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食

作者: ejuta

導讀 (戶部巷小吃) 武漢菜在中華菜系裡並不出眾,這裡人來人往帶來各地的口味,在雲夢蒸騰的燥熱之中融合迸發,卻無意停下腳步慢慢品嘗加以細化。在武漢吃食,不求精致但求野趣,聞名的飯館不見得好吃,路邊的酒肆卻常有別樣的風情。 我們在早上十點衝到“戶部巷”時正趕上下雨,肚子裡空空如也,看著面前的小吃兩眼發綠,於是馬不停蹄掃蕩了烤螺肉、熱干面、豆皮 ...


(戶部巷小吃)

武漢菜在中華菜系裡並不出眾,這裡人來人往帶來各地的口味,在雲夢蒸騰的燥熱之中融合迸發,卻無意停下腳步慢慢品嘗加以細化。在武漢吃食,不求精致但求野趣,聞名的飯館不見得好吃,路邊的酒肆卻常有別樣的風情。

我們在早上十點衝到“戶部巷”時正趕上下雨,肚子裡空空如也,看著面前的小吃兩眼發綠,於是馬不停蹄掃蕩了烤螺肉、熱干面、豆皮、豆腐花和牛肉餅。大名鼎鼎的熱干面吃起來和上海的拌面差不多,只是上面灑了不少花生醬,捧出來的時候滾燙滾燙,故此取名,我們吃了一家排隊最長的,覺得口味偏鹹。“豆皮”是用蛋餅包裹蒸好的糯米,填上各種各樣切成丁狀的餡料,在平底鍋內煎炒至皮硬之時切成小塊即可食用;豆皮外干裡潤,餡料美味,是我們公認的武漢最好吃的小吃。牛肉餅也做得很實在,裡面也包著厚厚的牛肉餡,攤主怕吃客拿不住,還特意用3根竹簽叉一個餅,4元錢一個可以管飽。“戶部巷”的小吃類似上海的吳江路,而且價格更便宜,用料更實在。中飯在歸元寺吃了一頓素齋。用茄子、豆腐等作出葷菜的效果,但是用油很重,口味一般。記得我吃過最好的素齋是在寧波奉化山上的一座寺廟裡,幾個婆姨用山上種的青菜和蘑菇包餛飩,我們每人吃了一碗覺得鮮美無比,坐在廚房外等著她們現包現下,直吃到第3碗實在撐不住才罷休。我所愛的“素齋”,真是要青菜蘿蔔做的青菜蘿蔔,帶著泉水的滋潤化入口中才好。像歸元寺這樣的做法,有點類似上海的功德林、棗子樹,好比男人唱花旦,樣子好看卻不中用,於我雖有藝術之美卻無性感之韻,索然無趣的很。我們下午在東湖碰上大風大雨,沒了游玩的興致,想吃點東西早點回家。出租車上看見湖邊上有家新開的飯館,掛著新開打折的廣告,就撞了進去。天氣不好,店裡就兩三桌,我們點了幾個家常小菜。湖南菜小炒牛肉拌上香菜很是可口。特色的臭鱖魚有點不太適應,第一口下去感覺特別腌鹹,後來再吃就好多了,魚肉很緊實,可見是新鮮的活魚腌制而成。結帳時候,老板娘特地來問吃不吃得慣這種口味,言語誠懇,很客氣。另外我們的服務員是個武大的女孩,說是內蒙古來的,在這裡打工,上完菜以後就安靜地在一旁看書。在外旅游吃飯其實最喜歡這樣的店,有點不一樣的味道,又有點家的感覺。一日三食,戶部巷的看起來最“武漢”,東湖邊上的無名小店更有趣一些。


(東湖邊上無名小店的小炒牛肉)



(臭鱖魚)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