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陽光>連載14---阿爾及爾的中國人

作者: fylfeimi

導讀十四 阿爾及爾的中國人即便是滑稽因果作用下產生出來的不和諧音符,L出任經理在中國的國情下也算不上是異數。但這也並非表明在阿爾及利亞的中國人就沒有真正的強者和智者。 印像最深刻的是河南長城公司的駐外執行經理張薇女士。第一次遇見張經理是在阿爾及爾奧哈西大酒店咨詢C.T.BANK(美國花旗銀行),張經理敏銳的思維、干練的作風讓我敬佩不已。 後來我和老尋 ...

十四 阿爾及爾的中國人即便是滑稽因果作用下產生出來的不和諧音符,L出任經理在中國的國情下也算不上是異數。但這也並非表明在阿爾及利亞的中國人就沒有真正的強者和智者。

印像最深刻的是河南長城公司的駐外執行經理張薇女士。第一次遇見張經理是在阿爾及爾奧哈西大酒店咨詢C.T.BANK(美國花旗銀行),張經理敏銳的思維、干練的作風讓我敬佩不已。

後來我和老尋變成了張經理公司的常客。

張經理大學畢業先是當了三年刑警,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足足呆呆地坐了三年辦公室;然後下海出國搞紡織品經營。一步一個腳印從東歐做到西亞,再做到阿爾及利亞。

“人很多時候其實就得邁出去,從局限自己的空間邁出去!邁一步看上去很難,邁出去了走幾步看上去更難,其實很多時候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這句人人都認可的話,從她嘴巴裡面說出來,自然更具說服力。

“每次回國和同窗們聚會聊天,大家都要說說自己未來的打算。他們有很多很多想法和計劃;我一聽覺得他們的目標都好極了,我覺得只要一步步去做、去走,應該都能實現。我也會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我也認真地做。”

“幾年後再聚會,我實現了舊的想法,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他們呢也換了新想法,一樣說出來十分美好,但是上次的想法就作罷了。如此下來五年、十年,人就拉開了距離,生活質量也不一樣了——實干的人一直在向前進,空想的人到最後的聚會就連想法都沒了。”

“我這個人是急脾氣。總部給我派來的人,回國後給我的評價都是不近人情和難伺候。給他們派活兒,他們總是說:‘我只管會計,買菜呀、送樣呀都不是我的事’;或者說‘我的職責是促銷,提貨的事情我不管!’於是他們像在國內一樣天天看報紙、喝茶。可是在國外,每個人就應該頂兩個、三個人用!要不我沒法跟外國的公司競爭!我就逼迫他們改變觀點,改變工作態度。結果有矛盾了他們又這樣抱怨:‘在國內老總都沒有這麼說過我,給我這樣的氣受!’我就和他們針鋒相對:‘在國內老總給你每個月六、七百人民幣;在這裡我每個月給你六、七百美金!’。”

“他們可以看報喝茶,我不行;他們可以不著急,我不能不發脾氣!因為是我擔責任,我要負責盈利!盈利是第一位的,你就得無條件聽我的。”

“在國外工作時間久了,已經適應不了國內;尤其是國營大單位。可是我又必須尋求同國營大單位的合作,因為我感覺我的能量只用了不到一半;我知道國外有很多地方很多行業還有大量的錢可賺,還有廣闊的市場可以開拓,可是眼睜睜地看著錢卻沒法撿!我現在就是缺一個有力的支撐,一個用先進意識支持我的後台。要是有強有力的支持,我可以為企業創造大得多的利潤!”

她自信的慷慨情緒很容易就可以感染別人。我覺得按道理說其實根本不應該要求她去適應國內,應該是國內進化並適應她;但是在中國,太多的事情不是以“按道理”的方式出現的。

她說:“我們應該分析一下日本為什麼經濟強大?我從自己在日本的兩個感受就可以說清楚一些皮毛:在日本,大街上可以看見很多老年婦女弓駝著腰。剛開始我還奇怪,我去過很多國家,只有日本有這麼多的老年殘疾。後來才知道因為日本婦女積年累月地彎著腰辛勤勞作,到老年腰便直不起來了。一個民族這麼勤勞,能不富嗎?!”

“只有在日本,Bus-stop處有電子鐘顯示著下一輛Bus的到站時間。我天天坐Bus,只有一次有一輛車遲到了一分鐘。全世界只有日本能做到這一點。日本都市人口密度世界數一數二,能做到這一點說明它的法制、紀律、規章管理執行的令人吃驚!你想想日本能不厲害嗎?——在中國,我們還是人情管理,人情取代規章。這是極不正常的!”

張薇女士算是在阿爾及利亞的中國人中的“成功一族”。也有剛剛登陸國外打拚的人,有著一樣的堅強。

深圳有一個小姑娘H,單槍匹馬來到阿爾及爾發展;等她安頓好自己小小的公司時,租房給她的阿拉伯老房東都被小姑娘的堅強感動了,免費給她備足了一個禮拜的食物和水,對小姑娘說:“要是呆不下去就回家吧,我可以不收你這一個星期的房租。”

小H執拗地搖了搖頭,就這樣開始從生存做起。

一個月過後的一天,她感到太難了、太苦了、太累了,晚上把門關上後,蹲在牆角抱頭大哭了一場!沒人懷疑這個女孩的堅強,她只是承受了太多太沉重的東西。第二天打開門,她依舊笑著去打拼,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有時候在國外發展就是這樣的艱難。沒有生存能力,承受不了壓力,趟不過這道檻兒,就只能趁早走人!”

這句話是新年使館聚會的時候,小H一臉微笑和我聊起的。這個時候小H的公司已經步入良好的運作軌道了。

使館聚會的壓軸節目是五只香噴噴的烤全羊,從第一只烤全羊被抬到大廳中央的時候,人們就開始蜂擁而上了。“華山一條道”都可以打拚出來自己的空間的小H,面對這種蜂擁而上卻有些手足無措了。我注意到最後一只烤羊被人們的刀叉包圍的時候,小H依舊是靜靜地站在外圍端著空空的托盤。

我抓起一個新托盤,擠進人群刀叉並舉地從羊腿上搶割下一塊烤肉,徑直地送給了小H。

就這樣認識了小H,她一邊吃一邊和我聊天:“好在,我熬過來了,我可以不走人了。”

這句話她說出了一副很開胃的樣子。

當然也有實在混不下去了就打道回國的人,也有實在熬不下去了就只好賣身給老阿做第四個老婆的人。但是,既然是在晴朗的非洲,這些故事我就不願意提及了。

在阿的中國人還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現像。

大概有不少外國人對於中國駐外機構和駐外公司的一個現像大惑不解:就是沒有幾個人帶配偶。他們經常暗自詫異:難道中國人都是清教徒,或者都不正常嗎?

別說是中資公司和一般駐外機構,就是在駐外使館,也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員按制度都有資格可以攜帶配偶的。

這種現像的確不夠人道。

於是,在阿的中國人就有幾例“自由搭配”的現像。他們分屬不同的公司,或者是公司負責人,手下全是阿工或者自己在國內挑選的親朋好友;或者是行動相對自由的人。他們在國外開始互補所需的同居生活。

通常的行為規範是:所有的故事僅限於國外;回國一下飛機,兩個人就視同陌路,互不騷擾,都要各自面對自己的家庭。

對於這個現像,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至少比國內波瀾壯闊的“包二奶”要干淨多了。但是有一個現像對於我就有點如鲴在喉,不吐不快了。

先講個例子:

東歐曾經是中國個體商人搶灘的熱點地盤之一。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之後,賭場就漸漸多了起來。眾所周知賭場的利潤是很高的,因而很多賭場經常為賭客提供免費的午餐。

結果不少聰明的中國人一到賭場午餐時間,就拖家帶口到賭場就餐。大吃一頓之後再出門繼續自己的打拚。

這只日益龐大的隊伍,不但吃白食,而且一例鬧哄哄地擁擠不堪——估計就類似前文大家在使館搶烤全羊一樣的場面;賭場只好掛出這樣的牌子:不參與賭博游戲的人,請不要在這裡就餐。

中國人繼續聰明:每個人都掏錢買一個最便宜的老虎機角子,玩過了繼續擁擠不堪,搶吃白食。

賭場最終只好掛出了這樣的牌子:中國人不許入內。

列強盤踞舊中國的時候,曾經掛出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樣的牌子能在中國自己的地盤上掛出來,是因為那時候我們自己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自己羸弱。

如今“中國人不許入內”這樣的牌子掛出來,根本原因也一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不爭氣。

阿爾及利亞人對中國人是非常友好的,連阿爾及利亞最好的足球俱樂部,隊名也叫做“中國人隊”——解釋理由是:支持我們的球迷,就像中國人一樣多。

所有長著中國人模樣的外國人在阿爾及利亞都很有面子;讓中國人這樣有面子的國家,應該是很少見的吧?但是我實在不知道這樣的面子,我們中國人還能有多久。

最簡單的例子: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阿爾及利亞的交通秩序還是很不錯的,人們嚴格遵守著紅綠燈規則。沒有紅綠燈的地方,大家通常是互相謙讓;我記得很多次我在路邊准備步行過馬路的時候,很多司機都是停下車,微笑著衝我一揮手,示意我先過。

然而反過來就不行了:阿拉伯人過馬路的時候,我們在阿的中國車輛就會同在國內開車時一樣:一腳油搶過去!

終於有一次,我們的那個喜歡種大白菜的L經理開車和行人搶過馬路的時候,有一個腿腳不靈便的阿拉伯老太太憤怒地衝著我們的汽車吐口水!

還有一些中國商人惡意坑害阿拉伯人,他們得逞地帶著一時之利離開阿爾及利亞,卻把留在當地的中國人的整體概念摧殘的體無完膚。

還有一些中國人,利用阿拉伯人對於中國人的友好善良,拖欠了半年的房租,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阿爾及利亞。

當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傷害阿爾及利亞的阿拉伯人後,中國人在阿的生意還會好做嗎?當地阿拉伯人還會把陽光微笑慷慨地笑給我們嗎?

我們自己都不要臉了,還能指望別人給我們臉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