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期待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突然很想很想再去杭州。去看看那條蘇堤有多寬,有多長,去看看那西子湖的水有多少漣漪,去看看那環湖的青山是如何遠近相映、層巒疊幛,去看看那群山環抱中的林雲禪寺如何香氣繚繞,去看看那清秀的佛主是否依然,去看看那高聳入雲的百年大樹是否蒼翠依舊。記憶中的杭州已經越來越淡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命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知己。蘇軾無疑是千百年來最懂這座城市的。有詩為證:“湖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當我們決定游覽西湖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蘇堤開始。清晨,當伴著春天柔柔的陽光和清新滋潤的晨風,我們在南屏晚鐘的門前下了車。雖沒有悠揚的鐘聲迎接我們,但絲絲的清風中也夾帶了南屏山悠緩寧靜的余香。穿過雷鋒塔,徑直走向蘇東坡紀念館。門前的蘇軾塑像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只遠遠地望一眼他清瘦的身材,氣宇軒昂的神情,匆匆走進紀念館。小小的紀念館分為二層,樓下主要是蘇軾在杭州的一些事跡,樓上是他的一些墨寶。樓下的多媒體做的非常詳細,但不能拷貝,最郁悶的是竟沒有一本關於蘇軾的書可買。
從紀念館出來就走上蘇堤。BB迫不及待騎上一輛租來的橘紅色自行車,LG扶著他,搖搖晃晃衝在最前頭,老爸老媽笑咪咪的跟在後面。我有點興奮,難道真的踏上了令我朝思暮想的蘇堤?春風微微的吹著,夾帶了一絲寒意,姹紫嫣紅的桃花笑得如此燦爛,柳枝輕輕地揚起它纖細的手臂,將桃花映襯得更加嫵媚。隔湖十裡,是黛色的群山,雖沒有清澈湛藍的天空掩映,但湖水的漣漪還是蕩漾起無盡的思緒。誰能想到九百年前,這裡曾水患肆虐,西湖差點兒被填平了,要不是蘇軾的決毅,今天的盛景又到那裡去找呢?當剛剛修築好蘇堤時,該沒有現在的寬闊和平坦,蘇軾的步履可能也沒有我們今天的輕松,但他那宦海沉浮的一生,狹骨柔情的義氣,堅強豁達的笑容絕對是今天的我們無法企及的。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他沒能等到第二年蘇堤的柳樹抽條,又奔赴新任,竟再也沒能回杭州……走著走著,眺過裡西湖,岸的那邊是另一幅潑墨山水畫。遠山近水,透著青翠,洋溢著生機,那翠綠、墨綠、淡綠、新綠,層層的綠意舒展著春天的婀娜多姿,淡淡的一抹桃紅讓人心曠神怡,要不是擦肩而過的人群提醒我,真以為自己身處世外。
一路上是春風拂面,陽光點點,在蘇堤的盡頭,帶著孩子瞻仰了岳廟,也終於購得一本蘇軾與西湖的書。中午在西廂酒樓品嘗了幾樣杭州特色菜,爸媽感覺體力不夠,回賓館休息了。我們三想環湖一圈,BB還是寸步不離他的自行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練車技。經過秋謹像、武松墓,就是西泠印社。此時的自行車成了累贅,LG二話不說,搬起這不大不小的玩意,踏著江南園林的假山石階,登上了最高的涼亭。這時,我們都汗流浹背了。在茶社裡找個臨窗的座位,泡了杯茶。BB卻發現了他最最鐘愛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於是,津津有味吃起了碗面。我和LG一人一杯茶,各自捧一本書。吹著西湖無言的風,沉浸在蘇軾與西湖解不開的緣分中,心醉於那委婉凄美的悲歡離合。午後的陽光微弱了許多,雲層漸漸厚起來,涼亭裡古樸的木窗半開半掩,隔窗眺望,想尋找西湖一些煙雨朦朧的感覺。BB美滋滋地喝完了最後一口面湯,我知道書是看不了,站起來准備出發。BB還是舍不得他的自行車,一路騎騎停停,經過斷橋,走完了白堤,在平湖秋月發現時間已不早,估計BB是無法走回蘇堤的,於是讓LG騎車先回蘇堤還車,我帶著BB坐車回去。三個人終於在雷峰塔下又會合了,就此要與西湖揮揮手,但願這青山不老綠水常流,湖邊的人們幸福永駐。
第二天,又去梅家塢體驗了一番杭城農家的休閑生活。梅家塢是一處山坳,山上是茶樹的梯田,茶農的家就依山而建。我們跟著一位淳樸而熱情的大姐進了她家的小院,倚著滿山的新茶,挑了個桂花樹下的位子坐下。本以為又可找回一份西泠印社的愜意,沒想到BB拿出一本《雷鋒故事》讓我給他讀。這書一讀,我和BB都大把大把的落眼淚,陪了整整一包紙巾。好不容易讀了兩個故事,再也讀不下去了。隨後,捧了一杯新沏的龍井茶,陪著老人說說話,聊聊家常,就在農家吃了可口的午飯。趁著天色還早,回到了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