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北極圈以北的國家並不多,北歐拉普蘭地區一直是我向往的板塊,冬季的北歐氣溫很低、日照很短,寒冷灰暗似乎變成壓抑的代名詞,然而2月是看極光的好時節,五一長假的取消終於還是促成了我的2008極光之旅。我的行跡如波段似地投射在北極圈的兩側, “冰旅館”、“狗拉雪橇”、“破冰船”、“聖誕老人村”、“北極光”構造出我的北歐之旅.
67度49分ICE HOTEL
每年12月至4月,瑞典北部KIRURA鎮上營業著一家全部用冰雪雕琢的酒店,裡面的所有設施,如牆壁、床、桌子擺設都是一件件冰雕藝術品,都是來自世界各地設計者的靈感化身。除了限季開放、冰雪雕造外,年年翻新也是它的另一重要特點,初冬整塊整塊的冰運達此處開始被雕琢,各地設計師注入不同的文化特色,賦予每個房間自有的生命活力和藝術靈感,多元的藝術性在這得以歸集展示。
每個房間入口右側的牆上雕刻著一塊門牌,列明房間號、設計者姓名及國家、設計主題及寓意,掀開帷幕正式進入主題。床是最明確和搶眼的元素,有“國際像棋棋譜”的、有“蓮花寶座”的、有“公主馬車”的、中國設計師的作品是一張竹制床,床沿一圈被竹環繞,很中國特色。每個房間的床上都配有一整塊馴鹿皮,給“寒玉冰床”增添一絲溫暖、床尾及床頭正上方的修飾是襯托設計的最佳表現;房間另一側輔助配合著一套形狀各異、設計獨到的兩人桌椅,溫馨小家就被完整勾勒出;四周的牆角襯著各色柔和的冷光射燈,著重提升了每個房間設計的精華。我逐間逐間地欣賞拍攝著屋內所有的擺設,一共差不多有4、50套,在這麼一間充滿藝術的房間享受一晚需要四、五千人民幣,當然配套設施在晚上都會提供的,有保暖系數很高的睡袋;有厚厚的羊毛襪子;有舒服的保暖內衣;當然還有暖寶寶。
二十一世紀最貴的賣點是什麼?!獨到設計+特色服務。
森林除夕 狗拉雪橇
燭光搖曳在森林深處的那間小木屋,屋外16條哈士奇狗排列三隊蜷縮在它們自己的領地上;推開屋門正對著的是煙囪式火爐,門和火爐連成一線正好把小屋一分為二,左側是張十尺或十二尺的木床,隨屋檐的傾斜,床的上方空間也隨之變窄;右側是張十人的長桌,木桌正上方吊著一個圓形鐵制燭台,上面點著4支粗粗的蠟燭,桌上排狀的燭台燃著幾支細長的紅燭。我們3人正享用著GUIDE給我們烹制的除夕饕餮大餐,用黃油煎烤的三紋魚特別金黃香嫩,鮮紅晶瑩的魚子調拌在乳色蝦醬中,味蕾完全被挑逗起,切下一塊三紋魚沾上魚子醬送進嘴裡,涼涼的醬汁配合著熱熱的魚塊,冰與火瞬間融合,很喜歡咬破魚子“啵啵”的脆感,鹹鹹的汁水與細嫩的魚肉完美結合,每一口都是一種享受。小屋只能依靠火燭來照明取暖,屋外很冷雲層很厚,雪繼續飄舞著,這片天空下,只有我們4個人和那16條狗,我們喝著咖啡開始交流起彼此的生活,沒電沒水的生活原來依舊可以溫馨愜意。
清早起身第一件事就趕快去慰問那些寶貝們,它們都已經精神熠熠地蹲在那,看到我過去興奮地搖著尾巴,我一只一只地撫摩著,給它們去除被毛上的冰粒,有幾只些還興奮地站起來撲進我懷裡。GUIDE給每只面前放上一盆食物,它們美美地享用著,吃完後,其中一只突然仰頭鳴叫,接著大家集體長鳴,瞬間震動大地,這聲勢把我嚇了一跳,同伴也跑出來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GUIDE趕快給我們解釋,原來他們每次進食後就會像狼一樣長鳴,算是感謝上蒼吧,哈哈。
雪橇車就是滑雪板的高級版本,當然比滑雪板的材質要長而粗實些,車身前低後高,前端與滑板弧度完美結合,一來減緩阻力,二來方便狗狗在奔走過程中回頭看到主人,以至明確其意願;後端高度延伸至把手,與腰齊高,方便駕駛者兩腳穩固地站在滑板上,並良好地控制重心和方向;車身由厚帆布遮掩,裡面的空間足以平坐一個人。4條狗為一組,給它們紛紛套好繩索,再連上接雪橇車的中心主繩索,寶貝們開始非常激動,蓄勢待發地往前衝跳著,我站在踩竿上感覺要被拉動了,趕快挪動一腳踩住滑板間的那塊方形剎板,狗狗們感覺到了牽制力,只能乖乖地等待另外2部雪橇車。
GUIDE在第一個做出了“READY?”的動作,我連忙把右手繞到頭頂回應了個“OK”的動作,第一輛車衝了出去,於是握緊把手,松開剎車,我也“飛”了起來。有了昨天的經驗,知道如何控制好重心,一切操作就很輕松,小家伙們勻步奔跑著,穿梭在樹林間。偶遇轉彎,我先輕踩剎車減慢它們的速度,再控制好自己的重心,隨著它們的轉而帶動好整個車的方向;遇到上坡,車速明顯變慢,我會單腳登地幫它們一把,接著我們又飛快地滑行開;狗是通人性的,它們有時會回頭看看我,似乎給予關心和鼓勵;有時看到它們氣喘吁吁地吐著舌頭,我也會誇上幾句,於是寶貝們又努力工作起來。接著的兩個多小時,我們就這樣頂著風雪穿過森林、滑過冰湖行駛了二十幾公裡。
65度47分躺在冰海裡想心事
一直很懷念在大堡礁時的陽光海灘,乘著游艇在船頭沐浴陽光,動感的音樂配合美味的海鮮,穿著比基尼拿上呼吸管,隨時隨地可以跳入湛藍的海水,去親密接觸一把色彩艷麗的熱帶魚,那是自由的美妙,是平時生活中得不到的輕松興奮。然而這次在冰海中游泳的體驗,給了我另一番不同的刺激感。
我們開著雪地摩托以50碼的速度行駛在Bothnia海灣的厚厚冰層上,結成冰後的海面是白色的,與天相連已經分辨不出海際線,“白色”是唯一的風景,“隆隆”的摩托聲讓我有種一路向北的衝動,直至1個多小時後那棵聖誕樹出現在遠方,導游發出手勢讓我們停下,原來乘破冰船的起航點到了。越來越多雪地摩托地從四面八方彙集過來,終於遠方開始出現船的輪廓,“SAMPO號”--全球唯一的觀光破冰船,我們來啦!
“破冰船”當然不是破掉的船,是壓破冰的船。其實船底是橢圓形的,主要靠船的重力把冰壓碎,破碎後的冰被船身推到兩邊,大塊地浮翹出海平面,我們看到的白色層只有整個冰層厚度的十分之一,由於天氣寒冷,碎冰會繼續凝固凍結在一起變成冰面。我們就在這壓碎的冰面游泳,大家穿上橘紅色的連體橡皮衣,從頭到腳被裝進這個橡膠軀殼裡,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個個很“卡瓦伊”地走下船,來到冰面旁坐下,接著像下餃子一樣滑進冰海中,身子頓時浮在海面上,橡皮衣內充滿空氣,四周漂浮著大塊的碎冰,可是一點都不覺得冷,那刻白色的冰海裡“躺著”紅色的我們。
想像一下,把泡溫泉的感覺變成泡冰海,把玫瑰花瓣變成大塊大塊的浮冰,享受地躺在冰海裡,望著天空想著心事,這才是生活啊,哈哈!
66度32分 “Jingle bell, jingle bell, jingle bell rock…” 兩年前的一個聖誕節,收到一份來自芬蘭的祝福,那張賀卡上除了傳統的聖誕元素外,還明顯地標明“SANTA CLAUS”位於北極圈線66°32′35〞,原來地球上還真有聖誕老人,很向往能親自去參觀下,和聖誕老爺爺來個零距離交流。
冬天的北歐到處洋溢著童話色彩,配合著歡快的JINGLE BELL歌,每天都可以是聖誕節,遠遠地就看到尖頂大木屋上掛著的聖誕老爺爺燦爛笑臉,5米來高的大雪人左右守護著,推開木門進入神秘世界:大笨鐘機械地搖擺著;卡通玩具擺設在搖椅上、沙發邊;漂亮包裝的禮品堆積在書架前、火爐旁;聖誕老人的辦公書桌上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小朋友寫給他的信,孩子們終於找到一個屬於他們的世界。我最喜歡那個煙霧投影,裡面放映著聖誕老人村的故事,穿過繚繞的影幕,頭戴聖誕帽的白胡子老爺爺笑容可拘地坐在那,“你好!my friend, come here.”,我趕快來到老爺爺身邊,“茄子!”永遠停格住那刻的笑容。
68度54分北歐之行最北點 邂逅極光
如果看極光需要運氣,我需要擁有這份運氣。
在北歐的每個晚上我們都盼望能看到極光,記得剛到的第一晚,我們傻傻地在冰天雪地的山坡上站了近一個小時,仰頭望天對著漆黑的那片宇宙,讓我想起了當初在佘山頂上看流行雨,可惜極光沒有可憐我那酸疼的脖子,我們不得不拖著疲憊的身子進屋睡覺。之後每天我都會問當地人,“Do u think we will meet polar light tonight?” “Oh, today is not clear.”哦,不CEARR,怎麼才算CLEAR啊?!我開始變的沮喪,極光是我這次北歐之行的亮點,沒有看到它,就是一種不完美。同伴安慰我說,我們會和在新西蘭看到抹香鯨甩尾一樣幸運的。
從Rovaniemi去Inari需要5個多小時的車程,花那麼長時間坐車為的就是向北一點再靠北一點,盼望極光可以眷顧下我們。早上差點誤了車子,不知道是不是一種預兆,越北的天空似乎真的晴朗了很多,4點多晚霞韻染了半邊天空。地利天時,極光!你知道我在等你麼?之前在網上搜索了關於極光的文字和照片,所有的描述給我的感覺是如此神秘壯觀,色彩濃郁絢麗。每晚我都幻想著頭頂可以出現那片色彩、那道亮光。站在陽台上望著天空,月亮很低,北鬥七星從來沒有如此清晰明亮地掛在眼前,遠處樹林上方隱約纏繞著淡綠色雲絮,形似光環,是不是我盯著天空看眼花了?或者是幻想出了顏色?黛綠色是如此真實,漸漸化開直至消失。我們趕快和當地人確認,原來這就是極光,只是最普通的那種,“啊,極光!終於看到過極光了。”見到我們如此興奮,他們建議在室外再等等,一般極光出現的當晚接著還會再看到,果真一刻鐘後,天空又出現了一長條橫貫天空的黃綠色雲帶,尾段還很藝術地畫出一勾,顏色比剛才鮮亮了些,沒多久天空又恢復了漆黑一片,自然真是神奇奧妙啊。
如果看到極光代表可以一生幸運,我將我的些許幸運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旅行對我意味著什麼,其實就是這種種“體驗”,讓我一生永遠擁有下一站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