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婺源行

作者: 雪域風雲

導讀頂著“中國最美的鄉村”的盛名,山清水秀的婺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這其中也包括我。江西婺源原本是古徽州的一部分,就像如今的西遞、宏村一樣,只是在建國後因為行政區劃調整,不知怎麼陰差陽錯被劃到江西去了,實際上婺源是標准的徽州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旅游的初級階段,人們看重的是自然風光,在我的大學時代,只聽說過黃山,根本 ...

頂著“中國最美的鄉村”的盛名,山清水秀的婺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這其中也包括我。江西婺源原本是古徽州的一部分,就像如今的西遞、宏村一樣,只是在建國後因為行政區劃調整,不知怎麼陰差陽錯被劃到江西去了,實際上婺源是標准的徽州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旅游的初級階段,人們看重的是自然風光,在我的大學時代,只聽說過黃山,根本不知道有徽州文化一說,即使到了我97年第一次登黃山,下山後也是直奔千島湖,別說沒聽說過西遞宏村,即使知道也不會去的,那時的旅游基本還停留在到此一游的階段,不怎麼用心去感受,不知是因為年輕還是因為沒文化。後來慢慢聽說黃山邊上的西遞宏村,再後來知道還有婺源,再後來才知道婺源和徽州原本是一家。到了06年的秋天,自駕去了西遞宏村還有附近的南屏關麓,感覺很好,但是大致相同的文化氛圍和建築風格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內心覺得今後類似的徽州人文景觀可以不必再去了,這中間自然也包括婺源。經過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當08年春天又回到身邊的時候,壓抑了很久的游興立即就爆發了,一個月內,先後去了蘇州的東山西山,無錫的黿頭渚,杭州的太子灣,從梅花、櫻花、桃花、海棠直到梨花,幾乎每一個春光明媚的雙休日都沒歇著。今年是取消五一長假的第一年,眼看清明假期將至,想想周邊一日行程可至且值得一游好像也只有婺源了,於是在攜程網上看了好些有關婺源的游記,對所謂“中國最美的鄉村”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我計劃的行程是:3號夜裡12點鐘出發,4號和5號上午游婺源,下午趕往杭州,6號游西湖,傍晚回常州,如果無人同行,就獨自一人出發,雖然人更累點。終於在3號晚上8點鐘得到了曉剛夫婦與我同行的答復,留給我的時間只夠到攜程網上去訂房了,於是訂好黃山梅地亞大酒店和杭州玉皇山莊各一天的標間,稍事休息片刻就在半夜出發了。行程是按照多走高速設計的,常州出發走寧杭高速經杭州繞城轉徽杭高速,屯溪下高速至婺源,全程500公裡,預計費時6-7各小時,過路費近200。 而我原計劃是經安徽廣德、寧國、績溪到黃山轉道去婺源,這條線路多是省道,費用較省,由於基本是直線距離,比高速大約要近100公裡,過路費連50都不到,路況也不錯,但是考慮到曉剛夫婦安全至上觀念,我不得不放棄這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這就是朋友之間的遷就。改了路線,沒想到還要改行程,等曉剛上車後,我才知道他6號還有安排,我們必須要在5號晚上或者6號上午趕回常州,於是臨時把原計劃的三天行程壓縮到兩天。兩地都壓縮半天時間,婺源用一天走完,杭州用半天繞一圈西湖。受時間有限的制約,一般短途旅游我都是安排半夜出發天亮到,這樣可以把有限的白天時間更多地用在游覽上,反正累的只是我,別人在車上一樣可以睡覺,雖然不怎麼舒服,但總比我這個開夜車的要好很多。我們是半夜一點鐘准時出發的,寧杭高速浙江段路況要比江蘇段差很多,大貨車排滿窄窄的兩條車道,等轉到徽杭高速後又完全是另一番景像,路況極好,但幾乎沒車,尤其是到了安徽境內,全程我們看見的車肯定是個位數。不過路況雖好,因山區坡多彎急,限速多為80,個別路段竟為60,可能是全國最低的,前頭是沒法超速,後頭是沒敢超速,一路循規蹈矩開到屯溪下高速已是早晨7點,轉上一條不收費的公路向婺源進發,果然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路是越走越差,沒一會兒就變成了盤山公裡,路很窄而且坑坑窪窪,很難超車,看看GPS上只有90公裡,結果開了將近兩個鐘頭,這是我第一次開山路,感覺很新奇,但並不難,只是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由於本次婺源的行程直到最後一刻才確定下來,而此前看攜程網上的游記時並不是很用心,只是大概看看,光知道婺源的景點非常分散,多達十幾處,分布在東線、北線和西線,手頭沒有詳細的婺源地圖,到底怎麼個玩法自己心裡也是一點數都沒有,原本一天半時間還有點機動的余地,現在只有從早到晚一天時間,只能看到啥就是啥了,即使有什麼遺憾也只能留待下次。車至江灣(江澤民祖籍地,號稱“偉人故裡”,門票50,僅有些徽派祠堂之類,不值一游,直接跳過),下車問路順便買了一張婺源的地圖,稍作研究後定下了這一天的行程安排,先游覽東線的江嶺、曉起和李坑,然後看情況再去北線的思溪延村和彩虹橋,其余的景點就免了,反正徽派的建築我們已經看了很多很多了。一般游婺源,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網上推薦的就是東線,所謂東線是婺源景點的“精華”,實則就是開發比較早、游客比較多而已,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一路緊趕慢趕,費時8個鐘頭,終於在上午九點到達此行第一個目的地-江嶺,這是婺源一個著名的不花錢的景點,也是這個季節最熱門的景點,熱到發燙,因為這裡有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油菜花。其實在來的路上,還是天色微明的清晨,在徽杭高速的兩旁就斷斷續續出現金黃色的油菜花,既有山坡上的一小片一小片,也有綿延包圍整座村莊的,當時就很激動,因為來之前曉剛說油菜花應該謝了,這是他老婆根據常州節氣判斷的,而我在網上查的結果是還有一個星期,但到底怎麼樣,自己心裡也沒底,看到安徽油菜花正盛,想必近鄰的江西也是如此,現在身臨其境,果然如此,不虛此行。 江嶺是個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莊,從曉起再過去8公裡路程,原本交通不便,但是不久前剛修了一條柏油路直到山頂,山腳下正在修建停車場,我估計當一切就緒後第一件事就是收門票,而且肯定不菲,問了山上的村民,果然如此,看來我們搭的是標准的末班車,趕快享受這免費大餐吧,要知道這在當今世道已經很少見了。江嶺梯田是兩山對峙,一條小路從中間穿過,一般是登上左邊的山頂向下俯瞰油菜花海,從上往下是層層的梯田,直到谷底是一個小小的村落,都是那種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再往後,在村子的後面又是層層向上的梯田。站在山頂往下看,一望無際,層層疊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波浪一樣,一輪一輪,從自己的腳下一直綿延到對面遙遠的山腳下。在現在這個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江嶺毫無疑問就是婺源最熱的景點,再加上不收門票,我估計游客一定很多,所以我們是跳過曉起先到江嶺,事後看來這是個正確的決定。我們到江嶺時,由於大批的團隊游客還沒到來,江嶺還比較清靜,美中不足的是天氣不太好,天氣預報這兩天都是陣雨,昨夜應該是剛下過雨,路面還有點濕,所以站在山上向遠處眺望,可以看見大山被一層薄霧籠罩,太陽自然是不見蹤影,這種天氣人很舒服,非常適宜山間散散步,呼吸新鮮濕潤的空氣,對我們這些長期在密閉空間工作的人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但是,對喜歡攝影的我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天陰倒在其次,一層淡淡的薄霧降低了能見度,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比較差,或者說很不好,所以,有好些“色友”把“大炮”架在山頂上,一邊閑聊一邊等著雲霧散去的時刻。普通人會誤認攝影是件很瀟灑的事,其實是件很苦的差使,一張好照片有時不知要等多久,就比如今天,最終注定他們全是白等,因為光線始終沒有好出來。上山是沿著新修的柏油路走上去的,下來就不必了,直接從梯田中間小道走下去,剛才還在腳下盛開的油菜花,此刻就在自己的身邊,每一個人都被那黃色的花海包圍著。一般團隊游客回到山腳下就算游完江嶺了,而我們看看時間還早,就向村裡走去,我有兩個目的,一是我想在村裡吃一頓正宗的農家餐,還有,就是村子後面還應該有大片的油菜花地,我一定要找到。結果,第二個目的達到了,第一個目的沒達到,我把農家餐想像得太好了,當我看到普通婺源農家陰暗潮濕的生活環境後,食欲蕩然無存,我敢斷言,贊美婺源農家餐的人,其對比參照物肯定是團隊餐的八菜一湯,在環境和口味之間,我寧可選擇環境,我親眼所見,婺源農家的廚房與敞開式廁所僅僅是幾步之遙。在七彎八繞之後,我們終於走到村後那一大片油菜花田中,這裡除了我們之外幾乎看不到一個游客,太陽雖沒出來,但天色亮了好些,剛才還是黃色的油菜花漸漸泛出了金黃色,我也趁機拍了好些照片,想必效果要更好些。既然在江嶺吃不成農家餐,看看也快日近晌午,那就趕往下一站-曉起,在曉起村口剛停好車,一個老太太就上來拉客吃飯,看看村口飯店很多也不知好環,干脆就跟著老太太去了村口一家小飯店,點了幾個婺源著名的菜,土雞湯,荷包魚,腊肉炒筍片等,從村口排滿的大客車你完全可以想像出蘿蔔快了不洗泥是什麼意思?菜的口味相當一般,簡直是糟蹋食材,米飯是整桶蒸出來的秈米飯,難以下咽。當然,好處也是有的,飯後,飯店的主人告訴我們從他家的邊門可以直接進村而不需買票,想想三個人省了108的門票,你對那150的午餐還能有什麼意見?曉起是個村落,分為上曉起和下曉起,中間相隔大概有兩裡地,整個曉起號稱“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不知這個稱號是誰授予曉起的?有點過頭!尤其是下曉起,環境很糟糕,地上到處是污水和垃圾,村邊河水也是很不干淨,看上去黑乎乎的,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把曉起和“生態”兩個字聯系到一起。而且下曉起商業氣息太重,密密麻麻全是商店,以前人們總是說周莊商業氣息太重,但是我覺得周莊至少要比曉起干淨整潔得多。上曉起要比下曉起清靜好多,游客也少。從上曉起通往下曉起的路是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道,邊上是綿延不斷的油菜花,我想如果不在旅游旺季,清晨或是傍晚,一個人獨自走在這青石板路上,感覺一定不錯。這裡有一個悖論,自己要出去旅游,又要嫌景點人太多,難道要別人都回去只許你出來不成,畢竟像婺源這樣的景點一年之中,最美最動人的也就這十幾天,而中國竟然有十三億人口,我一直說中國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實在太多,多到這片土地幾乎無法承載。幾乎是逃離下曉起趕往計劃中的下一個景點-李坑,李坑以小橋流水人家為賣點,離江灣不遠,就在婺黃公路的邊上,但是還沒看到景點大門就給嚇了回來,在離停車場還有好一段距離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旅游車就把路都給堵死了,需要把車停在遠離景區的地方再步行進去,想想李坑此刻肯定是人滿為患,於是放棄,直奔計劃中的北線。北線計劃去兩個地方,思溪延村和彩虹橋。無論門票還是地圖都沒標出思溪延村是兩個地方,實際上是思溪和延村,這是兩個相距很近的村落,至於為什麼出售兩個村的聯票,我到現在也沒搞懂。當時我們都以為思溪是定語,就像江西婺源的江西一樣,直到回了常州再看別人的游記才知道,我們沒去附近的思溪,自然也就沒看到那通濟橋,傳說那橋很美,甚為可惜! 我們將近三點到的延村,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天空還飄起了小雨,村子不大,人也很少,延村的建築相對婺源別處要顯得更氣派些,因為延村的建築主要為徽商所建,有“儒商第一村”之稱。延村的視覺效果比較好,粉牆黛瓦馬頭牆,由於有了年頭,斑駁的牆面特別顯出歲月的滄桑,很有點中國水墨畫的韻味,再加上無所不在的油菜花,就算是絕配了。路上有人說:如果沒有油菜花,婺源一錢不值。這話雖然有點偏激,但是也不能說沒有道理,至少這個季節的游客大多是奔著油菜花來的。如果沒有油菜花,我覺得西遞宏村更能代表徽派建築的精髓,當然,婺源的自然風光也是不錯的,但是一定要避過眼下的游客高峰,方能體會出“中國最美的鄉村”。出延村已將近四點鐘,因為陰天,天也暗得早,考慮到還要回黃山,關鍵是要翻越山路,出於安全考慮想趁天黑之前趕到屯溪,於是決定放棄彩虹橋直接返程,就此結束本次有點匆忙的婺源之行。沿途遇到像月亮灣這樣風光不錯的地方,就停車拍拍照,走走停停之後,在盤山公路上一路狂飆,終於在傍晚六點半趕到黃山梅地亞大酒店。考慮到在黃山只有一夜的停留,唯一的安排只能到屯溪老街去轉轉,僅僅是看看而已,我們早就沒有在旅游時購物的勇氣和膽量了,即使是吃頓晚飯這樣的小事,我們也是小心翼翼,向屯溪當地人打聽他們吃飯的地方,我們盡量回避那些專為外地游客“服務”的飯店,結果在他們的熱情指引下,我們找到一家安徽土菜館解決了晚飯問題,其中毛豆腐和臭桂魚都是當地的特色菜,溫熱的黃酒下肚,微微的醉意直讓人感嘆人生幾何?相約次日睡到自然醒,一夜無夢到徽州,哪知無福消受,早晨六點就醒了,淋浴、早餐、洗車(太髒!怕不讓進杭州,當然也不好意思把那麼髒的車開進 “天堂”杭州)、退房、加油,磨磨蹭蹭直到九點鐘才踏上徽杭高速。天漸漸的晴了起來,藍天白雲之下是連綿不斷的油菜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金黃色,隨著離杭州越來越近,天色慢慢又陰了下來。我們是中午時分到的杭州,這是我今年第二次來杭州,半個月前曾來太子灣賞過櫻花,當時桃花開花率只有1%,現在杭州氣像台預報桃花開花率為70%,為最佳觀賞期,這次來杭州主要就是為了桃花而來。為了對付杭州超貴的停車費,我准備在柳浪聞鶯邊上的紅泥吃中飯,然後到晚上再來取車,哪知先知先覺的杭州人民早就想好對策應付我等,吃飯免費停車兩小時,過後每小時20元,於是只能把車停到附近四宜路旁邊的道路上,就賭杭州警察不會到小巷子裡貼單拖車,果然省了好些停車費,今後再來杭州繼續照此辦理。此外,杭州市在旺季對進入西湖周邊地區的車輛實行單雙號制度,很幸運,我的3105在4月5日享有一天的特權。從紅泥出來已經下午一點多,算算時間,滿打滿算只有半天或四個鐘頭,這點時間只夠繞西湖一圈,我們的計劃也就是暴走半天,看看能否把西湖走下來。清明也算是第一個小長假,剛到柳浪聞鶯,立刻就感受到了長假的威力,湖濱游客摩肩接踵,但是桃紅柳綠,景色宜人,正是春天最美的時刻。因為來的次數實在是多,我甚至能清楚記得西湖邊哪一株桃花最漂亮。沿著湖濱向北,白堤、曲院風荷、蘇堤、花港觀魚,再到柳浪聞鶯,整整一圈,用了四個多鐘頭,比去年用一天時間,也算是一個新的記錄了。晚餐想去名聲在外的河坊街解決,順便逛逛這條著名的仿古街,一路步行過去,確實很熱鬧,游客很多,雖說是仿古街,但是現代氣息還是比較濃的,這時天空飄起的小雨也越來越大,看著整條街幾乎爆滿的飯店,實在不知哪家更合適,這時我干脆做了一個最保險的選擇,再去紅泥,因為中午吃的挺好。晚餐過後,冒著大雨,費了很長時間才把汽車開上中河高架,此後一路順利,在半夜一點整的時候回到家裡。從出家們到進家門,整整48個小時,其中:開車20個小時,休息吃飯16個小時,真正用在旅游上的時間為12個小時。盤點本次婺源、杭州之行,吃、住、行、游,總體感覺不錯,稍感遺憾的是婺源行程安排有點匆忙,如果按原定計劃安排一天半時間,再安排一到兩處自然風光,更深地體會一下“中國最美的鄉村”,那就比較完美了,至於杭州西湖的風光就無需置評了。反正老婆大人本次沒有同行,那就等目前正在施工中婺黃高速通車後,我們再來婺源好了。二00八年四月七日



(江嶺風光)



(上曉起)



(思溪延村)



(湖濱的紫藤)



(西湖桃花)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