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蜀道

作者: 晨風飄揚

導讀不久前收到一個郵件,寄自美國費城,拆開一看原來是一本書,《Guide to Hiking China’s Old Road to Shu》(《中國古蜀道的行走指南》),作者Hope Justman。七年前的一個下午,我的辦公室來了一位外國朋友,她說著流利的漢語,她要我幫忙查找有關“古蜀道”的圖文資料。與之交談中我得知,這位外國婦女來自大洋彼岸美國,她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曾在台灣學習過漢語,是一位專 ...

不久前收到一個郵件,寄自美國費城,拆開一看原來是一本書,《Guide to Hiking China’s Old Road to Shu》(《中國古蜀道的行走指南》),作者Hope Justman。七年前的一個下午,我的辦公室來了一位外國朋友,她說著流利的漢語,她要我幫忙查找有關“古蜀道”的圖文資料。與之交談中我得知,這位外國婦女來自大洋彼岸美國,她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曾在台灣學習過漢語,是一位專門從事中國古蜀道研究的愛好者。這女士就是寄給我書的作者Hope Justman。

Hope Justman女士給自己取了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叫“賈和普”,她告訴我說:“賈姓是因為她年輕時讀過《紅樓夢》,喜歡賈寶玉,‘和普’則代表她喜歡和平,不喜歡戰爭,她希望和平普照。”賈和普說她正在寫一本書,是向美國人介紹在蜀道上行走的指南,她特意給我解釋了“hiking”這個詞,說“行走”不是單純的“走”,是邊走邊思考的那種“走”。為此,她每年要來中國住兩個月,她要用自己的雙腳去走遍每一段古蜀道,要親身去體驗古蜀道的艱辛和美麗。古蜀道起於四川成都終於陝西西安,艱難險阻、逶迤曲折,全程約六百公裡,詩人李白曾在蜀道最險絕處的明月峽寫下著名詩篇《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就是四川境內古蜀道的原始寫照。古蜀道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廢棄在了重巒疊嶂中,已經被時代遺忘了。

為完成《行走蜀道》這本書,七年來,老賈像侯鳥一樣來了去,去了又來,她不辭辛苦地在深山中的古蜀道上行走著、記錄著、思考著,她認真地考察每一段古道的來龍去脈,仔細地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她與深山裡那些從沒見過世面的山民交上了朋友。她要把這段快被遺忘的古蜀文明帶去大洋彼岸,讓更多的美國人來中國體驗古蜀風情。於是賈和普女士每次來廣元,我便帶她去看那些已經被廢棄的鮮為人知的古道和古遺存。我帶老賈去看元壩的柳橋牌坊,站在那精美的孝節牌坊前,老賈用她的DV一邊錄制一邊對著麥自己解說著,“牌坊是中國古代皇帝命令地方官員為那些孝敬父母的兒子或是那些死了丈夫不再嫁人的婦女立的紀念碑,這紀念碑是無與倫比的精美石刻藝術品,是一件超重量級的國家勛章。”一次在翠雲廊上漫步,老賈竟還觸景生情地背頌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樣的古詩句,作為一位外國人對一千年前發生在古蜀道上為楊貴妃飛馬傳送新鮮荔枝的故事也了然於胸,這不能不讓人肅然敬之。

老賈有關行走蜀道的書終於在美國出版了,她在第一時間給我寄來了樣書。老賈用中文在扉頁寫道——

晨風

我的書出版了,我非常高興。謝謝你幫我那麼多忙,送給我很多蜀道的書和帶我到孝節牌坊和柏林溝,很好玩兒。

你的朋友 賈和普

這書厚厚的有436頁,全英文的書雖然我讀不太明白,但從裡面老賈拍攝的那些圖片和繪制的地圖來看,這書飽含了一位美國友人對中國古蜀文明的熱愛,這書同時更體現出了世界文化大同和文化共有的一種精神。書的封面是賈和普女士在劍閣境內拍攝的攔馬牆翠雲廊,那蒼老的石板路似乎還映射著千年前古蜀文明的光芒。書的封面上有一句醒目的話“China’s Great Road”。長城在英語裡是“偉大的牆”(the Great Wall),在賈和普的心中古蜀道就該是中國“偉大的路”。



(賈和普行走蜀道之柏林溝古鎮)



(賈和普行走蜀道之元壩柳橋牌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