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夢柯---在亞洲的十字路口

作者: 光明似水

導讀對不起大家,照片很多,也很精彩。如果想看完整版,請點擊光明的博客。 http://i.cn.yahoo.com/sunnyqgm/blog/p_21/ 在河西走廊西北末端,絲綢之路重鎮的酒泉,有一座已逾1630多年的鼓樓,正中四方,懸掛四塊牌匾,分別是:“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伊吾(新疆)是通過這裡被拽回了祖國懷抱,吐蕃(青藏)也是在河西走廊歸附到中國,沙漠為 ...

對不起大家,照片很多,也很精彩。如果想看完整版,請點擊光明的博客。

http://i.cn.yahoo.com/sunnyqgm/blog/p_21/

在河西走廊西北末端,絲綢之路重鎮的酒泉,有一座已逾1630多年的鼓樓,正中四方,懸掛四塊牌匾,分別是:“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伊吾(新疆)是通過這裡被拽回了祖國懷抱,吐蕃(青藏)也是在河西走廊歸附到中國,沙漠為內外蒙古。因為有了祁連山,才有了河西走廊,因為有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才有了自漢以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經濟發展、宗教通達的歷史變遷。因此祁連山又被社會學家稱為亞洲的十字路口。



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為“天”,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於河西走廊以南,也稱南山。山脈西接阿爾金山山脈,東至蘭州興隆山,南界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祁連山是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邊緣山系,東西長800公裡,南北寬200~400公裡,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 而透明夢柯冰川位於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大雪山境內的老虎溝,長10.1公裡,面積21.9平方公裡,是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又名12號冰川,於1959年被中國科學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專家們發現。 “透明夢柯”是蒙古語,意為高大寬廣的大雪山。其北為昌馬盆地,東界疏勒河峽谷,南臨野馬河谷地,西至公岔達阪山口。大雪山長88公裡,寬20至30公裡,山地面積約2200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5555米,是祁連山北端最高的山體,由於大雪山地處西北氣流直下的要衝,高山降水豐富。大雪山共有冰川203條,面積159.4平方公裡。大雪山的老虎溝地區共有冰川44條,面積54.3平方公裡。

透明夢柯冰川,屬於極大陸型的雙支山谷冰川,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這裡雪峰終年皚皚,直插雲霄;百年空淨幽幽,無人驚擾。該冰川坡度較平緩,粒雪區最大坡度數26度,沒有雪崩危害。承受力大、安全性高是其顯著的特征。具有穩定性冰川的特征。

為透明夢柯冰川所深深吸引,經過長達2月的准備,由甘肅戶外談翔發起,四川(蔣俊、楊志)、甘肅(領航員、談翔、獵人和光明)、山東(陳瑩)等地山友參與,並受本人邀請,甘肅省電視台全程參與,有兩名專業編導記者(王煬和陶小鵬)和一名主編(張建)一同前往,從整理行囊開始到返回蘭州全程實景拍攝,最後制作專輯在甘肅衛視向全國播放。此次是作為有史以來未登峰(夢柯主峰)的嘗試性登山活動,也是三省山友協同登山,是甘肅戶外歷史上首次與電視媒體結合專業化登山嘗試,更是既能夠全程如實向全國觀眾報道,宣傳甘肅戶外,又能整理出完整、專業的戶外資料讓更多的人參考借鑒,還可以為每個參與的人提供終生難忘、時時回顧並與家人親朋共同分享的光盤,因此意義非同尋常。



本文作者光明



活動發起人談翔



電視台三劍客



來自山東的歪歪



專業記者陶小鵬



高山廚娘獵人,功不可沒



資深主編張建



四川小伙楊志





登頂牛人領航員的高大形像




跆拳道黑帶專業記者王煬



壓軸人物,國內資深登山家,四川登山隊隊長蔣俊(右二)



10月1日,全體登山隊員在蘭州會合,經過簡單休整後我們登上了西去瓜州的列車,一路海聊,開始了我們夢幻般的登山之旅。10月2日晨5:30我們抵達瓜州,經過2小時車程到達石包城,這是距離大雪山最近的一個蒙古族小鎮,租了3輛豪華版中國悍馬(報廢越野車),除了沒有氣嘴直接用氣管給輪胎打氣,捏得我兩手發麻以外,此悍馬竟然不負眾望,在一路狂顛和擔心中途拋錨中我們達到了老虎溝口。而且,在後來的回程當中同樣表現奇佳。



因為好奇貪玩,花白頭發的司機只好帶上了他的小姑娘,13歲的卓達,一路說笑,還強迫我們吃她帶的小熊餅干,長達2個小時,漫天塵土、顛簸劇烈的旅程也因為卓達的存在而生動、有趣了許多。



當地牧民的守護神,也是雪山的嗎?



剛到老虎溝口,還沒有下車,嚴重的高原反應向我襲來,心口一緊,異常難受,想下車走走時,竟然休克過去,醒來發現自己竟然跪倒在地而且還是標准的磕頭姿勢,王煬以為信佛教的我在拜山呢,只是10余秒鐘的時間,定定地在旁邊看著我,當我面色蒼白的站起來時才發覺情況不妙,好在恢復的和反應的一樣迅速,真是應了“高原反應欺強不欺弱,欺胖不欺瘦”的老話。

背起沉重的背包,心念菩薩名號和六字真言,走向4公裡開外的大本營。而且在此後的日子裡,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還是最好的。由於要照顧電視台的記者我走在後面,前面隊友沒有設路標,因此還超過大本營,我們4人背著大包和沉重的攝影器材在厚厚的雪地高坡上來回多走了近3公裡。等到把大大小小20多個包全部背到大本營,大家已經累得東倒西歪,我們的高山廚師獵人做好了第一頓晚餐,吃完休息時已是21:30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天氣是出奇的好,蔣隊決定多適應休整一會,清點分配所有技術裝備。





臨行前的牛肉當然不能少了



連續多日的晴好天氣是成功的前提,感謝大雪山對我們的眷顧



陽光灑滿了整個冰川,大家仔細觀察,發現祁連山的每一個山峰本來就顯得氣勢雄偉,人稱是“石骨崢嶸,鳥道盤錯”。這些由冰雪和石頭凝成的奇形怪狀、棱角分明的脈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



寬闊碩長的冰川,好似披掛在雪山眾神身上的巨幅潔白的“哈達”。雍容華貴,躺臥在雪山上,又如白虎藏匿,還似銀蛇盤繞;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鑽石般萬簇光芒;在霞光的渲染下 ,冰川呈現出無法描摹的瑰麗!





大家為冰清玉潔、千奇百態的冰塔林所感染,興奮異常,大擺PAOS。












POSE高手



折騰到中午時分,我們穿越冰塔林,開始向C1進軍。由於透明夢柯冰川規模較大,沿途冰面景像豐富、變幻奇特,突兀的雪峰險峻嶙峋、縱橫交錯的冰谷曲折迂回、冰洞神幻奇妙、冰壁高聳陡峭、冰瀑好似銀河倒掛,冰谷、冰蘑菇、冰鬥、冰瀑布、冰裂縫等特有冰川地貌在這裡隨處可見。各種景觀惟妙惟肖。冰川兩側巍巍雪山,皚皚帷幔。向上行進,雄渾、壯闊的冰川盡在腳下、遼闊的雪原一覽無垠。雄渾、壯闊、曠達是大雪山老虎溝透明夢柯冰川的特色。湛藍天空似被洗過一般,通透亮麗,陽光透過片片白雲,射下萬丈光芒,雲朵翻轉,變幻莫測,時而如蛟龍出海,時而像盛開蓮花,時而濃烈,時而澹泊,像是眾神派來的使者在迎接我們,每個人都被這濃濃盛景深深地震撼了!好在科技發達,有了數碼相機,要不得謀殺多少膠片啊!



晶瑩透亮的粒雪


















透明夢柯冰川在規模上獨享天機,它是目前中國西北地區即將開發的最大的極大陸型山谷冰川。而國內已開發的甘肅嘉峽關“七一”冰川(面積2.78平方公裡)、新疆烏魯木齊“一號”冰川(面積1.84平方公裡)、雲南玉龍雪山“一號”冰川(面積1.52平方公裡),面積都只是透明夢柯冰川的十分之一。如此曠達的雪野,透明潔淨平緩的冰面,也是上述冰川所不及的。透明夢柯冰川地勢平緩,冰面坡降為3度到6度,極易進入、攀登。屬於極大陸型的山谷冰川,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冰川溫度低至零下8度,表現出穩定性冰川的特點。與我們登過的七一冰川和崗什卡雪山相比,的確要容易許多,但這僅僅是指安全性方面,在後來長達14公裡的漫漫雪坡裡程中,積雪消減了我們絕大多數的力量,讓我們領教了阿式登山的殘酷,我們所有的力量幾乎都被完全耗盡。










終於在CI扎好營地,已是天色向晚,寒風四起,冷得徹骨,只是皓月當空,懸掛山頭,皎潔的月光照亮了一切,雪坡冰川極力迎合,漫地銀光,孤寂清冷,靜溢聖潔,這裡是天上宮闕,還是人間瑤池,自不待辨。化雪融水,草草進食,只是禁不住疲乏,睡意襲來,竟都沉沉睡去。








待到清晨,蔣隊把隊員分為兩組,一組(領航員、談翔、楊志和光明)承擔衝頂任務,二組(蔣隊、張建、王煬、陶小鵬、歪歪和獵人)後續,在及膝深的積雪中爬過了約4公裡後,從左邊山脊斜插登頂。攀過一段亮冰後開始了正式衝頂,沿途有很多冰裂縫和冰洞,其中一條冰裂縫楊志走過去了,我踩著他的腳印卻全身跌落,楊志試圖馳援,卻見我已經迅速翻滾而出,談翔只贊好身手,誰知早已是一身冷汗。楊志的手卻已經被冰茬扎出血來。暈!又想起百五讓我減肥的話來。其實我沒有多少贅肉,只是體重大些而已。每次登雪山怎都會讓我驚險莫名呢? 越往上走,風也越大,幾乎無法直立,只見山頂上白雲如疾駛跑車,飛速而過,可見風力之強!我和領航員距離越拉越大,再看身後的談翔和楊志,也成了兩個小點,恐懼孤獨,疲憊不堪,寒冷難耐是全部的感受,尋找著領航員的足跡,腳步越來越沉重,有兩次竟然就在雪窩裡蜷縮睡去了,只是很快醒來,意識清醒地告訴我,再睡必死無疑,遂奮力向前。










在晶瑩光滑的冰湖邊留影並不是很輕松的事,在冰塔林裡隱藏著大大小小很多個冰湖,只是太過巧妙,不易被人發現.





前面冰川如刀削斧鑿,左側是萬丈懸崖,斷口處冰楞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冷冷寒光,寒風能把人隨時掀翻。











眼見領航員已經翻過斷崖,馬上就要登頂了,一陣興奮,很快趕上,接近峰頂時,領航員已經登頂返回了,交給我對講機後,說聲注意安全就離去了,這才發現我們都是涕淚橫流,面青嘴紫。

前方就是夢柯冰川主峰



馬上就能登頂時,一面亮冰擋住了去路,但由於經驗不足,以為都是雪坡,沒有帶冰爪,這時蔣隊告訴我,穩扎穩打,但聽說沒有穿冰爪時,馬上制止我做盲目的冒險,雖然面積不大,強行衝過也可以,但為了安全,只好選擇放棄,在離頂峰不足40米的地方。返回時竟然迷了路,在一段近乎四分之一球體的冰面上,只有山脊處約一米左右寬的雪帶可以通過,定下神來,往回走去,終於找到來路,一路狂奔,下山而去,這時所有隊員已經全部後撤了。在回來的路上竟然發現獵人離營地不遠的雪窩裡沉沉睡去,領航員叫醒後才返回營地。回到營地後,我一頭栽倒在帳篷裡,想好好睡一會,卻怎麼也睡不著。稍事休整後,大家收拾停當,向大本營後撤。在天黑以前趕到了大本營。回來的路上,我還是走在最前面,看著巍峨的祁連山,落日余輝光耀群峰,金碧輝煌,那般蒼涼悲壯,雄渾博大,不僅熱淚盈眶,暗自唏噓。(決不是因為沒有登頂,其實一支登山隊只要有一人登頂成功,就是全隊成功。)而是因為祁連山是一座悲劇性的山,之前我已經聽說一些,但直到走在這落日中才突然體悟,祁連山經歷過多少古今征戰,目睹了無數滄桑巨變,他的歷史豐滿多彩而又蒼涼悲壯,他更像一個巨人,橫臥天地間,蒼勁嶙峋的山體是他強壯的肌肉骨骼,桀驁暴戾,與世隔絕是他的性格,品行高潔,博大精深是他的靈魂。那姿態萬千的眾多冰塔林是他疼愛呵護的小妹妹們,雋永俏麗,冰清玉潔,在他壯實地臂膊下,嬉笑打鬧,盡享天倫。我們熱熱鬧鬧地來了,他在這兒,我們凄凄惶惶地走了,他還在這兒,他永遠在這兒,以不變的形態,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很多東西,慢慢才會理解,比如:聖潔玉潔高潔空靈幽遠,其實在以前的腦海裡都很空洞蒼白,直到來到雪山冰川,一切才漸漸清晰生動起來



我們從不曾征服過什麼,如果有,最多就是自己的懶惰、懦弱或膽怯;我們從不曾改變過什麼,如果有,最多就是自己的無知、傲慢與偏見。感謝你,用難得的好天氣成全我們這群愛山的孩子,感謝你,用壯麗聖潔的萬千盛景改變我們這些固執的凡人。我想登山的心態可能應該莫過如此吧,就任由涕淚縱橫吹涼面頰也不去擦,在夕陽下孤單的身影被一點點拉長、拉長。。。。



第四天我們開始了在冰川上的速降和攀冰,這是透明夢柯冰川的代表性冰體,高大靚麗,通體透亮,透出熒熒藍光。因為還要配合電視台工作,大家體力消耗更大。



注意節奏,200步一小休息,平均分配體力




下午撤回到科考隊的帳篷邊,天氣驟變,身前還是陽光明媚,晴空萬裡,身後卻是烏雲壓頂,像一個惡魔拿著一塊巨大的黑布,兜頭向我們蓋將過來,夾雜著大片的雪花,直砸面頰,讓人促不及防,










緊急扎營收拾完後,趕緊鑽進中科院科考隊的帳篷,邂逅的中國科學院專家秦博士告訴我:經科學測量發現,透明夢柯冰川每年後退不到1米。即使假定冰川退縮一直持續下去,按冰川退縮速度計算,再過200年仍無損於它的生命力和宏偉形像。





熱情的秦博士讓他們的劉師傅早為我們張羅好了熱氣騰騰的饅頭和臊子面,一陣風卷殘雲,才逐漸消停下來。司機劉師傅問我們“你們登頂了嗎?”一個個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登頂了,快把我們累死啦”劉師傅倒絲毫不客氣“把你們的那個尕頂頂還累死了,我們在念青唐古拉山的大本營就是5800,平時工作都在6、7000”讓我們即時萎靡,和秦博士聊才知道:中國科學院冰川凍土研究所在國內有3個科考點分別是珠峰、念青唐古拉山和透明夢柯,在這裡他們每年要來2次分別呆上20天左右時間,而且科考隊每天要爬一次冰川直到我們C1營地上方主峰腳下,這是他們最低的科考點,科考隊員大多都有7000米左右的登山經驗。

秦博士和他的隊員們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山上我們看到的那一根根竹竿是用來測量雪量的重要科考設施,之所以沒有采用塑料是因為塑料脆,山裡氣溫零下40來度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容易折斷,而金屬探竿又是熱的良導體,竹竿質輕,形態固定加上最優的性價比,所以竹竿成了他們的最好選擇。這樣的竹竿在冰川有64根,在冰川上電鑽打入冰下3米固定。最早的數據采自2001年,反應雪山冰川形態變化,退化程度,降雪量等等全靠這些看似普通原始的竹竿,近50年來,冰川退化倒不嚴重,但厚度變化極為劇烈,降低了60米左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直接證據。而在冰川我們遇到的西安重點戶外山友,竟然在C1營地用路邊揀的1根竹竿用來扎營固定帳篷,還讓我們也拿來一用,還說又沒人管。其實,當時有幾名科考隊員就在附近,還及時制止過。那一根竹竿的直接價值3000元,間接價值無法估量,因為6年來的科考數據被毀於一旦,無法銜接!!!無奈之下第2天科考隊員又從山下運來竹竿,及時補栽。辛苦事小,損失卻難以彌補!!!趕緊給秦博士建議:以後要在每根竹竿上栓掛鐵牌告示,在進入冰川的入口處立石碑說明竹竿的重要意義,還要與政府發布行政令,違反者罰款10-50萬元。

的確當時我們也覺得這竹竿實在普通,還以為是路標呢,扎得還挺深來著。並代表登山者向科考隊進行了道歉,秦博士笑著說幸虧發現及時,希望還能挽回,黑紅透亮的臉龐雖然胡子拉茬,卻那般親近。那堅定樂觀面對艱苦的生活態度和獻身科學默默奉獻的精神風采著實讓人敬佩,回到蘭州一起吃飯唱歌,平時拘謹少言的博士們竟然拿瓶子喝酒,放聲歌唱,一直折騰到凌晨2點多。再次向這些可愛的人致敬!好啊,秦大河姓秦,秦博士姓秦,我也是姓秦啊,嘿嘿嘿。。。

回到老虎溝口,與豪華版中國悍馬和駕駛員合影,耳邊仿佛又響起蒙古族司機雙喜濃郁地道的吉祥三寶,低沉悠揚



歡迎勝利歸來




回來的路上就是在這裡,讓人唏噓嗟嘆,凄凄惶惶,看著落日點亮了山頂,金碧輝煌,再把我的身影很快拉長,拉長.....







屈指一算,三天行程竟有36公裡多,且大多是非常難行的積雪冰坡。在瓜州我們度過了2006年的中秋佳節,每個人都覺得意義非同尋常,尤其在茫茫隔壁上,一輪明月再次升起,讓見多識廣的記者們也感嘆不已,長槍短炮,一陣猛拍。從瓜州到酒泉350多公裡一路高歌,竟無一句重復,從酒泉到蘭州800多公裡一路神聊,也無一絲疲態,這是怎樣一種經歷和感受啊,他會讓我們終生難忘嗎?在回到蘭州等待做節目的那兩天,一起去唱歌,最拘謹的人最膽小的人最不善言談的人和最像我般道貌岸然的人,都一起瘋了,醉了,也哭了,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等大堆老歌,任由嗓子啞去......夜已很深,沒人願意回家......

石包城的新疆楊在展示最後的輝煌




最應該感謝的人:獵人,是她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在自己身體欠佳的狀態下,在雪域冰川裡,味道值得永遠回味。。。。。

最應該記住的人:領航員,是他率先登頂,完成了整個隊伍的理想,實現了未登峰計劃,在明年日本人登頂之前。。。。

最值得佩服的人:蔣俊,有著山一樣的性格,作為國內資深登山家,悉心指導,運籌帷幄,決勝主峰。。。。。

最值得肯定的人:張建、陶小鵬和王煬,起初以為從未有過任何戶外經驗的幾個記者,可能會成為全隊的拖累,但他們的表現卻是絲毫不亞於我們,尤其是對新聞和藝術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讓我們摘掉了浮躁勢利的有色眼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