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領地

作者: 老伴游

導讀澳大利亞是我比較熟悉國家,幾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有名的旅游景點都走遍了。 我剛從北領地回來,北領地幅原廣闊,人員稀少,但是並不荒涼,並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樣,到處都是熱帶雨林進去就出不來。由於北領地礦藏十分豐富,吸引了不少采礦者,有許多人到這裡來淘金。這裡的公路和其它地方一樣發達,平坦的柏油路甚至還有允許跑130公裡的高速路,公路上經常看見當 ...

澳大利亞是我比較熟悉國家,幾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有名的旅游景點都走遍了。

我剛從北領地回來,北領地幅原廣闊,人員稀少,但是並不荒涼,並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樣,到處都是熱帶雨林進去就出不來。由於北領地礦藏十分豐富,吸引了不少采礦者,有許多人到這裡來淘金。這裡的公路和其它地方一樣發達,平坦的柏油路甚至還有允許跑130公裡的高速路,公路上經常看見當地特有的公路火車,長長的車身使後面想超車的汽車無可奈何。

北領地的首府是達爾文,達爾文城市不大,只有10幾萬人,半個小時就能把市中心轉完。因為離赤道近這裡的太陽特別毒,我穿著長袖衣服,抹了防曬油,還被曬得皮膚起小泡,難怪這裡的建築都有遮陽板,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實用,被不被太陽直曬感覺大不一樣。世界上很少有像達爾文這樣經歷過兩次毀滅性打擊的城市,一次是在二戰期間,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得手以後,緊接著轟炸了達爾文,使小小的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第二次是在74年刮台風,14級的颶風把達爾文刮得整個城市只剩下一、兩棟房子,又一次變成廢墟。由於現在澳洲最時髦最興旺的產業—礦業的發展,達爾文又一次煥發青春變成一個朝氣蓬勃的城市。

在北領地山上常常看到一些類似海邊的礁石一個又一個聳立在地面,在山上怎麼會有礁石呢?真叫人納悶。這些原來是螞蟻山。螞蟻也真了不起,它們用唾液和土堆成了山,建起了自己的家。這家有三個功能:一是防水,發水時它們就往上爬水淹不著;二是防火,著山火時它們就往下鑽;三是通風,可以保持洞內空氣流暢。記得讀初中時,看過一本書,寫的是黃蜂與螞蟻大戰,成千上萬的黃峰與成千上萬的螞蟻大戰,結果出乎我所料,黃峰被打的大敗,黃峰的身上爬的僅是螞蟻,有的咬翅膀,有的咬大腿,霎時間黃峰紛紛落地成了螞蟻的食物,而且螞蟻是摔不死的,因為螞蟻的皮絕對能抵抗自由落體的衝擊。螞蟻給我留下的印像至今不忘。這次是我第一次看到螞蟻山,同樣留下難忘的印像。在這個山的後面,有一塊被破壞的洞口,你看螞蟻聚集在那裡,守衛著隨時准備迎戰來犯之敵。

北領地最有名的景點要數kakadu,到北領地不到kakadu就等於白來,我們自然也不會錯過。

在去kakadu的路上,有一片沼澤地,還生長著一眼望不到邊的野稻子,是水鳥生活的天堂。當車一開到這兒,頓時使我眼前一亮,這裡有這麼多各種各樣的鳥,而且距離又是這麼近,在國內找不出這樣的地方。我是攝影發燒友,這時如獲至寶,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心想要是帶400焦距的鏡頭和三角架該多好,一定能出好片子,無奈手邊只有200的頭和一根杵,湊合著匆匆忙忙地照了一通,就上了車。車上的老外也哢嚓、哢嚓照個不停,不過小的傻瓜相機變焦如果小於10X沒戲,只能照大場面照不到細節。我帶著幾分留戀和遺憾,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片沼澤地。

kakadu國家公園是著名的旅游觀光區,土著人大多居住在這片土地。在深山的岩洞裡有土著人祖先生活的痕跡,還有許多反映他們精神生活的壁畫,這些壁畫十分精美而有特色。

到kakadu旅游最好是旱季去,11月到4月是雨季,5月到12月是旱季,9、10月是最佳時間。我們就是雨季去的,幾乎所有的小路都封閉,有許多景點只能坐船才能到達。另外,就是鱷魚在作怪,在雨季它的活動範圍大大地擴大,神出鬼沒防不勝防。聽說曾有過晚上鱷魚鑽進游人的帳篷傷人的事例發生,所以在雨季大部分露營場地也都關閉,而且到處可以看到提防鱷魚的警示牌,仿佛鬼子進村“小心地雷”一樣。鱷魚誰沒見過,在動物園,在鱷魚養殖場,甚至在泰國還看過鱷魚表演,可是與這裡不同,熱帶雨林的鱷魚是野生的,保持著原始凶殘的本性。我們也遇到了鱷魚,不過我們在船上,它在岸上或水裡。我們還逗它玩哪。

kakadu是看野生動物的好地方,袋鼠、蜥蜴到處可見,最值得一提的是禽鳥,這裡的鳥種類多,而且不嬖人。說也可笑,人越多的地方野生動物越少,人越少的地方野生動物越多,人還要花錢找罪受,專要到條件惡劣的地方找野生動物,看來這也是人類對自己的懲罰。

總之,這回北領地我沒有白去,除了領略北領地的風光外,還帶回許多在北京拍不到的禽鳥、鱷魚等珍貴的照片。


(風光)



(螞蟻山)


精選遊記: 達爾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