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哈 區號:0451
郵編:150000
位置:地處松遼平原的松花江中游地區,東南臨張廣才嶺支脈丘陵,北連小興安嶺山區,冬季漫長寒冷,素有“冰城”之稱。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有五條鐵路連通國內外,松花江黃金水道可直達俄羅斯,是貫通歐亞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
面積: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裡,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人口:總人口954.3萬
區劃:全市共轄8個區(道裡區、南崗區、動力區、平房區、香坊區、道外區、松北區、呼蘭區);4個縣級市(五常市、雙城市、阿城市、尚志市);7個縣(賓縣、巴彥縣、依蘭縣、延壽縣、木蘭縣、通河縣、方正縣)。
市花:丁香花
在我國的行政版圖上,地處東北邊陲的黑龍江就像一只振翅欲飛的天鵝,而省會城市--哈爾濱,就像這只天鵝項下一顆璀璨的明珠。白鴿飛舞,聖索非亞教堂傳來莊嚴的聖音;陽光明媚,太陽島喚起人們美好的回憶;歐陸情懷,中央大街的歐式建築閃耀著東方巴黎的風采;銀裝素裹,冰雪大世界的霓虹引領夢的天堂;雪中馳騁,亞布力滑雪場堪比北歐……美麗的松花江蜿蜒穿過,滌蕩著這座百年冰城,洗盡鉛華,夜幕下的哈爾濱仿佛吟詩般講述著她如夢似幻的前世今生。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源地,“哈爾濱”這個名字就是從滿族語“阿勒錦”轉化而來,意為名譽、榮譽。近代哈爾濱的興起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也是最早具有開放意識,最先具有國際化特征的城市。
19世紀末,俄國人在這裡修建中東鐵路,當時有30多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在此,經濟和文化的空前繁榮使哈爾濱成了當時東北亞最富盛名的國際商埠,中西方文化經典在這裡融彙貫通,世代流傳,哈爾濱至今仍保存著很多歐式建築,僅中央大街這條1400米的長街就佇立著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多種精美建築,因此,哈爾濱素來有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內建築中西合壁,格調鮮明。人文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名城。莊嚴雄偉的聖索菲亞教堂,神秘氣氛籠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羅斯木屋,典雅別致的歌特式樓宇,歐式建築的中央大街,雅潔明快的建築色調,燈紅酒綠、繁華如錦的都市風貌,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冰雪節”國際冰雕雪塑比賽,以及“國際經貿洽談會”,處處折射出“東方莫斯科”的獨特魅力。譽稱“哈爾濱第一街”的中央大街,最能體現“東方莫斯科”的豐富內涵。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老街、名街、保護街道、標志性街道、步行街、建築藝術街、繁華商業街、旅游休閑街、公眾文化街,又是當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遠東最著名的移民街,最繁華的商業街、金融街、文化街,大街兩側洋行商店、飯店旅館、舞廳影院、餐館酒吧林立。大街的建築,穹窿突起、拱券高窗,或高雅古典,或挺拔秀麗,有常見的起源於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彙集了歐式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這些建築體現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整條中央大街就是一條建築藝術長廊。如今,大規模歐式化修復——為“東方莫斯科”錦上添花——已圓滿完工的大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風格各異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車輛廠住宅樓前等四處休閑區,構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閑、娛樂、旅游、購物為一體的城市新風景,使“東方莫斯科”特征愈加凸現,誘人矚目。
哈爾濱地處中國的最北端,冬長夏短,夏季涼爽怡人,冬季漫長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冰城”之稱,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閑的勝地。這裡有亞洲最大的滑雪聖地——亞布力滑雪度假區以及二龍山滑雪場、歐亞之窗滑雪場等數十個設備齊全、規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場所;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冰雪節”是冰雪資源的一次大聚會,冰峰林立、銀雕玉砌的冰燈雪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哈爾濱自然風光旖旎多姿,這裡土壤肥沃,森林茂密,江川縱橫,有國內最大的封閉式狩獵場——玉泉狩獵場;大型的東北虎野生訓養基地——東北虎林園;太陽島、二龍山、松峰山等名勝景區更是景色各異,數不勝數。哈爾濱的人文建築景觀風格獨特,格調鮮明,集北方民族風俗與中外傳統文化於一身,既有代表本土宗教文明的文廟和極樂寺,又有造型奇特的各式教堂;被譽為“亞洲第一鋼塔”的龍塔傲然挺立,熠熠生輝,是龍江人新的驕傲。
獨一無二的冰雪資源,廣袤的山川湖泊,濃郁的歐陸風情和粗獷豪邁的北國民風交相輝映,構成了哈爾濱這幅美麗的畫卷,她靜靜地依偎在松花江畔,只待人們去細細地翻閱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