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驢游人:蔣氏 男 虛64歲 文中公; 蔣馮氏 女 虛62歲 文中我;
驢游宗旨:游出健康 游出心境
每年一度的驢游,已成為我們退休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自2000年退下來,乞今已八載,除去家裡添小寶寶,停游三年,從無間斷;之所以選擇自助游,為的可一無拘束地走……
我們的願望:
盡情的享受我國大好河山之精華(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容易見到的自然景觀)――大自然慷慨所賜於的;
盡量的觸摸我國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不辜負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祖國厚賜。
我們的考慮:
年紀不繞人,先挑難走的,免留走不動時想走而未走的遺憾。
最難走的應該是西藏,我們已在2001年把她走了;其次,應屬新疆了,作為中國地域面積最大的省區,疆域遼闊,地形復雜,民族眾多,地處邊陲,得趁現在還走得動,把她搞定….
這就是為什麼今年走新疆的出發點。
總費用:不包括購物,兩人一萬六千元。
總述
游記是以日記的形式,按進程進行的,而對這次西域之行,還是有太多的總體性的感受、想法、甚至評論,所以,在進入游程前,把這些放到了總述裡。
新疆,古稱西域,占我國土地面積六分之一,游新疆,就是走西域。
1)第一感受是大!新疆太大了,火車、汽車老是行走在茫茫戈壁,放眼窗外,視線老是接觸到地平線,看得最多的,數戈壁;
對應於新疆這麼大的地域,交通狀況卻不理想,現在雖然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交通主要靠汽車,縣級以上的道路基本建好,但縣級以下的路幾乎沒起步建,大多仍又舊、又破、又爛,令人很頭疼。
新疆的城市,由於土地不成問題(而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土地卻卻是最珍貴的資源),且城市多建設較晚,城市的道路往往成為最亮點:縱、橫的主干道,又寬、又直、又長,很有氣度;市中心的街、路,主街兩邊多建有林蔭步行道,那怕是炎炎夏日,走在上面仍然涼快;
2)新疆的地形呈三山二盆地的大格局,北邊是阿勒泰山(也叫阿爾泰山,中俄邊境的友誼峰是其主峰,4374米、海拔雖不高,但因緯度高,又受西來寒流影響,氣溫很低,美麗非凡的“喀納斯”風光就是友誼峰的傑作);中間是天山(全長2500公裡,橫亙新疆中部,向西綿延至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國,新疆境內長1700公裡,其主峰托木爾峰,高7435米,天山山脈好比歐亞腹地干旱區中一座荒漠濕島,養育了新疆這片廣大地域的子民);南面是昆侖山(阿爾金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與之相連的帕米爾高原總稱為昆侖山系,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共十幾座,其主峰就是赫赫有名的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此外,還有被稱為“冰山之父”的神山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也享譽世界),三大東西走向的山系夾持北疆的准噶爾盆地和南疆的塔裡木盆地,天山則是南北疆的分界;大格局中的雪山、草原、綠洲、戈壁、沙漠、湖泊、河流展現出非凡的自然景觀與無限的自然風光;
旅游線路就順應這格局而分為北線游、中線游、南線游。
北線:全面的游法指,以烏魯木齊為起點及終點、以美麗純淨原始態的自然勝境
“咯納斯”風光及成熟到已公園化的天山天池為核心的環准噶爾盆地游。
北線主要是看山水及自然風光。
我倆游的線路:從烏魯木齊出發,經烏爾禾(游著名的魔鬼城)、布爾津(看典型的雅丹河灘地貌的五彩灘),經禾木(禾木的自然風光也是名聲在外),然後騎馬經黑湖去喀納斯(喀納斯是我們游北線的主要目標)。
中線:中線游一般是沿著天山及橫穿天山的獨庫公路(獨山子到庫車)走,這裡有美麗的伊犁河谷、巴音布克大草原(全國最大的濕地草原,也是全國除呼倫貝爾外最大的草原);有新疆最大的林場――鞏乃斯林場和風光獨特的高山草原――鞏乃斯草原、那拉提草原,而從尼勒克至喬爾瑪一帶的風光,一路都很美……游中線主要看草原。
我倆游的線路:從尼勒克出發,到喬爾瑪,觀了唐布拉這一帶旖旎風光,後知獨庫公路不通大客車,返回尼勒克,轉經新源到那拉提、至巴音布魯克,再經和靜到庫爾勒。
提供一個信息:獨庫公路從今年底開始封路,用三年時間,把它改造成一條二級公路,明年起,獨庫公路可能會不通。
南線:南線游其實也是沿塔裡木盆地游,從甘肅的敦煌出發,經嘉裕關出關後,到土魯番後沿塔裡木盆地北緣,經庫車,一直往西至喀什,再折往西南,沿塔裡木盆地南緣到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從這裡翻過雪山就是巴基斯坦,當年玄奘法師就是從這裡去印度取經的;南線游,既有自然風光,還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在這條與古絲綢之路重合的線路上,古西域三十六國的遺存,附拾皆是。
我倆游的線路:游完中線,從庫爾勒出發,到庫車(新疆最值得游的城市之一),經阿克蘇,游了著名的溫宿“神木園”,至喀什(又一個新疆最值得游的城市),在這裡南折,驅車去帕米爾高原邊境城市塔什庫爾干(古西域36國之一的羯盤陀國),當年玄奘西行印度,從這裡翻越蔥嶺出境的;從喀什到喀什庫爾干的途中,經過慕士塔格峰、公格爾九別峰――都是昆侖山系7000米以上山峰中的名峰,尤其是慕峰 ,非常有名――、沙山沙湖,喀拉庫裡湖…..風光振奮人心。
3)新疆的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悠遠而帶神秘色彩,使人著迷。
這裡不得不提到絲綢之路。這條全長七千多公裡的歐亞大通道,東起古都長安,經河西走廊、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境內。兩漢時候,沿塔裡木盆地邊緣,分成南北兩道。南道沿昆侖山北麓西行,經現在的若羌、且末、民豐、和田、莎車等地。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經吐魯番、焉耆、庫車、阿克蘇、在喀什與南道會合後,翻越世界屋脊的蔥嶺(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1)繼續西行,經伊朗高原,到達黑海和地中海地區,2)南行,則到達印度和阿拉伯半島。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勾通、傳播物資、文化、思想和宗教的紐帶,庫車、喀什曾是這條紐帶上的兩個重要交彙點,起過交彙、融合、傳播、發揚光大的作用。喀什是古西域36國之中的大國,稱疏勒國,地處古絲綢之路南、北道的交彙口,它一直保持著蔥嶺之東商業都會的地位,直到現在,喀什的“中西亞國際商貿市場”面積之大,貨物之多之齊全,人氣之旺,仍使人瞠目結舌(新疆很多零售商品從這裡批發出去);而如今的庫車――古西域36國中很著名的龜茲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傳來的遙遠的回響卻振聾發聵: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摩尼教等都是沿絲綢之路,經新疆,傳入中國內地的,而佛教從印度傳入新疆後,形成於闐(今和田)、龜茲(今庫車)、和吐魯番三大佛教中心,傳向敦煌、長安、內地,又由文成公主將已經中國化了的佛教,帶入西藏,演變成十分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流傳至今……佛教傳播過程中,古龜茲國起著咽喉的作用――從開鑿於公元一世紀至八世紀的克孜爾千佛洞(新疆開鑿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石窟寺)的精美壁畫中,可看出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演化進程及歷史涵源遺跡,它是敦煌壁畫的先師及楷模。
4)新疆留好
美好的城市:烏魯木齊,這是一個有異域風情的國際化的大都市,非常的國際化,在大巴扎及二道橋市場逛,看著那些玲郎滿目的各國舶來貨,大都價廉物美,令你留漣忘返;烏市90%以上居民,來自各地,足見她的包容性;烏市大而繁榮,給人印像深刻。庫爾勒(繼克拉瑪依之後,新疆新興的著名石油城),現是新疆第二大城市,卻是給我們留下最美好印像的城市;庫爾勒緊挨沙漠邊緣,卻出奇的干淨,它與我們寧波同為國家衛生城市,我覺得它比寧波更干淨,馬路上看不到一丁點兒垃圾與灰塵,綠化率非常之高,環境優雅,那些維吾爾人的香梨果園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府修建的流過市中心地段孔雀河的規模不小的景觀夜景,那種流動的美,讓人過目不忘,整座城市富裕而休閑,這是一座西北邊陲難得的很宜人居住的城市。
另外石河子及奎屯也都是新建城市中的姣姣者,各有特色。
美食:新疆的羊肉很好吃,羊都是放養吃草的,且都是活殺現煮,又嫩又鮮,沒有膻味,尤其是馳名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大肥羊,你如果在當地吃羊肉串或炒烤羊肉,比在其它地方吃到的味更美――美食中的精品,且價特實惠;卡瓦斯 一種米酒加蜂蜜的飲料,天熱冰鎮後,說不出的好喝;作為新疆人最基本食品的各色馕,也很好吃,耐飢又吃不厭;
此外,庫爾勒的香梨、阿克蘇的蘋果、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都名聞中外,讓人流口水;
……
新疆遇到的好人:這次在新疆遇到二人印像很深。
一是在庫車給我們既作響導又當司機的包車司機馬師傅,當地的回族人,三十五六歲光景,恪守職業道德,利用自己不懈地學得的各種有關旅游方面的知識,及盡所能的為游客謀劃、服務,他的敬業精神與職業操守,比我們這裡很多旅游社的導游高出多去了,贏得了我倆十分的敬重。我們在庫車之所以玩得那麼盡心,與他的服務是分不開的,舉個例說,在庫車玩的第一天,他為我們作了這樣的謀劃與按排――早上7點(新疆天還剛亮),驅車趕到神秘大峽谷,為的趕上看日出,拍些好照;抓緊時間,讓我們多游了二條他自己發現的各具特色的峽谷(著名的新疆神秘大峽谷,其實並列的共有二十六條峽谷,開發出的只是其中一條很具特色的);帶我們到一個小山頂,看了南天山的全景,很壯觀;回程路上,再趕去千佛洞,回到庫車市區,快近上半夜,以至在半路上看到了難得一見的戈壁月出(剛巧碰上月圓之夜);在庫車的第二天,為趕上二百多公裡外的很有名的死胡楊林拍初陽,早5點正出車(這樣的服務真正難得遇到)……不知他的名,只留了他的手機號13899225579以供有緣驢友找他。
二是我們寧波一位葉姓老鄉,是公(我丈夫)工作時同事的一個學生,現在是庫爾勒市石油總指揮部的工程師,現已安家庫爾勒,得知我們去新疆旅游(我們初衷是向他打探有關新疆的驢游信息)竭盡了東道的熱情與老鄉濃厚的鄉情,使驢游新疆的我倆,既溫馨又倍感親切,以至過意不去,何以?
在庫爾勒,他自駕車讓我們游了庫爾勒市的幾處名勝古跡,去他維族朋友家的果園作客、游玩,吃了好多從樹上現摘的新鮮水果;晚飯是精致的小火鍋,晚上,陪我們觀賞孔雀河的景觀夜景。叫我們到庫車後告訴他一聲,誰知到庫車,他吩咐他一個出差庫車的同事又熱情接待我們,到喀什後,我們說什麼也不敢再讓他知道,離開喀什才告訴他……
三是庫爾勒青年旅社的一位老板,李姓中年人,漢族人,驢友介詔就住到那裡去了。
這是一位酷愛旅游之人,為這一愛好,辭去鐵路局工作,自籌經費開起這家旅社,他的旅社體現為旅游者服務的特色,整潔衛生、價格實惠,隨時為旅游者提供咨詢,住他那裡,真有點賓至如歸的感覺;讓你有家的感覺不僅僅是他營造的環境,更集中體現在他這個人上面:
晚上在他的小客室裡與他侃,他拿出好多他新疆的旅游照讓我們開眼界,介詔了好多有關新疆旅游的人與事(他走過新疆好多地方,去過羅布泊與樓蘭),直暢談到半夜,因第二天還得起早,與他道別。
離開庫爾勒去庫車,本打算乘火車,但正碰上學生回校潮,根本買不到火車票,他就自告奮勇,自駕破舊的小車(車門都漏風),把我們連人帶行李送到火車站,誰知這次失靈,沒辦法把我們送上火車,又駕破車,把我們送到汽車站,直到把我們送上庫爾勒去庫車的汽車上,真正做到送佛送到西天,做到這個份上,實屬非常的難得!真是個大好人啊!!
四是喬爾瑪獨庫公路修路犧牲官兵紀念碑旁,為戰友自費守墓20年的退伍兵陳興貴,這是一位深刻感動我倆的人。
獨庫公路是從北疆的獨山子到南疆的庫車,橫穿天山的一條公路(217國道,74――84年修通),由於修路難度太大,光部隊的官兵就犧牲了170多人,所以這是一條飽含血淚的路。陳興貴是當年修路的官兵之一。
那一次,班長帶著他和另外二個戰友去執行一項任務,在山中遇到暴風雪,三四天也走不出來,所帶干糧全吃光,只剩下一個饃,誰吃就是誰活,班長就把饃留給了陳興貴,結果是,四人中,班長和一位戰友死,一位戰友載肢,陳興貴活了下來……
獨庫公路紀念碑剛建,陳興貴出於對班長的感恩心結及對戰友的追思、眷戀,對修路犧牲戰士英魂的崇敬,主動在碑與墓旁自費守靈20年(至今不變)……他說,他要守一輩子――這種精神與境界是常人難以達到的!
讓我們深受感動的還有他的善良;我們認識陳興貴純屬偶然,我們是上他那裡打聽情況的,因為到喬爾瑪後,突然聽說獨庫公路不通大客,我們面臨小難度選擇:要麼包小車繼續從獨庫公路往前行,要麼走回頭路,返回尼勒克走另一條道,前者要五百元錢,後者當天已無班車;陳興貴在結識我們後,鑒於我們的人生地不熟,主動幫我們奔走聯系過路車,並說如果過夜,可以睡他家;最後幫我們落實了一輛老干部搞活動的車,免費把我們當天天黑之前送回了尼勒克。
有關獨庫公路與陳興貴,游記中有較詳細記述。
。。。。。。
5)新疆之最與唯一
新疆有太多的之最與唯一
我國面積最大、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被譽為世界最美的草原河谷――伊犁河谷;世界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河,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民豐至輪台;世界最大的胡楊森――世界60%以上胡楊林在塔裡木河沿岸;我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塔克瑪拉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我國最大的盆地――准葛噶爾盆地;全國最大的濕地草原(同時也是我國除呼倫貝爾外最大草原)――巴音布魯克;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吐嚕番)生土建築城市的交河古城;以克孜爾千佛洞為代表的龜茲石窟是地球上最大的石窟寺群,是一份世界性的文化遺產;西域36國之羯盤陀國(如今的塔什庫爾干)的古都城――石頭城(玄奘西行經過這裡,並從這裡翻越蔥嶺出境,大唐西域記對此有記載),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石頭城(寧遠石頭城、南京石頭城、塔什庫爾干石頭城)之一;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河流――額爾齊斯河;喀納斯――中國唯一與三國(俄羅斯、蒙古)接壤的自然保護區。。。。。。
6)新疆遺憾
維吾爾族人是新疆代表性的民族,民族大、人口多、歷史悠久、是主體人群之一,在喀什、和田等地,見到的都是維族人,漢人才是真正的少數民族。
這裡列舉兩事:
A)在離阿克蘇去喀什的火車中,因時間選擇上的原故,我們坐的是慢車,又是過路車,一上車,見車上90%以上是當地維人,有躺的,有歪著身子半躺半坐的,見我們背著大背包上去,沒人讓坐,我們找了位子,剛想坐下去,旁邊的人就說“這裡有人”,這樣被打發了二次後,又找了一個二十來歲維族小伙坐位旁的二個空位,他又說“有人”,我們再不理他,說:“來人了,我們讓!”,才得以安頓;其實車上並不很擠,但有些維人見有人上車,特別是漢人,故意躺下去,你叫他讓坐,裝作沒聽見,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怪現像:有人躺著,有人卻站著;火車到站,一有坐位空出來,空位附近的維人乘客,馬上散開占位子,自己坐得很舒服,卻讓別人很難找到位子,讓他讓,一般不會理你;
碰上一位家住阿克蘇,卻在喀什工作的三十幾歲光景女性新疆漢人,經常坐這班車,見我們在車上被維人兌擠,氣忿的對我們說:“他們就這德性,自私、落後、素質低,對漢人也不友好。”
B)在喀什的大巴扎,看到這樣一幕:一位浙江人在一個攤位前買葡萄干,想帶回家鄉送人,買的數量較多,這個攤位要價是每公斤十五元(回寧波後,在消博會上買這樣的新疆葡萄干十二元半公斤,貨色還沒它那麼好),這都是一般的價,剛在談價錢,隔壁攤位的女老板,當地維人,三十幾歲,就隔位奪客,說自己攤位的葡萄干,只十四元一斤,浙江人一聽,便宜一元錢一公斤,就轉身在她的攤位買了許多,待付好錢舉步時,突然發覺付的錢不對,原來那位女老板,按市斤十四元的價收他的錢,討多付的錢時,大吵起來,那女的說:我當時就是說的十四元一市斤(其實,新疆人從不按市斤計價,他們說一斤,就是一公斤,這已是慣例,女老板顯然糊弄人,最後鬧到市場管理部門,才得以解決,我倆在旁邊的攤位目睹了全過程,真的有點氣忿。
C)在喀什,很難見到漢人,我們真正感受了一把當少數民族人的滋味;更要命的是,我差點要哭著回家了。
在喀什,我們住的是國際大酒店,地處市中心的人民廣場旁。
就在將要離開的頭天傍晚,回旅館時,在穿過人民路大十字地道,已經快到出口時,公背在身上的照相機被小偷扒走,幸好公靈敏度還算可以,被偷的一剎那,肩上分量一輕(照相機較沉),他就感覺到了,一回頭,看見一個二十出頭的維族小子正拿著我們的照相機,公一把把照相機奪過來,同時喊起來:“抓小偷!”最後,在眾多路人幫助下,把小偷送到了公安部門;
照相機是索尼F717,公六十歲時,女兒女婿送的生日禮物,撇開這不說,光是這次來新疆,裡面裝著一千多張自視珍貴的照片,如就這樣被偷走,就足以讓我哭著回家了。
據說,在地道裡,這樣被偷、搶的事還時有發生。
。。。。。。
2001年曾西行西藏,見西藏的大部分地區很落後且經濟不發達,生活條件差,但藏族人全民信佛教,待人寬厚、真誠、善良(驢友圈裡有傳說,單身女子游西藏是最安全的),給我們留下非常好的印像;特別是藏族人天人合一,敬仰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同生共榮的品格與認知;遍布西藏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裡強烈的宗教氛圍,給於我非常深刻的影響,以至喚起了我的宗教感,對佛教的哲學思想、精神內涵產生了興趣,中央台“百家講壇”錢文忠教授講36集玄奘西游記時,我能聽出味並深深的鑽了進去,得歸功於西藏之行帶給我的裨益;
按說,佛教的源頭在印度,玄奘法師西行印度,舍身求法是踏著絲綢之路去的,對古老佛教史遺存的追憶、追尋也是我這次走西域的一個很強吸引力,但很遣憾,新疆現生活的民族,在這方面似乎沒給於我多少印像;
但還是要說句很公道欣慰的話:不管是走西藏,扼是走西域,除了看到難以看到的大自然外,還大大豐富了我們精神層面的東西,讓我們終生回味。
驢游,讓我們身心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