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以山奇水秀而聞名中外,而江邊的興坪鎮卻是默默無聞,雖然曾有不少政要到過此地,但與漓江的名氣相比還是望塵莫及,然而實際上漓江的精華景點就屬於興坪,這裡有濃縮的桂林山水。近日出差廣西,途經這個小村鎮,我得以偷得半日空閑游覽了一番。
興坪位於漓江的中游,離陽溯有20多公裡,我們一行在陽朔吃過正宗的桂林米粉作早餐後,就迎著毛冒細雨驅車出發了。由於從陽朔至興坪的一路上景色誘人,所以雖然一個小時多,但感覺一眨眼就到了目的地。
走下汽車,我就被一排排青磚灰瓦民居所吸引,因此艱難地擺脫了游船、竹排拉客村姑的圍追堵截、沒有像其觀他游客那樣走向碼頭,徑自走進了小鎮。
時值旅游淡季,小鎮裡人煙稀少,小巷兩旁的多間商店大門緊閉,一些小食店也只有幾個當地人在就餐,偶見幾位老人坐在門前聊天,有些屋內幾人聚在一起打牌,從幾處窗戶升起幾縷炊煙。民居雖舊但不覺松散,一棟棟緊密地相連也顯有致。青石板錯落的地面,沒有絲毫的凸凹不平,反而略顯光滑平坦。在小鎮內居然還有一處縣級文物古戲台,可見興坪古時也擁有豐富的文娛。我在小巷裡慢步,不為賞景購物,只是希望體會小鎮的休閑與寧靜,感受其悠遠與古僕。
從小巷走出,又遇到游艇拉客村姑們的前呼後擁(竹排是私人的,價格便宜過大游艇),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還價後,終於以開價的六折成交(開價200元五人,還價120元,兩艘竹排),不過也付出了要在碼頭等侯的代價。好在碼頭的風景如詩如畫,人民幣20元的畫面就在這裡,因此利用此時可盡情從容地拍照。
過了約二十分鐘,接我們游江的竹排終於來了,實際上這是外形似竹排的動力小艇,它由七根像竹子那樣的綠色粗管拼接,船上面有三張竹椅,還有一個遮雨擋陽的柵頂。
斜靠竹椅坐下,竹排便駛出碼頭,緩緩在江中行走,清新的江風迎面吹來,水中的腥氣撲鼻而至,我忍不住閉目作了深深的呼吸,既是養神又是享受。但又舍不得錯過江中的美景,所以瞬間後又睜開了眼,舉目觀山賞水。
漓江清澈可見水草,灘邊鵝卵石斑斕點綴,兩岸竹翠樹青,更引人視線是遠近一堆堆起伏的山峰,千奇百態,形姿各異,而且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出不同的效果,有的像動物,有的似人像,有的如工具,有的近神仙。
興坪漓江段的“駱駝過江”、“和尚尼姑會”、“手套山”等景真是維妙維肖,而“黃布倒影”和“九馬畫山”更是形神合璧,令人嘆為觀止。
黃布山正面岩山光滑,簡直像一塊大布匹懸掛半空,而水面則影現還完整了塊黃布,水面波起黃布似隨風飄蕩,山水相映成趣,難怪此景成為中國駐聯合國總部大使館的唯一代表中國自然景觀的掛畫。
如果說“黃布倒影”以秀奇蜚聲國際,那麼“九馬畫山”則憑氣勢磅礡而蜚聲海內外,游過漓江的人相信都難忘此景的神奇。九馬岩璧上石斑樹木交融,形成群馬時隱時現,有的仰天長嘯,有的揚蹄奔馳,有的低頭飲水,有的回首張望,據說共有馬九匹,但假如再加想像,我覺還不只這個數目。“九馬畫山”應該是漓江游的高潮,這一漓江中獨特的景點更能喚起人們的遐想與共鳴。
因受水域管轄的限制(興坪的私人竹排只能到九馬畫山),我乘坐的竹排只能到“九馬畫山”便返回,雖然不能全程游覽漓江,但也將漓江精華勝景盡收,況且我在近二十年前己曾游過漓江了,那次是乘大游船游覽的,盡管座位舒適且講解專業,但船速過快,景點常常是一晃而過,而且船上游客眾多,拍照也相當困難,因此這次的竹排之旅更感自由,想看仔細可請船夫開慢些,想拍照可以停在江面上,甚至可以踏上江中的灘島,這是大游船根本不可能的體驗。
離開竹排登岸後,回望漓江總覺有點依依不舍。為了在興坪多停留些時間,我們特意在鎮上的菜館吃了一頓農家菜午餐,餐桌上油炸小魚和蒸土雞清香誘人,但我還是邊吃邊在回味著興坪漓江的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