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黃山 三日自由行
黃山久負盛名,自古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登黃山天下無山”的美譽,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與山腳下古徽州的人文歷史遺存一直令我神往。清明時節,終於和同學攬勝黃山,得償所願。初抵黃山提前在Ctrip訂好了清明三天假期在黃山的自由行。4號早上,我們在人民廣場登上了旅游大巴。現在從上海到黃山是全程高速,車程大概6小時。一上車,我就發現大家都是全身的裝備啊,雨衣、登山鞋、望遠鏡、登山大背包應有盡有,像我這樣穿著運動衣,幾乎沒帶行李的可算鳳毛麟角了,不過我沒有負重,身輕如燕,才能爬最險的山路嘛:)大巴在熟悉的滬杭高速上飛馳,上車前擔心的清明祭掃擁堵並沒有出現,在愉快心情的感染下,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片刻,我們從杭州繞城轉而向西,進入了通往目的地的徽杭高速。路旁的山逐漸多了起來,風景也變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江南水鄉大不相同。橫亙在浙西的天目山,一眼望不盡的綠色,公路也隨著山勢起起伏伏,我眼前也仿佛出現了,古代徽商組成的商隊,翻過這崇崇的山麓,東來富庶江南經商的身影。車過昱嶺關,進入了安徽境內。遠處一片片的油菜花,亮亮的明黃色,很美。突然車上一片驚呼,順著大家的目光往窗外看,山間赫然出現了一個典型的徽州村落,白牆灰瓦,綠樹青石,院落錯盤,炊煙裊裊,和周圍的環境是那麼的和諧,使我不禁贊嘆,真的是世外桃源啊!一路上,灰白色調的民居,綠意盎然的水田,遠山如黛,晨韻悠然。還沒到黃山,只這一派田園風光已讓我陶醉。下午兩點,我們終於抵達黃山的南大門。我們入住的桃源賓館其實在山腰上,因此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盤山公路,才到達目的地。下了車,雙腳終於踏上了黃山的泥土,感受著山裡的氣息,沁入心脾的一絲絲的濕潤和清新,心曠神怡啊。翡翠谷-情人谷到賓館稍作停留,我們就前往黃山游覽的第一站——翡翠谷。位於黃山仙都峰和羅漢峰之間,縱深約20公裡,谷中之溪曰“碧玉溪”,這裡是《臥虎藏龍》的拍攝地,竹林鬥劍的精彩就是在這裡演繹的。相傳20年前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黃山游玩,邂逅於這條峽谷中。當時,此景區尚未開發,道路坎坷,甚至無路可走,他們只能相互鼓勵,相互攙扶,克服了許多困難才能以脫險。他們回到上海後,有10對結成了終身伴侶,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翡翠谷內初次相識的,於是翡翠谷又得名“情人谷”。初到翡翠谷,就發現這裡的水真是美,正如谷口的大石上鐫刻的“靈秀”二字。沿著碧玉溪前行,谷中怪岩聳立,流水潺潺,氣勢非凡。每走幾步,就會有一處水潭,水色各異,五彩紛呈,趣味無窮,譚中的水綠瑩瑩的,好多的水潭都有自己的名字,綠珠池、花鏡池等,因形狀、色彩、傳說而各不相同,真的是彙山泉之清澈,吸日月之光彩,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覺得和大自然是那麼的親近。走過情人橋,前行兩三裡路,就來到有名的“愛”字石,一個大紅的“愛”字刻在巨石上,許多情侶在這裡拍照留念。由於天色已晚,我們無法繼續拾階而上到山谷深處探尋美景,只好折返,將這翡翠之水、幽幽之谷留在相機裡。我們乘車回到山腳下的湯口鎮,大快朵頤之後,補充了後勤物資,為第二天的登頂做好扎實的准備。天都峰VS光明頂在為登頂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體能准備後,我們第二天早上6點多就向山頂進發了。我們選擇了從前山(慈光閣)上山,由後山(雲谷寺)下山的路線。到達慈光閣後,發現來黃山的人真是多啊,這買票的隊排得比春運都長!艱苦等待了四十分鐘後,終於拿到門票。進來後,發現大隊人馬直朝玉屏索道衝去。我們早就打定決心,不坐索道,一方面要自己征服黃山,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想錯過登山過程中的美景。順著步道登山,發現前前後後的石階上,居然沒有幾個人,看來絕大部分的人都去等索道,直上玉屏樓了。這時這刻,真的覺得眼前的大山都是屬於自己的,抬頭來看,是遠遠的雲霧籠罩的山峰。一路上有許多挑夫挑著東西攀上一層層的石階,使我想起初中課文《雨中登泰山》中描寫的泰山挑夫,不由感嘆山上東西之貴,的確是有原因的,也佩服他們的辛勞。當初選擇不坐索道,也是對自己體力和耐力有信心。即使像我這樣的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在邁過這千千萬萬、急急緩緩、高高低低的石階之後,仍然要坐在道旁的石頭上休息幾次,大口大口地灌著飲料。往下一看,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得如此之高,無數攀爬過的石階,層層疊疊地延伸到看不盡的山下。站起身來,繼續向上努力。突然,聽到同學叫我,讓我回頭看雲海,我一回看,被眼前的景像驚呆了。我已經穿雲而過,身下是綿綿雲海,雲蒸霞蔚,無比壯麗。往上再看,陽光照耀在峻峭的天都峰上,透著層層的樹蔭反射出無限霞光,迅速拿出相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美景。在買門票時,聽景區的管理人員介紹,黃山有三大主峰:蓮花峰、天都峰和光明頂。其中以天都峰和蓮花峰較險峻,而兩者是輪流開放的。今年開放天都峰,所以黃山的第一高點——蓮花峰是沒機會登頂了,不過天都峰是三大主峰中最險峻的,有人說:“不登天都峰,等於一場空。”但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爬上去的。我遠遠望去,天都果然是直上雲霄,雄偉無比。從半山寺往上,我們選擇了傳說中很陡的天都南麓登天都峰,這條路開鑿在山壁上,走的人很少。據說古時候很多人都想爬天都,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可見其險。而今已有了登天的雲梯,彎彎延延,伸到莫測的山頂。再往前行,爬山的一個爬字,豪不誇張,山勢陡峭,有時坡度有八十度,險峻異常。石級僅有一人寬,又很陡,只能手腳並用來攀爬。最險處,是由一根粗粗的樹干上鋪了木板做成的階梯,位於兩塊山壁之間,下面是萬丈懸崖,兩邊各有一根粗繩護著。山風呼嘯,感覺隨時都可以把人吹下去。既然到了這裡,只有硬著頭皮上了。望下看,頭暈目旋,不敢側目。趁著山風小的一剎那,我抓住機會,貓著腰,兩手抓緊繩子過了去。步步險,步步緊,終於來到了天都峰頂。站在天都絕頂,真是“一覽眾山小”。下面雲海蕩漾,如在仙境。蓮花峰、始信峰、玉屏峰忽隱忽現,時而又被雲霧裹住,變成一座座的小島。景色十分美,形成了雲海奇景。天都封頂的鎖鏈上掛了許多同心鎖,大大小小,都是一對對戀人鎖好了同心鎖,將鑰匙扔於山下,以示百年好和,永不變心之意。照了相,我們准備下天都峰,朝玉屏樓而去。下山走的是天都北麓,從峰頂過鯽魚背的路,也是夠險的。鯽魚背是海拔1700多米的巨石,長10余米,寬僅1米,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於波濤之中的鯽魚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達85度左右,若遇風吹雲湧,仿佛山搖石動,攀登尤為驚險。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有一條鯽魚,每年都要跟著鯉魚去黃河跳“龍門”。說魚只要能跳過“龍門”,就能變成龍。鯽魚當然也想變成龍。但是它不知跳過多少次,總是跳不過去,它多麼羨慕那一條條過龍門的魚啊!於是就去請教神仙,神仙告訴它:“你必須為人間辦一件好事,積了功德,才可以跳過龍門。”怎樣才能為人間辦一件好事呢?它邊游邊想,不知不覺游到了黃山,一看通往天都峰的道路被一條峽谷割斷,雲水阻隔,游人無法攀登,它腦子一轉,自言自語地說:“這裡多麼需要搭一座橋啊!”於是,就置身峽谷間的雲水中,聳起脊背,給游人當橋。百年千年過去了,也不知有多少游人從它脊背上走過,去飽覽天都峰頂的無限風光。有一天,神仙突然來到天都峰上,對它說:“小鯽魚,你已積滿了功德可以去跳龍門變成龍了。”但是這時小鯽魚改變了主意,它願一輩子為天都峰的游人服務,再也不想去跳什麼“龍門”了。扶著鋼索走過鯽魚背,下了天都峰,稍作休息就直奔玉屏樓。迎客松處是人山人海,坐索道上來的人就是多啊。匆匆拍了照,擠出了人的海洋,穿過一線天,經過送客松,從蓮花新道繞過了蓮花峰,一步一步下了百步雲梯,到達天海景區。在黃山的山路上漫步,看一顆顆松,奇美雋秀,在斷壁懸崖處盡情伸展;一塊塊石,千姿百態,活靈活現,每一塊都流傳著美麗的傳說;一座座山峰,險峻挺拔,景色綺麗;一片片祥雲,撲朔迷離,來去無蹤。路過海心亭的時候,碰到幾個拿著無線電手台的“驢友”。我們在一起坐著休息,他們說從西海方向來,一路稱贊黃山西海的景色,說是游人稀少,景色瑰麗,山路險峻~ 可是我們的時間有限,西海的原始風光,只能留待以後來探尋了。光明頂就在前方了,去光明頂的路也都是寬大平坦的石階,比起攀登天都峰,可算是輕松得多了。同朋友說笑著,就已經到了黃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頂。光明頂上平坦而高曠,因為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由於地勢平坦,所以是黃山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地點之一。此處的光明頂,可不是昆侖山中明教總壇,張無忌大戰六大門派的地方,現在光明頂上在建一個氣像台,建築材料都靠挑夫從山下挑上來,的確實在不易。從光明頂向東,我們就開始下山。堅持不坐索道的信念,經白鵝嶺,進入北海景區。信步走在後山的八公裡下山路上,腿有些酸了。沿途走走停停,經過仙人指路、入勝亭,遭遇了黃山上的綿綿細雨,終於成功完成了兩個多小時的下山路,到達了雲谷寺。在這裡乘專線車,回到了黃山腳下。車子順著蜿蜒的盤山路往下,回望著背後奇幻的黃山,想起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可以盡興矣!屯溪~新安江畔從黃山下來,Ctrip的旅游大巴帶著我們來到屯溪。屯溪區是黃山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黃山火車站和汽車站的所在地,扼橫江、率水與新安江彙合處。我們入住黃山紅塔大酒店,是雲南紅塔集團投資興建的,設施相當好,就是自助早餐沒有四星級涉外酒店的特色,有些落入俗套。在酒店安頓好後,就出去尋找可以填飽肚子的地方。出酒店不久,就經過了新安江大橋。雖然下起了大雨,但新安江兩岸燈火輝煌,開闊悠遠,遠處的山影和近處的江相互輝映,混為一體,也訴說著徽州曾有的和正在創造的輝煌。屯溪是古徽州的首府,安徽省的名字即是取安慶的“安”和徽州的“徽”而得名,屯溪老街十分有名,我們在這裡飽嘗了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黃山燉鴿”、“腌鮮鱖魚”、“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燒肉”令人胃口打開,迅速補充了暴走五十裡山路失去的能量。皖南古村落-宏村第三天一早,吃過早餐,我們踏上了黃山行的最後一站——宏村。宏村是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去宏村的路上,經過了四大道教名山的奇雲山、漂流勝地桃花源、徽州名縣黟縣,一路上都是明快的顏色和唯美的圖畫。遠處的山,山頂的雲,山腳的村落,近處的溪水加上路邊大片的油菜花,讓人目不暇接。路的另一邊,遠遠的陪伴著一條鐵路,應該是安徽宣城到江西景德鎮的單線鐵路,並不繁忙,間或有一列古老的東風機車拖著貨列緩緩開行,一切都融入這徽州的風景畫中。宏村始建於宏村建於南宋紹熙年間,至今800余年了。整個村落占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裡鄉村”之美稱。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紹興年間,古宏村人引水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圍繞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彎的水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腸”兩旁民居為“牛身”。進入宏村,發現這裡簡直是藝術的殿堂。南湖邊有許多美術學院的學生在寫生,湖旁的小店裡所賣的藝術品,都是徽州民間制成,價格也十分公道。走在南湖畔,發現宏村就像一位文靜秀美的姑娘,沒有塗脂抹粉,一切都是那樣的古樸自然,凝重又不失靈秀,遠山霧靄沉沉,岸邊垂柳婆娑,炊煙裊裊,燕舞鶯啼,不枉“畫裡鄉村”的美名,難怪有這麼多藝術家來拍照寫生了。我們接著又看了宏村中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徽州大鹽商所建的承志堂,極盡氣派,雕梁雕窗各有講究,三進三出等級森嚴,連丫鬟和廚師都各安其所,堂前擺水瓶和鏡子,取“平平靜靜”之意。小姐可以躲在二樓透過小窗自己選夫君,也說明了古時徽商的進步思想。南湖書院作為古代民間典型的私塾,走進裡面,就好像看到了夫子上課,吟誦“之乎者也”的情景。在村口的兩棵百年古樹旁拍照留念後,我們踏上了回程。大家翻弄著自己的相機,回味著三天的一點一滴,思緒如風一般游來蕩去。夜幕中,大巴開進了熟悉的都市,滬閔高架路上依舊擁堵,上海南站仍然燈火輝煌,我的思緒,卻依然停留在翡翠谷的碧水修竹、黃山的奇幻飄渺、新安江的悠然開闊、宏村的院落池塘、徽菜的美味飄香……(小杭為戊子年清明節黃山紀行)

(天都南路看天都峰)

(雲海)

(奇松)

(雲霧飄渺)

(黃山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