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萬裡路(14)—走進布達拉

作者: 三色元

導讀神聖、莊嚴和神秘的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具有濃郁的藏式建築風格。每年有上百萬的朝聖者和游客前來朝靚,是來藏之客的必訪之地。青藏鐵路開通,來客成倍增長,進入布達拉宮的門票,常常需要預定好幾天以後的。作為攝影者來講,布達拉宮周圍的廣場似乎更適合他們創作。 我們住在布達拉宮後側的行者驢居,一大早醒來,高原特有的陽光喚起了我的創作欲望 ...

神聖、莊嚴和神秘的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具有濃郁的藏式建築風格。每年有上百萬的朝聖者和游客前來朝靚,是來藏之客的必訪之地。青藏鐵路開通,來客成倍增長,進入布達拉宮的門票,常常需要預定好幾天以後的。作為攝影者來講,布達拉宮周圍的廣場似乎更適合他們創作。 我們住在布達拉宮後側的行者驢居,一大早醒來,高原特有的陽光喚起了我的創作欲望。叫上女兒,沿著小巷來到了布達拉宮附近。整個布達拉宮周圍都是空曠的廣場,後廣場如花園般美麗,冷雲彬、松柏以及不知名的樹木,參差林立,還建設了音樂廣場及噴泉水池,現代建築與傳統風格渾然一體。正在這時,一抹金黃色的陽光照耀在布達拉宮,周圍則相對暗淡下來,金壁輝煌的布達拉宮如天上宮闕,讓人心顫如醉,精神迷離。不少攝影者正架著相機,仿佛早就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在廣場四圍,到處有轉經轉廟朝拜的信徒,他們或順時針繞著布達拉宮行走,或五體投地的朝拜,或搖著手裡的轉經筒,或轉動布達拉宮城牆上的法器輪,我沿著轉經的方向,捕捉著每一個細節。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過去了,我才回到原處,女兒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

中午時分,在西藏朋友索納旺姆的幫助下,我們有幸簽到了民政局接待票,進入了這座世人景仰的聖殿。

大門牆樓上,一群藏族姑娘,正在強烈的陽光下跳著鍋莊,仰望上去,在拉薩特有的藍天白雲下面,如同仙女搖戛,令人有一種步入瓊樓玉宇的感覺。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

沿著迂回曲折的之字開階梯,我們進入白宮參觀。白宮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它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的場所,共有七層。最頂層是達賴的寢宮“日光殿”。日光殿分東西兩部分,西日光殿(尼悅索朗列吉)是原殿,東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後來仿造的,兩者布局相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是一般人不能進入的地方。宮內的柱梁上有各種雕刻,牆壁上的彩色壁畫面積有2,500多平方米。白宮在紅宮的下方與扎廈相連。扎廈位於紅宮西側,是為布達拉宮服務的喇嘛們的居所,最多時居住著僧眾25000多人。它的外牆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宮的一部分。

紅宮最主要的建築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安放著歷代達賴喇嘛遺體。從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職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華的靈塔。這些靈塔大小有別,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頂、塔瓶和塔座組成。塔頂一般十三階,頂端鑲以日月和火焰輪。塔瓶存放遺體,分成內外兩間。外間設佛龕,供千手千眼觀音像,內間一床一桌,床上安放達賴屍棺,書桌上放置達賴生前用過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靈塔都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顯得金碧輝煌。其中最為壯觀的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高達 14.85米,當時為建造它,共花費白銀104萬兩,並用去了11萬兩黃金和15000多顆珍珠、瑪瑙、寶石等。十三世達賴的靈塔也高達14米,用去了 1.9萬兩黃金。

金頂共有7座,位於布達拉宮的最高處,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四周還有寶瓶、精幡等裝飾。由於地處拉薩中心的制高點,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刺破蒼穹的金頂。到達拉薩那天,就是這金頂的光芒,吸引了遠在318國道上行走的我們。

兩個小時的參觀匆忙而激動,寢宮、金頂與地宮等,都是不得其門而入的禁地,參觀者也不能在宮內拍照。盡管留有遺憾,但我們有幸實現了很多人無法實現的夙願:走近布達拉宮!





(霞光中的布達拉宮)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