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何時想起去尼泊爾的,也不知道為何選擇到那裡去休息,反正就是選擇了那裡,天意。
馬不停蹄的辦理簽證、機票、辭職手續,出發,尼泊爾使館真好,不收任何費用。
成都到加德滿都經停拉薩,出發的飛機上寥寥無幾,在拉薩大批鬼子登機,各個都是蓬頭垢面、滿臉滄桑、衣衫襤褸,還有帶著鍋碗瓢盆的,同胞很少,也懶得搭訕任何人。
再登機,頭開始沉重起來,莫非是高原反應?登機特別選擇了右手的位置是為了看喜瑪拉雅,結果昏沉過去,身邊1對藏族老夫妻去尼泊爾探親請我幫忙填寫入境表格結果昏沉中也沒有幫忙。
再張開眼睛已看到加德滿都平原,零星的田野、村莊,恍惚間似乎是在泉州的上空,似曾相識的感覺。
簡單的機場,紅磚外牆,親切的感覺。
辦理入境手續,同機的鬼子都走了,只剩10個左右的中國人接受檢查,咱們的護照不好用呀!
身後的小伙子居然來自廈門,已經來尼泊爾多次,也是要去龍游客棧,於是同行合乘1 TAXI。真是同閩有緣。
公路就像國內的村鎮公路,路邊建築簡陋,也看到了頭纏紅布的人在路邊集會,紅旗招展,上有鐮刀斧頭,是毛黨在集會,毛黨占據了尼泊爾的70%的地區。那時在同執政政府談判爭取和平以便07年大選,所以在搞各種活動,以後的日子裡在博卡拉徒步時,在泰米爾閑逛時都看到了毛黨的活動,也給他們交納了革命稅。
一路上沒有什麼行人,沒有什麼車輛,喜歡。
進入泰米爾區一下喧鬧起來,這是專門為外國人開辟的吃喝玩樂的地區,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早在50年代這裡已經是西方嬉皮聚集的地區,狹窄的街道兩邊都是店鋪、咖啡廳、酒吧、餐廳、書店。。。。。。印度音樂迎面而來,各種食物的香氣混雜在1起,各國鬼佬三三兩兩閑逛,也有像我這樣的身背75立升的背囊埋頭前行,1下就喜歡上了。
安頓好住處,300盧比/夜,約人民幣40元,房間陰暗不是很喜歡,這裡就是中國人較多聚集的龍游客棧。
到街上閑逛解決午飯,經過的店鋪都會招呼1聲“NAMASITEI“,這是”你好“的意思,立刻學會了,也同樣回敬。
尼泊爾曾被英國殖民統治,泰米爾又經過50來年的歐美文化熏染,餐飲西式為主,西點我喜歡,檸檬茶我喜歡,開始1家1家的嘗試。
漫無目的的閑逛不覺已到夜晚,出發時已經感冒,遂不敢透支身體,還是規矩休息,原計劃是在此停1周然後去博卡拉徒步,但悠閑的氣氛使人忘掉各種計劃,就這樣閑散下去,夢想的生活終於來到了。
自然醒來還是在7點前,在平台上閑坐看地圖,決定今天去杜巴廣場,世界遺產之一。
隨便到1家餐廳早餐,坐到7F平台上,太陽暖暖的照在身上,此時的泰米爾寧靜無比,街道上空無1人,我是最早的,侍者送上土司、牛奶、果醬、黃油、水果、糖、蛋,又特意加了大杯的檸檬茶,在此可以鳥瞰整個泰米爾區,也看到自己住的地方,還看到一些還在酣睡的行者,窗簾也沒有拉上,真他媽的安全。
慢慢的吃者、喝著、讀著,平台上陸續來了早餐者,大家都安靜的享受這寧靜的早餐,只有偶爾低低淺笑。
有些本地的小伙子也來此用餐,借機可以搭訕外國人,或推銷他們的旅行產品,彬彬有禮,沒有讓人厭煩的感覺。在上海南京東路上也有很多小伙子流利的英語追隨外國人推銷假冒名牌,但讓人討厭,同一個行業咋差距這樣大呢?
無意中的1抬頭,居然看到了遠處的雪山,心裡激動,急於分享當下的心情,回頭同1七旬左右的老婦交談,共同感受此景,老人來自加拿大,看來來此多次,後面的行程中遇到很多高齡年輕的老人,令人感慨中國的老人為何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
一陣喧鬧打破了寧靜,向下望一輛人力車上載著高音喇叭狂叫,車棚上蒙著1個類似的黨旗,詢問當地的小伙子得知是毛黨在宣傳,這是第二次見到毛黨。
既然寧靜被打破就另找寧靜。
背包按圖索驥走上通往杜巴廣場的大路,是加德滿都的最好的路,也就相當那個中國的鄉間公路。其實有很多小路可以通行,以後就常用小路且看到更多的風景。
(待續)
走出泰米爾區的標志是路邊的南亞經濟合作組織,似乎藏在1 個花園裡,只是門前持槍的軍人提醒你今年中曾發生的動蕩。右拐就走上了此地最好的街道。
100米左右又看到持槍的軍人,這裡是選舉委員會,將於2007年舉行大選,目前的國王因為殺害自己的兄長一家才當上,沒有任何權威,估計大選後就更沒有地位了。軍人各個帥酷無比,可是國內的軍人為何看上去都像“鄉下人”?
繼續前行,按圖索驥找到通杜巴廣場的路,路兩邊都是沙釐店,顏色繽紛,飄飄揚揚,音樂聲,吆喝聲,汽車喇叭聲混雜在1起,世俗的親切,絲毫沒有不快的感覺。走過這個小街按圖找到書中介紹的小因陀蘿廣場,說是廣場,直徑也不過50米,中心有印度教神像,被朝拜者塗抹的紅紅的,四邊也有寺廟,走進去一看,大門兩側是售賣玉米粒和大米的本地婦女,因米敬神,玉米敬鴿子。神像四周是放在小托盤裡的蠟燭,都在燃燒,那時奉上的禮物。鴿子咕咕叫著,不時飛上四周的圍牆,又落地上食玉米。鴿子的大便四處可見,但不令人厭惡。
繼續前行,路邊的店鋪售賣披肩、銅器、日用品,特別是日用品的攤位非常類似於我們70—80年代,尼泊爾同我們在經濟上至少落後20年,但他們的內心世界要比我們先進上百年,你永遠看不到追著你不放的老板,即使你還價也沒有買時他們也仍笑容可鞠,從沒有看到惡語相向,他們永遠都是慢悠悠的做著生意。
終於到了進入杜巴廣場的入口,結果也是開放的,只有1個小的類似報刊亭裡坐著售票員,笑咪咪的看著游客和穿行者,這裡可是聞名於世的文化遺產之一呀,要在咱國早都圈起圍牆了,可這裡就是這樣人流、車流穿息著。特別對外國人還有個優待,只要花“門票”200盧比(人民幣25)就可以辦理1個月內有效的PASS,只要提供護照號碼和1個照片就可以,愛死他們了,所以我用此優待分別在早、中、晚欣賞了這個美麗的廣場。
辦理PASS的房間旁邊的廟宇就是著名的“庫瑪麗”(女神)的住處。來尼泊爾前已經查閱了關於女神的書,目前的這個據說是前任的侄女,在全國範圍內選出的,評選的程序、要求很高,因印度教奉牛為神,所以被選的女孩諸如眼睛、睫毛都要同牛類似,但出身不限制。這點就比咱先進,想當初文革時的出身論害死多少人,目前又有多少企業大權在革干子弟受裡。選出的女孩還要被關進黑屋裡,然後有各種假扮的妖魔鬼怪恐嚇她,若能安之若素就可以容升為女神。此後,女孩就不能再用腳沾地,而且開始享受女神的待遇。國家首相、國王每年都要朝拜她,她也要賜福給他們。應在8月左右是女神出面的節日,那時全國都會舉行儀式,這次是11月來的,錯過了這個節日,下次要另找時間。
下面是我摘錄的關於活女神的資料:
活女神的挑選是十分嚴格的,這群候選的女童年齡約4、5歲,全都是貴族--釋迦族 (Sakya) 的女兒,身體必須完美無瑕,沒有流過血,尋找庫瑪麗的程序與我們西藏尋找轉世喇嘛相似。庫瑪麗要滿足32個吉祥的特征,從眼睛的顏色、牙齒的形狀到說話的聲音都有要求。按規定,候選女童必須極為健康,從未生病、流血,身上沒有任何斑點,也不缺任何牙齒。此外,只有同時具備32種特征的女童才能進入最後的角逐。比如脖子像貝殼般發亮,身體像菩提樹一樣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銳利,腿像鹿兒般筆直。眼睛和頭發必須黑得發亮,手和腳必須修長漂亮。當然,要擔任全體尼泊爾人共同的活女神,還必須擁有超出常人的冷靜和無畏。作為尼泊爾王國的保護神,她的星座必須與國王相吻合。最後幾名候選女童找到之後,斟選委員會還要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考驗,以選拔出擁有超人能力和智慧的一位。
幾百年來,庫瑪裡女神都來自平民家庭,退休之後又回歸民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到挑選庫瑪裡女神的時候,數百戶人家將自己的女兒送到神職人員那裡,爭相角逐這像征著榮耀和富足的職位。但到2001年,當皇家神職人員又開始尋找候選人時,只有5戶人家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出來參加挑選。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咱們中國人眼裡,自己家女兒能被選上當萬人景仰的“女神”,一夜之間就能享受榮華富貴,怎麼說也是令人高興的事情。
原來,這個習俗挑選的最後一環是把女童關在廟中的大殿內,四周黑壓壓的,放滿血淋淋的水牛頭、駭人的骷髏頭,並由一些戴上恐怖面具的人扮演惡魔,而那位從頭到尾都面無懼色的女孩,便是女神的化身。在占星家確認這女孩的星座與國王的吻合後,女孩便認定為真命女神,定居於女神廟內。
而這個女孩從她被選中那一天起,就要穿上特制的白色衣服走到庫瑪裡廟中。這是尼泊爾人心目中最崇高的宗教聖地之一。但從此,一位女孩離開了世俗生活,離開了正常人的軌跡,終日生活在這座寂靜、莊嚴的院子裡,開始她極為榮耀卻又孤獨的活女神生涯。
直到她十二三歲第一次生理期出現,從而被新一任活女神替代為止。每天早上7時以前,“活女神”必須在隨從們的幫助下梳洗打扮,穿上庫瑪裡的服裝。上午9時,她必須坐上金黃色的寶座,接受民眾的朝拜。隨後她跟著老師學習。最後,她可以隨便和玩伴們玩游戲。
每天12時和下午4時,“活女神”會身著特有的紅色服裝,頭戴銀飾,出現在窗口,供游客們瞻仰。在歷史和文化傳統悠久的尼泊爾,到處可見各種神廟,敬奉著數不清的神仙。
“活女神”在重要的節日要外出巡游,平時也要接見信徒。作為神,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朝拜者看作是吉凶的標志。比如,如果活女神對朝拜者大笑或大叫,朝拜者將生重病甚至死亡;如果活女神臉色陰沉,左顧右看,那麼朝拜者家中肯定將發生爭吵;如果活女神用手指取食物吃,朝拜者將破財等等。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女神接見民眾時都必須面無表情,也沒有任何動作。當然,如果女神正面看一下朝拜者,那麼這位朝拜者一定會高興好幾天,因為這會給他帶來好運氣
她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即使是父母也只能偶爾探望一次。直到青春期到來,繼任者接班。這時候,她就必須要退休,她可以保留的,是一枚金幣和一件她在任時穿的紅色衣服。政府給在職庫瑪裡的津貼是每月6000盧比(8盧比約合1元人民幣),以及每月1000盧比的教育補貼。 這差不多是尼泊爾最低官方工資的兩倍,是這個貧窮國度人均收入的4倍。但在物價昂貴的加德滿都,這僅夠維持正常生活。在退休之後,一般民眾仍然將她們稱為庫瑪裡,而不是其本來的名字。退休之後的津貼是每月3000盧比,終身享用。
一旦失去庫瑪裡女神的光環,她們的生活立即變得真實而殘酷。由於幾乎沒有讀過書,再加上長期與社會生活脫節,退休之後的庫瑪裡女神們不得不長期待在家裡,靠父母、親友和好心人贊助生活。更殘酷的一種迷信說法是,任何男子只要與前任庫瑪裡結婚,會於6個月內死於咳血。這使得很多原“活女神”退休後的生活變得更加孤單。甚至很多人退休後被迫終身不嫁,空守閨閣。
不過,隨著對封建落伍思想的批判呼聲越來越高,很多前“活女神”退休後都開始大膽的與命運抗爭。在目前還活著的13任前庫瑪裡女神中,除了最近4任由於年齡小還沒有結婚外,其他都已結婚。其中只有一位沒有生孩子。現在活著的最年長的前活女神是今年已經87歲的希拉-麥亞-釋迦。她於1922年當時才3歲時被選為活女神。不過不到一年之後,她就由於生了天花而退休。15歲的時候,她與一位工匠結婚,從此過著普通尼泊爾婦女的生活。現在她的丈夫已經91歲了,兩人仍然健康恩愛。
回憶起當女神的經歷,她說感到很幸運也很開心,因為她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她的兄弟姐妹當時都得干活,而她則成天被人敬奉,不用工作。當然,這時間太短暫了。她說,她的經歷打破了庫瑪裡女神不能結婚的迷信說法,否則會給丈夫帶來噩運,甚至早死。她的丈夫普拉塔克納德說,他以自己是一位前庫瑪裡女神的丈夫為榮。
她生活在這個廟裡,輕易不露面,走進去是個小庭院,西面的門窗上都有著精美的雕刻,尼泊爾的雕刻工藝舉世聞名,在元朝時也有工匠到大都工作,各種圖案繁復精致,鬼斧神工的感覺。院子裡靜靜的,只聞鴿子咕咕聲。猜想這個小姑娘到底在哪扇窗子後面,也許她正偷窺我。由於我來的早,還沒有游客,所以一片寧靜,我繼續站在庭院中,靜靜的,隱約可以聽到對話聲,那一定是女神在同僕人講話,她到底是個啥樣呢,雖然已經在書裡見過她的照片,但還是想親眼見真人。不知過了多久,還是沒有一睹芳容。
廣場另外的出口方向有個學校,這個學校就在女神廟旁,可以聽到學生們的誦讀聲、嬉鬧聲,可女神這個小“妹妹”只好孤獨的待在廟裡。
女神一旦初潮或流血,就不能再作女神了,也就成為普通人,但由於的過往身份沒有人願意娶她,而且在作女神時沒有學會任何生活技能,一旦成為凡人就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女神的命運都很悲慘。代價慘痛。
走出女神廟,隨意的在廣場上閑逛,廣場不大,比五四廣場略小,但這裡矗立著至少10座廟宇,都是世界文化遺產,而且沒有添加任何現代建築,不像咱的天安門廣場,弄個墓在那裡,整個破壞了廣場的和諧。
這裡的每座建築都是開放的,任憑信徒朝拜、點蠟燭、掛黃色的花朵、喂飯給神靈,在高處還經常有當地人和游客或躺或臥在那裡曬太陽、聊天、靜思、冥想,廣場上人來人往,自行車、人力車、汽車、閑逛的牛、狗混雜在一起,廣場周邊的店鋪裡售賣著當地食品、飲料、蔬菜等,居然也有雀巢咖啡。隨著太陽的升起,盡可看到光線中的塵埃。
印度教特別信奉生殖圖騰,因此活動可以造出更多的生命,於是在廟宇的立柱、天花、牆壁到處可以見到各種性愛姿勢,精妙絕倫,各種年齡人們從此坦然經過也沒有覺得任何不妥,這是個不虛偽的民族。我們這些外國人在此環境裡也不覺得難堪,近距離、遠距離的觀賞著、拍攝著,感慨雕刻的精美、逼真。
唯一與廣場不和諧的是1側的白色西洋與本地風格結合的建築,建築外堆放著沙袋、架著鐵絲網,軍人依舊持槍而立,看到此心理還是不舒服,雖然阿兵哥帥的沒法說,所以在後面每次來廣場都回避了進入裡面參觀。
就這樣在這個小廣場裡游蕩著、遐想著。
我沒有任何信仰,從沒有燒香拜神,即使旅行時走進廟裡也只是無目的的看,而且對廟裡的陳設、神像任何好感,而那些陳設、神像和廟裡的氣氛也都搞的要麼恐怖要麼高高在上,讓人無法親近,試想若沒有親近的感覺怎麼會去真愛,那些虔誠的香客心理恐怕更多的是對佛的恐懼。
佛教創立在印度,但佛教在印度目前幾乎不見,取代的是印度教,這是個令人親近的宗教,對於神像你可以膜拜,也可以把你做的事物塞到神像的嘴裡,為他塗抹上朱砂。你不必為他修建豪華的廟宇,在路邊露天安放即可,風吹雨打都不會埋怨你對他的不忠,他就是你家裡的1員,這是個世俗的宗教。
濕婆是印度教裡的神之一,廣場上的1個廟的第二層的窗口裡,濕婆和她的老公從窗戶裡探出頭來注視著廣場,惟妙惟肖,令人感慨人神合一。
在這個廣場四周有6條巷子,猜想其中之一必定可以通向駐地。於是按大致方向選了1個向回走。
此時可見到放學的兒童,穿著整齊、美麗、神氣的校服,藍或灰毛衣、紅或綠襯衣、白長襪、黑皮鞋、黑裙子、藍西裝,再配合他們健康的皮膚、凹陷的大眼睛、純真的笑容、流利的英語,無法想像這是個經濟落後我們20年的國家的學生。在隨後的日子裡,無論在首都、山區、小鎮、農村都我見到了各式的校服。這個國家提供免費初級教育,衣服統一配給,每天上午10點上學、下午3點放學,孩子們在享受著教育而不是在被教育。可憐的中國娃,你們啥時也能這樣幸福?
巷子裡比廣場安靜了許多,但有時仍需要側身而過。此時已經有了餓意,遂加快腳步回駐地,那裡有大批的美食在等待享用。
路上不時可以見到其他國家的游客,有時走到岔路口就停下看步伐匆匆的鬼佬向哪個方向,跟著他們不會錯。
嘈雜聲越來越大,知道已經進入了泰米爾區,1棵大樹在路中央,又形成了1個小廣場,5個路口彙聚於此,但找路已經不成為難題,看到花花綠綠的店鋪就知道該向哪個方向。
第一天到達時去了1個餐廳吃了點心,當時看到有各種PIZZA售賣,決定今天的中餐是PIZZA,而此時已經是下午3點,晚餐應在9點解決吧,我喜歡這種不規律的生活,自在。
9寸地道的蘑菇PIZZA,另外的大杯奶茶,只需要人民幣16元。爽!
由於出發前已經感冒,到尼泊爾後加劇,也沒有帶藥品過來,躺著時鼻子已經無法呼吸。飯畢繼續在街道閑逛,在1個批發店裡同年輕的伙計閑聊,談到日本人、德過人、以色列人,還真巧,就真有1對以色列的夫妻走進店裡。當然大家都不喜歡日本人。伙計還模仿日本人走路的姿勢以及他們在店裡詢問商品的樣子,感慨這樣1個彬彬有禮的民族怎能干出那麼殘酷的事情。
以後也常見到日本人,中年以上者居多,特別是在博卡拉徒步時見到的那些日本女人即使在那樣不方便的條件下每天也要把臉塗抹的花花綠綠,特別是他們隨身的攝影器材,行家講每個人的行頭都是價值20萬人民幣以上,沒辦法,小國家有的是錢。
年輕的日本人就不多見,在將離開尼泊爾時,認識了1個美籍華人女孩,她曾在尼泊爾居住近1年,從她那裡得知,很多日本年輕人來此就是躲在旅館裡吸大麻,直到把錢花光為止,女孩之所以來到我住的旅館就是因為那裡就住著1個日本人天天吸,搞的宿舍烏煙瘴氣,所以女孩來到我們的旅館。
同伙計聊天,他覺出我感冒加重,主動帶我去買藥,在1個超市裡,我想買1整盒藥,但店員勸我只買6天的就可以,於是只花費大約5元人民幣就搞定了。而且藥效也很好。感動他們的誠心。
在尼泊爾狗很多,所以每天都是被狗吵醒,不厭煩。
因為感冒的緣故所以推遲了去博卡拉的時間,繼續晃在加德滿都的大街小巷,而且不帶地圖,那裡都可以找到家。
換了1家早餐廳,飯畢臨時決定去斯瓦揚布,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決定走路去。
在冬日的暖陽下,行走在窄小的巷子裡,觀察當地人的生活起居,走累了就停在任1食攤前品嘗當地人的飲食,特別喜歡他們的MASALA 茶。同牛奶混和在一起,味道好極了。還喜歡1種圓圓的面餅,用面粉和煮熟的土豆混在一起放在鍋子裡煎熟,很香。他們都很友好,雖然我是後來的,但他們會主動讓我先吃喝,同他們同坐在條凳上,一手餅,一手茶,一齊享用,一齊微笑。
到斯瓦揚布了,需要爬360多級台階上山,上山途中,有印度女人懷抱嬰兒乞討,堅決不給,因他們是職業乞丐。特別是在城裡會有印度女人懷抱嬰兒手持奶瓶請求你幫她買奶粉,而且堅決不要現金,但一旦你帶她進到超市裡,她就會直接選擇最貴的價值人民幣200多塊的奶粉請你付款,不得不付,等你走後,奶粉就又退回超市裡換成現金。
上山的途中看到幾個亞洲面孔,英語問我是“日本人、韓國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我非常討厭被當成其他國家的人,特別是被當成日本人,於是高嗓“中國人”。於是大家都開心,他們是台灣人!
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揮手告別。
但在後面的途中屢次被當成日本人和韓國人,不知道我哪點像王八蛋。
若再來此,一定穿個寫有“我是中國人”的衣服。
上得山上,斯瓦揚布的四面描繪著尼泊爾的標志,“神眼”,深邃的看著世人。上面鑲嵌寶石的地方被遮蓋著,只能猜想。
有1家人在為懷中的寶寶乞福,用鮮花、水。寶寶乖乖的睡著,儀式結束時她醒了,不會是在為寶寶“叫魂”吧,中國北方也有此活動,只是用米。
旁邊的屋裡坐滿當地人,他們是在此拜拜後用餐,席地而坐,帶來食物和奶茶,撕幾個報紙做盤子,然後把事物分攤上面用手食之。廢報紙做包裝司空見慣,曾看到1個面包店裡的食物很誘人,但1看到包裝袋是報紙就放棄了。在外國人居住地都是用食品袋和紙袋,但其他地區還不行。
在山上可以俯瞰整個加德滿都谷地,天氣好的時候更可以看到遠處的雪山。我試圖分辨泰米爾區,失敗。
下山走另1條路,遇到1個年輕人,主動上來問好,就開始閑聊,並陪我走下山的路,看另外的風景,是新造的神像,路邊有冰淇淋店,買來分享,被問到後面的行程,提起了博卡拉,年輕人居然提出同去,拒絕。在尼泊爾,有時單身女子旅行會偶有艷遇,若是到了印度,簡直就是直接騷擾,那裡的男人只要見到異族女子就荷爾蒙上升,但也聽說很多日本女人、台灣女人到那裡找男人。
前不久,在尼泊爾認識的人來京辦理簽證,大家順便見個面,她們去了印度,結果經常被20歲以內的印度男孩攔住,男孩會說“HI,I AM STRONG!”。很搞笑。
回程繼續步行,同樣在路邊的食攤上吃東西。
回到旅館發現1輛掛著渝牌照的富康車,肯定是從國內開車到此的,真想認識他們,牛人!
晚飯在旅館解決,走路1天,有點累,年歲不饒人呀!
空蕩蕩的餐廳只有我1人,點了番茄炒蛋,由此認識了1個齷齪的神人。
此人耀武揚威點菜,但又不能講1點英語,廚師只能莫名其妙的看著他在那裡做報告。我發了善心去幫他點菜,從此惹上了麻煩。
關於此人會有單獨1篇描述。
從此人那裡了解到是1對重慶的夫妻自己駕車出發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來此,表達了對此夫妻的敬仰,神人包攬介紹我認識那對夫妻。
飯畢,神人邀我同逛街,遂同行。
來到1家銀器店,裡面有來此做生意的北京的楊大哥和他美麗的杭州太太,他們在此加工各種首飾運回廣州、上海、北京,本是畫家,長住於此,。神人好像同他們很熟悉的樣子,閑聊後拿出1個吊墜,要求免費修配,上面掉了1快蠶豆大的石頭。
白天走了太多的路所以早回旅館休息,夜11點左右,神人來敲門要同去見面重慶夫妻,熱情無比,難以拒絕,睡眼惺忪地爬到頂樓,結果人家也是在被窩裡。
很好的1對夫妻,但都不滿意此旅館,於是決定明早1同退房換到另外的1家。
二天同胡大哥夫婦一同換到另1個旅館,距離泰米爾區只有50米,但安靜了許多,白床單,獨立衛生間,標准房,合人民幣30元,在此住的大部分是中國人,溝通交流更方便。
相約胡大哥夫妻去巴德剛,另外的1個城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討價還價後坐上出租車,司機在中東工作了6年,有些見識,英文也可以,1路上閑聊中來到巴德剛,這裡唯獨對中國護照給與特殊照顧,只收費相當人民幣25元,其他國家的游客要付我們5倍的費用。
在城門口就可以看到遠處連綿的雪山,每次看到雪山都會有感動,直到最後離開也沒有厭倦。
由於我們到的早,街道、廣場非常寧靜,離開喧鬧的加德滿都,突然陷入一片寧靜,1下子就愛上這裡,後悔沒有帶來行李,這才是居住的地方。
廣場上又是各種精美的雕刻、寺廟,舉世聞名的孔雀窗、黃金門也在此。
廣場邊上的1個僅容1人穿過的小門吸引了我,走進去豁然開朗,藏著1個開闊的庭院,花木扶疏,原木桌椅,美麗台布,原來是個旅館,店家友好招呼,再次後悔沒有帶來行李,暗下決心一定要來此居住。
在街上漫無目的閑逛,廣場上的1個古老的寺廟改為Bar,裡面坐滿鬼佬在享用著早餐。早晨的廣場是本地人的早市,此時接近尾聲,早市上的商品同我們70年代的產品是1樣的,很多都是中國制造。
我爬上廣場最高的寺廟,可以更清晰看到遠處的雪山,也居高看到廣場周邊還有些旅館,都有美麗的陽台,建議同行的胡大哥夫妻不妨我們找個旅館平台是遠觀風景。
上得1個天台,又是花草、桌椅、陽傘,閑適的讓人不願離去,點了大壺的奶茶,侍者彬彬有禮,還允許我爬到天台上的太陽能裝置上,看得更高遠。胡大哥身體重沒有享受到此待遇。
若我1人旅行,就是很隨意的,也許會在這個天台上待上4、5個小時,但有同行的人,就不得不控制自己的隨意性,這也是我一直堅持自己旅行的原因,在後來的旅途中,一直避免與人同行,遇到邀請都是堅決說NO。
後來去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如此,即使一同入境也堅決分開行走。
在巴德剛公共水池是當地人的水源,水池四周刻有精美的雕刻,當地人在此取水、洗滌,也看到本地婦人在冷水下洗頭,那時我已經穿毛衣和衝鋒衣了。
中午學生放學,美麗的校服,帥帥的學童,我就奇怪為何我們的學生把自己裝扮的要麼呆傻,要麼流氓氣十足。在尼泊爾以及後來的緬甸,這些非常貧窮的國家裡,他們的學生讓人看到的是早晨,可在我們國家裡,看到的學生是中午和傍晚,而且這些國家的孩子都可以用英語交流,即使在偏遠山區。所以我在路上遇到的鬼佬在得知我是中國人時,總是抱怨他們在中國旅行最大的障礙是溝通和廁所。
閑逛時1個白胡子老頭搭訕,是法國人,估計70多歲了,80也說不定。共同感慨這個美麗的國家,平和的民族,純樸的風情。聊到後期的行程,當他得知我要去博卡拉徒步,立刻要求同行,我不假思索的堅決拒絕,那麼大歲數,要徒步至少5天從海拔幾百米到3000多米的翻山越嶺,還要背著至少10公斤的行李,就他那把老骨頭,不活活累死我,又不分遺產給我,堅決“NO”,老頭堅持問原因為何不帶他玩,直截了當告訴他:太老身體吃不消,麻煩。我那時感冒正厲害,不停的吸鼻子,已經成了酒糟鼻子,老頭反擊我,我很健康,至少沒有鼻涕。這個老東西!
在博卡拉確實看到很多老家伙,特別是最後1日徒步下山時,同1群法國老人遇到,都是70歲以上的人,我那時只徒步了4天,可這群老家伙身背行李在山裡徒步了19天,進行了大環線的徒步,我當時都傻了,他們各個白發蒼蒼,滿面紅光,箭步如飛,氣息均勻,我那時已經是疲憊不堪,其中的1位可以講英文,自豪的說他75歲,還很年輕,當到了1個休息站時,我是顧不了禮貌1屁股坐下喘氣,座位不夠了,還是讓位給另老人,結果人家笑眯眯的拒絕,還得意的伸胳膊繼續活動。
感慨我們中國老人。
從巴得崗回到加德滿都後,因感冒問題繼續停留,胡大哥夫妻的停留期限短,但語言不通,就陪他們夫妻在首都四處逛,購物,幫他們砍價。
在邊境到首都的途中,有非常好的觀山去處,所以隨胡大哥的車子回國途上1同去觀賞連綿的雪山,非常感慨尼泊爾的旅游設施的完備和高水平的服務,在那個只有10家房的小旅社裡,各種設施一應俱全,服務人員彬彬有禮,因我們周六上午到達,只有1對鬼佬,中午才有本地人來此用餐,天氣多雲,無法看到整個喜瑪腊雅山脈,但可以看到大片的梯田,就在平台上1壺奶茶,幾片點心,隨意聊天,聽胡大哥講述他自己開車到柬埔寨和老撾的見聞,以及他自己行走國內的經歷。期間小鳥會隨意的落在我們的桌上,聽我們談話,和諧。
晚上,只有我們5個人,店裡的5個職員為我們服務,依然吃到可口的PIZZA、炒飯,此時烏雲散盡,繁星漫天,我不記得上次看到星星的時間了,披上毛毯坐在星空下凝望,直至自己變成其中的1顆後才睡去。
第二天大哥夫妻必須早起床趕路才能在天黑前到邊境,所以強忍睡意起床送行並相約同去緬甸。
送走他們夫妻,睡意全無,隨著太陽慢慢升起,遠處連綿的山脈依稀可見,只是沒有看到“金山”的效果,不時還是有小片的雲彩飛來,依舊閑在平台上吃喝打盹曬太陽,希望日子就這樣過下去。。。。。。
不得不離開,陽光照進現實裡。
回到加德滿都,決定休息1天然後去博卡拉徒步,請酒店的前台預定了巴士票,擔心路途艱難,特別買了12 美金的車票,後來發現是個錯誤,因不論多上票價,都是1條公路,結果抵達目的地的時間同花費4美金的一樣。
清晨很早起床,背起行囊出發,天時黑的,路上無人,只有狗在叫,清潔工開始清掃街道,因從不在此過夜生活,奇怪地面上哪裡來的那麼多的垃圾。
1些早點攤開始營業,使當地人的食物,一直沒有嘗試,感冒剛好,不想腸胃再出問題。經過南亞經合組織,選舉委員會,門口都有持槍的帥哥,向他們問路,禮貌告知,同帥哥聊天是個享受。
幾個巴士停在路邊,小販開始售賣食物和飲料,教其中1個說中文,他學的很認真。
車上只有我和另外1個美國女孩,其他都是本地有錢人,其中1個是我認識的店主,她賣紙制品。比平時穿的更漂亮,帶著家人出行。
准時出發,穿越首都,第一次看早晨的加德滿都,開始熙攘起來。
路上有休息點,都在美麗的山坡上,提供餐廳和衛生間,美味的本地食品,非常清潔的衛生間,堅決不放過。
同行的本地人用手指熟練的吃飯,曾模仿過,結果抓不起來。
1路上穿山越嶺,偶爾可以看到田間的勞動人,不多,種稻米。也可以看到簡陋的房屋,生活確實艱苦,可衛生間咋那樣干淨?
偶爾也打盹,恍惚中被推醒,身邊的美國女孩興奮的指著遠處的雪山,是魚尾峰!
我就是要去近觀她。
途中能遇到同感的人不容易,珍惜!
終於抵達波卡拉,預定酒店的人來接,另外車上的4個上海東北人同車到了同酒店,先讓他們挑房間,最後選了3F的1個房間。旁邊有個平台可以坐、躺、臥,曬衣服。
酒店裡很安靜,人都去哪裡了?
安置好行李開始漫無目的的閑逛,路邊都是店鋪包羅萬像,看到了書中介紹的餐廳,無意中1抬頭,魚尾峰難以置信的就在面前,已經看過雪山數次自從到了尼泊爾,但每次仍是驚喜萬分,人安靜下來就有了更多的心情欣賞周邊的1切,而且每次感覺都不同,很享受這種狀態。
在街道的旁邊看到1些隱藏在花木叢中的餐廳,進去則豁然開朗,臨湖而建,寧靜、愜意,1下就喜歡上了,當即決定早餐一定在此,此後的早餐都是在湖邊餐廳渡過,甚至早飯到午飯。
波卡拉是個鎮子,不大,外國人都居住在湖邊,一般都是在此准備幾天然後進山徒步,或就在此享受此間的寧靜,即使夜晚也不像加德滿都喧囂,來這裡的人都是喜歡寧靜的,或者是自虐的(負重超過20公斤的行李在高海拔行走)。
在街道上任意行走,不知不覺混倒天黑。
在此的記憶就是吃、喝、坐、逛,從沒有那麼休閑過,特別是把德國面包房能夠提供的各種面包全部吃了個遍,甚至有些是吃幾次。美味,便宜,尤其最愛的奶酪蛋糕。
在這裡結識了1些店主,穆斯林和印度人,他們彼此不交往,而且仇恨,這裡的穆斯林來自喀什米爾,有些在此已經15年了,他們既不認為自己是巴基斯坦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印度人,他們只承認自己是喀什米爾人。
穆斯林看到我同印度人聊天、喝酒,就不開心,印度人看到我幫穆斯林看店、吃飯也不開心。
穆斯林每周5下午要去禮拜,我就在那時給他們照看店鋪,這樣他們就不用關店了,當然我是1筆生意也沒做出去,但感動於他們對我的信任,畢竟店裡有很貴重的工藝品。
這些店主都很簡樸,他們孤身在外,自己照料生活,吃的很簡單,每天自己燒飯帶到店裡,也自己帶1大瓶白水,即使請我吃飯也只是白飯和1個簡單的蔬菜,因我不吃肉,他們就不燒任何牛羊。
他們很自豪自己的宗教只有1個上帝---安拉,對印度教很不屑,認為他們的信仰不購忠誠,太多的神。
我也會同他們討論宗教問題,也談到拉丹,他們也不喜歡拉丹,認為是暴力。
這裡的店主最喜歡歐洲人、日本人,因他們不砍價。不很喜歡美國人,因他們砍價太狠,最不喜歡中國人,砍價後不買。
所以為了給國人爭光,我在此買了很多東西而且不砍價,結果得到很大優惠,因他們認為我是朋友,特別是因我在他們的店裡時,就會有更多亞洲人來,增加了他們的營業額,我不是托兒。
尼泊爾對這些來自喀什米爾的人優待,不需要簽證,而且機票享受尼泊爾的國民待遇,他們很多也在加德滿都開店,因尼泊爾人做生意的少,凡這裡開店的80%是喀什米爾人和印度人。
就這樣在波卡拉閑逛了幾天後決定開始徒步。
找向導,辦理進山手續,聽取了幾方面的建議,決定選取4天的行程,因實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體力完成。
早晨同約好的出租司機和向導出發去起點。路上司機介紹說我的向導是個有經驗的人,我可以放心跟著他。
在山腳下,吃了早餐和茶,沒有加牛奶的馬薩拉,另1種味道。
太陽升起,開始爬山。
爬了不到20分鐘,已經是調進深淵的感覺,真沒有想到自己會虛弱成這個樣子,想當年曾健步如飛的在華山、泰山、黃山、武當山、九華山、峨眉山、樂山。。。。。。
但現在只是1個500米左右的小山已經無所適從,當時已經覺得自己徒步是個錯誤決定。但事先很多人介紹說徒步的第一天是最困難的,過去就好了,又想到已經交了幾千盧布了,為了錢還是堅持吧,畢竟此時自己是個無收入的人。
終於爬到小山頂,其實這是整個途中最低的1座山,未來的3天就是要翻越幾座2000多米的山。
休息了好半天,繼續出發,開始1段較平坦的路,兩邊的稻田是收割過的,簡陋的房屋也不多見。
遠處走來1位老婦,雙手拄著登山杖健步如飛,近前道早安,他的向導解釋老人聾啞,70多歲了,徒步了9天,完成了ABC環線,驚呆了。老人看出我的虛弱,
用筆告訴我要堅持,會1天好於1天,合影留念。此後似乎腳底下有了些力氣。
堅持走著,也有心情看周邊的風景,看到1個路牌,上面寫著1.5小時的路距離出發點,而此時我已經用了近3個小時。
前進中,行人越來越多,韓國人、日本人,都是年紀50多歲的人。看來他們是頭天下午出發住在途中的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