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游歐洲(二)

作者: WXCTravel

導讀梵蒂岡位於羅馬西北角的高地上,人口幾百人至一千人(梵蒂岡的教士游走天下,大部分是流動人口),面積0.4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大,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它是天主教教皇的駐蹕地,世界天主教中心。這一圈由園柱和頂梁組成的建築物,便是梵蒂岡的國界,沒有海關,沒有關卡,隨便出入。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是耶穌大弟 ...

梵蒂岡位於羅馬西北角的高地上,人口幾百人至一千人(梵蒂岡的教士游走天下,大部分是流動人口),面積0.4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大,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它是天主教教皇的駐蹕地,世界天主教中心。這一圈由園柱和頂梁組成的建築物,便是梵蒂岡的國界,沒有海關,沒有關卡,隨便出入。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是耶穌大弟子彼得殉難地。公元四世紀在此處建立了教堂以作紀念。隨著天主教勢力日益擴張,梵蒂岡不斷擴建,直至十七世紀,方達到今日之規模。鬥轉星移,世事滄桑,天主教廷的世俗影響已大大縮小,如今它是天主教徒的朝聖之地和世界頂級游覽地。



聖彼得大教堂,天主教教廷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總面積2.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它始於1450年,成於1626年。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和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勃拉芒和小桑加洛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一進大教堂,滿眼金壁輝煌,雄偉壯觀,氣氛則莊嚴肅穆,人在其中是如此渺小,神聖和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這是教堂內的一座雕塑。



守衛梵蒂岡的瑞士近衛隊士兵。中世紀時許多瑞士以當雇佣兵謀生,戰時打仗,平時護衛宮廷,以紀律和忠誠聞名於世。梵蒂岡瑞士近衛隊成立於1506年。1527年羅馬戰亂,其它護衛作鳥獸散,只有近衛隊為履行職責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名士兵中有147人戰死。瑞士近衛隊得到了絕對忠誠的評價,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岡的保護力量以及儀式像征。



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台,它是為了慶祝意大利統一而建的。這項工程於1985年動工,1911年竣工並揭幕。紀念台的設計者們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創造了被稱為維托裡奧式的莊嚴宏大的風格。紀念台主台是祖國祭壇。祭壇正面,一尊像征羅馬城的莊嚴雕像俯視著腳下的無名戰士墓。紀念台上面是埃馬努埃萊二世的騎馬銅像,長廊的大理石壁上銘刻著1918年11月4日的勝利公報全文。



佛羅倫薩市政廣場中心有一個著名的群雕-巴托洛米奧·阿曼納蒂和他的助手們雕塑的《海神噴泉》(1563—1575年)。水池正中是其主體雕像:在海馬拉的雙輪戰車上立著巨大的白色海神像,佛羅倫薩人稱它為“大白雕”(一種猛禽)。水池四周邊有多姿多彩的青銅雕像。

原文另有18張照片,要看請點擊:http://www.chuchairen.com/2008/01/wxc_19.html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