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浙江桐廬,本就打算寫游記的,結果一直因為工作太忙,所以拖到今天。
29號早上,雨一直下(霍霍,好像是歌名),而且還不小。打車到人民廣場結合,等待7點半發車。一路睡覺,時而醒來發現外面有好多山,確切的說應該叫丘陵。一路的丘陵,這應該是浙北的典型地貌吧?我猜的~~~
4個小時的車程後到了桐廬,吃完中飯就開始第一個景點——瑤琳仙境。去之前一直不知道瑤琳仙境是個什麼東東,到那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個溶洞。
記得中學地理課本管這個叫“卡斯特地貌”。下面來介紹一下這個洞的基本情況(PS:都是網上搜的,哈哈~~~~)瑤琳洞主洞長約900余米,面積約為28000平方米,洞內鐘乳累累,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其實這種洞,大二時的國慶我在宜興就玩過,宜興那個最大的溶洞叫善卷洞,還有其他好多小的溶洞,名字不同而已。
跟著導游進了瑤琳仙境,剛開始還有點興奮,走著走著就不對了裡面好多人啊,本應該很涼快的洞裡,被擠的很悶。路也很窄,最多能並排兩個人,而且光線昏暗,要不時的看著腳下以防摔倒。結果就變成導游在前面,我被遠遠的拖在後面,其實是想擠也擠不到前面而已。好好的一個瑤琳仙境就這樣一路“暴走”完了,都沒顧的上抬頭多看兩眼,實在是沒啥感覺啊。
其實瑤琳原來只有三個洞,夏天的時候又開發了第四個。4個洞都去的話,好像是95塊。當然,第四個洞你也可以選擇不去,但是前三個是連在一起的,只要進了門,是一定要走完前三個才能出去的。說起這第四個洞,我到覺得比前三個好玩 。因為要另外付錢,所以人沒那麼多了,而且裡面沒有光,要游客自己帶手電筒進去,頗有探險的感覺。之所以要帶手電筒,是因為這第四個洞還處於成長階段,如果打效果燈,會使洞內溫度升高,影響鐘乳石的生長。美中不足的是洞裡大型鐘乳石太少,人為添加了好多神像,傻就一個字啊!
從瑤琳出來,接下來一個地方是垂雲通天河,老壯觀的名字鬧!!難道是好大的的一條河?幻想中~~上車聽導游介紹了一下,原來又是一個洞。NND,干脆住洞裡算了~
晃晃悠悠乘到通天河,下車看到一個破牌坊。又是丘陵!隨便拍了兩張照片就跟著大部隊往裡走了。爬到丘陵的腳下,發現一片好寬闊的水域,心情也頓時舒暢了起來。泛舟河上,緩緩而行,來到洞口,看到唐人留下的“垂雲古跡”四個石刻字。據史料記載,垂雲通天河早在三國吳越時代就是一處有游人涉足的地下勝景。明代詩人楊宏贊:“夏日炎忘暑,冬游卻似春,源流雖一派,清白只垂雲。”
進入洞內,蕩舟尋奇,發現地下水源豐沛,水質清澄,河道曲折幽深,或成泊、或成瀑,變幻無窮。垂雲通天河全長4.5公裡,分二級河道,第一級700米,游人乘船至此,由特別設計的升船裝置將游客連人帶船升至8米高差的二級河道,驚險刺激,極具挑戰性。在岩溶地下河裝備特制升船機,作為游樂和運載工具,為世界首創。
前後不到一個小時,垂雲通天河就游逛完了,從原路爬回到車上,已經快4點了。
PS:回到桐廬市區已經6點多了,在一個還算干淨的賓館住下後,就出去找東西吃了。在回來的車上,導游已經介紹過當地最好的飯店了,所以決定前去一試,結果那天飯店被人包場辦酒席。只能找了家KFC,吃了一個全家桶,霍霍~豬啊!!!吃完飯,在邊上的商場小轉了一下,居然發現SK2和蘭寇,遂感嘆“桐廬的消費水平還是可以地!”
第2天是漂流項目
說起天目溪,就讓我想起溧陽的天目湖,差一個字而已,不曉得是不是有啥關系!
天目溪又稱分水江、桐溪、紫溪,源出天目山,流經桐廬縣城與富春江彙合。這條被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的:“連山夾水,兩岸對峙,……水木相映,泉石爭輝”的樓林紫溪,素有“溪有十八灘,一灘高一灘”之說。
其實這個漂流說起來好聽,玩起來還真的沒什麼意思,兩邊都是光禿禿的山,沒啥看頭。加上天氣本來就陰冷,水上就更別提了。雖然穿了一件厚厚的救生衣,但還是凍的半死,以至於感冒。
除了爬上爬下的時候有點哈西西,漂流的時候不敢動外,那個竹筏還是滿有勁的。碗口粗細的竹子扎成的竹排能夠承受10個人的重量,船工站在竹排上,用長長的竹竿向水裡輕輕一撐,竹排便緩緩順流而下。竹子間的縫隙很大,稍微踩兩下,水就從縫隙裡冒上來。還好我明智,事先買了鞋套,否則鞋子就沒用了。天目溪竹筏漂流行程約1.5小時,漂流途中有5分鐘上岸時間買竹筒飯回竹排上吃,竹筒飯10元/個 ,好貴的說。漂流的終點在紅燈籠鄉村家園,上岸的時候天都暗了。餓著肚子往停車的地方走,這時候才知道啥叫飢寒交迫啊!
總結一下,桐廬還是可以玩一下的,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都很好,現在travelzoo提供的小西況且2天只要200元,我覺得是一家出游不錯的選擇。呼呼~~

(1)

(2)

(3)

(4)

(5)