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假期改革後的第一個正式假日-清明,還是集合了三五同學,去掃墓熱地,蘇州來了次郊游,除卻火車公路地面交通擁堵,其他不便之感受不大。活動半徑:時值清明,蘇州的熱鬧是可想而知的,早前多少也對蘇州的園林領教了一番,就選擇避開人流,找清靜去了。目的地平江區,七裡山塘街,蘇大(原東吳大學)。住:明堂青年旅館(推薦理由:處於平江區老街,節日不漲價,性價比相對高;環境和房間內設都有蘇州的古色古香,還睡了門口的特色房,晚上有月光的眷顧,甚是難忘)。食:基本尾隨在觀前街和鳳凰街;DAY1:行: 從火車站出發就直奔觀前街,4-5個肚子都飢腸轆轆的,還惦記著上次在新聚豐吃的母油船鴨和櫻桃汁肉,這次帶著大部隊毫不猶豫趕了來,其他的菜都很不錯,就是鴨子經過了一個冬天,長了一身鰾,肥膩了很多。打發完肚子,先去青旅辦入住。從觀前街(臨頓路),走過長發大廈,轉彎直走,過了雪糕橋就是平江路了,青旅也在不遠處。下午基本就在平江區閑逛, S同學推薦說附近的耦園,值得小情侶去一下,應應景,取佳偶天成之名,考慮到還有single的存在,在門口走過路過也算看過了。這次蘇州的三天行,絕對是鍛煉腿力的,從平江路一路走到了蘇州博物館,後面兩天也同樣大大的考驗了我們的10+條小腿。晃晃悠悠來到了蘇博,趕得不巧,五點閉館,四點停止售票,只能明天請早。離第二頓開餐的時間還早,在大家一致的提議下,去了蘇大。博物館門前的路上有一路公交518可以直達,四元的票價還是沒能享受到VIP的尊貴,一場罐頭大戰繼續上演。(注:此趟公交的終點站是甪直,想去水鄉的同志可以選擇搭乘)蘇大,老校區的確值得花上半天,好好走走,有不錯的建築可看。晚飯直接在鳳凰街的熙盛源和同得興搞定,吃了這樣想著那樣,索性餛飩+小籠+澆頭面通吃。DAY2:一杆人等睡了懶覺,老街上的人都很勤勞,十點多都沒有了賣早餐的攤販,直接打車去七裡山塘街,開始第二天的安排,這也是此行磨練腳力的重頭戲。整整走完了3公裡的山塘街,走到了虎丘的入口,一路上市井的生活就在你的左右,但沒有浮躁和膩煩,完全不同的節拍。虎丘已經被婚紗店包圍,同行有對小夫妻也加入了采辦的行列,第二次全陪采購,待到下次自己來時,恐怕已經害上了婚紗恐懼症。廉價+批量生產的直接結果就是婚紗不在金貴,連帶很多期待的感覺一起葬送…中午被圍困在虎丘,去了綠楊餛飩店湊活一頓。飯畢,依舊前去蘇博,彌補昨天的錯過。蘇博,貝大師的傑作,或許是對家鄉的回報,有了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建築味。當晚,又折回觀前街,在得月樓繼續FB。DAY3:還是應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老話,起了個大早,臨時決定去寒山寺,原於昨晚的一段小插曲,L同學的手機和馬桶來了次親密接觸,第二天居然還能跟著主子照常工作,衝著這個大家決定去虔誠一下。寒山寺的香火還是那麼旺,庭院的一角擺放著2-3口斑駁的老鐘,想是那5元/3次的撞擊,更替下來的結果吧。除了呼吸了很多O2,這一段並沒有什麼特別。還是毫無新意地殺回觀前街,在川福樓解決溫飽問題。最後的半天,有此行必選的游玩項目,去昆劇博物館賞劇。昆劇博物館似乎有更多民間的感覺,在平江路的中張家巷,名字很拗口,從路人口中問來,當面重復了幾遍才說遛了,讓我想起了那句<金婚>裡經典的對白“你把舌頭給我捋直了”,哈..昆劇博物館就在評彈博物館的不遠處,黑色的大門很容易就被錯過,每個星期天下午兩點有專場,10元/人。我們趕上的那幾場,以男角居多,少了看頭。不過對於很多愛好者,應該是個很名正言順在周末來蘇州的理由吧。散了曲,我們繼續在平江路瞎逛打發時間,還是不死心想找別人功略上提到啞巴生煎,堪比本地的小楊生煎,准備一探究竟,事實也果然不錯,店堂內不曾消退的長隊,也因此我們差點誤了回家的加班車,從中就可知一二了。慢車回,悶熱,夏的氣息,趁我們離開的這會子,突襲了此城。

(蘇大某學院樓)

(蘇博)

(蘇博,養尊處優的鯉魚)

(昆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