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早上8:20坐上開往德欽的大巴,車票38加保險3元共41元一人。在進入白馬雪山地區一會兒路就變成了石塊路,在這很長的路上都是很顛的。手機信號斷斷續續。在白馬雪山對面司機會很好心的停車給大家照相。路上還能看到哈巴雪山。到德欽已經17點左右了,約了另二人包了輛桑塔納車30元前往飛來寺。聽說前幾天天氣都非常好,都能看到日照金頂(在晴好無雲的天氣下太陽剛出來照在梅裡雪山上一片金黃就稱做日照金頂),我們住在青年客棧上下床的12人間20一人。這個價格的有6人8人12人的各一間。晚飯我們一車四人一起去吃了犛牛肉火鍋共106元。四個人年紀相當談的很是投機,愉快的組合。很不幸的我吃完飯在外面騮噠的我看到了一隊日本游人,男男女女將近十人,心一下緊張起來,梅裡雪山是座神山,傳說只要有日本人在,大家第二天就看不到日照金頂。所以網上一直傳的很玄,不一會居然飄起了小雨。只好提前休息。
梅裡雪山的主峰是高達6740米的卡瓦格博,是雲南第一高峰,至今無人成功登頂。卡瓦格博峰更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每年秋末冬初,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的大批香客千裡迢迢徒步前來頂禮膜拜心靈中的自然豐碑,少則7天,多則半月,若逢藏歷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那全身平伏於地磕著長頭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意識裡,不朝拜梅裡雪山,死後就沒有好歸宿。所以,朝山轉經者絡繹不絕,虔誠尤甚者則匍匐而行。據說藏歷羊年為卡瓦格博的本命年。每逢此年,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聖者牽羊扶杖,圍著神山繞匝朝拜,其場面頗具聲勢。朝拜路線分為內轉和外轉兩種。外轉路線為順時針方向繞卡瓦格博神山一周,內轉者先到白轉經堂(雪山對岸),視為拿到入神山宮殿的鑰匙。然後到飛來寺、太子寺等,最後到雨崩瀑布(也就是我們後來去的神瀑)。十分虔誠的信徒,內轉之後還要外轉。
第五天一早五點不到就起來了,准備去照梅裡雪山的日出。很多人大老遠來了三四趟都不能幸運地看到這一狀觀的景像。我們六點鐘天還是黑的就開始等了,人數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遠遠望去一片長槍短炮對著那只有一點影子的雪山,只有少數人跟我們一樣手上拿的是傻瓜數碼相機,感嘆裝備不如人啊。天漸漸亮了起來,有雲,每個人心裡都很擔心,到了七點四十終於在東邊一片火燒雲的映襯下太陽出來了,但是只有另二座雪峰能看到,最終卡瓦格博也沒能從那團雲裡走出來展現在我們眼前。傳說又一次被驗證。飯後再加了二個廣東人我們一行六人包車前往西當溫泉。包車的師傅叫白瑪翁堆,手機:13988735082,車牌:雲R05213。很多司機都要價150-180,只有他主動報價120元,很實在。我們回來也是打電話給他,叫他再到西當溫泉來接我們的,因為無法准確估計時間讓他等了我們近二個小時,他都毫無怨言而且還把我和咱當家的一直送到德欽客運站,天都黑透了也沒多要我們一塊錢。梅裡雪山門票60,學生票30,包括明永冰川和西當二條線。我們10:30徒步從西當出發,到達埡口大概是14:40,這其間基本上都是上坡,可以跟著走騾子走的路,緩一些,也可以走一些近路小路,不過落差大些難走些,看個人情況吧。我們走到雨崩下村的神瀑客棧是18:15。我們的同伴是四點多到的。我們一路上看到女的只有一個是徒步的,其它都是騎騾子進去的,很是自豪,算是成功挑戰自我極限吧。到埡口一共有三個休息喝茶的地方,一路上看到很多老老少少轉山的藏民,很是熱情友好,請我們吃她們自己做的粑粑。所有遇到的人見面都說你好,然後都是互相鼓勵的話。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越發得到了體現。我們在徒步近八個小時後成功抵達客棧,後來據說當天最後到村的是晚上八點多,我們還不是最晚的。因為我們原先決定先去神瀑的所以住到了神瀑客棧,它在雨崩下村,後來我們的先頭部隊決定第二天先去大本營和冰湖,這樣其實我們應該住雨崩上村才對,上下兩村之間要下山再上山要走幾十分鐘,雖然並不算遠,但是在我們已經徒步七個多小時的情況下還是很耗費體力的。據說那幾個八點多最後進村的就這段路就走了一個多小時。神瀑客棧在雨崩下村的最下面,凡到神瀑都要從其面前經過,客棧旁邊有一個小廟一座白塔,對外住人的只有一棟二層高的小木樓,共有大概十個房間,每個房間可能都是三張床,來晚了還沒的住。老板叫阿青布,和老板娘都是很熱情好客的藏民,手機:13988779073,13988726404,可以打電話先訂房。如果騎騾子從西當到雨崩上村175元,下村185元,價格都是村裡統一定的,不講價,而且騎之前要抽號不能挑騾子。如果你徒步到中間那麼半路上你別想租到騾子,就算是受傷也不行。當地的牲畜都是散養的,每天你都會看到小黑豬在亂跑,犛牛,騾子,雞在地裡自己翻找吃的。在這裡小豬是不賣的,土雞一只80,據老板說在這種寒冷的環境下小雞不容易存活都是養大點再拿進來的。這裡種的主要還是青稞,我們喝的就是青稞酒,聞起來酒精味很重,喝起來倒也還好,不太上頭。我們去的這個季節地是荒在那裡的,黑土,到早上會結冰霜凍的硬硬的。這裡沒有電,沒有煤氣,好點的客棧自己發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燒的一點熱水,但是水是雪水,早上起來只有用冰水梳洗,晚上到吃飯的那時候也別指望熱水了。客棧以前是沒有廁所的,現在去的人多了才用木板建的一個簡易棚子。那些轉山的人也住在客棧,都是自帶干糧,老板提供個很大的空房給他們,一早就都走了,繼續他們虔誠的轉山。在雨崩晚上能看到這輩子看到過的最美的星空,清楚的銀河滿天的繁星,居然每一顆都是那麼的亮,我們幾個仰頭半天連北鬥星都沒找到,因為一抬頭已經讓你眼花瞭亂了。真是虧的我以前還學過天文的,真是汗顏啊。白天推開房間的門看到的就是對面的雪山,周圍的山林色彩豐富,雪山上下來的小溪日夜不停地在我們住的小樓前流過,遠處騾馬身上的駝鈴隨著陣陣涼風傳來,一片天藍水清,真是看多了讓人審美疲勞,就像來之前所看到別人形容的:“不去天堂,就去雨崩”。我相信這裡絕不會比天堂的景致差。在這裡紫外線很強,就算戴著手套也還要用防曬,天很干,就算是油性肌膚到這裡也變成干性的了,所以護膚品以帶點油脂性的補水的為主,就連頭發也變得很干,洗發水要帶滋潤補水型的(雖然這裡沒法洗但是回到“人間”可以好好護理一下)。還有就是必要的裝備了,衝鋒衣、抓絨衣、快干衣、登山杖、如果打算徒步雨崩最好還是穿上登山鞋(要是打定主意不怎麼走路的話越野型的慢跑鞋也就可以了),快干襪當然要多備。

(同行人照的日照金頂(那天我們已經回麗江了))

(徒步雨崩的路上)

(我們住的雨崩下村)
第六天
由於在網上查的到冰湖的路比較難走而且前一天也是我們是第一次長距離徒步,為節省接下來的體力我和LG決定騎騾子,問的價格是到埡口85,到大本營和冰湖135,從冰湖返回215,從大本營返回175。我們決定選從大本營返回也就是175的騎程,飯後約八點半左右從下村出發到上村,然後騎騾赴冰湖,一路上路窄而且泥濘,確實不太好走。不過真正到垂直跨度較大的地方是要下來自己走的,我們一路上有二處,加上最後到冰湖下馬處再徒步到冰湖,總的徒步時間起碼有三個多小時。如果體力可以的話還是徒步吧。當地人告訴我們遠遠看到的二座小雪山下面就是冰湖。在快到那指路的二座小雪山的時候飄起了雪。圓圓的,一顆一顆,落在身上也不會化掉,大約是風從雪山上吹落下來的吧。我們11:40到達冰湖邊上的時候湖面的冰還沒有化,周圍一片寂靜,只有雪山融水的聲音,還有湖邊無數用石塊手工堆就的瑪尼堆,無數座,就在那裡靜靜地望著雪山。那兩座小雪山遠看上去下面黑黑的以為是石頭其實是冰的表面混合砂石,那根本就是縮微的冰山。漸漸人到的多了,陽光也把冰曬化了,冰湖的水藍綠色的,非常清澈,平靜。在湖邊時常能聽到旁邊雪山雪崩的聲音,一抬頭能看到一陣雪霧下白雪翻滾,直瀉而下,壯觀而驚心動魄。那雪崩的聲音據說在客棧都能聽到。到我們12:30返回,這中間就看到雪崩四次。從冰湖徒步到大本營,騎上各自的嫘子,同樣二次下馬徒步,16:30回到客棧。
晚上正好遇上雲南省交通廳的領導到村裡視察,上下兩村的藏民都來了,穿上他們的民族服裝,端著青稞酒,葡萄酒,捧著哈達,站在溪邊迎接。聽說晚上還有歌舞晚會,順帶的我們也看到了這些難得的儀式。晚上老板夫婦忙不過來了,還是同行的老廣親自下廚做的一桌潮州好菜給我們吃的。那天晚會上的歌舞表演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帶頭的年紀長些的男的手拿樂器,他們稱做Biang,(一種二根弦的拉奏樂器,類似二胡或者簡裝版的馬頭琴,我後來跟藏民學拉了一會兒,但是也只能拉出幾個音)邊拉邊唱邊跳,後面跟著的手牽手,大家圍成一個圈子唱著共同的藏歌,跳著共同的步子,不停的有人參與進去,圈子也越跳越大,那種氣氛之自然就像那根本不是表演而是他們自己的喜慶日子,大家歡聚一堂,我們也給熱情的藏民拉進去一起跳,混水摸魚一下,感受氣氛罷了。老村長在中間給每個人敬上一碗青稞酒。大家都是一飲而盡的。第二天據說他們一跳到四點多,我們自嘆弗如,同去的老廣那晚喝多了,夜裡吐了六次,第二天還跟我們徒步神瀑,真是老當益壯啊。

(沉睡中的冰湖(湖後面也是二座雪山,因為在另一個山頭遠眺所以像是小小兩堆雪)))

(冰湖與周圍大大小小的瑪尼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