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06
前一天晚上我和老爸趕夜車去諸暨,才13的車票。清晨天沒亮就到了。實在是到的有點早,好歹這是第一次自助旅行,計劃得不是那麼全面,只好在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裡面貓了一會。天終於亮了,我們走下山(諸暨火車站建在山上),去汽車站坐車去五泄,才4元的車費。13.50的門票,一進門沒走多就就可以看到五泄湖水庫,好清雅的一片湖水,而且因為我們到的比較早,也沒有什麼游客。特別清淨。再進去就是順著山勢上去的五個瀑布。五泄的水最大,有30多米的落差;氣勢猶如萬馬奔騰的四泄;水寬潭深的三泄;經過龍門到的小“人字瀑”的二泄;還有小家碧玉的一泄。這個瀑布當時看來還是很不錯的,有山有水,但是現在走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對它沒有很深刻的印像了,只記得我在三泄的時候在水潭裡耍玩,一個不留神,整個人摔坐到水裡,那個透心涼啊,舒服!可是後來的善後工作就比較麻煩,到處找遮蔽處換衣服,呵呵,實在是汗顏啊!後來T恤就靠太陽的溫暖來曬嘍!
回到諸暨市,買了兩條淡水珍珠,好像才9塊錢一條,一條白的,一條粉的,現在也不知道被我扔到哪裡去了,實在是一種浪費。
午飯後我們坐車去了蘭亭,開始下大雨,我記得大門口有一個刻大理石鎮紙懂得藝人,手藝好的一塌糊塗,那蘭花、菊花、各種字體的中文字,他小刀一轉就活靈活現的出現了,實在是厲害。蘭亭作為王羲之先生的故居來開放的,門票卻只有6元,實在是太便宜了。雨繼續下,只好打著傘游覽了,反正雨中更有風味,別有一種情調。進門就有一個大池塘,邊上有塊大石頭,上面寫著“鵝池”,池塘裡面還居然真有幾只有大無畏革命精神的鵝冒著雨在游啊游。呵呵!據說這個“鵝池”碑如果你細看的話會發現兩個字的書寫風格不同,說當年王羲之在寫這兩個字時,剛寫好“鵝”字,聖旨到了,於是他擱下筆去接旨。他兒子王獻之一時興起,就提起了筆幫忙補上了這個“池”字。不遠處有墨池,好大的一個池子,現在都是黑黑的,傳說是王羲之小時候練書法是洗筆的專用池。能把那麼大一池水搞成黑的,得花多少工夫?再往前,有一塊挺奇怪的地方,一些低矮的小石座邊有一條曲折迂回的小水流,這裡就是著名的“流觴曲水”,當年王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共41人在此圍坐,水流將酒杯停在那個面前,那個就飲酒一杯,並賦詩一首,每次都能出一個詩集,出產率實在是很高!再過去有一個御碑亭,猜猜是哪一個有閑情雅致的皇帝留下的?答案揭曉,正面是康熙爺留下的墨寶,他摹寫了王先生的“蘭亭序集”,背面是乾隆爺創作的“蘭亭即事”的七律詩。一個名人故居能留下兩為皇老爺的墨寶的,實在是不多啊!
晚上我們趕到了紹興城。這裡可是我的籍貫所在地啊!雖然我老爸出生在上海,可是我爺爺,我爺爺的爺爺可都生活在這裡啊,實在是感到親切。
第二天,雨繼續下著。無奈,我們先坐車去了東湖,門票才5塊。紹興一帶很多的旅游景點包括東湖、吼山之類的地方都是當初先人們開采石頭後留下來的人造奇跡。東湖裡面有很多這樣的遺跡,有很多因為開采而形成的低窪現在已經成了小湖泊,邊上到處都是筆直的山壁,全是先人們一點一點開鑿出來的,而且留下的痕跡是那麼整齊,現在的水平也不過如此吧,而且現在炸藥是那麼的普及。人工湖上,漂著好多招攬生意的烏蓬船,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劃船,而且紹興的烏蓬船非常有特色,是手腳並用的那種,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張空整條船。望著湖面上雨水滴形成的一圈又一圈的水痕,思緒就能一下子飄去很遠。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一個帶著氈帽的老人把船劃到我們邊上,說開個張,雖然我們就想隨便走走,但他實在是太老了,讓我們不忍心說不,就搭他的船去到湖中山壁那邊,去看了那個著名的陶公洞,去學一下“井底之蛙”“坐進觀天”。
回來紹興市內的解放路上,四周圍有很多的名人故居,比如秋瑾故居,再比如魯迅紀念館(百草園和三昧書屋,還有那個“早”字),還有著名的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和鹹亨酒店,門口的孔乙己的雕像又將我拉回魯迅先生的著作,那句孔老著名的語錄“不多哉,不多已”,呵呵!
午飯後我們去了禹陵,6元的門票,是先祖大禹的陵墓所在地,風水是好的沒話說,背靠著會稽山(那中著名的黃酒品牌)。禹廟相傳是啟建的,還立了一塊字型怪異的“禹王碑”,實在不懂寫了些什麼。
傍晚我們搭火車去了杭州,就住在六和塔邊上,夜游錢塘,並因此而感冒。所以說出去不管多熱,都應該帶一件外套,冷了穿上,夜裡當被子蓋,呵呵!在江邊吹風感冒,實在是不劃算。
第三天的游程非常簡單,早上去了岳王廟,然後坐船游覽西湖,並在中山公園上岸,去裡面看了西冷印社,和“孤山”拍了照,一路轉到斷橋,因為實在是去過太多次了,已經沒有太多的感想,在此略過。傍晚火車返滬。三天時間,非常輕松,有機會可以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