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清風之四最容易找著北的城市——麗江2007年4月14日至22日昆大麗紀行16日7:00起床,收拾行李退房,7:30走出束河。束河離麗江古城只有四公裡,我決定背著行李徒步到麗江古城。束河到麗江的公路很好,中間的綠化帶中種的櫻花正在盛開。走到去麗江和玉龍雪山的岔路口處,我拍了兩張照片。出束河向東走大概不到一公裡,就到了轉向麗江的路口,這裡是麗江香格裡拉大道的最北端,雲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就在大道的東邊。這段路上綠化很好,在快車道與慢車道之間有姿態美麗的雪松,在慢車道與人行道之間有高大的白楊,在人行道與校園之間是低矮的植物然後又是白楊,雖然這裡的海拔是兩千四百多米,但是我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只覺得清新宜人的空氣直往鼻子裡鑽。過了雲大校園往南約500米,就到了官房大酒店的別墅區。聽說這個酒店很好,每幢別墅都有向北的房間,每個向北的房間都可以看到玉龍雪山,當然價格也貴,以後找個機會去驗證一下。這一帶的人行道與酒店建築間沒有綠化帶了,不過可以看到納西風格的別墅,連圍牆都很有特色。這麼美好的景致,只有像我這樣用自己的雙腳慢慢走才能看到喲,那些跟團的游客可就無福欣賞啦。從官房大酒店再往南,是別墅住宅小區。大道對面也是別墅住宅區。這裡的人家都把自己房前屋後綠化得很好,路邊有好幾戶人家在圍牆裡種了我在束河看見的那種薔薇,整面牆全部綻放著鮮艷的花朵,高達兩米以上,這既美麗又芬芳的薔薇花牆還有防盜作用,因為薔薇長有很多尖刺。我理所當然地舉起了相機,正當我哢喳的時候,突然聽到圍牆內的狗叫,往縫隙一瞧,哈哈,是可愛的吉娃娃,兩只,一黃一白。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欣賞拍照,9:10才走到電信大樓,在附近吃了早餐,就往古城走。因為我不知道從七星街那裡進去橫過一條街就可上古城的黃山路上段,結果傻乎乎地跑老遠從古城的正門經四方街繞了一大個圈子才上到黃山路的上段。到黃山路上段入住有兩個理由:一是嫌四方街周圍太鬧,二是想在高處看低處的古城風景。事先沒有預訂客棧,我想,在這旅游淡季,隨心所欲地看哪家好就住哪家唄。到了兩個在網上看好的客棧,一個我覺得整體不滿意,另一個我又覺得能給我的房間不滿意,於是繼續向上,在快到黃山路上段的最頂端時,我看見左邊有個房子很新的客棧叫“景滿樓”,老板熱情地開了房間給我看,說是今年元旦才開的。我心裡說:好,新客棧設備也新,問題少。這客棧依山而建,一共三層,三樓共有四個房間,走廊很寬,可以坐在那裡讀書、喝茶,抬眼往正面看遠處是玉龍雪山,側面看,層層疊疊納西建築的麗江古城就在腳下,樓梯邊的那個房間還是個大床房,側面的窗子打開,旁邊山坡上還有一棵綠樹,甚合我意,於是就住進了那個房間。1999年我來過麗江,那時麗江古城基本還是當地居民在居住,做生意的也基本是當地人,賣雞豆涼粉、麗江巴巴的多是那些純樸和善的納西老太,我喜歡買個麗江粑粑,再買一小壺酥油茶,或者買個什麼鍋邊粑粑,再買三塊錢一大碗的麗江鯽魚湯,不到十元錢就是一頓美餐。下午我的主要目標就是逛古城,去重溫那些我喜歡的美食小吃。可是,我逛遍了古城再也沒看見那種小壺的酥油茶和鮮美可口的鯽魚湯,賣東西的基本都不再是純樸和善的納西老太了。逛著逛著,我有了新發現:麗江有白紙黑字的對聯。內容全是表達哀悼、懷念之情的,如:“風寒鶴唳人何在,月落烏啼霜滿天”,橫批是“嗚呼哀哉”,從內容上看,是在親人去世百日、一年等特定日子所寫。納西人的情感表達是全面的。反觀內地,我們的對聯總是報喜不報憂,只是總結成績、表達歡欣和期望的。這次來麗江,不准備去別的地方,就只是在束河古鎮和麗江市內閑逛。17日和18日兩天,我去了玉龍新縣城和雪山水城高爾夫球場。麗江撤地設市以後,玉龍新縣城選址於麗江南面的黃山鎮文筆海一帶,請了國際城市規劃建設的專家設計,再過兩年,玉龍縣就會成為一個全新的旅游休閑度假的風景園林城市。新建的玉龍縣行政中心很有特色,就像一座宮殿。雪山水城高爾夫球場建於文筆海邊,度假別墅建在半山上。在別墅的客廳、臥室中,北向的牆都是整整一面玻璃窗,視線都可以從文筆海向遠處移向最北面玉龍雪山。山上到處盛開著許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鮮花,紫色的桐花也正開放在附近的納西村莊外圍,雪山水城真是清逸出層之地。麗江是最容易找著北的城市。可能為了防止地殼活動頻繁而造成地震災害,也為了保持整個城市以納西建築為主的整體風格,麗江除了電信、移動等少數幾座八層左右的建築外,其他樓房一般只有三、四層。所以,在麗江,你只要找個稍為空曠的地方,仰頭在原地旋轉三百六十度,肯定就能看見玉龍雪山。如果不相信,請你在縱貫麗江市南北的香格裡拉大道最南端一直向北走,你會發現,玉龍雪山一直屹立在香格裡拉大道最北面。海拔四千多米的玉龍雪山理所當然就是海拔兩千四百多米的麗江的地標。

(萬古樓俯瞰麗江古城)

(玉龍雪山下的香格裡拉大道)

(玉龍新縣府)

(文筆海遠眺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