精髓了。
日本料理中最普遍可以吃到的刺身,品嘗次序應該是:北極貝--八爪魚--像拔蚌--赤貝--帶子--甜蝦--海膽--魷魚--花鮫--鱺魚--池魚---章紅魚--油甘魚---鰹魚---池魚王---吞拿魚背-三文魚--劍魚--吞拿魚腩(又名金槍魚)。
不過這麼多刺身裡我最喜歡的還是三文魚了,肥肥的肉入口即化,但是沒有膩味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肥而不膩。人生也要這麼的充實但是永遠不負重才好。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有的日本料理餐廳的形勢和廟會一樣,可以供自己選擇喜愛的食物。
呵呵說了這麼多可能覺得我很哈日,其實不然。只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嘛,也算一個學習之道啦。
最後一個深刻的就是迪斯尼的樂園,我終於來了。上圖給大家看看。

去這裡也算圓了我的童話夢拉。。很多讓人驚奇的地方。
最後的最後,我就要回到偶的家了,也是相當的激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