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家鄉味~~游廈門

作者: Ted_Lin

導讀尋找家鄉味~~游廈門 三月去了一趟廈門。 一直都以為去廈門會是到處都是家鄉味(我是大海對岸來的),但是真的到廈門才發現不是那樣的,吃的東西其實相差滿大的,很多都是小時候沒看過的。 對這個城市的印像就是大工地,到處都在建設,尤其是最近好像在蓋輕軌,最值得一游的景點是廈門大學,以後要是移居廈門的話,一定要爭取住在廈大裡面,生活方便,吃的好又便 ...

尋找家鄉味~~游廈門

三月去了一趟廈門。

一直都以為去廈門會是到處都是家鄉味(我是大海對岸來的),但是真的到廈門才發現不是那樣的,吃的東西其實相差滿大的,很多都是小時候沒看過的。

對這個城市的印像就是大工地,到處都在建設,尤其是最近好像在蓋輕軌,最值得一游的景點是廈門大學,以後要是移居廈門的話,一定要爭取住在廈大裡面,生活方便,吃的好又便宜,校舍挺有美感的。

鼓浪嶼也還不錯,晚上七點的音樂會值得去聽,而且免費。可惜的是有些觀眾素質很差,會在一邊說話,也有小孩吵鬧,真是可惜了那麼好的環境。鼓浪嶼沒有機動車輛,所以在島上感覺就很優閑,可以慢慢逛,體會一下悠閑的生活。

以下是在廈門吃的幾家店 參考看看羅 ~~

大同鴨肉粥

廈門的口味稍微偏甜一點,粥的味道還不錯,先來說說粥吧。

這個粥不是廣東人所說的粥,廣式的粥比較糊一些,因為廣東粥煮的時間較長,同樣的份量米下的少,熬出來的。而閩南的粥,多半不是從米粒開始熬煮的,而是由米飯做的,因此會有粒粒分明的感覺。

調味當然一定要有特殊的風味,首推紅蔥,就是長的像蒜頭,但卻是紅皮的那個東西。那加下去,就有一股濃濃的故鄉情了,尤其是紅蔥酥,更棒了。

粥加了些醬油,中國各地皆有醬油,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醬油這小東西是分省份不同的,先別說濃淡,就風味上都是各有所長,而醬油卻是中式料理的精華,正是畫龍點睛的效果。

這一家的粥,先作成鹹粥底,再自己點配料,個人認為鴨肉是最棒的,軟嫩適中,雖然略甜(我的口味),但不失鴨的原味,,很好吃,可惜粥跟其他配角就一般,服務更是不敢恭維。

新廈蝦面

不加蛋,五元,就在輪渡附近,走進這個區域,本來以為會是一個迷宮,就是好吃的東西多到忘記走出來的地方,可是看來看去卻沒多少好吃的,倒是走到盡頭向左拐,你會看到一個菜市場,那就讓我再三流連忘返,幾乎不想回家了,只恨我不是廈門人阿,可以在家做菜,好幾次都想買個炭爐回酒店,冒著燒炭自殺的危險,一嘗海味了。

這家蝦面呢,蝦味十足,除了據說是用鮮蝦去熬鍋底的傳說之外,↓換成我的話,拿蝦乾(冬蝦)來熬湯底就可以了,那個蝦跟統一鮮蝦面的蝦有的比,而且口味偏鹹了,真懷疑老板你是閩南傳統味嗎??用的是大蒜當然還有紅蔥油啦,又油又鹹的,又躲在巷子裡,沒有海鮮面應有的鮮味。

適合吃重鹹口味的~~

還有喔,面很小碗,如果你吃過廣東的小碗公仔面,那大概就是那麼多而已,怎麼可能會吃不完阿,另外,老板不忙的時候,服務不錯阿,我還跟她借水洗桑葚喔,老板爽快答應了,我還拍照了喔。老板一人煮面兼夥計,我想要笑臉迎人,不容易啦。

黃勝記 鼓浪嶼那家

這個沒有人均消費的啦,因為買多買少的都有人。

先說說價格吧,我在廈大超市買的,18/包,鼓浪嶼新四方14/包,這家黃勝記,50/4包還送一個提袋,光就是為了便宜,也該買個四包吧。

試吃是真夠大方了,什麼都隨便你拿來吃,肉乾剪了1/6塊給你,口味呢,一貫的廈門甜味,雖然少了焦香還有其他的香料腌味(都被甜味蓋滿了,我也試了辣味還有肉條,....等),總的來說,味道還是好,而且價格合理。

美珍香,有那麼香嗎???我不覺得,最香的美珍香,不在新加坡,比美珍香更香的那好多家,還在我的味蕾裡,希望有一天他們渡海之後,不會變味才好。

總之,這家夠便宜,既然都買了渡輪票了,還是來這家買吧,晚上七點半之後記得聽音樂會喔,雖然有些觀眾很沒水准,但還是值得去聽喔。

西門土筍凍 中山公園西門 鬥西路33號

建議你來一盤,五元的土筍凍,在標價上看不到的。多數客人蹲坐在門口幾乎吃的都是這個。走過這家店門前,幾乎不敢相信,這就是我要吃的土筍凍,但吃過之後,真令人欲罷不能。

這道料理有兩大特色,一個是凍,一個是調料。這家的凍跟其他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他很Q,以凍來說就是硬度較高的那種,相對於其他家都像果凍甚至豆腐花,這是一大特色,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土筍咬起來不會很生,口感比較搭,不會有咬到一只一只蟲的感覺。

其次就是,調味料,除了一般的常用的蒜蓉醬、香菜、黃芥末,之外呢,老板還加了另兩種自制調料,另兩種是什麼,去品嘗一下就知道了,但因為這兩種調料,讓這盤凍具備深層次的口味,絕對是一種佳作,值得品嘗。也不費我走了大半的路還穿過中山公園了,非常好吃喔。

四裡沙茶面

對外地人來說,要找他就問一下四裡菜市場在哪裡,找到菜市場,就可以找到這一家店。我對廈門的菜市場還有小店有一個非常好的印像,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推廣到全國的,就是他有一個價格牌,要標上今天的價格,這樣一來不管本地外地的人,都不會買到太貴的東西,這一點值得其他城市學學,不是餐館標價就好,菜市也應該標上價格。成都的某些小販也會標上價格,我都只跟這些人買東西,以免價格是外地價(雖然偶而偷斤減兩的,總比一斤比人貴上兩倍好,否則就去大超市買,至少有公秤)。

回到主題,沙茶面,就是用沙茶作湯頭加上燙熟的黃面,還有配料,料可以自選,每樣都加不同的價錢,有沙茶味,跟濃濃的花生醬的味道,香是很香,鹹甜鹹

甜的,總的來說還可以,客人也不少,男生去吃應該可以吃個兩碗吧。不喜歡濃郁口味的,也有清湯選擇喔。

林家鴨莊

最怕餐廳冠上這兩個字了,台灣。通常都會遇到像是台灣珍珠奶茶,或是台灣香腸,這樣的普遍情況。如果真是台式口味,那至少算是不錯的,把台灣的吃推廣到大陸地區,但可惜的是,通常又貴又爛,這家也逃不過,這就是台灣魔咒嗎?????唉,都是這些人,害的大陸同胞都對台灣美食失去了信心了,真該譴責一下。

我點的是大碗的,9元。大約有五片冷鴨肉,一坨青江菜,一顆魯鴨蛋,一堆又老又過甜的酸菜乾。真的很令人失望,也不知道這鴨肉飯是出自哪裡的特產,鹵鴨肉絕非如此草率,雖說各家風味不同,也沒有鴨肉這麼沒入味的,青菜冷了不然就是微波打過的,那酸菜更不用說啦,好的酸菜作法從選料起就不是這樣的,失望~~~非常失望,讓大陸同胞吃這樣的食物更令人失望,這家絕非台灣道地美食。

廈大勤業餐廳

到廈門的第一餐就是在這裡解決的。到廈門的時間是早上六點,因為還沒有到酒店的check in時間,在濱南汽車站口的公交站,剛好看到往廈大的班車,就上車去了,以前早已聽過廈大的大名,而且,在我的家鄉還流傳著這樣的冷笑話,你以為我是廈大(嚇大)的阿~~

到了廈大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南普陀,果然是風水寶地,廈大座落的位置也很不同,依山傍水的,難怪孕育出這麼多英才。進到校內尋找早餐,沿著馬路走,就看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家都往一個方向走,還不時看到手提一包饅頭的人走過來,走著走著,就看到了勤業餐廳了。

由於不是學校學生,沒有飯卡,只能以現金支付,這要加收百分之15,看似很多阿,實際一算其實很劃算的,五元的15%,也就七毛五,而各種菜都是定在5毛或是1元左右,實在太劃算了。來到廈門當然一定要點個閩式的早餐啦,稀飯加上小菜,還有荷包蛋跟鹵蛋耶,飽食一頓。還看到很多人來買饅頭,一袋一袋的提走。

這是第一次覺得,真想弄一張這家學校的飯卡阿,還想了很多方式,看怎麼去拿到飯卡,由於目前還沒在廈門定居,要是有到廈門定居的話,飯卡我是一定要得手的。(例如跟很少在學校吃的老師或是研究生購買~~之類的)

後來的幾天,又分別去吃了兩次不同的食堂,其中一次還是漳州校區喔。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使用現金購買真的很麻煩,點菜的地方很多都沒有現金收銀區,畢竟這個餐廳是福利性質的,不是給一般人用的,但是既然對校外人士已經加收費用了,那不妨就讓學校增加收益也不錯阿。

印度餐厅(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北區生活區學生食堂四樓

平常很少可以搭渡船在海上晃來晃去的,在搭要去鼓浪嶼的船碼頭附近,發現了可以搭船去漳州校區喔,這就讓我很有興趣了,尤其是對廈大校本部的印像非常好,又聽說漳州校區規劃的不錯,也有個湖,就興衝衝的去了。

搭快艇到了漳州港之後,就可以看到美輪美奐的國土局還有一些建築,出了港口,還要搭一路車才能到學校,這車對比那些建築,簡直就是~~~也不知道是去哪裡搞來的汽車,難道是要讓大家懷念七十年代的辛苦嗎??

到了校園,逛了一圈,真的是一個挺大的學校,規劃的也很好,建築更是很精美且有校本部的特色,飛檐~~當然還有一些新建築,看來頗像國外的現代藝術中心,有湖景倒映著,學生公寓就密密的一大群,外觀設計的也可以,但像是國營單位的職工宿舍吧,跟校本部在西門擴建的職工宿舍比一下,就知道差在哪裡了。學校的唯一缺點就是,因為太新,樹都還很小,夏天恐怕會讓人曬暈吧。

說完了學校,當然要說到吃的啦,是下午二點多到的,一開始就進了北門,走到北生活區,逛一下超市看到學生食堂四個大字,走過去一看,不得了了,四樓竟然有個印度餐廳,還標榜著是印度廚師喔,學校的餐費一般都很低的,所以怎麼吃也不可能像大餐館那麼貴吧,有正宗印度餐當然非嘗一下不可羅,所以一邊逛校園,一邊期待晚餐來臨,順便看看其他生活區有沒有藏著韓國餐廳或是日本料理之類的(當然是沒有)。

到了下午五點多,各個食堂開始有食物供應了,其中也曾想買些鹵味來吃吃,可惜離現金付款區太遠(一個在二樓一個在四樓),所以作罷。到了北生活區食堂,搭著電動手扶梯向上,終於上到四樓了,但是一到四樓就有種不祥的預感,要推開一扇像是逃生門的東西,一進去牆上就有噴漆塗鴨,還噴的很難看,不可能是廈大美術生干的吧~~這麼糟的塗鴉。

一進到餐廳,一邊是吊椅區(就是仙蹤林那套),一邊有沙發(豪享來那種),廚房正在准備餐,但那個印度餐廳的門蒙上厚厚的灰,招牌也已經褪的快無色了。進去問了裡面的職員,他們說印度菜還是有的,原以為是點餐式的,但沒看到菜單,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跟樓下一樣,改成自助點餐式的了,但至少還是有印度餐的。

由於還在備餐,就先挑了個窗邊的沙發坐下,還可以看到樓下有人在踢足球喔,風景真的很不錯,看來這個餐廳也曾經風光過吧。餐終於好了,點了波菜咖哩、咖哩雞、咖哩雞豆、青椒炒雞肉(黃咖哩味),還有一道炒青菜,外加一碗飯還有兩張餅,一共才15元喔(當然要再外加15%)。

等了一下午的印度餐,先說外觀,除了蒜蓉炒青菜,其他的賣相都很差,會有人說印度餐不就是糊糊黑黑紅紅的嗎,是的,但是這家做的都是湯湯水水的感覺。口味更是,慘~~慘~~慘~~,太鹹了,是打死幾個賣鹽的阿??咖哩味也都不夠濃郁,那兩張餅不是烘烤出來的,而是油煎出來的(半煎半炸),好慘阿~~

後來在校園也看到很多印度學生阿,這家的餐真的該好好調整一下了啦,當作一種校園特色不是很好嗎?卻變成敗筆了~~可惜阿。

不過服務人員都很熱情喔,值得稱贊一下。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