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好9點出發去吳哥,所以悠閑的完成早餐,新鮮法棍,冰咖啡,果醬、黃油。
TUKTUK的司機一口柬埔寨英語,勉強聽懂,當然也別指望他能導游,只要能帶到目的地就OK。路邊加油,用1個洋酒瓶子向油箱裡灌,加油站也售賣飲料,人和車都得喝。
在售票點選擇了3天的門票,40刀/人,站直拍照,一個帶有照片的門票就出爐了,隨時掛在脖子上,門票真便宜,3天,那麼多的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才300人民幣不到,1個故宮就要不少錢。
路上不時看到騎車旅行的鬼佬,他們也許在此1周。
因出發晚,經過ANK WOT時看到大批游客,遂直接到了BAYAN,那裡有54座神秘的高棉微笑組成,每個都不同,涵義也各異。雖然來此前已經讀書並看到圖片,但身臨其境時還是極度的被震撼了,只是張大嘴巴感慨,那時非常想與其他人分享,但無傾訴的對像。此後這種感覺經常出現。
貪婪的1個1個仔細看,看不夠,索性坐下浮想聯翩,游客越來越多,不知啥時身邊有位綠色T-SHIRT老人,英文互相問候,但直覺是中國人,果不其然,來自北京,1家5口從越南來此,老人已經83,65年回到中國,出生在越南,這是第一次回出生地,順便來吳哥。慈眉善目,步履蹣跚。暗喜自己能在健步如飛的時候走走看看,越發堅定只要有氣就旅行的決心。
依依不舍離開此,但已決定再來。
BAYAN附近還有幾個建築,特別是戰像廟,超喜歡,也決定再來。
出吳哥的另1個城門,看到了中國幫助修復的CHAOYI神廟,因無法找到原始的材料,只好用新石頭,結果黑白相間,醜陋無比,我理解的修復是維持原狀盡量減少被破壞而非復原,外表可以重現,但無法復原內涵,時過境遷,滄海桑田,那份沉澱和歷史的厚重遠非幾個古建築師可以做到,外表有了,但少了那份“神氣”,這個廟也就僅僅成了1堆石頭。實在不喜歡,也就不給時間。
CHAOYI的對面是未完成的神廟,巨石堆積成基本形狀,但無任何雕刻,不禁讓人猜想到底是何原因讓那時的國王放棄了它。但從此廟也看出建造的步驟是先建後雕刻。不禁對雕刻家的技巧更加佩服。800年前可沒有升降、電動設備,完全靠人工。那要怎樣的1份心境才能完成那麼繁復、精美的圖案,特別是人物的刻畫,飄逸、寧靜、平靜、恬靜。。。。。。,我向往,但我更年,我很難做到。
隨後又經過了幾個廟宇,震撼小於BAYAN。
已經14:00,餓了,午餐,炒面。
食攤的對面就是著名的《古墓麗影》的外景地,塔布隆寺,厚嘴唇JULIA曾在此拍片,憂郁眼睛梁朝偉也在此“花樣年華”,吃飽喝足去“古墓+年華”。
路邊的地雷受害者演奏樂曲,每次經過都是1場磨難,因為很多地雷MADE IN CHINA。
寺廟有印度政府協助復原,還沒有看到新舊參雜。
坍塌的巨石和參天的巨樹交雜,荒涼、詭異,我又開始在腦子裡演鬼片,自己嚇唬自己。可能我的神情同他人異常,也可能我總是拍照人家不拍的對像,結果管理人員眼神聚焦在俺,於是上前聊天,管理員已經無牙齒,月薪20刀,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7天,那是相當的辛苦,但他說這個工作已經很好了,不是很累。帶我到最佳位置拍照,還告訴我某些雕刻的秘密,最後干脆帶我參觀,他的角度都是那些攝影機的角度,確實與眾不同,絕好景致。在他的帶領下,也順利的看到了那些在電影中出現的巨樹、怪石,特別在一個塔的底部,靠牆站立,拍胸就可以聽到嗡嗡的回聲。我在那裡玩得很高興,拍得胸更平了,幾個小孩看我拍來拍去,我邀請他們同游戲,他們看來像是東南亞華人,詢問,回說是中國人,再問是哪個城市,回答是台灣,我愛死這個回答,台灣人當然是中國人,孩子的家教真好。告訴管理人我的感受,他也為我高興。
管理人一直陪我到廟的另一個門,我怕耽誤他的工作,特意告謝他,把隨身帶的朋友送的BVLGARI的鑰匙鏈送給他。分手後,我又回到電影中的巨樹下,此時已經沒有喧鬧。曾有40幾個韓國少年在此喧囂,集體照、單人照、雙日照、三人照、男女照。。。。。。,各國人都在此靜候他們,真有涵養,要在咱中國,早就罵起來了。和諧社會!
我和另外2個女鬼佬靜坐,沉思,裝深沉,不可多得的靜寂。然而很快又被3個邋遢鬼打破,在BAYAN就遇到了他們,因為他們內褲外露,而且白屁股露出40%。可能在外旅行太久,瘦身的原因。後來在馬德望遇到的威爾士人PETER也總是露出白屁股,PETER已經旅行了6個月,因為他的老板是英格蘭女人,他不喜,就辭職旅行。
3個鬼抱住大樹根鋼管舞,不好看。
因要去巴肯山看日落,要搶占有利地形,所以依依不舍離開,回頭去找管理人,再次感謝,背包裡還有沒有開封的外用藥膏防蚊蟲和過敏,送給他,告別。
到巴肯山,已經有不少人在烈日下等待日落,再去找管理人問好最佳位置,頂著太陽耐心等候。此角度可以看到在叢林中的ANK WOT的那幾個塔尖。
太陽最終落到了雲層裡,而非地平線,明年再來。
大家有秩序地小心下行,台階幾乎都是垂直的角度,沒有看到任何擁擠。和諧社會!
TUKTUK回到酒店,約好第二天5:00AM出發去日出。
晚飯去吃當地人的食物,1個大桌子,各國人等坐在一起,聯合用餐。交流旅行經歷。
曾在緬甸時經歷此,那是由於餐廳少,大家只好坐在一起,記得在曼德勒,1個桌子上有6國人,也有本地人,結果本地人喝高了,沒有付款。
晚飯後去了中心市場,遇到了我後來的女兒詩麗清。此後的每天我都去看她。帶糖果、冰激凌,也特意請她吃了韓國菜,因她從未嘗試過。在上小學,業余時間學習英文和華文,媽媽是華人,父親是當地人。課余就幫媽媽做生意,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講解紅色高棉的殘忍給我,我再次慚愧,因中國政府支持了POL POT。後來在馬德望,紅色高棉的屠殺地再次慚愧,因被一當地小伙子教育了近3個小時。
我女兒肯定會會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