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攻略,只是在結束了三天兩夜的陽朔之行後想寫點兒什麼,記錄一下這幾天我對陽朔的感覺。
坐在從桂林開往陽朔的大巴車上,一路上滿眼都是形態各異的小山,這些小山完全顛覆了我對山的認知。許是生在北方的原因,我見到的山都是巍峨偉岸、高聳如雲、綿延不斷的群山,就像威武的戰士。桂林的山矮矮的,一個一個的,但多了又連成片,像一群頑皮的孩子,看著它們覺得有些可笑,又覺得非常親近,忍不住想要走近它。天,有些陰,遠處的山隱約在一片不知是氤氳的薄霧還是暗暗的陰雲中,即使是想像力再匱乏的人,可應該能感覺到那份仙境不遠處,親近未可得的感覺吧。
一路與小山為伴,大約1個多小時的時間,來到了人人贊美的陽朔,確切地說是名聲遠外的陽朔西街。這是一個下著小雨的清晨,呼吸著清冷的空氣,走在濕漉漉的西街小巷裡,西街顯得那樣冷清。真是有些冷啊,經過一夜的顛簸,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一個好旅館,洗個熱水澡,暖和暖和。比較了幾家後,我們在一家叫“玫瑰木”的旅館住下,喜歡這個名字,喜歡旅館的裝修風格,很是愜意。
以後幾天的安排便如眾多攻略中所寫,游漓江,遇龍河漂流,騎著自行車在村間田野間穿行,在熱鬧的西街吃啤酒魚,在月亮山吃農家飯,看印像劉三姐。景色不能說不美,節目不能說不豐富,但當一切都被安排好以後,你會感到一切都變得那麼刻意, 刻意去尋找別人說的那些旅游經歷、那種心境,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這樣下來往往失望會大於希望。說實在的,以上節目都不讓我興奮,由於太過商業化而變得太過程式化。倒是那田間的水牛,興坪古鎮裡安詳的老人,讓我的心中蕩漾,他們是真實的。
漓江、遇龍河乘筏的筏工們、飯店的老板們、演印像劉三姐的演員們、販賣各種商品的小販們,每天面對那些興衝衝而來的游客,講述同樣的故事,做著同樣的事情,想必他們早已麻木,甚至沒有了那份真誠,只是想著如何能多賺再多賺一些銀兩。其實賺錢,讓家人過上好一些的生活都無可厚非,但黑心錢也要賺,就太不應該了。
旅游和態度有關, 陽朔,是美麗的,但要看你用哪種方式去接近她,用哪種感情對待她。

(興坪古鎮裡安詳的生活)

(漓江裡洗澡的水牛)

(遇龍河的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