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春暖花開,陽光和諧,在這出行踏青的美好時光裡,我們去了一趟臨安的大明山。本來計劃兩日輕松休閑自助游,所以沒有坐黃龍旅游集散中心的一日往返旅游大巴,自己到西站坐車。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臨住下來的時候老婆突然想家,於是兩日變成了一日游。早上睡到自然醒,慢悠悠的坐公交車到汽車西站,正好趕上8:50到昌化的那班車。到大明山有三種方式:其一,坐黃龍旅游集散中心的一日游大巴,好像是8:30從吳山出發,8:50左右到黃龍,然後直達大明山,可惜每周只有周六一班,下午3:30從大明山返回,時間比較緊張,而且需要提前預約;其二是先坐車到臨安,在臨安旅游集散中心坐車至大明山,或者再到昌化轉車;其三是在汽車西站直接坐到昌化的班車。汽車西站到昌化的班車非常多,最早6:40,平均半小時左右一班。昌化屬於臨安西部的一個鎮,大明山離昌化還有38公裡。到昌化後,到大明山也有幾種方式,其一是坐直達大明山的中巴車,不過每天只有兩趟,上午和下午各一趟(好像是9:00和14:00),不容易碰上;其二是坐到白果的中巴車,在白果包車過去,當然如果你腳力夠強,也可以走過去(大概8公裡);其三是在昌化直接包車到大明山,一個坐5~6人的小面包,需要50~60圓。我們到昌化的時候剛好10:50,上午的班車剛過,下午的班車還早,幸虧找到了兩個同從杭州來游大明山的情侶,於是四人包了一輛小面包(50圓,司機姓周,人還比較厚道,電話是13456796335)直奔大明山。小面包在杭昱公路顛簸而行,尤為佩服的是在這種狹窄崎嶇的路上司機還能保持80碼的速度 ,顛的我屁屁都麻了。大明山實際上不屬於昌化鎮,而是屬於浙皖交界的順溪鎮,毗鄰清涼峰鎮,著名的浙西第一高峰、戶外第一峰就在旁邊,清涼峰鎮也因此而名。除此以外,附近的瑞晶石洞、石長城、十八龍潭以及位於旁邊大峽谷鎮的浙西大峽谷也比較有名。當然,如果擴大到臨安,那就更多了,包括太湖源鎮的太湖源、神龍川,藻溪鎮的東天目、西天目、火山大石谷,臨安的青山湖等等,果真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去之前在網上看到大明山的門票通過住店老板買可以便宜10塊錢,因此當汽車司機在昌化說可以幫我們買到8折門票的時候,我有點猶豫了。但同行的那兩個人堅持要到大明山才買票,於是便作罷。半個小時後車到大明山山腳下的村裡,這裡離大明山門樓還有大概500米的距離,我們下車,直接到網上介紹的大明寺酒樓吃飯和安頓住宿。看了一下房間,家庭式的旅館,還算比較干淨,70圓一間一晚,估計是因為現在還是淡季的緣故吧,旁邊還有一家只要60的。不過相比起來,吃飯實在是一般,我們點了三個菜,一個高山青菜,一個香椿炒蛋,一個山筍燒肉,40圓,味道確實不匝地。吃完付錢後,發現旁邊飯桌竟然可以和老板討價還價買單,敢情這裡菜單都是給人看的啊,暈死。吃完飯,老板給我們買好了門票,也是8折。其實不是門票,是以臨安旅游集散中心名義開出的簽單,據說大明山景區憑此和他們集中結算。這年代是一個物價飛漲、CPI持續上揚的年代,門票也不例外,原價從78漲到了88,景區內中巴從8圓漲到了10圓,再加上2圓保險,合計100大洋整,折後80。後來才知道,這其中有很大的貓膩,怪不得每個包車的司機都非常關心是否由他們代買門票,連其中拿的回扣,也說法各一。司機自己直說打折後他們每張可以拿5圓的回扣,酒店老板有的說可以拿15圓,有的說可以拿20圓,反正這其中究竟如何,沒人說的清楚,我們也沒興趣去深究。老板驅車把我們送到景區大門門樓。一條S型的小溪,從大山深處逶迤而至,把門樓天然的分成兩大部份,門樓正對面,兩山夾一峰,形呈元寶狀,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地巧妙結合,形像地展示了中國古老星相學和風水學中“坐地太極、面對元寶、賓主共享、財源豐茂”之說。通過檢票口,直接就是景區內大巴的候車處。從景區門樓到半山腰的龍門峽景點,都是盤山公路,一律只能坐景區中巴,不能步行,票價10圓,真正的壟斷經營。工作人員安排排成兩隊,一隊是坐到索道起點處,坐纜車上山(上30,下25),一隊是坐到半山腰的龍門峽景點,爬上山。剛好前面不幸有個旅游團隊,大部分是坐纜車上山,可氣的是工作人員先安排坐索道的上車,最後才輪到爬山的上車,真正的歧視啊,雖然我沒坐纜車,可我買的中巴車票可是一樣的價錢的。後來才知道,其實也可以坐到索道的中巴車,因為到索道一定會經過步行起點的龍門峽,可以到那裡下車的。這樣我們就可以早點上車了。上車人滿走人。一路都是盤山公路,大部分都是180度的大轉彎,司機卻是駕輕就熟,速度很快,把我們一會兒甩到左邊,一會兒甩到右邊,引得車內驚叫聲連連,像坐過山車一樣,比較驚險刺激。10分鐘後,車到龍門峽,爬山才正式開始。整個大明山景區是一個典型的倒三角形,龍門峽口位於位於三角形的下角,也是景區最精華部分的起點。沿著峽谷而上,集中了大明山的主要景點,比如朱眠石、明妃七峰、九折棧道、飛渡橋、驚馬崗、千畝草甸、萬米隧道等等。個人覺得,峽谷的下半部分與浙西臨安其他地方的峽谷並無二致,都是兩峰夾一谷、溪水中間流,但是到了峽谷的上半部分,倒是有一些特點,特別是飛渡橋、千畝草甸、驚馬崗、萬米隧道,值得一看,也是大明山門票的價值所在。在路上經過朱眠石景點和分明石景點,朱眠石據說是朱元璋曾經在此睡過,分明石比喻為朱元璋王者之氣概,個人覺得沒有什麼特色,純屬流傳之文化景觀,本人才疏學淺,對此沒有研究,也沒有興趣,到此一游而已。一路上在背陰的地方不時發現尚未融化的積雪,有些地方厚度竟然達到50cm以上。印像中臨安下雪也是春節前2月初的事情,至今已有一個半月,積雪卻是如此之厚,不得不讓人驚嘆大明山當時雪下之大之壯觀情景。爬到九折棧道,最精華的部分終於來臨。一座鐵索懸橋一頭連著上山的台階,一頭連著幾乎垂直上下的九折棧道,人行其上,搖擺不定,如飄在空中,不時有惡作劇的游客使勁搖晃懸橋,引得膽小的女游客拼命抓住扶手,臉色煞白,驚叫聲連連。置身於九折棧道,峰回路轉。棧道直上直下,九回九折,猶如空曠的高樓樓梯,但風景不可同日而語。手邊是岩壁縫裡長出來的古松,腳下是峽谷流水,遠處是巍峨突兀的明妃七峰。七峰就是由排列如北鬥的七座尖峰組成的。其中有幾座尖峰下的峭壁高達三、四百米。在陡立的崖壁上,流水造成的道道衝刷痕,猶如仙人撥弄的琵琶。大明山,果然不愧為“浙江小黃山”的稱號。繼續前行,到了龍門三嘆,我才知道剛才是少見多怪了。一條瀑布猶如從天上垂直飛泄而下,劈開萬仞石山,形成三級瀑布,這就是龍門瀑布,號稱“龍門三嘆”。據說龍門瀑布源自於山頂的千畝田,一公裡流程落差竟達四百多米,到雨季時尤為壯觀。轉身遠眺,遠處的明妃七峰更是豁然開朗,視覺極佳。再往上仔細看,突然發現兩峰頂之間竟然有一飛橋橫貫其中,細如一線,猶如飄在雲端。正在感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之際,瞪大眼睛,竟然發現還有人行走其中,猶如螞蟻般大小,如在雲中漫步,驚心動魄,驚嘆不已。爬啊爬,終於爬到了剛才仰望雲中的“龍門飛渡”。原來是一座鐵索懸橋,一頭連接萬米隧道,一頭連接最高處——驚馬崗。雖然看起來比九折棧道處的懸索橋牢固的多,但不再有人敢在上面搖晃,大家都小心翼翼的蹣跚過去,也不敢往腳底下看。越過飛渡橋,便到了龍門峽谷的頂峰——驚馬崗。站在崗頂,果然“一覽眾山小”。前面的明妃七峰一字排開,峰林如畫,群峰嘯天,層巒疊嶂。腳下峽谷半山瀑布一泄而下,氣勢跌宕。後面的千畝田突現在峽谷山顛之上,豁然開朗,廣袤千畝,猶如雲中平地,可比別樣塞外風情。溪流在草甸中曲折回蕩,錚淙緩流,僅在龍門口附近出現寬不足三十米的山口,溪流的山口衝出後便是龍門飛瀑,在嵯峨挺拔、崢嶸突兀的萬仞崇山之巔,竟出現一派質樸幽靜的山谷盆地風光。這不僅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就是在國內名山中也是從未聽聞的。《昌化縣志》載:“大明山,縣西九十裡,其巔廣千余畝,如平地。”相傳唐宣宗微時,首隱居於此,賦詩明志:“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待至晴日,在驚馬崗觀景台遠眺群山如畫,巍然壯觀的浙西第一高峰清涼峰、蜿蜒前行的盤山公路、著名的浙西大峽谷也依稀可辨,藍天、碧水、白雲、群山、綠樹、山花,令人心馳神往、心曠神怡。在驚馬崗陶醉了許久,方才起步繼續前行。原計劃穿過萬米岩洞,前往大明湖。據說大明山盛產鎢礦,1958年由部隊解甲歸田的一批轉業軍人礦工進駐大明山,鑿洞開發國家建設急需的鎢礦石,洞長合計一萬余米,萬米岩洞由此得名。此洞縱橫交錯,穿越六座山體。還未到洞口,一股寒氣撲面而來,令人不寒而栗。蜿蜒於洞中,黑暗中路燈泛著幽幽亮光,一陣陣陰氣逼人,不時有洞頂岩縫中的泉水叮咚一下,在死氣沉沉的黑暗中格外刺耳,令人毫毛倒豎。由於時間已近5點,大多數游客因為都是一日游,這時已經下山,剩下我們兩人獨行在洞中,又冷又怕,不由得裹緊了衣服,一路快跑,老婆更是只恨不應進入此洞中。好不容易出了洞口,突然豁然開朗,陽光普照,如釋重負,真乃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啊。過了萬米岩洞,老婆突然想回家,不知是否是由於在洞中驚嚇所至。這時已是五點已過,大明湖我們也不去了,再加上遇見一對從大明湖返回的情侶,直說就是一灘水並不好看,於是便直奔山下而去。下山非常順利,20分鐘便到了中巴終點站——大明山莊,也就是索道的起點,趕上了最後一班返回的景區中巴。到了景區大門,進來時車水馬龍的熱鬧已經不見了,游客都已經人去車空,偌大的停車場冷冷清清。趕緊趕到大明寺酒樓,看是否在村裡還有去昌化的車子,可惜也是人去車空。幸虧此時遇見了熱情的大明寺酒樓老板,幫我們聯系了一輛小面包,60圓,送到昌化。在昌化轉到臨安的依維克,到臨安西站。打車去東站,終於坐上了返回杭州西站的K598的大巴車,兩天的行程就在一天結束了。

(龍門峽口)

(景區主要景點分布圖)

(龍門飛渡橋)

(從驚馬崗看明妃七峰(一))
(從驚馬崗看明妃七峰(二))

(從驚馬崗看明妃七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