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櫻花節

作者: 大懶咪

導讀去武大,是慕其櫻花節之名。 武漢人對賞櫻的熱衷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去乘的公交上就聽到數人議論花開還是落。到了校門口,只見人頭攢動,不管是游客還是學生,入校都要排隊。為了控制游客人數,校方還在賞櫻期間征收了10元的門票。 但武大櫻園的櫻花實在不算多,倒是賞花的人擠滿了一園子,把不寬的山路堵得水泄不通。來者多為年輕情侶,兩人手中各一支可愛 ...

去武大,是慕其櫻花節之名。

武漢人對賞櫻的熱衷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去乘的公交上就聽到數人議論花開還是落。到了校門口,只見人頭攢動,不管是游客還是學生,入校都要排隊。為了控制游客人數,校方還在賞櫻期間征收了10元的門票。

但武大櫻園的櫻花實在不算多,倒是賞花的人擠滿了一園子,把不寬的山路堵得水泄不通。來者多為年輕情侶,兩人手中各一支可愛多;也有全家結伴出行,找一片草地,鋪一席塑料紙,和著春色野餐的。游人之意已不僅是花,賞花成了武漢人的一項習俗。

賞櫻帶來的巨大人流打亂了武大正常的生活。成批的游客帶來了擁堵和成批的垃圾。作為女生宿舍的櫻一至櫻四樓,由於其屋頂可以俯瞰校園,所以成了眾多游人的駐足之地。但從屋頂上也可以一覽面向內院的每一個宿舍的窗戶。

當然,櫻花節給武大帶來的影響也不全是負面的。節日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門票帶來了收入,期間還有不少學生充當了義務導游或是做起了生意,獲得了社會實踐的機會。

武大校園裡的建築是吸引眾多游人的另一個原因。

校內大部分的建築都有相當的年齡了。老房的改造僅限於室內,略顯破敗的外觀則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加上新建的樓多蓋在外圍,所以校園內保持了厚重的歷史感。武大的老房子與其它校園相比有顯著的特色,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用混凝土澆鑄的中國古典與西方復古主義結合的建築。和木跟石材相比,混凝土有更強的塑形能力,也便於建造,但無法展現雕梁畫棟的細部。這些自民國時代就矗立於此的混凝土塊經過歲月的洗禮,已被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青苔。泛綠的、敦實的外表透出一股陰氣,令人聯想起陵寢建築。

武大建築另一個特點就是依山而建,尤其是獅子山上的老建築群。下面建築的屋頂往往會成為上面建築的前廣場,所以就有了前文中所述的女生宿舍被窺視的尷尬。

2008-4-4 GXK



(人頭滿園)



(圖書館)



(依山而築)



(一覽無余)



(青苔外衣)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