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山
午自嘉興歸杭。
傍晚去河坊街看燈。不出所料,人山人海。燈俗,各組巨型燈飾,無不脫奧運之題。比之去年廈門中山公園所觀,竟又遜了幾分。
晚上人翻數倍。若錢塘潮湧,人隨流而動,不得自由。余卷在潮中,呆想蘇夫子“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真乃千古絕唱,有情時萬裡不足懼;情絕輒去,不留余地。
好不容易脫潮而出。 登吳山,沿《儒林外史》馬二先生的足跡把吳山諸峰山脊來回踩踩。此地甚好。山頂置江南小苑,茶館林立,清梅夜綻,暗香浮動。
時一友尋來,山下不得見。吾電話告知已在山頂,城隍閣吳山大觀碰面。
友至。吾撫掌:“年前邀汝相陪雪夜登山。汝不肯。今終夜登此山。”友亦笑:“下山後再去抹煞局(massage) ,何如?”
遂又把這吳山脊西南自東北走了一遭。路有宋樟兩株,年逾七百。友輕謂人不如樹。吾曰不然。人在世雖短,然能動能走得自由;樹活千年而不得一日自由身,壽長奈何?
到得古戲台。余望戲台裡側兩門,一為“出將”,一為“ 入相”,駐足良久。想那卿相佳人,都付與斷井頹垣。戲台掾柱刻一對聯,台上華服笙歌,戲後湖光山色,遣詞不過中等才情,記不全。友憶舊時藥王廟,言廟前亦一戲台,聯題“名場利場即是戲場做得出潑天富貴,寒藥熱藥無非良藥醫不盡遍地炎涼。” 余咀嚼二三,點頭贊嘆。
後至阿菊茶莊一組清人飲茶雕像前。余二人觀其姿,揣其言,仿其態,玩謔嬉鬧,按下不表。
坡下至杭州博物館左側,前人掘井二三,泥石築井沿。燈晦,不見底。余欲試其深淺,蹲下,雙手游移草叢摸石。友人拉吾起:“甚髒。”吾脫其束:“汝一男子,何以憚髒?吾欲投石問路耳。”少頃,灌木叢下撿起一石,大若兩花生米。投之井中,窸窸然似有物阻。余大喜,轉身向友:“井不深,內壁雜草豐茂。”友揶揄:“汝非投石問路,此落井下石之舉。”
下得山來,河坊街已不似前時擁擠。余二人入太極茶館,要了藕粉,芝麻糊及湯圓各一碗,且作宵夜。
後往湖去。自湧金門西行轉湖。憩亭,登台,穿廊,倚榭。水際開闊,湖上煙花似火遠近盛開,鞭炮聲不絕,比平素冷峻之夜湖更添幾分親近嫵媚。 孔明燈幾盞,夜幕間徐徐飄移,各自為伍,孤獨亦逍遙。逢人點燈,吾二人必圍觀。燈自地起,暖從心生。一孔明燈剛升起,絆於樹梢,動不得。聽人言此即意味點燈之人願望不得實現。吾不忍,與友搖樹干,樹靜;持枝捅之,捅不著。作罷。想來一切皆有定數,強求不得。
夜深,步返。
(二)運河
運河武林門阜到拱辰橋,時車時步。盤算水暖花開之際走運河,拱辰橋至余杭塘棲段。此次略為探路。
昏至拱辰橋。梅香處處來。 啃了串糖葫蘆。拱辰橋為運河燈會之首,自此而下,兩萬燈籠沿岸排開。水聲燈影人清疏,比昨晚吳山燈會好了不知多少。
沿途賞燈。登雲橋與大關橋之間的小河直街,為杭州民間工藝薈萃之所。聽了會兒越劇,游走於民間藝術展各攤點。 亦有浙江古琴展室,余入,但見一桌一硯一水仙,卻是無琴無師。水仙開得甚好,黃蕊白瓣,余以手機鏡頭對准水仙。孰料眾人竟以為奇,圍之,人群中傳言此水仙乃國之珍品。余哭笑不得,收鏡頭。待人潮退去,與管理員請教一二。管理員言琴師乃中國古琴協會理事,元宵之夜在此撫琴,繞梁三日。今元宵已過,琴師遂攜琴而去。今室內所設不過普通物件,貴重之器昨夜俱已收回。
運河之風貌,此番略過。徒步後再細細道來。
(三)龍井茶博
近日讀《茶經》,心有所念。於是去了中國茶葉博物館。27路車上見一老嫗,余以座讓之。嫗喜,與余聊開。其乃龍井村人,植茶為生。余亦喜,將素存茶之疑惑一一問之,嫗應答如流。至雙峰,余先下。想起吾鄉之婦女。兩地婦人同樣熱情和氣,然閩婦質樸淳厚,世以夫尊婦卑,言語態度皆恭謹從命;亦有天真爛漫,才情橫溢者,依然心以為卑,尋不著底氣。杭州婦人亦是溫柔可親,然這溫柔之後的從容氣度,卻是吾鄉之婦所缺。
閉館後登茶博後山,名之吉慶。遍栽天下名茶。閩中名茶大紅袍,肉桂,水仙,在此亦有植株。拾級而上,漫山茶株,入眼皆綠。下山亦是茶園。余棄大道而走泥行,步茶畦。時已薄暮,溫度驟降,陰風來襲,余手腳冰涼,然心之清涼歡喜無以言表。迎面一孩童隨其荷鋤之母歸家,見吾直呼“阿姨”,邀吾做客其家。余笑謝之。此暮甚暖。
乘車回平海路。去購書中心取張岱《陶庵夢憶》。又覓《西湖夢憶》,不得。 抽明清散文一本,順手翻至徐渭《自為墓志銘》“ ……然文與道終兩無得也。賤而懶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浼袒禓似玩,人多病之,然傲與玩,亦終兩不得其情也。……” 掩卷而笑:好一句“賤而懶且直”,道盡性情。
(四)旅行者酒吧
夜去曙光路旅行者酒吧。酒吧不大,上下兩層。舞台壁畫頗有特色,劉翔拉登普京等多位巨腕漫畫,瞄槍者有之,手鼓者有之,持麥者有之。余與友二樓臨欄而坐。細細觀之,吧中客人越矩者甚少。 惟欄下兩桌不甚清靜。甫一入座,友指樓下一女子,劉海全梳到腦後扎成馬尾,頭上箍一發帶,露出光滑額頭。言此女定是自信過旺水性之輩。後觀此女之行,果真如此。
余幾欲將酒自二樓傾之,無惡意,但覺好玩耳。然樓下一桌三名彪漢。吾懼之,終不敢造次。
一男一女兩歌手各抱吉他,自談自唱。無鼓手。兩人輪番上陣,指法唱功皆可圈可點。
女子長發披肩,清麗高挑,音域寬廣,善爵士即興唱法,歌詞曲調應景而變。一首《望春風》,少舊式柔轉,多幾分江湖滄桑。此曲為台灣傳統歌謠。尋得童麗版,陶吉吉版,清音版,閩南語合唱版。鄧麗君版,齊秦版不得。各版比較,蘿蔔青菜之別,余尤愛閩南語合唱和童麗版,前者洋溢亞熱帶鄉土芬芳,宜戶外暢飲;後者如這江南絲竹,纏綿古典,宜湖上小酌。
男歌手亦及肩發,厚厚劉海蓋了眼睛。下唇飽滿若瓣,唱歌時酒窩微現。人言其性感。
吾不識風月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