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的周末,基本上都貢獻給蘇州古城了,從年底開始收集資料,到閱讀了相關書籍,蘇州方面的書也看了不少,終於差不多了,按圖索驥,發現很多地方,隨著蘇州大規模修繕的開始,很多建築都物是人非了,去年還在的弄堂,今年經過的時候已是一片瓦礫,記憶中那年的夏天,弄堂裡有小孩子在嬉戲,年長的老奶奶帶我們進去看院子裡的那棵古樹,小孩子很害羞,不願意讓我拍照,老奶奶拖著小女孩,兩個人開心得笑著,定格在鏡頭裡,恍如隔世。 這幾天收集了一些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資料,蘇州出名的手工藝,但年輕人對此了解的並不多,而我因為要做蘇州騎行地圖的關系,收集了很多資料,蘇州剛剛申請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制扇,玉雕,戲曲服裝,還有緙絲等等,浩如煙海。 去徐義林制扇工作室,之前也沒有電話,就是和崔風很莽撞的在打線場弄裡面穿梭,問了很多上了年紀的蘇州人,終於在一條只能過兩個人的小巷子裡面找到了他。我們問徐義林在麼?一位年長的老伯一愣,說,我就是。 那天,他帶我們進入他小小的工作室,看見了他那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牌子,看見他做的扇骨,看見了他每天都要揮動的竹刀,還有那一縷從窗外灑落的光線,都深深地印刻在那長者的皺紋之中。

(平江路上面的泡桐樹開花了。)

(邾長巷路口就是鶴鳴堂。是上海黃金榮到蘇州來投資的房地產,現在已經是控制保護建築了。)

(房子沒有人,就會衰敗,歪歪斜斜的,也不是個事體。 )

(蘇州的路燈,宮燈的樣子。 )

(在很多網友的帖子裡都會看見的這家黃記棕棚店,感覺開了很多年,就在白塔東路上面,不會一不小心成為百年老字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