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游記猶如結繩記事,因為過程是匆忙的,所以就按流水帳走了。11號晚上7點 到達麗江。
12號早晨10點50分 乘車去黎明。
黎明在麗江的西部,是個十分偏僻的傈僳族聚居鄉。到黎明需花6、7個小時,其實路途並不是十分遙遠,只是路面狀況太差,其中從中興離開金沙江畔去黎明那一段路是我見過的最崎嶇的路,甚至它只是勉強可以稱作路。
一出麗江縣城,便可以看見一片浩瀚的大湖---拉市海,車上的當地人非常熱情樸實,還給我唱起納西族民歌《雪山山歌》:拉市的辣椒特別辣,拉市的姑娘特別好……。
車到雄古時,一眼就看見了巍峨的玉龍雪山,掩映在厚厚的白雲中。沿山路盤旋而下,遠遠看見長江在山腳下蜿蜒而去。
沿江逆行,不多會兒便看見一片楊柳成林的沙洲,開始誤以為是江心沙洲,等慢慢轉過一個大彎以後才發現是對岸延伸成的半島。原來這就是號稱“長江第一灣”所在地---石鼓鎮,長江在這裡扭了個大麻花。
一過了石鼓,柏油路被碎石路所取代。路旁遍布農田。粉紅的是花蕎,綠色的是苦蕎,直聳的是烤煙,傘冠的是魔芋,還未及仔細品味美景,我就遭遇了第一件悲慘的事。那一站是中興,再沿江前去就到維西了,而黎明須得拐進山裡,車上本來是滿座的當地人,居然在這裡全下車了。於是司機師傅讓我下去轉乘另一輛破爛不堪的小巴進山。於是我這個被轉賣的“豬仔”開始了生平最為顛簸的行程。路是土路,基本就一車寬,坑坑窪窪,沿著一條不知名的小溪逆行而上。有時候溪便是路,路便是溪。山澗兩旁長滿了高達二三十米的青松,合抱粗的核桃樹。山上綠草連坡,點綴著黑羊白羊,猶如黑白珍珠灑在綠毯上。就連這裡的天,都藍得那麼招搖,肆無忌憚地浮起朵朵白雲,將山巒印成深淺錯落的光影幻境。有時候需停在路邊十幾分鐘只是為了與對馳過來的車輛錯開。顛簸了近3個小時,才走完這二十幾公裡路,到達黎明鄉。
初到這裡,便發覺一個奇怪的現像,很多婦女或女孩都穿著牛仔褲,令我這個同樣穿著牛仔褲的異鄉人錯愕不已。因為除了這,怎麼看都是很淳樸落後的偏遠地區,甚至不少身著彝族服裝的婦女聽不懂普通話。
翌日清晨8:00開始登山。山就在小鎮後面。當地人稱烏龜山,垂直高度約700米,滿山都是大腿粗的青松。登山途中遇到兩處潺潺流淌的泉水,十分清澈,為免鬧肚子,沒敢嘗試。林間處處生著小花,姹紫嫣紅,還有點綴在厚重青苔中如花般的寬葉草,摸上去猶如塑膠材質,葉片猶如彝族裙褶。抬頭四望,常可以看見紅色突兀的峭壁,驚心奪目。爬了約莫2個時辰,走走停停,終於到達山頂。山頂被當地人稱為烏龜背,狀如菠蘿,又似手雷,色朱紅,料想是火山熔岩形成的,非常奇特,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丹霞地貌,而這裡分布著全國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山巔,連心靈都清澈起來。
一路上來,不斷被眼前美景奇峰所吸引,以至於不知不覺一卷膠卷就完了。看樣子此次准備的三個膠卷出不了麗江便得告罄。
在當地,從12月到1月,還會有太陽一天之內三起三落的奇異景觀,可惜無緣得見,不能一睹真顏了。
下午沿著山澗的小溪往裡走,到了這些朱紅岩峰跟前,找塊干淨的大石,盤腿坐上,靜靜地傾聽流雲浮動,山巒私語,小溪喧鬧。自然之美,在這裡顯示出巨大的力量,仿佛把人都融化進去,變成了其中一份子。
在下午漫步途中,一條黑狗的出現令整個行程頓時顯得有趣起來。這條黑狗毛色锃亮,尾巴相當漂亮,毛茸茸地卷成一個圓圈,隨著身子的小跑,一顫一顫,如同摩登舞者的鴕羽裙邊。不知從哪段路起,這條老狗默默地跟在我身後,保持一段距離,我停它停,我走它走,不離不棄。當我出聲召喚它時,它一如當地羞澀的彝族同胞,害羞地閃到路旁,不做任何應對。一直跟了約一個小時,它才恍悟般轉身跑走。整個過程,沒有一點征兆,也不明它的真正意圖,只是免去了我行程中不少的寂寞。
13號凌晨6:15,乘車返回,上午9:50便到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