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林湖

作者: 蘇木

導讀憶林湖國內有兩處風景的名字,有異工同曲之妙——浙江的千島湖和廣東的萬綠湖,猶如美麗的姊妹。妙處還在於,兩個名字同時揭示了風景的由來——人工修建水庫而形成的湖泊。 蘇裡南的國土面積與浙江省和廣東省都差不多,從任何一級地圖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心偏東北的位置,也就是蘇裡南河中段、距首都100多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大型人工湖泊——布洛梅斯泰恩 ...

憶林湖國內有兩處風景的名字,有異工同曲之妙——浙江的千島湖和廣東的萬綠湖,猶如美麗的姊妹。妙處還在於,兩個名字同時揭示了風景的由來——人工修建水庫而形成的湖泊。

蘇裡南的國土面積與浙江省和廣東省都差不多,從任何一級地圖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心偏東北的位置,也就是蘇裡南河中段、距首都100多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大型人工湖泊——布洛梅斯泰恩教授水庫(這麼長、一定要另起個名字了,當地人就叫他大湖),面積有3000平方公裡左右,應該比千島湖和萬綠湖都大,是在六十年代配合煉鋁廠電力需求建設水電站而形成的。按中國人的習慣,還是應該起個文學色彩的名字,用千島或萬綠的名字,當然也還合適,但既未免抄襲之嫌,又未傳神地表現這裡奇特的風光。

這麼大的水庫,裝機容量也就幾十萬千瓦的樣子,其原因站在大壩上一看就知道了——蘇裡南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水庫只能建在一片平緩的丘陵之中。大壩處的海拔大約100米,水庫四周最高的山峰也才500多米,可想而知水庫能有多深。為達到一定的庫容只好把水庫建得很大。對旅游者來說,與其說當年的建設成果是發了多少電力,不如說更有意義地是造就了這麼一個舉世罕見的景觀:這一地區本來是茫茫原始熱帶森林,被攔住的蘇裡南河的水淹了這帶林區的樹木,在大部分的地方因水太淺而只淹了一部分,而熱帶硬木的優秀材質又使得許多樹木在水中挺立幾十年而不腐不倒,於是留下了灰白色、時密時疏時高時低的干枯樹木,在數千平方公裡的湖面上形成一片片水上森林。

由於水庫四周都是荒蠻之地,真正能放舟入湖的地方並不多,其一是水電大壩之處,其二是饒到蘇裡南河上游順流而下。這兩個地方我都去過。大壩處的水域是湖水較深的地方,所以只能遠遠看到水上森林的隱約景像;在蘇河的入湖口,我倒是真切地欣賞到水上森林並為那奇異的形態、色彩和氣氛而驚嘆。湖的中心呢?是萬頃碧波還是茫茫灰白色的森林?我一直很想見識一下。

在地圖上看,水庫西部有一個布朗斯瓦哥的村鎮臨湖而居,從那裡若能下船可以很容易切入湖的中心。我從這個住著上千黑人的村鎮路過過很多次,也特意去找過靠近湖濱的地方,卻沒找到。只好等其他什麼機會,能到水庫深處一游。

在蘇裡南的人緣有時就是這麼充滿喜劇色彩,我在追討債務的過程中居然得到了實現這個願望的機會。為了公司與一家在蘇的香港公司的遺留債務問題,我主動聯絡雙方共同熟悉的另一位香港商人許先生,約好在一家中餐館會面。赴約的時候我順路去拍差不多每天都見的晚霞,去餐廳的時候也就帶著攝影包。許先生一看見就想起我愛好攝影,馬上興奮地告訴我,他的公司在水庫地區開發金礦,那裡在水裡還有很多樹的風景很值得拍照雲雲。細問之下,果然是從布村上船,一路從水上森林中穿行走到湖中心的小島。一個星期前他開始去那裡,幾乎天天要去。很容易就安排好某一天我隨他前去。最後那頓飯還是他請的客。

早晨出發的時候還是多雲天氣,趕到布村時已經偶爾見到一些藍天。車子在村裡七怪八怪才到了一個小湖邊,仔細看小湖有個缺口,應該通向大湖,難怪我以前找不到,村民們的房子與湖水隔開幾百米到幾千米的距離,而空下豪宅享受的水邊地區,讓我很不理解。

從攝影的角度,湖水的寧靜最容易出效果,可惜這片被山林圍起來的小湖的水也不那麼靜,不禁讓我對這趟旅行的攝影收獲擔起心來。十幾米細長的木船在船尾機的推動下輕捷地出發,很快從那個缺口劃入更大一片的水域。一時之間船完全是在有茂盛綠色森林的陸島和有稀疏水中樹木的片片湖泊互相懷抱的區域穿行。峰徊水轉,好一會兒才駛入開闊的湖中。

湖面開闊的時候天空也變成了蘭色為主色調。大片濃濃的白雲映在水中——湖水也大概平靜成鏡面了。水中的樹木稀疏了許多,而且多是只露出應該是樹梢的細枝。西部是水庫四周最高的一道山脈,但山體橫臥,小船雖然開得很快卻不見山型有什麼變化。

漸漸又有些小島散落在前方的視線,盈盈綠色,生機盎然。其實當年這些小島正好是稍高的山峰,而那一片片流露著樹枝的地方,則是再稍微低些的山峰(也就是丘陵的高處),當年不經意地在高度上有些差別,現在就造成如此有趣的景觀對比。

遠遠望見,顯然有個小島被用心修飾過,小島似乎是園園的對稱形狀,島上不再有茂密的雜樹林,而是挺拔著幾棵身影婆娑的棕櫚類的大樹,樹下隱約幾棟三角形的茅屋,四周則是緩緩的沙灘——陽光把沙子照得金黃,看上去正像身著綠色上衣的少女的短裙。

我們剛想問這是什麼地方,許先生就主動介紹這就是他的營地,原來是當地土人開發的旅游客棧,臨時被他包了下來。我們也因此可以得到西方游客付高價才能享受到的一切。

大約是不想破壞島的自然環境,島上居然沒有修建碼頭,小船就在一片淺淺的沙灘上擱淺,我們要涉水上岸。等脫了鞋子准備下水,我才發現這沙灘這麼可愛,陽光下的沙子有無數金色的顆粒在閃爍,成群的小魚旁若無人地游弋其中,踏入水中的時候似乎還要怕踩著它們。這可愛的沙灘馬上又成了陷阱——上岸不久,岸上的沙灘馬上變得灼熱,鞋子丟在船上的人要嗷嗷大叫了。

小島雖好,但總比不上四周浩淼碧水的誘惑——對游泳來說太陽太曬了,我們選擇了親近這水的另一個節目——釣魚。黑人船工似乎頗解我的心意,把船輕輕地駛進一片水上的樹林中,船頭卡到兩只樹干之間,便算是拋了錨,我們拿出兩米長樹枝系著幾米長的尼龍絲做的漁杆,前面有個小指頭大的釣鉤,就開始垂釣了。

魚餌是出發前在小島邊上用一塊沙網撈起來的小魚,漁漂就干脆沒有了。我曾經有過幾次的釣魚經歷,最大的收獲是幾只指頭大的小魚,但釣魚工具從來沒有這麼簡陋過。此時水很靜,厚厚的雲映在深色的水中,有點像淡淡的墨汁,一團團地被渲染著。風景這麼特別,我已經很滿足,對能不能釣上魚,我倒不是太在意。

然而這裡的魚看來卻很在意我,不到半分鐘,我就感到有東西在使勁拽我的漁杆,手忙腳亂地拉上來,居然是一條尺許長度、花色斑斕的大魚,剛好在我把它拽到船上的時候它脫鉤而落,成了我們第一個輝煌收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黑人船工,技術顯然嫻熟些,傲氣的甚至稍微小些的魚隨手就仍回水裡。果然也根本不用漁漂,一來是大魚,動作的感應很明顯,二來,水清清的,連色彩鮮明的魚撲向魚餌的情況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不到一小時,已釣得滿滿一桶,真真正正的滿載而歸。我還讓船工多穿越些附近的水中樹林,欣賞這些浸在水中的樹千姿百態的上半身造型。有的像鳥,有的像雕塑,有的像花,有的像珊瑚。然而整體看起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喻,他們就是有獨特色彩和風貌的水上樹林。

歸途,小船貼著水庫的西岸一路北行,陽光已經西斜,沿岸綿延不斷的水上森林始終處於剪影效果中,更顯出一種蒼茫和恆古的美麗來,和背景中的山梁上茂密的綠色森林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只剩下枝干而顯稀疏,也正因此總體看林立的意境更強烈,單個看每棵樹的個性被更分明地張揚著、凝固著。陽光如碎銀般灑落在水面上,裝飾著這水上林區略微顯出來的單調。小船自然一直在這林中穿行,和在空蕩水面上的駕駛全然不同,大概是更貼近些汽車越野奔馳的刺激和樂趣。

穿越著無數的水中樹木,我想起這個湖的名字,不是可以叫億林湖嗎?給國內的千島湖、萬綠湖在2萬公裡之外,再添一個姐妹,同時也強調出這裡的特色,舉世罕見的水上森林奇觀!

之後,就時時為自己的這個主意而興奮,但當現在提筆把這幾個名字寫下來的時候,我又覺得這幾個名字太平常了,如果用保留同音的方法給最早的主意留些功勞,我更喜歡用“憶林湖”的名字,一來,更傳神地說明這些樹林其實是樹木特殊的形態——立而不倒的枯木,像是對當年蒼郁的熱帶森林的生動記憶,二來,這種風景是如此在色彩和形態上攝人心魄,每一位有幸看到的人都會受到強烈震撼而記憶今生。

當然,兩個姐姐完全可以按類似的思路,起一個新的名字——

千島湖——倩島湖,想像那湖中一個個綠島的倩影;

萬綠湖——灣綠湖,想像那湖中一個個碧綠的水灣。

寫畢於2001年8月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