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天的時候出差到成都,住了1晚,對這個城市的印像很不錯。我不吃辣的,銀杏酒家的菜實在是很有特色。而且那時候是咱們公司客戶,招待老板的,東西錯不了。
2008年春天中轉到成都,卻一下子讓我覺得這個城市很糟糕。
首先是交通糟糕,堵車,打不到車,公交車收的還特別早,9點看完演出,站牌上的近10路車都已經休息了,還剩一個不到我們要去的地方。又下著雨,怎麼都等不到車,最後還是走回了旅館。這時候就慶幸沒跑老遠去老順興,不然走回來就是不迷路估計也天亮了。
然後是吃的不地道。因為時間緊,沒辦法特地去網上介紹的那些特色店吃,就隨便在錦裡吃了點小吃,路上面館吃點面,龍抄手吃點心套餐。就覺得雞湯抄手還不錯。不過價格可都並不便宜。也許今年CPI太高,成都也不能幸免吧。穿街小巷的小吃攤更是沒見到幾個,見到的也就和上海做的那些差不多,沒什麼特色的。倒是張飛牛肉門口必定有個張飛打扮的伙計招呼客人,挺好玩的。不過沒進去吃,怕辣。
再說說玩的。因為門票貴,我們到的又晚,都快5點了,就沒進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就照了個相。據說裡面也沒什麼可看的。錦裡吧,短了點,店鋪少了點,東西貴了點,沒啥大意思。不過在茶館裡表演古箏的姑娘還滿靈的。
晚上在武侯祠大戲台看的川劇表演,80/人。掏個耳朵30是不貴,因為沒嘗試過。不過師傅接著也沒打招呼就按摩了起來要收我50,就覺得不爽。比起台上的演員,他這80賺的可快了點,而且關鍵是我一開始就說了只采耳,還強買強賣的給你按了先。印像一下子大打折扣。
表演還是不錯的。至少川劇那些絕活如果在電視上看,效果肯定是打折扣的。不過麼,感覺就這麼太演出,50的票價就真的值了。
一般我們出門玩都會到當地的足浴去放松下順便體察民情。這次因為下雨,我又頭疼的厲害,一路上好多家,都沒去。不過11點多經過人民公園那裡一家看起來很平民的足浴館時發現,人還真多。而且傍晚我們經過的時候它已經滿座了!關鍵可能還是便宜,泡一下才6元!
然後就該說買特產了。到紅旗連鎖看了,其實就是一超市,我還以為是專門買土特產的呢。現在這社會,什麼東西在上海買不到呢,家家都想打進上海這個市場呢。豆干牛肉什麼,貴是不貴,就是覺得重,同樣的牌子,還不如在家門口買呢。你看,這旅游的又一大樂趣就這麼被市場經濟給和諧了。
最後,當從九寨溝轉機到成都機場的時候,終於發現,機場的冰淇淋價格還公道。
別了,成都。別了,九寨。別了,我10年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