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美食了,以至朋友問起,難道現在不寫美食寫游記了?可是要論張家界的美食,我卻腦子一片糊塗,只覺得張家界吃的是辣,看到的是辣,滿世界都是辣,我的那幫一同去張家界的朋友在上海是自詡能吃辣的,他們說什麼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江西人怕不辣,他們自己吹噓自己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兼而有之,越辣越好!平時聚會時他們往往喜歡口味重的地方,他們也愛上湘菜館,上海比較有名的是洞庭春湘菜館,那裡也是老饕聚會的經常之地,還有就是去年開到上海的“西湘記”菜館比較有名,一個月或者兩個月聚一次的“湘菜愛好者”們坐在一起,忍不住會嘲笑那些不喜歡吃辣的人,因為我工作後起初三年是住在集體宿舍的,三頓飯吃在單位食堂裡,那食堂師傅估計是個四川人,或者我們單位一把手喜歡吃辣的菜,反正他喜歡每樣菜裡放點辣椒或者辣椒醬,三年下來我鍛煉吃辣的已成為嗜辣高手了,而且以後在貴州出差了半個月開會加旅游,每天三頓都吃辣,吃辣已經百煉成精了,所以朋友們叫我去吃洞庭春時,我一般比較隨大眾的就去了。但沒想到的是那些湘菜和川菜一到上海就成改良型的湘菜和川菜了,還美其名曰“海派”,全然沒有辣的呲牙裂嘴般的爽快,由此造成了我的這些所謂喜辣朋友的錯覺,以為天下川菜和湘菜辣起來只不過爾爾,怕他們輕視湖南的辣不怕,因此在動身前往張家界前,我在臨行注意事項中特別關照湘菜絕對不是你們在上海吃的那種味,如果怕辣就自己有意識帶點吃的,隨即被他們哄堂大笑批評道:我們又不是第一天吃辣,再辣我們也能對付,有幾個JJYY地還說什麼:“就怕那辣還不夠呢”,他們舉的例子是上海的武漢小吃“久久”鴨脖子,他們買起來是點名要重辣的,微辣或者輕辣是從不屑吃的,結果並沒被辣的眼淚流啊。我因為領教過川貴湘一帶的辣,在心裡暗自好笑著:哼哼,晚上有的你們苦頭吃了!到張家界第二天,中午是在黃石寨吃的,因為是吃一個58元一個人的自助餐,而且因為自助餐是適合天南地北的游客吃的,味道並不辣,晚上導游對我們說可以吃一些張家界的土菜特色菜,說既然來了而且你們這些上海朋友能吃辣的,最好還是去品嘗一下張家界特色菜,而這幫所謂辣不怕不怕辣的朋友早就計劃好要在湖南吃一頓正宗的湘菜,他們早就惦記著要在毛主席家鄉吃一頓,因為毛主席教導江青的名言“不辣不革命”是他們耳熟聞祥的,因此他們在車上當即打聽武陵源鎮哪家飯店辣的正宗?導游指點說“鎮上隨便哪家都是辣的很正宗的,差異在價格上,你只要和服務員說重辣和微辣就可以了”。武陵源鎮不大,主要是兩條大街,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門面大,裝修像樣叫“湘湖源”的飯店,厲害的是沒進門口就聞到了店裡飄出來的辣味,進門坐下,我的朋友就嚷嚷說爬了一天山,肚子餓了啊,張家界有什麼特色菜趕快介紹下,服務員小姐殷勤招呼,說到了湘西,火熏腊肉,煙肉一定要品嘗的,還有湘西各種火鍋不知道各位怕辣嗎?不怕辣也可以品嘗下,我們中的一個說到了湖南不吃湖南火鍋等於沒吃過正宗湘西菜,一定要點的,其他各位也說是啊,我們專門來吃辣的,怕啥火鍋啊,服務員特別介紹了狗肉火鍋,因為我不吃狗肉,因此我們就點了個土雞火鍋,服務員特別問道火鍋是要微辣還是重辣,我們一致回答重辣,有的人還說不要看我們上海人,我們能吃辣的!當土雞火鍋上來時,我還沒喊慢點,他們已經將筷子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進火鍋了,一塊雞下去,他們猶面不改色,說感覺不到辣嘛!二塊雞下去,他們沒聲音了,我還沒動筷呢,怎麼都不說話了,此時猶見湯上漂浮著紅辣椒末,一層紅油可怕地漂浮在湯上,這時我的朋友們頭上開始冒出細小的汗珠,一會兒他們熱的脫衣服了,一會頭上開始大量出汗了,他們呲牙裂嘴做著怪形狀,嘴上不斷哈氣,不斷地要冷開水喝,我一看這下不好了,莫非集體辣瘋了哈,他們對我說大腦已經一片空白,他們對我說世界上所有字都不認識了,只認識一個辣字,他們對我說此時愛、恨、情、仇的感覺都沒了,只有一個辣的感覺,於是我想起來早先在上海,湖南朋友說一旦多吃了辣,趕快吃苦瓜壓壓火,於是我問服務員你們苦瓜怎麼做,他說可以為我們單單炒個苦瓜,服務員小姐還調皮地問你們要不要放辣,那幫朋友轟然道:辣什麼?還辣不夠嗎?我朝這幫朋友苦笑道,早告訴你們這裡的辣和上海完全不同,你們偏不聽,還叫飯店裡放重辣,這下吃到苦頭了嗎?他們看我猶自篤悠悠地吃土雞和其他菜肴,他們驚奇地問你怎麼一點不怕辣?這麼辣的菜你怎麼吃得下去?我說這裡的辣開頭一點沒感覺的,但千萬不可吃的過急,要慢慢吃,我們畢竟不是湖南人啊,另外以後幾頓飯吃起來 飯店微辣即可,須知這裡的微辣也夠厲害了!就這樣,一個土雞火鍋就把這幫老饕辣翻了,他們離開飯店後還覺得肚子不舒服,他們說這輩子的辣一個晚上全吃下去了,他們出了飯店就打聽水果店在哪?說要買釉子吃,以至回到上海後我們聚會時,他們還會談辣色變,一個個活脫脫是葉公好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