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三天)
07:05起床
08:30包車前往玉龍雪山
為我們開車的是個姓楊的小家伙,納西人,長得挺清秀,說話很有風格,愛笑,我感覺與他挺投緣;後來他成了我在麗江最要好的一位朋友。
小楊先帶我們去了山腳的一座藏傳寺廟。據說,在上雪山之前,燒個香磕個頭表達一下對雪山之神的敬畏之情是這裡的習俗。入鄉隨俗嘛,我進去虔誠地行了禮,並為寺廟的重建工作獻上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在上山方式的選擇上大家出現了分歧。同車的溫州中年夫婦最終選擇了穩妥輕松的索道;而我們仗著年輕,決定騎馬上山。後來的實踐證明,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而這一天也在我們記憶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10:00開始爬雪山
從騎上馬背的一刻起,我懸著的心就再也沒有放下來過;為我們牽馬的兩個納西族婦女則有說有笑,不時為我壯膽。其實我的那匹名為“小虎”的馬溫順馴服,並沒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只是我對它的能力實在缺乏了解。上山的小路崎嶇泥濘,“小虎”一腳高一腳低,走得異常辛苦。每每行至地勢險要處,我更是心跳加速,生怕它會一失足成千古恨,恨不得自己下來背它過去。兩小時後來到半山腰的大草坪,在帳篷裡略微休整了一下,繼續上路。路越來越難走,愈加陡峭的山路加上體能的下降讓“小虎”開始大口喘氣,這讓我更加緊張,已無暇欣賞風景,更別提在馬背上拍照了。最後一段路山勢太陡,“小虎”已無能為力,只有靠我們自己了(其實我倒覺得還是靠自己放心點)。我們的目標確定為觸摸到雪;但是由於氣候變暖,山上積雪很少,僅有的幾處雪都顯得那麼遙不可及。山上異常炎熱(強烈的紫外線甚至還嚴重灼傷了我們防曬霜遺漏的裸露皮膚),而我誤信人言,居然還穿著衛生褲和衝風衣,實在苦不堪言。此外,我所穿的鞋子並不適合登山,再加上氣壓偏低,所有的這一切讓我們爬得異常辛苦,休息的間隙也越來越短。幾次真的想放棄了,但想想又實在是不甘心,而偶爾擦肩而過的一兩個下山游客的贊許和鼓勵也給我們增添了力量。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艱苦跋涉,在快要累趴下的時候,我們終於來到一塊雪地旁。我扔掉拐杖,一屁股坐在它旁邊,開始大口地喘氣。好一會兒我才有心情細細打量這裡:這裡離山頂還有不遠的一段距離(但我此時已沒有征服它的欲望),雪地面積並不大,大約二三十平米,坐落在光禿禿的山體上;而這裡山勢之陡,風勢之大,幾乎使人無法直立。極目遠眺,一切盡在腳下,令人頓生豪情;同時,望著遠處影影綽綽的村莊,我很驚訝自己真的能爬這麼高。
當然,來不及高興太久,下山的難題已現實地擺在眼前:山陡,沒有路,體力下降嚴重。我都不願去回想自己最後是怎麼下來的;反正是四肢並用,連滾帶爬,又累、又餓、又髒、又困﹍﹍當我們狼狽不堪地回到山腳下的村莊時,已經是17:45了,我慶幸自己終於能平安下來。
18:10-19:30享受豐盛晚餐
晚飯是在牽馬人家裡吃的。他們家有兩棟樓,一個院子,一塊菜地。樓蓋得很簡陋。主樓的一樓是全家人住的地方,二樓是敞開的曬制蠟肉腌肉的場所;輔樓是全開放式的,一樓是馬廄和豬圈,二樓是雞窩和擺放莊稼的所在;緊靠輔樓則搭了間簡易廚房。院子不大,地面坑窪不平,還堆滿了各色雜物,散發著濃濃的農家氣息。我們的餐桌就放置在主樓的屋檐下,對著院子。一切都是那麼簡陋,但是我注意到,燦爛質樸的笑容始終洋溢在他們家老老少少每一個人的臉上,這一點讓我非常震撼和感動。
在我的力邀下,小楊早早就趕到了。簡單地梳洗了一下後,我們趕緊入席,磕著瓜子等待開飯。男主人陪著我們喝茶聊天,而陪我們走了一天山路的女主人則顧不得辛勞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沒多久,滿滿一桌噴香的佳肴就准備就緒了;飢腸轆轆的我們實在也顧不得矜持,風卷殘雲起來。晚餐非常豐盛,有土雞、蠟肉、熏肉、各色野菜等,味道都很好,尤其是又香又濃的土雞湯,用來拌飯實在是人間極品。男主人是個老實本分的人,不善言辭,只是拿出自釀的大麥酒不停地勸酒;我注意到他少了一條胳膊。三杯下肚,我來了精神,什麼疲勞都不記得了。好酒好肉,談笑風生,這頓飯真是吃得我心情舒暢。
飯後,我們邀他們全家與我們合影;他們鄭重其事的表現讓我又有些不安。臨走時,我硬是多給了他們100元,並再三對他們表示感謝。其實,我們收獲的快樂和心靈感悟又豈是金錢這種身外之物所能衡量的。我在心裡真誠祝福他們全家,永遠都能像現在這麼幸福。
回到悅來客棧,洗澡、洗衣,略作休整。
20:45來到“小巴黎”酒吧
這是小楊極力推薦的一家酒吧。小巴黎(也稱小吧黎),在麗江古城的酒吧一條街上。酒吧街位於古城中心,緊鄰四方街,緣溪而建;每天晚上這裡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見證著它的熱鬧。而小巴黎據說是這裡最出名最有人氣的一家,我來這裡的每個晚上看見它都是最後一個關門。
有太多的理由讓我愛上這裡。我喜愛這裡的大紅燈籠,喜愛這裡的潺潺溪水,喜愛這裡的自在魚兒,喜愛這裡的石板路,喜愛這裡班駁古舊的裝飾風格,喜愛這裡與客人打成一片的服務生,喜愛這裡深情獻歌的吉他手,喜愛這裡彙集各國各地游客的那份包容,還有,想待到幾時就幾時而不會有人攆你的那份自由!
我們在二樓找了個臨窗的位子。小楊又叫來幾個朋友,很快我跟他們也都混熟了。我們開始玩擲骰子和鋤大地,輸的人罰酒;結果每每都是小楊在喝──這當然主要是我的傑作。擲骰子他是個新手;而鋤大地雖然用的是這裡的規則,但對於我這個單位橋牌大賽的冠軍來說,迅速找到規則漏洞並加以利用來故意整他,實非難事。其實,我只是想就此更多地了解一下我這個新朋友。一個人在酒桌牌桌上的風度和表現,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他的性格和人品;何況他曾跟我吹噓在前一天晚上一人干了10瓶,我忍不住想考量他一番。考量的結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出不了車了。
當晚我還認識了一個女孩,她是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大家管她叫葉子。第一眼我就覺得她很不一樣;而她好像也與我頗為投緣,忙裡偷閑,她會和我聊上一陣。通過交談,我進一步了解了她的經歷,也對她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她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隨後的幾天裡,我們越來越熟。
這是我在麗江的第一晚泡吧經歷,一個近乎完美的開始。從那以後,我住在麗江的每個晚上,都是在小巴黎度過的,除了去唱歌的一晚。
5月9日(第四天)
09:00起床
我今天的安排是逛古城,悠閑的一天從晚起開始。(峰則一大早就抱著個相機采風去了。)
街對面那間鋪子的早餐很不錯,昨天早上我在那吃得很滿意。今天,我要了另一種口味的四方餅,又叫了碗米粉。忘了提醒店家少放辣,結果看著紅紅的一大碗東西我的胃就開始痙攣。
吃完早點,我開始信步逛街。古城的每一條街似乎都建在小溪旁邊,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水中錦鱗游泳,岸邊樹影婆娑;踏著溪邊的青石板路,徜徉在古鎮特有的中式老建築裡,看著錯身而過的時尚男女,我感覺自己觸摸到了古城古老而現代的脈搏。
路經一木刻店,見一老藝人正在作畫,神情專注,手法純熟;我頗感興趣,遂搬了張小凳子坐在邊上靜靜端詳。老人坐在小椅子上,將所刻圓形木板置於雙膝之上,木板下置一轉盤;他左手扶木板邊緣,不時推拉旋轉,右手執刀,在木板上鑿鑿刻刻,動作優雅而快速。經過老人的解釋我大致弄明白:所謂木刻畫,是在一塊經過烘干定形處理過的木板上,先用筆畫好圖案上好色彩,然後用刀子沿著圖案線條刻畫出立體效果來的一種藝術形式。還有一種重彩木刻工藝則更復雜一些。而麗江這邊木刻畫的題材主要是東巴文化和少數民族生活。我不懂繪畫藝術,但我瞧著這些線條優美、散發出濃郁鄉土氣息的純手工作品,覺得很是喜歡。由於價錢也不貴(50元/塊),遂選了三塊郵寄回家。
中飯是和峰在溪邊的“玖柒餐廳”吃的。清清的小溪,潺潺的水聲,悠然自得的魚兒,盡情嬉戲的古城小孩,叫賣草莓的納西族大媽。我們點了麗江烤魚、蘆薈炒蛋、忘了名字的野菜、還有蘇浬瑪酒。當然在這種地方吃飯,吃什麼已不重要。
下午,我們去萬古樓和木府逛了逛。“萬古樓”是古城的最高點,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古城。從這裡望下去,古城的房屋密密挨挨,與身處其間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木府”被稱作麗江古城之“大觀園”,作為納西族首領木氏的土司府,歷經了元、明、清三代22世共計470年。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明代中原建築的神韻,看到歷史悠久的藏書,還可以在新建的幾個博物館裡深入了解麗江、東巴的博大文化。
因為晚上要聽納西古樂,我們決定在附近簡單吃點。近旁有家小店,我們點了兩份米線,一份杜鵑花炒蛋,沒曾料想味道居然相當之棒。細看之下,這家打著“橋鄉蒙自過橋米線”招牌的小店,似乎就是網上提到的那家最正宗的米線店,果然名副其實。店中幾個女服務生精靈古怪,很快跟我們開起玩笑來,她們爽朗的笑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20:00-21:20欣賞“納西古樂會”
“納西古樂”全稱是“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由蜚聲中外的音樂鬼才宣科主持。宣科先生年過古稀,經歷豐富(坐過二十多年牢),致力於“拉住” 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成績斐然。舞台兩側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詞吟白雪大啟人文唐宗遺音雅樂過海飄洋”,下聯是“曲奏陽春弘揚國粹玉龍驕子宣科嘔心瀝血”,對仗工整,字也寫得相當漂亮。作為古樂會主持人兼演奏者的宣科,一席中式長衫,神采奕奕,操中英文兩種語言,其另類的主持風格令所有人印像深刻。(此君個性張揚,口才出眾,桀驁不馴,與李敖頗有幾分神似。)與宣科先生的口若懸河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舞台上的其他表演者正襟危坐,特別是幾個耄耋老者入定一般,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我對古樂一竅不通,但不知為何,音樂一起我差點淚流滿面,尤其是在聽《八卦》和《浪淘沙》的時候。興許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我終究無法評判這樣一種音樂的優劣,但我強烈感覺到,我們不應該讓這樣的音樂就此死去,我們有義務做點什麼讓它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有機會親身感受它。
21:45-00:30“小巴黎”泡吧
古樂未免過於沉重,泡吧就輕松自在多了。今晚又來了幾個新朋友,尤其是兩個版納女生(娟、思)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像。除了同樣精於打扮、衣著得體,她們還擁有滬上女生少有的清純和質樸。據了解,她們是來這邊讀書的,這實在是獨具慧眼的選擇。
總的說來,我認為自己是個靦腆木訥的人。但在朋友們中間,我又常常表現得像另一個人。娟對我說,她平時挺內向的,是我的情緒感染了她。我們喝酒、唱歌、玩鋤大地、擲骰子、天南海北的神侃,玩得很是盡興。
時間過得很快,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也許再呆幾天,我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回去,我怕想起這樣的字眼。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誰又知道明天會發生些什麼。
5月10日(第五天)
07:00起床
08:00包車去上虎跳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徒步,我們計劃從上虎跳走到中虎跳;如果有興趣,有時間,體力也有保證,再繼續走到下虎跳。
為我們開車的是小楊的表姐,她擁有不輸於韓紅的偉岸身軀,人也相當直爽。她很健談,且聲如洪鐘,出於禮貌我始終沒有提醒她控制音量。她是個熱心而直腸子的人,知道我是學法律的以後,就許多法律問題與我探討了一路。
午飯是在農家吃的。菜很簡單,但清爽而可口,我一口氣吃了三碗米飯。當然,我也想為接下來的徒步積蓄足夠的能量。
13:20-14:00游覽上虎跳
我所了解的虎跳峽是這樣的:它是金沙江到石鼓後急轉北流,切斷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而形成的大峽谷。峽谷長16千米,兩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將江水夾峙其間,成為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谷底狹窄,最窄處僅有30米,傳說有虎一跳而過,故得名。上下峽口落差高達170米,蔚為壯觀。由於不是雨季,此時金沙江裡的水並不多,我無緣感受它呼嘯而過的豪情。但我依然可以從兩岸陡峭的崖壁,江中傲立的巨石,想見它奔騰而下氣吞山河的激情。
14:00開始徒步
由於是新手,我們選擇了難度較小的低路(還有一條高路,據說徒步難度較大而沿途風景一般)。除了將近3公裡的過渡路面外,其余都是相當平整的柏油路,海拔落差也不大;此外,由於大部分輜重都留在麗江了,天氣也涼爽,因此我們走的特別輕松。沿途風光確實不錯,陡峭的山峰、氤氳的雲霧、路旁的瀑布,謀殺了我們不少的膠卷。一路上並沒有遇見幾個游客,倒是隨處可見的山坡羊給我們極深的印像。道路兩側的崖壁非常之陡,我們自忖絕無本事在那裡立足,但這裡的羊居然可以在上面閑庭信步,實在令我們自嘆弗如。我們甚至還曾見到幾只豬也在上面溜達,更覺不可思議。
17:00抵達中虎跳峽張老師客棧
走走停停照照相,不知不覺我們就已經來到中虎跳。本欲徑直下中虎跳游覽江面,但一番了解後我們還是放棄了,決定小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下去。因為游中虎跳來回需要3小時,山路還相當陡峭,而這邊山裡晚七點左右天就黑了,此時行走並不安全。
張老師客棧是這裡唯一的客棧,在網上也小有名氣,事實上這裡也的確不錯。算上我們,客棧裡只住了三批客人,都是上海人,其中有兩個我們還曾在路上攔下他們的車問過路;這世界真小。客棧過道的兩側牆上門上貼滿了游人留下的墨寶,有些寫的還不錯。
山裡面晚上沒什麼娛樂,安靜得很。所以吃過晚飯,我們就在大廳裡玩牌。全中國人民都玩麻將,只是玩法不盡相同。大致了解了一下規則,我就上場了,同桌的是當地兩個牽馬的師傅和另一上海朋友。也許是我手氣太好,也許是我過於狡猾,很快我就將他們打得沒了脾氣。當然贏錢並不是目的,僅僅是為了消磨時間,交交朋友。大山裡的人確實樸實憨厚,與他們交流輕松而盡興,很快我們就無話不談了。窗外風聲呼嘯,屋內則洋溢著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