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晴 揚州(個園 何園)
今天是正常上班的日子,揚州的天氣也放晴了,路上的游客明顯少了很多。我們從酒店步行15分鐘到了個園。個園位於揚州鹽阜路。是清嘉慶年間,鹽商兩淮商總黃應泰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主人愛竹,取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意,在園中修竹萬竿,因“個”字形狀似竹葉,故取名“個園”。蘇州以園亭勝,揚州以疊石勝,而個園又是將疊石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是揚州園林的典範,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中國園林泰鬥陳叢周先生又將其園中的四季假山稱為“國內唯一孤例”。個園中的竹子種類很多,印像深刻的有龜甲竹和慈孝竹。由竹西佳處進入,小徑曲徑通幽直入住宅區,西火巷南寬北窄,水井旁的牆是根據趙州橋的原理制作成拱形,起到了加固和方便日後拆卸石磚的作用,可謂匠心獨具。個園中的湖石山景造型精美,設計獨特,在園中玉蘭和楓樹的掩映下美如仙境。個園的山石可以說是揚州疊石景觀的精華所在。
出了個園,我們乘坐游1路車直達何園。何園原名寄嘯山莊,名稱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何園是晚清揚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園。園主人何姓,所以簡稱“何園”。何園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樓與復道回廊的構思之巧。它們將東、西二園與住宅連為一體,即有局部美,又有整體美;串樓上下回環,游人循樓漫步,景物推移,一路變幻,耳目常新。這種精妙的設計,是揚州園林的代表作,不愧為清末園林的傑出代表作品。在何園之南,毗鄰一個規模不大的園林--片石山房。相傳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和尚之手,現在可算是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了”。何園的精妙在於巧妙融合了古典與歐式的建築風格,片石山房的設計更是匪夷所思,“鏡花水月”的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參觀完何園我們返回了酒店,收拾行李,晚上又去了福滿樓。正趕上一桌小桌的食客離開,幸運的坐了過去。點了獅子頭,桂花糖藕,杭椒炒仔茄,四川辣雞肉,揚州炒飯和福滿樓炒飯。獅子頭一如既往的美味;桂花糖藕味道也不差;杭椒炒仔茄剛一端上來感覺像是宮保雞丁,是由杭椒丁,茄子丁,黃瓜丁,花生米和辣椒炒制而成,微甜微辣,是道下飯的好菜;四川辣雞肉就是重慶辣子雞,味道不差,雞肉較少;福滿樓炒飯的配料雖然很多,但多種配菜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就說不出是種什麼味道了,感覺是一盤大雜燴,特點卻並不鮮明;還是最喜歡這裡的揚州炒飯。
飯後打車直奔揚州火車站,揚州車站建造的十分氣派,車站中的人也不多,廣播中用中文和英文播報著火車信息,仿佛置身於機場之中。躺在臥鋪上,翻著車上贈閱的揚州旅游指南,一頁頁美景美食撲面而來,讓我對於這座歷史名城依依不舍起來。

(揚州個園)

(揚州個園)

(揚州何園的近月亭)

(揚州何園的片石山房)

(福滿樓的蟹粉獅子頭和杭椒炒仔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