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沿著繞水庫的崎嶇山路繼續前進,路遇兩個長沙理工的女學生,攜輕便小包打著遮陽傘,一問也是從“江嶺”要走去“慶源”的,“走來的?”我疑慮地再問道,“是啊!走來的。”其實也實在是多問的,我們一路走來也未見一輛車上山,反正現在我一聽是“走來的”就佩服的不得了,況且是倆個小姑娘。她們輕裝走的比我們快,像偵察兵似的打聽到消息就在一個叉路口等我們,說不要沿公路走繞圈太遠,從此小道直通山頂豈不近些,聽從她們的意見於是決定上古代青石板驛道,這台階是過去“慶源”村與外界唯一的必經之路,

(青石板棧道)
坡度很陡有40度左右,兩邊都是灌木叢行走反而更吃力,開頭還好10分鐘歇一下,後來5分鐘就要歇一下,再後來2分鐘就---再後來坐著不想起來了,倆個小姑娘早已經走的沒影了,看看時間已是15:40分了,也不知何處是頭啊。奇跡往往就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下,我們又一次踏上了公路,平坦了許多走起來也輕松了,又沿公路繞了幾個彎真是峰回路轉,在山巒之巔俯視,但見一村落被四周起伏的山脈環擁在山谷裡,雖靜若處子,卻在雲霧蒸騰處藏龍臥虎般暗含詭氣。這大概就是慶源村了。路也好起來了新鋪了水泥,村外田間金燦燦的菜花開的正旺,村子裡灰暗的建築被有一簇簇的粉紅桃花,一樹樹的白色梨花,塗抹的像調色板似的,在夕陽的照耀下好看極了。記住到“慶源”已是16:50分,我們從“江嶺”走到“慶源”用了7個半小時,經確認路程為27裡到30裡。也不知我們是如何走的,大概在繞圈子?

(慶源)
慶源建村於唐開元年間(公元674年),在這人跡罕至的山坳裡距今已存在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我以前看到的婺源很多古村:思溪、延村、理坑,曉起、汪口以及李坑等,都沒有慶源的歷史淵源久長,這樣一個有著太多年頭的古村,也是能成精的。那些縷縷的歷史塵埃,都在歲月中彌漫成光怪陸離的故事傳說,攀緣著山谷裡的雲氣氤氳上升,在村莊空中鬼鬼祟祟地飄游。
好在我們預定的“古宅人家”就在村口不遠,一進村就看到了招牌。“古宅人家”在網上是很有名氣的,店鋪裡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生意很是興旺,難以想像剛才來的路上人跡罕至,一到這村裡能彙聚這麼多的人,老板急著安排早已預定的房間,來人都吵著要“小姐閨房”,他卻把我們安排在大概是“男佣房”吧,嗨沒有那份福氣啊!算了其實“男佣房”比“小姐閨房”寬敞些而且比較安靜,老板說在舊時小姐是不能輕易下樓來的,所以上去的樓梯非常狹小陡峭,房間也就放置一床而已,想想當年的大家閨秀也夠可憐的,尚不及現代平民小女。放置好行李就又開始小村游覽。慶源村的地貌極為奇特,狹長的山谷兩側有兩條山脈對面相峙,東側山脈五個峰頭似合掌後的指尖,稱為“觀音合掌”,主峰腳下又見一山突起,曰“明鏡山”。西側山脈連綿起伏似巨龍舒展欲躍,稱其為“天邊來龍”。每逢晨昏之際,陽光照射在霧雲上,明滅不定,忽晴忽暗,可謂“天外來龍掛屏嶺,合掌觀音坐鏡台”,整個慶源籠罩在一派神秘奇異的氛圍中。

(慶源村)
天色已暗方回客棧,在大客廳裡已放置圓桌五,六張,老板見我們回來了既刻上菜,我們點了霉干菜烤肉,麻辣豆腐,蘑菇菜芯,鯽魚湯,味道很不錯比“江嶺”農家燒的有腔調,只是菜的量太大吃不完。吃完飯就早早洗澡上床,睡在板壁的“男佣房”看看一天的照片收獲,想想明天的“農活”,就像勞作一天的“男佣”一樣睡著了。
第二天我朋友小李一早悄悄地出去村外刺探情況,即刻返回叫醒我:“快快山頭都給人家占領了!”“是嗎?這麼早?”我尚在朦朧中看看天色還暗著哪,“是啊!人家是笨鳥先飛啊,不不不,是早起的鳥兒有飯吃。”給他一嚷也醒了,攝影就是講究早晚兩段黃金時間豈能錯過?啪的翻身下床臉不洗牙不刷,抄起早已准備好的家伙直衝村外。上山之路何在?管它呢!趟小溪,躍泥壕,攀懸崖,穿荊棘,經過一片墓地口中“喔彌陀佛”念念有詞,真是跌打滾扒地趕到了較好的位置,從上往遠處看整個慶源村在東西山谷的夾持下,整個村貌呈南北走向,宛如一艘舟船,村中的小河邊那棵有數百年輪的杏樹如高昂豎起的船帆。初升的太陽還沒照射過來,已有村民早起做飯,屋脊上升起了縷縷青煙,把整個村子籠罩在朦朧之中。

(慶源晨曦)
一大清早給折騰了近三個小時,像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似的什麼都不想,此刻一看表已經是
8:25分了一驚,心想原定今日返婺源縣城,再去“延村”“思溪”的計劃看來完了!這裡早上就一班回城車是7:30分,也沒辦法啦。先回客棧洗漱一番吃完早飯整理行李再想想辦法,其間忽然老板跑來問你們今日返婺源縣城?正好有私車進城留有兩位置8:45分走,我們一聽太好啦!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連聲謝過給老板結帳172元,(住宿80元飯費92元。)口中還含著煮雞蛋急急跳上去城裡的車,揚長而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