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黔(2)---三尺之地的聚散

作者: 下城東新

導讀這裡的“三尺之地”,指的是火車上睡鋪周圍大約三尺的方圓。在這方圓之地間發生的事和遇到的人,傳統意義的游記和攻略中往往很少出現。為什麼?它太瑣碎,既無法成為游記大餐的“調味料”,也不能增加攻略的實用性。可對於“清澈”的流水賬而言,卻無法簡單地將它們忽略;“泥沙俱下”是一定要回避的,我也不想追求“纖毫畢現”,可“流水的時間,流水的包容 ...

這裡的“三尺之地”,指的是火車上睡鋪周圍大約三尺的方圓。在這方圓之地間發生的事和遇到的人,傳統意義的游記和攻略中往往很少出現。為什麼?它太瑣碎,既無法成為游記大餐的“調味料”,也不能增加攻略的實用性。可對於“清澈”的流水賬而言,卻無法簡單地將它們忽略;“泥沙俱下”是一定要回避的,我也不想追求“纖毫畢現”,可“流水的時間,流水的包容”,其中可能竟有別樣的精彩也未可知。還有二十分鐘開車,望望周圍,大多數鋪位都還無主,營房般的整齊更顯出車廂的空蕩,看起來我們這個單元到的最齊。短暫的攀談使得中鋪和上鋪上兩個素不相識的姑娘很快熟絡起來:原來她們都來自江蘇溧陽,今天坐的是同一班客車到了杭州,然後又成為了杭州始發的這趟列車同一節車廂裡睡在上下鋪的姐妹。我之所以要絮絮叨叨地這樣描述,無非是想要說明這種巧合,然而這還不是最巧的;稍後,兩個姑娘,喔不,兩個少婦,竟發現對方也和自己一樣,都是去重慶探親;她們的丈夫都在重慶打工,而且,丈夫們竟然還干得都是同一種營生---安裝電梯。這絕非我為了“無巧不成書”的俗語而生的杜撰,但這旅途開頭的所見就實在讓我不得不感嘆:人生充滿巧合!在有節奏的咣當聲中迷糊到凌晨五點,我被對面一位鄰居的到來吵醒。晨間,這位仁兄捧著痛似欲裂的頭向我們抱怨:我好粗心,我好粗心,難為我還是經常出差的.....,頗有“祥林嫂”的風範。後來才知,他攜妻友帶女回重慶探親,於是買了三張“4月3日”杭州到重慶的臥鋪票,從窗口拿到票時他也沒有仔細檢查,揣進口袋就走。到了3日早上,他的那個朋友臨時有事不能回去,他於是去退票,卻被告知那票是4月2日的,已經失去了票面本身的價值,更別提退票了。極為懊喪的夫妻倆,拿著兩張過期的臥鋪票,擠上這趟車的無座車廂,千辛萬苦後的後半夜,好不容易在這依舊空蕩車廂裡補到兩張臥鋪票。算算帳,他們兩個大人和一個五歲的小孩,花了一千八百多元坐了半趟臥鋪回家。這錢,在這個機票打折的季節,坐飛機都已經綽綽有余了。真是粗心害死人啊!他們的女兒很可愛,也很調皮!小家伙自然而然成為了這三尺之地的焦點人物,在她的“穿針引線”下,旁邊鋪位上的兩位女大學生也聚到我們這個臨時大家庭中來。小A,貴州黃屏人,現在貴州師範大學讀美術四年級,剛到江蘇溧陽求職回來;小B,杭州人,在西南政法大學讀研究生三年級。小A應聘的是江蘇溧陽的一所私立貴族學校的藝術教師,據她講,面試,寫生實踐都比較順利,可是校方額外提出的授課實踐她卻“演砸了”,她有些自嘲地說。在聽說我黔之行的目的後,這個從大山之中走出的姑娘,興奮地向我推薦她的家鄉,介紹那裡的風俗,如數家珍地宣泄著她的熱情。看得出,這是一個很外向的女孩;相較之下,這次回學校辦事的小B屬於那種文靜的類型,她現在杭州某證券公司實習,那裡也將是她職業的起點。當話題不知怎麼又回到職業未來時,小B有些黯然地說:“這次看來希望不大,要是總這麼來回,我都沒有那麼多路費呢!” 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她們的職業起點,竟似隱隱也透出點城鄉的差距呢。二十二個小時後,我將成為最早離開這三尺之地的人,而他們----兩個已經像姐妹般的年輕妻子、一個沮喪過後起復快樂的小家庭、兩個即將走出像牙塔的女孩,還將繼續前行。誰能說,這三尺之地不是“人生何處不相逢”的精彩詮釋呢?一句“有緣再見”後,我踏上凱裡車站的月台,回望著這“三尺之地”,慢慢消失在視野盡頭......2008年4月6日晚23點草就於荔波金谷賓館商務中心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