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部分
我先把總的旅游線路作一概略說明
2000年去九寨溝時,黃龍正封路,沒去成,別外,我很想瞻仰一下甘肅省第一大寺――藏傳佛教六大名寺中排位第三的拉蔔楞寺,於是走西域的前奏加上了川北(為游黃龍、牟尼溝)、甘南游(為游拉蔔楞寺)。
後途經蘭州,從嘉裕關出關進入新疆,在新疆基本按中線、南線、北線的順序游――這樣按排的目的是為了在最佳的時間段游喀納斯(新疆游的線路在總述中有交待)
為忠於時間順序與真實,采用旅游日記的形式。
第一部分
川北、甘南行
出發
2007年8月8日――9日 星斯三――四 晴
今天是北京奧運倒計時一周年,我們的新疆之旅就從今天拉開序幕。
公(我夫,為簡單,直呼為公)辛辛苦苦做了二個月功課,要面臨效果考驗。
臨走前幾天,我們的班網可熱鬧了,同學們壯膽助行和洋溢著溫馨的祝福帖子,裹滿關受,如不好好記日記,有點對不住老同學們。
買的是寧波――成都的列車,開車時刻是下午5:25。
入夏以來,寧波已熱了一個多月,熱浪一浪高過一浪,頻頻出現超過40度的超高溫天氣,且高溫的歷史紀錄不斷被刷新,寧波也快成鍋爐了,班網上已有同學提出,明年上四明山避暑旅游。
3:50吃了早晚飯,4:15頂著炎炎烈日,二頭老小驢各背一大包上路了,公曾稱了包,我的一只,近三十斤(三羊專業的包,有腰托),我倒不覺很沉。
從小帶大的外孫女,虛五歲,昨晚開始已流了二次傷心淚,“外公、外婆,我會想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呀?”說得人怪酸的,但五歲的她,還是頗為懂事,早上流著淚乖乖的讓爸爸送去奶奶家――當然,臨走,抱著我的脖子不肯放。
……
總算上了火車。
近十點,我已合上眼,正朦朧間,忽被響亮的撞擊聲驚醒,原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喝醉了酒在那裡撒酒瘋,服務員也不管他,說是見多了。
好容易進入夢鄉,忽被刺眼的燈光弄醒,列車已停,看表,半夜二點,這一停就停了一個多小時,估計是臨時讓車。
迷迷糊糊的又睡著,醒來已早上八點。洗水間與廁所全沒水,不能刷洗,只好把熱水瓶水涼起來,權宜一下,說是到株州加水,而到株州時已整整晚點二個小時……
這趟車真不咋的,寧波到成都才剛剛通了這麼一班車,可沒選擇的余地。
9:50,車到湘潭,過湘江時,看到湘江水真清,呈綠玉色,好羨慕,我們寧波的甬江有這樣的水該有多美,市中心的三江口會成一塊碧玉了。
到株州沒加上水,到婁底只加上一點點水,馬上沒了,直到下午四點才加上水,我抓時間舒舒服服洗了個臉。
這個車廂的空調也有毛病,制泠制不起來,熱得拿個本子當扇子,車上乘客提意見,列車長的回答是:“我們的車運行了十幾年,不可能沒有毛病。”我瞪大了眼望著她,這也算回答?!
8月10日 星斯五
昨夜9點就睡下了,這一夜睡得還算可以,鑒於這樣的鬧水荒,凌晨4點另些,與公就起床,把功課都做好,人也蘇醒了。爽性把東西整好,等下車了,正點到達成都的時間是晨5:50,這車始終晚點運行,能否正點到達很成問題。
長途驢游,記日記得見縫插針,否則,不能記下旅程中的精細處,到站前的這一個多小時就記日記。
下火車後,按功略行事,即打的去“茶店子客站”(這是一個長途客運站),――打的時有個小插曲:第一輛的,拒載,第二輛的,我們坐上再說,司機說:’我不打表,你們付30元好不好?’(說了種種理由),以經驗判斷,反向思維為好,我們堅持打表,否則投訴,結果,十五分鐘就到,才13元錢,看來成都的哥也不厚道――買好去松潘的票,開車時間:早上7:30。旅游目標――黃龍、牟尼溝。
按正常行車八小時多些就能到松潘,但半路堵車一個多小時,此車足足開了九個半小時,到松潘已傍晚六點正。
松潘雖是座古城,但出奇的干淨,馬路經常用水衝冼,一塵不染。
路旁的私家小旅館雖小,也都很干淨。我倆就在客運站對面的“青年旅社”住下,雙人間,35元/夜,不在房間內的浴室可24小時熱水洗澡,真的很便宜、實惠。
這裡的人大都信奉清真教,飯館也大多是清真館,只吃牛肉,好在我們不在乎這個。
去黃龍的班車25元/人,剛好碰上二位驢游年輕夫妻,於是約好,明早同包一輛車(雙程200元),這樣,化同樣錢,比乘班車舒服合算了。
游黃龍
8月11日 星期六 晴朗
早上七點,包車准時出發,司機是個中年人,當地人,爽朗、忠厚,也就成了半個向導。
同行的驢友小夫妻,男的姓李,女的姓王。雖與我們年令差距大,但由於愛好相同,共同語言還是不少(不是自誇,他們對我們還有點佩服吶)。
現在的旅游門票,價格漲得實在太快,黃龍門票200元/人,二個人則要400元,能省點門票錢,就常常被人當回事來費腦;我倆,有老年證,實付150/人,小夫妻搞了記者證,很費事的也實付150元/人。
雖說黃龍確實不錯,但200元的門票,我覺得還是貴了點,承受有點心理難度。
黃龍,海拔高,步行上山的石階路,上升度不小,3.5公裡的路,走得還是有點累。
最高處的五彩池,台地開闊。
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鑲上金色彩帶邊的五彩池,五彩繽紛,名符其實。
小王與小李都喜好攝影,這點與公很合拍,四個人繞著彩池周邊,邊走邊拍照,只可惜游人如織,拍照須排隊,只能走走、停停、拍拍,年齡差距並未成為障礙,兩對夫妻各自其得樂的拍著照……
玩轉五彩池,回走時,走了不少冤枉路――
為不走老路,我們換條道下山,四人都並未看清路口的標志,憑經驗沿最右邊的棧道,咚咚咚的往回走,快走到盡頭時,才感到此道坡度怎麼這麼小,與上山道不相對應,太平坦了,這才發覺,這道通下山的索道站,不能走路下山;而乘索道下山,非我四人平素風格,一致同意重走道,齊刷刷回頭,走回犯錯誤的路口,找准下山路,重新下山,結果,多走一個多小時的路;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下山道的景色美極了,比我們上山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拍到了不少好照片……
天公真作美,昨天九寨溝與黃龍全都下了非常大的雨,今天卻晴空萬裡,好天氣加上水,黃龍展現出了非凡的美,最大的遣憾是人太多……
今天因天特晴朗,加上出車早,半路上在半個響導指引下,拍到了主峰雪寶頂(九寨與黃龍就是雪寶頂山的傑作)周圍群山雲海,很漂亮,成了額外的收獲。
我與公出行,運氣總是好透了,這第一大景開了個好頭!
四點多回到松潘,經過一番努力,公又找到了明天同游牟尼溝的合伙人,也定好七點出發。
願明天也是一個好天氣。
游牟尼溝
小帖示:1)這裡的景區分為牟尼溝與扎嘎瀑布二個獨立景區,聯票100元/人,我們憑老年證7折優惠。
2)很值得提及的是,游牟尼溝人數比九寨溝與黃龍少之又少,使游玩的興致成倍提高,可以拍到好多品質高的照片。
早上七點正發車牟尼溝。
拼車同游有三對夫妻,除我與公,另二對比昨天同游的小王小李夫妻還年輕。六人,剛好一輛小面包。180元/車 30元/人 ,這個價比班車還便宜,且隨路可停車拍照,不能再合算了。
牟尼溝與扎嘎瀑布是二個獨立景區,相距20公裡,幸虧我們是包車,否則游玩時可尷尬了。
司機是22歲的藏族後生,牟尼溝人,出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自報山門做了我們的導游,於我們是再好不過了。
一進牟尼溝溝口就感不俗。
溝兩邊的山巒,原始森林植皮特好,蒼翠濃郁,生機勃發;沒有其它游客,就我們這幾個人,整個溝靜悄悄的,那樣的幽靜、幽深;溝內的海子雖沒九寨溝大、多,但也足使人流連忘返:海子的水色多變幻,非常之美,激發游人按快門的頻率;今天又是一個特晴朗的天,海子裡一清見底的水裡,橫七豎八躺著上百年的枯樹,枯樹上的苔蘚、樹痕清淅可辨,倒映在水中的藍天、白雲和偶而飛過的小鳥….交織在海子底,構成一幅幅任你想像的富有穿透力的畫面,又激發著照相機的按動頻率……
真慶幸我們有自已心愛的數碼相機,否則也太辜負了這樣的美景。
。。。。。。
我們真成了神仙一族,盡情的玩,盡情的享受,與昨天游黃龍真有天壤之別,黃龍的游人摩肩接踵,而今天則唯我為大;昨天拍照須排隊,今天憑你怎麼拍:站著拍、坐著拍、蹲著拍,甚至躺著拍……悠悠然的游、怡怡然的玩,那份樂滋滋的美,別提了……
到牟尼溝的盡頭,明鏡湖的迷人,牛鼻泉的可愛――0.5平方米的泉眼像極牛鼻孔,甘露泉的新奇――不足0.5平方米一眼泉,泉水中含豐富碳酸氣及各種微量元素,如加點糖,此泉水的味,就跟汽水無二致,而這可是純天然的礦泉水,於是趕緊把荼瓶的水倒淨,喝飽後,再灌滿一大瓶帶著……
更好玩的是,甘露泉下,有一處溫泉湧泉,常年水溫21度,被開發成一個游泳池樣的浴池,清澈的泉水中冒著滾動的汽泡,一到泉邊就聞到一股硫磺味;只見有二位景區的環保姑娘坐在池邊,把腳泡入池中,邊吃另食邊看書,什麼也不留意,仿佛整個世界就她們倆……頓時,這立體水彩畫般的場景,引誘得我們立刻脫掉鞋、襪,伸腳入池,開始尚覺冷,稍稍一會,舒服感即從腳下傳導到身心,然後,洋滿全身,說不出的愜意――忽然想,如果此池在黃龍或九寨溝,那會是個什麼情景?!如果池邊密密匝匝坐滿一圈人,別提享受這樣的愜意,怕連伸腳入池的空檔都難找了,由此及彼,特替黃龍與九寨難過……原本,在為牟尼溝抱不平,這麼純美的“姑娘”,只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備受冷落,此時,反向思維,為她有一絲慶幸。
。。。。。。
整個牟尼溝游了三個小時光景,非常滿足。
驅車到另一景區――扎嘎瀑布。
一進景區門,一樣的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不同的是靜謐的環境中傳來的濺濺水流聲,越走,水聲越大,直至近跟前,眼睛接觸到的便是大大小小無數的瀑布,順著小瀑布的源頭尋去,最後終於尋到扎嘎瀑布宏偉、壯麗的身姿――
此瀑高104米,分很多台階,洶湧的大瀑之水,呈多股強勢跌水,跌入一級級的台階,最後咆哮著竄入下面的潭中;
沿瀑築起多層棧道觀景台,順著棧道,可繞瀑一周,讓你從不同高度、角度觀賞、親近、把玩、拍照;
大瀑布不僅雄壯美麗,站遠些,看她背景下的全景,又覺很秀麗;
扎嘎瀑布是我國最大的鈣化瀑布,既有氣勢又極具靈氣,超出了對她的期望值,玩得非常盡情。
欣賞指數****精彩指數****
一眨眼,在松潘住了三夜,得對她略評幾句:
松潘是座古城,居民大多是回民,信奉清真教,也有藏族、羌族、漢族等,民風純樸,你初來松潘,心理戒備之弦,不必繃那麼緊。
城中很整潔干淨,隨著旅游開發,松潘有了經濟意識,城市也在開發,但步行街開發得不古不今,不倫不類,呵,呵,總得一步步來。
這裡插兩小片斷
一)老板娘家――樸實和諧的一家子
老板娘,三十幾歲,自然的帶高原紅的臉頰,詳和的笑臆常駐兩個嘴角;主動的幫你甩干洗好的衣服,借給你晾衣架,夜裡幫你把沒干的衣服收進屋裡,第二天又幫你掛出去,晾干後又替你收下,疊好(實在的過意不去,最後這一步堅決不讓她代勞)。
四歲的小女兒,比我外孫女還小半歲,黑裡透紅的小臉蛋,天真純正又滴溜
轉動的一雙小眼睛,翹翹的兩條小辮子;第一次看到她,是我晾衣服時,你端盆濕衣上曬台,她悄悄的跟著你,悄沒聲的給你遞上一個一個的衣架,直到晾完,又陪你走回你住的房間;第二次看到她時,見她非常像樣的幫媽媽拖地板,桌子底下都沒漏下;再次碰到她時,家裡剛煮好蠶頭,她一大把一大把的抓給你吃,小臉蛋滿是誠意與熱情,叫人不能不疼她,呵 呵 這裡的小孩跟我們那邊大多數小孩大不一樣!
二)與我們同游川北的一對討人喜歡的小夫妻
男孩,成都人,二十出點頭,單純,友好而謙和,黑不溜秋的臉蛋一點也不英俊,我倆背地裡叫他小泥鰍,個頭比女的還矮,但一點不討人厭;姑娘白淨的皮膚,標准的體形,柔柔的臉蛋,明顯的比小伙長得好,二人時不時情意綿綿,玩得很投入;原假期緊得很,玩了松潘後,就回成都,游了牟尼溝後,經不住我們去黃河九曲、諾爾蓋大草原的誘惑,一蹬足決定跟我們繼續北上;
玩牟尼溝,走到一個海子邊時,姑娘說:“你如不去諾爾蓋,我就一腳把你踹下去!”小泥鰍做了個大鬼臉――他是沒得其它的選擇的。
游牟尼溝歸來,三對夫妻又約了明天繼續同游唐克的黃河九曲第一彎和諾爾蓋草原。
小帖示:
松潘海拔3200米,初到時,本人有點感到口干舌燥,頭重腳輕,第二天開始,除了還有點口干舌燥之感,其它感覺已無。
從松潘到榔木寺,途游黃河九曲與諾爾蓋大草原
小帖示:六人包輛小面包,松潘至諾爾蓋,50元/人;
班車:松潘至諾爾蓋,50元/人;
諾爾蓋至榔木寺,20元/人;
8月1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的的旅程是趕路加途中游。
一老二少三對夫妻,續包昨天藏族小後生的小面包北上――早6:0點從松潘出發,至唐克的黃河九曲第一彎,再往東,經諾爾蓋大草原,在縣城散團。
黃河九曲與諾爾蓋草原都屬濕地草原,大部分的路,沿著修好的濕地公路開,但松潘至唐克的路時好時環,在未上濕地公路前,有十多公裡路很爛,所以車開得很慢,且一路顛簸,有點遭罪;
但上濕地公路後,公路兩旁都是大草原,風光不俗,可惜的是已過了開花季節(六月份),只能偶而看到白色、黃色、紫色的小花;
諾爾蓋草原很大,讓你有一望無際的感覺,這就是紅軍長征時走過的草原,06年,在此立起了紅軍長征紀念碑;
最開闊處,當仁不讓屬黃河九曲處的濕地草原,――當你爬上九曲對面的山頭(九曲即是黃河在經過此處的九個彎),極目四周時,目力所及盡是大草原,草原盡頭是連接藍天白雲的一線地平線樣的起伏山巒;
筆直的朝前望去,黃河彎彎曲曲成九個大彎,嵌在大草原中,蜿蜒向你延伸過來,頗為秀氣……
今天算把大草原看了個夠,心胸極為舒展。
草原上不時可見成群的犛牛、羊、色彩鮮艷的牧民帳蓬、守護牛、羊群的凶悍的藏獒和牧羊犬……
從諾爾蓋到榔木寺的路,是新修通的黑色路面,按說可非常快速的到達,但由於中間有一收費站,司機們為逃避收費,退而選舊路,翻山繞道,這是一條十分爛的土路,兩車交彙十分困難,結果,一車乘客全都成了犧牲品――在一天中最炎熱的時段,平白無故的多坐了顛痛屁股的一個多小時車,無處訴苦--哎 哎 百姓真無奈,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上帝?!
從松潘這一路下來,多是清真館,實在膩了,晚上好歹挑了家四川人的川味館,炒二只清淡菜下飯。
住村民開的榔木村旅館,50元/間,好大一個房間,干干淨淨好舒服,先滿足第一需求,舒舒服服洗個澡,把衣服全換洗了。
小帖示:黃河九曲門票48元/人,賃老年證,40元/人
榔木寺與天葬
8月14日 星期二 晴
榔木寺地處四川、甘肅交界處,但屬甘肅,以河為界,隔河相望也有一大寺,叫納木寺,但卻屬四川,但以榔木寺更為著名,我倆也慕榔木寺大名而來(它是甘肅省第二大寺,第一大寺則是名氣很大的拉蔔楞寺)。
看天葬
在網上就知道榔木寺背靠的後山上有個天葬台――是藏區唯一對游人開放的一個天葬台――一般說,當地藏族人並不歡迎外人觀看天葬。
我倆原本沒打算看天葬,只打算看榔木寺;陰差陽錯卻讓我倆觀看了天葬。
我倆屬勤奮驢人,驢游中,每天起得早,從不睡懶覺,不例外,我倆早早起來後,就在榔木寺旁轉悠,想找個門進去,無意(許是天意)中,碰到一對自駕車去天葬台看天葬的40歲左右的重慶夫妻,向我們打聽去天葬台的路,我們回說不知,他倆就邀我倆作伴同往(也許有人多可壯點膽的意思),但於我倆是樁好事,何樂而不為,於是就登車同往天葬台(大方向還是有眉目)……
所謂天葬台,設在緊靠寺後的山坡上,周圍掛滿經幡;
運氣是:可巧這天有藏民天葬,應說很有看頭;
我們到達時,裝屍體和乘家屬的車剛到,負責天葬的喇嘛把觀看的人群推到的一定的距離外;
儀式舉行:把車上屍體抬下來,放到天葬台中央較為隱蔽的一塊大石上,一位主持喇嘛坐在旁邊念經,後把念好的經文交給家人,家人圍著屍體進行短短儀式後,喇嘛解屍(較隱蔽,不大看真切,但能感覺到,短短的時間),忽然,一位胖大喇嘛朝天空吹了一個響亮的口哨,這時已有四、五只鷹,(或許是禿鷲),個頭很大,早就虎視眈眈的停在天葬台旁的小山頭頂,一聽到喇嘛的口哨聲,其中有一只鷹立馬飛下來,在解開的屍體周圍盤旋了一小會,又飛上小山頭,停在那裡,再過一會,又下來一個鷹,盤旋一圈,又飛回去停上小山頭,再也沒動靜了……
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其間喇嘛好幾次把人群往外趕,也沒用,這時,我聽當地一個藏民悄悄在說:“怕是屍體有問題!”原來鷹是不吃有病的屍體的,它很聰明,能看出,也能聞出來,聽當地藏民說,藏民是視鷹吃得越干淨越好的,但鷹不吃,你也無可奈何,放三天,如沒吃掉,就澆上油燒掉……
我問我旁邊的一位當地藏民,會不會是看的人多了,鷹不吃,他回答:怕不會吧,三天前,剛有個人天葬,看的人很多,在解屍後,喇嘛的一聲口哨後,半小時內,四面山頭的鷹全飛弄來,只一會兒,就把屍體吃個精光,今天,應該是屍體有問題,不會來吃了;
我們就沒再等,往寺廟而去。
瞻仰榔木寺
小帖示:
諾爾蓋――榔木 往返車,一天二班
榔木――瑪曲過路車,上下午各一班
瑪曲――夏河(拉蔔楞寺在夏河縣) 一天二班 如從合作(夏河縣的地區所在地)轉 隨時都有
從夏河到蘭州每天有三班車:6:3010:30 下午2:30
因為我們看完天葬是從後山往下回的,所以寺院就從最後最高的殿看起。
最高那個大殿裡供的是無量長壽佛――現在我才知道 在佛界,無量壽佛與阿彌馱佛是同一體的不同顯示形像,在我們南方一般寺廟的三聖殿裡顯現的是不戴帽的“西方三聖主供佛像”阿彌馱佛;而在藏傳佛教中,坐在無量長壽佛殿主供佛座上的戴著帽子的則顯身為無量長壽佛――
這個殿應是榔木寺等級規格最高的大殿,殿前有二塊被人的身體磨得光滑發亮的長條木板,並配有手墊,這是專供人叩等身長頭用的(配有這樣設施的寺廟和殿不常見),我也虔誠地叩了好幾個長頭,不覺中,一個站在殿邊的有一把年紀的喇嘛立時和我拉近了距離,自願為我們充當了義務講解,無量壽佛的相關知識就是在與他交流中獲知的;
無量佛殿旁有一座高大的大殿,供的是榔木寺一世活佛(榔木寺創建人)金裝玉身靈塔――藏傳佛教的寺廟中,非常講究本寺廟的緣源與本寺活佛高僧對本寺的貢獻,那個規格跟等級的講究往往會超出我們一般的想像與理解;
金裝玉身靈塔是:活佛圓寂時,早就在自我認知的狀態下絕食,圓寂後的肉身,經過特殊干燥、處理,最後再制成金身像,裝到靈塔中,這當然是極個別有特殊貢獻的高僧才有資格享受;
這個殿裡還供奉現在榔木寺的活佛(據說是五世活佛)的畫像――當前榔木寺的最高領導,他也是現任的甘南自冶州合作地區政協付主席(正主席是拉蔔楞寺的現任方丈);
緊挨此殿,隔壁有個不很大的殿,正想邁腿進去,被婉拒,原來這個殿就是當今活佛的住殿;
……
這樣,一個一個殿的信步往下走,最後來到措青大殿(主大殿),供寺內喇嘛僧眾講經、念經的大堂,懸滿了金黃色的精美經幡,按藏族的習俗,脫帽、順時針繞殿走一周,最裡面供著一排排的像,是榔木寺的一世活佛及歷代活佛與高僧,四周牆上全是精美的壁畫….
走出措青大殿,這裡才是榔木寺的正前面,是一個超大的天井――這是寺廟搞儀式和辯經的場所,――一個星期後,榔木寺與納木寺將聯手搞重大佛教活動,(這也是當地的重大節日),所以此時大天井中,好幾個年經喇嘛正在排練佛教宗教舞蹈,跳得很認真,隨著一招一式,紫紅袍子翻飛著,煞是好看。
出寺後,一路下山,忽聽寺院嗚鐘,一時間,從山下的僧舍內湧出無數穿戴整齊的喇嘛,邊走邊排整齊隊伍,朝山上最高那個殿走去――我倆正是英明啊,如這時我們才進寺,就不能那麼從容的參觀寺廟了!――原來是去朝拜無量長壽佛與一世活佛,場面非常之壯觀。
至此,我也知道了榔木寺主供的是無量壽佛,而榔木寺的活佛被視作無量壽佛的化身。
去瑪曲
下午二點,乘車去瑪曲,票價15元/人。
來瑪曲的目的:這裡有黃河第一彎、黃河第一橋;
第一橋:名氣大於欣賞度。
第一彎:到了瑪曲,才知當地人大多沒去過或親眼看到過第一彎的模樣,因為第一彎離這裡還有一段路,且是一條很難走的土路,游客不容易走。我們是在第一橋的旁邊的一家渡假村打聽到,其實第一彎,站在旁邊是看不到它的全景的,那個呈大倒U字形的黃河第一彎,灣頭很大,你站在岸邊,沒法看真切,飛機航拍才能拍到清淅的全景。
結果,黃河第一彎沒有如願看到(我們已看到過長江第一彎和怒江第一彎)。
榔木寺沒有專門意義上的車站,所以也沒有車票預售,車全是過路的,在這裡彎
一彎,帶走些過路乘客。要乘車的人習慣等在十字路口;
原來說車是一點半到二點之間到,我倆早早就等在那裡,誰知左等右等總不來,
急死我們了,最後還是旁邊飯店裡的一個老板,告訴我們,那輛車已在前面路口
停了好長時間,快開了,我倆趕緊背上大包趕了過去,車上已全乘滿了,幾乎無
空位,好險,差點錯過少得很的過路車;
但這裡的人很純樸,都盡量幫你安頓下來:車上的售票員把一個送客的人趕下車,
把車蓋板上的一個非正式坐位讓出,給我坐,後面的乘客,有人遞上一個小凳
子(中間過道上全坐滿坐小凳子的乘客),公算是勉強坐下來;
幸虧這裡雖是太陽高懸,氣溫卻不是很高,否則要昏倒了。
坐了三個小時,快到瑪曲時,人才下去一半,剛坐舒服些,瑪曲就到了。
這時,是下午五點,由於時差關系,在當地相當於我們那邊二、三點鐘的概念。
抓時間去游了黃河第一橋――瑪曲黃河大橋。
那是一條直路,是為去大橋而修,路盡頭處就是大橋,當地人說是2.5公裡路,
十分鐘就可走到(打的是十元),這麼短的路程對我倆是小菜一碟,誰知實際路
程超過5公裡,回程時想打的都打不到,可見這裡旅游人之少;
在瑪曲的意外收獲是,盲人撞瞎馬的撞上了第四屆三省(甘肅、四川、青海)合
辦的賽馬盛會,04年第一屆,以後每年舉行一屆,今年則邀請蒙古與西藏加入,
成為五省聯辦,盛況空前,獎金(指冠軍)是第一屆三萬,屆升一萬,今年為六
萬;時間五天:13日――17日――
8月15日 晴 星期三
今天是賽馬會的第三天,我們一早起來就去賽馬會比賽場,那是縣城旁的大草原,
比賽9點開始,今天的比賽項目是5000米,分為預賽(分組賽)、決賽;
雖然,四面八方參加比賽和看比賽的人聚集在這裡,按營扎寨,但對這個草原而
言卻吞吐自如,僅居小小一隅;
牧民們身穿節日盛裝,頭上、頸上、腰上掛滿佩物、飾品,攜老帶小的早早坐在司令台旁跑道欄杆外的地毯上,嗑著瓜子拉家常,秩序上還能自律:前面坐的人不會站起來,後面的人站著看;
我倆擠進司令台邊站著的人群中,那些賽馬身體的線條非常流暢、俊美,真沒想到,騎手全是十幾歲的小孩,更沒想到的是,比賽時,小騎手是騎在沒馬鞍、馬蹬的光溜溜的馬背上,還光著上身,馬在飛奔,不知他們是怎麼駕馭馬的?神極了,不愧草原之子!
拉馬進場的是馴馬師,賽馬跟馴馬師感情甚篤,老用嘴去磨蹭馴馬師的背;
比賽開始,跑道是設計好的1000米一圈,5000米,跑五圈。
我倆挑了個較好的位置,能看到出發與衝刺。
公把相機的速度打到千分之一秒,只抓拍到第一組第一名賽馬衝剌的鏡頭。
我們看了幾組比賽就出來,想早些趕往夏河,不願在這裡過第二夜。因為賽馬期間,當地人想大賺一把,旅館費水漲船高,標房120元/間,我們100元/間算優惠價了,且是冒牌的標房,連洗澡間都沒有。
這幾天,這裡的特產蟲草漲到40元/條,小些的也要30元/條,把我們想買的念頭打了回去,以後再找機會罷。
趕上9:50去合作的車(合作是地區所在地,賽馬會期間車特多,我們靈機一動,就由合作轉車夏河,二個多小時到合作,來不及喘口氣,就竄上一輛下午1:0開往夏河的車,瑪曲到夏河的路很好,一個小時後,我們已在夏河。
找到了網上推薦的武裝部招待所,這旅館離車站有段路,離拉蔔楞寺倒很近。下午就打算去瞻仰這所名氣很大的寺廟
游歷甘肅省第一大寺――藏傳佛教名寺拉蔔楞寺。
小帖示:門票 40元/人
海拔 2900米
拉蔔楞寺是我甘南游的重頭戲,公是專為我要走這個寺廟,才按排了這條甘南游的線路(要說一句的是,這條線路很精彩,游得很值)。
拉蔔楞寺在藏傳佛教格魯派(達賴、班禪這一派系)六大名寺――按排名順序分別為拉薩的蜇蚌寺(首寺)、甘丹寺(二)、甘肅的拉蔔楞寺(三)、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四)、拉薩的色拉寺(五)、青海的塔爾寺(六)――中排位第三。
六大寺中,拉蔔楞寺創建最晚,但發展最快,現在是六大寺中占地面積最大(86700平方米)的寺廟,如沒有響導引領、講解,參觀很難進行;
我們按照寺內的游覽線路,在一位年輕喇嘛(後跟這位喇嘛有不淺的佛緣,此是後話)的帶領、講解下,參觀了拉蔔楞寺。。。。。。
拉蔔楞寺地處甘肅、青海、四川藏區交界處,建於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距今二百八十多年,如今已成為一座以群體建築輝煌而形成自已風格的宏偉壯麗的寺廟;
藏傳佛教寺廟與內地的寺廟中的佛殿很不相同,我們這裡所見大多佛殿供的佛都大同小異,布局也相差無幾,而藏傳佛教的寺廟中佛殿有非常明顯的主供佛,特色很濃,譬如彌勒佛在三個大殿中都有供奉,但三個殿中彌勒佛像都不相同,一個是未成佛時的菩薩相,一個是成佛後的彌勒佛,還有一個是作為三世佛(過去佛為燃燈佛,現在佛為釋迦牟尼,未來佛則為彌勒佛)中的未來佛隨時准備降臨人世的佛像;這三種彌勒不僅呈現相不一樣,連形體姿態迥異:菩薩相的彌勒戴著帽子,身著衣服,成佛的彌勒不戴帽,不穿衣服,就穿一條短褲叉,坐在低低的一個凳子上,表示他未來佛的身份,准備隨時從凳子上站起來,代替現在佛,傳法輪於人間,其三是天界的佛陀相,手持二大法器(法輪與寶瓶),嚴肅地盤腿而坐,非常人性化的佛像雕塑,極具個性,表情豐富,非常精美……
我們這裡寺廟的佛殿中,從未見到把佛教宗師當作佛供到殿中,而在藏傳佛教的密宗寺廟中,則這是一個慣例:誰對創建這座寺廟或宏揚佛法貢獻特大,就被供奉到佛殿中,甚至專門有他的主供殿;
在拉蔔楞寺,有彌勒佛殿,文殊菩薩殿,釋迦牟尼殿,千手觀音殿等等諸多菩薩殿外,還有藏傳佛教的一代宗師――宗喀巴佛殿,這說明,在藏傳佛教中,只要你不斷努力,對本事業作出巨大貢獻與偉業,就會在佛界得到承認,給於崇高的地位……
正大殿也是拉蔔楞寺主要建築之一,正殿中有140根大明柱,柱子用精美裁絨柱套裝飾華麗,可容納三千僧人在內同時誦經;殿內滿飾剪繡五彩經幡,後殿中供奉鎏金彌勒佛大銅像,兩側為八大菩薩,後殿左側有歷代嘉木樣舍利塔,塔前香煙繚繞….
拉蔔楞寺還有辨經壇、轉經房、轉經廊、藏經樓、印經院等,特別是500多間的轉經廊,從東 南 西三面圍繞於寺的外圍,廊門對敞,廊內裝有幾百個經輪,成為整個寺廟又一大景觀……
拉蔔楞寺的鎮寺之寶之一,是二世活佛從拉薩蜇蚌寺請來的一尊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塑得十分精美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與大昭寺的鎮寺之寶《拉薩大昭寺的鎮寺之寶――由文成公主帶入藏的釋迦牟尼在世時就塑成的12歲等身像(當時印度共塑四尊,其中一尊進獻給唐太宗,而作為文成公主的陪嫁被帶入西藏,供奉在大昭寺,直至現在,被視作大昭寺的鎮寺之寶)》,無疑是個翻版……奇的是,拉蔔楞寺的大殿曾遭過一次大火,後殿的靈塔包塔的鍍金皮都被燒軟,大殿裡其它佛像均遭損壞,唯獨這尊佛像完好無損,連衣服都未損毫發,我倆今天看到的仍是他1000多年前從西藏來時穿的那一件;
功德殿是拉蔔楞寺最高建築,它的最上層是阿彌陀佛殿――我參觀的殿中最為精美的殿,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他的二大弟子,在拉蔔楞寺,阿彌陀佛和觀音是他們十分信仰的,所以阿彌陀的殿處在最上層,殿不大,但被裝裹得金碧輝煌,從頂到四壁全都那樣的精美、光亮,正中供著阿彌陀佛,佛兩旁的蓮花燈大放光明,整個殿金光燦燦,美不勝收;這個殿是任何人不得進的(包括寺內的喇嘛),殿前有個玻璃龕,留有一個小窗,叩頭時,可從窗中窺見全殿……
拉蔔楞寺還有一個令我很贊嘆的特點:把本寺歷代活佛,按貢獻與成就的大小,當成轉世的佛陀來供奉,而且是按對本寺的貢獻大小來排定其座次,如靈塔殿中,把貢獻、成就最大的二、三世活佛供在最中間,且做成“肉身金裝”入塔供奉,第一世及四、五世的活佛則都是火化,以骨灰入塔供奉――這無形中引進了一種激勵制度,鼓勵出人才和強調對本寺廟的貢獻……
藏傳佛教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及機制,就是寺廟有龐大的佛學人才培養學府,稱為扎倉,為寺廟源源不斷培養、輸送學有所長的各種佛學人才(這點是我對藏傳佛教很佩服的地方)……
一次不淺的佛緣――純屬偶然與巧合,又多少有點必然的味
游歷拉蔔楞寺是在一位年輕的喇嘛(我稱他為格勒喇嘛)引領、講解下完成的。
從這位喇嘛的舉止和成熟程度看,我們以為他年近三十,後知他的實際年齡才22足歲,藏族人;普通話講得很好(該寺廟中,好多喇嘛不會講漢話,也不會看漢文)。
當天下午,我們游覽的,大概也就十來所殿宇,但我們卻聽到了較為滿人意的講解;
每到一個殿,格勒喇嘛會盡量細致的把建造年代、背景、主供菩薩、及佛教上的涵源關系、宗教意義、在本寺廟中的等級、地位、意義,交待得很清楚,由於他的誠懇,我便不時向他請教些佛教上的相關問題,漸漸與他形成一種很和諧很默契的關系,到後來,如我未進殿,他會等著我,等我聽了,才開始講解;游完所有的殿堂告別時,已經有點熟悉,我們向他打聽,拍拉蔔楞寺全景,上那兒拍最好,他說,隨我來,我陪你們去,我就住那兒(他住的僧舍對面的山頭的半山坡上,就是拍全景的最隹地點之一);
到他僧舍――一個小院落前,他力邀我倆進去坐一會,我倆沒多推辭,因為喇嘛們的生活對我們還是很神秘、好奇……
進門是一個小小的院落,很干淨,院的一隅還搞了個小型的種有花草的假山,小巧玲瓏的,很雅致,有三間房,門都朝天井開,他跟二位師兄三個人各住一間,自已負責自已的日常飲食起居;進得他的那一間,拾綴得很得體實用:臨天井的窗下是個睡覺與修習用大坑,坑上鋪著藏式毛毯,坑對面牆,下部二個單人少發,上部周圍懸掛佛教上他信仰的佛像的佛龕、唐卡、他師父與他崇拜的偶像式的本寺著名活佛的畫像和大照片,這間房集經堂、臥室、客室於一身;
他把我們讓到沙發上,自己就坐到坑前的一張凳子上,很自然的,就談到了他的身世:
七歲那年,他信奉佛教的母親在一次聽三藏活佛(目前被公認為拉蔔楞寺最有學問和成就的活佛、也是格勒喇嘛的偶像與奮鬥目標)講經的時候,在那麼龐雜眾多的聽眾中,三藏活佛走到他母親跟前,把一條黃哈達掛到他脖子上,對他母親說:“這孩子有佛緣,把他送到拉蔔楞寺來罷!”他是一個獨子,他母親起始舍不得,但最終還是把他送進了拉蔔楞寺。
一般小孩進寺後,要先學顯宗二、三年,後才能學密宗,而他則直接由師父帶著學密宗(師父是寺廟裡的高僧,89歲圓寂,就前二年,一生帶出90多個弟子,其中只有他與大師兄、二師兄跟師父住在一起,這個院落原是師父住的,其余弟子全住在外面,也是他們三個給師父送了終);他們的生活很清苦,寺廟裡不給錢,全靠自己支持修行,有時還靠家裡資助;
他目前尚是寺裡學院的學生,修密宗已達中級,下半年就要進行晉級考(回家後,十一月底時,收到了他的一個短信,為准備考試,他把自己關在屋裡,二個月足不出戶,結果考了第一名,我們確實很為他高興);
……臨走,我摸出100元錢給他,說是從內心出發,略表一點小心意而言,千萬別介意,他堅辭不收,後我定要他收下,否則不坐了,他才收下,又坐了一會,交流了一些佛學上的認識、看法,我們真的要走了,他送了我幾部經書,一本拉蔔楞寺的精美圖冊,又開櫥拿出一串念珠――他師父留給他的遺物,念珠被摸得光滑、發亮,他師父摸著它,不知念了多少經,格勒要把它作為有點佛教根基的紀念品,讓我鎮家,我怎麼能拿他這麼貴重的禮物,也是堅辭不受,但格勒喇嘛一定要我收下,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我們還要去新疆,經書圖冊都由他郵寄我家;
出門時,我與公私下商量好,回家後,一定幫他盡早兌現他最想實現的心願(我們知道他非常想去拉薩的大昭寺叩一萬個頭)。
拉蔔楞寺的游歷,為川北、甘南行劃上圓滿的一個大圈,我心滿意足了!
途經蘭州後出嘉峪關去新疆
嘉峪關還是特意彎過來看,想感受一下西部第一關的雄姿與蒼涼
8月1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在蘭州休整。
放松著心情,逛公園,吃小吃……
值得書上一筆的是,在蘭州的市中心黃河大橋邊,我總算體會了一把母親河的情懷!黃河在這裡寬闊、富有氣度,下午,有二個小時,就坐在黃河邊上喝荼,悠哉啊驢友乎!
可提供的信息是 車站旁的鐵路采購賓館還不錯,不算貴,干淨而舒適,優惠價標間 80元/間
氣候提示松潘到拉蔔楞寺,這近十天來,由於海拔都在3000米或以上,我們一直是春秋天的感覺,到了蘭州,海拔一下來,就又到夏
天了,熱得很。
買好了去嘉峪關的火車票,城間列車,晚上8:20。
去年游洛陽,曾碰上一位嘉峪關市女同胞(姓王,也是個酷愛旅游的家伙),還合得來,這次路過嘉峪關,難得的機會,准備去會會她,就給她通了過電話,同時,向她打聽一下嘉峪關的游法;小王非常的熱情,說,明早火車一進站,就在出口處等我們,呵 呵 出門靠朋友!還是接受為好。
真沒想到,蘭州到嘉峪關的火車會這麼擠,車廂兩頭的連接處全站滿了人,一到蘭州,我們就去買隔天票,根本無臥鋪,現在一上車去補,也無,連坐的位子也沒一個,超乎我們想像的擠,除了調正心態,接受這難熬的一夜,別無選擇……
十點以後,車廂裡的人都歪歪斜斜的亂睡一氣,我也是迷迷糊糊的倚在椅背上或趴在桌子上,能睡則睡,一直挨到天亮……
8月18日 星期六 晴
早上7:30分,列車正點到站,出口處站著小王,開上一輛小車來接我們,早飯後,又用小車,把我倆送到了嘉峪關的城門前……
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頭的雄關要隘,城門、隧台非常高峻雄偉、整個古軍事要塞的設施保存完整完好,遠眺三個高聳的城門排列整齊,非常有氣勢;
當我們走出外城門,極目關外大漠,多少感受到了蒼涼――這就是我們專程彎到這裡來看嘉峪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